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含非物质文化资源与开发研究一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3327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13KB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含非物质文化资源与开发研究一文档格式.docx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含非物质文化资源与开发研究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含非物质文化资源与开发研究一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三峡库区成库后旅游资源的变化情况9
(一)原有旅游资源的变化情况9
(二)新增加的旅游资源及可提高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情况9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研究9
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9
(一)资源要素价值评价9
(二)资源影响力评价10
(三)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1
二、旅游资源分级评价11
三、旅游资源特色评价11
(一)雄伟壮观的递进式峡谷景观11
(二)未来秀丽的串珠状高峡平湖景观11
(三)壮丽的长江三峡文化长廊12
(四)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移民工程铸就新时代移民精神12
(五)闻名于世的陪都文化12
(六)极具魅力的山地大都市风貌12
(七)世界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13
四、结语13
第四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13
第五章旅游容量研究14
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建议15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15
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建议15
三、旅游资源的总体布局建议15
四、旅游产品开发建议16
五、旅游线路开发建议16
六、旅游方式开发建议17
七、深入挖掘三峡文化内涵17
八、发挥旅游产业作用18
八、旅游系统综合数据库的建立18
第七章旅游资源保护建议18
第一章旅游资源形成背景研究
一、自然环境独特
独特的过渡、交汇位置。
重庆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
长江三峡跨东经105°
17′—110°
11′,北纬28°
10′—32°
13′之间。
是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自然过渡地带,处于长江上游与綦江河、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等河流的交汇地带,位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中西经济板块结合部。
山地峡谷为主的地质地貌资源。
境内有缙云、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巫山等大量的山脉,大大小小的峡谷约有60余条。
由于上述原因造就了当地湿热为主的气候旅游资源,巨大湖面,遍布温泉的水景资源;
常绿森林,丰富的独特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二、历史文化悠久
长江三峡库区人文旅游资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创造的丰富的社会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
丰厚的历史文化:
距今约200万年便有巫山人在活动、之后在巫溪活动的古巴人、以及此后所历经的各朝各代,都在这条伟大的河流旁边流下了他们生活的足迹。
抗战时的重庆人民抵抗法西斯做出了英勇的斗争,新世纪三峡大坝的修建,重庆地区百万大移民,这些都是重庆人民在全国、在全世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而这也是我们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
二、旅游资源分成八个主类
根据《国标》,调查组设计并填写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重庆段课题研究范围内的19个区县的旅游资源表(各表见各分报告附录),并对该区域内的资源按照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这八大主类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具有研究性质的调查,对该调查区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部分则根据《国标》将其放在人文活动这一主类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资源的调查中,调查组成员发现有很多旅游资源按照现行的国标难以将其归类,或者即使归类但解释也较为牵强,比如渝中区的长江索道、嘉陵江索道、皇冠电动扶梯、凯旋路电梯这些交通方式、沙坪坝区的歌乐灵音等在《国标》中很难找到匹配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归类。
针对这一点,调查组成员根据《国标》的说明在各相应的亚类中增加了特殊机构旧址、景观长廊、特色交通工具、民间文学、口头文学、音乐、戏曲、曲艺8个基本类型。
三、旅游资源调查结果
调查得出: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旅游资源单体包括了《国标》的八大主类中的全部类型、31亚类中的30亚类(其中《国标》中的BF冰雪地类资源没有),155种基本类型中的146种,其中没有的9种基本类型是: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雅丹、堆石洞、火山与熔岩、冰川堆积、冰川观光地、长年积雪地、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和灌区。
在此次的旅游资源调查中,共有3274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评出优良级旅游资源431个,占全部单体总数比例12.4%,推荐五级旅游资源29个。
这些五级旅游资源是:
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南温泉、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重庆人民大礼堂、黄山陪都博物馆、瓷器口古镇、长寿湖、白鹤梁、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荆竹峡、神女峰、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地缝、天坑、缙云山、北温泉、丰都名山、雪玉洞、石宝寨、张飞庙、丁房阙、红池坝、夏冰洞、西沱云梯街。
在空间分布上,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金水道这一轴线、重庆都市区范围和自白帝城到巫山区域(即“金三角”区域)这两个片区。
结论:
基于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
“数量多,类型丰富,峡谷、山地、水景类旅游资源突出,高品质旅游资源众多”。
整个区域的调查结论为:
1)“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
2)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高,优良级旅游资源多,且有不少极品级资源单体。
3)各类资源的品质和丰度差异显著。
四、旅游资源调查分类研究
长江是三峡黄金旅游带的旅游资源中,总体来说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最多(1387个);
其次是地文景观(515个);
其后依次是是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389个)、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301个)、旅游商品(279个)、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213个)、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201个)、天象和气候景观(32个)。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在此次的调查中,经研究决定,调查组将这些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人文活动的一个部分,根据《国标》规定将可以列入《国标》已有的资源单体的部分列入资源单体,对不能列入《国标》的部分则作为一个单独的旅游资源亚类“HE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列。
主要分为民间文学、口头文学、音乐、戏曲、曲艺几个亚类,共有走马民间传说、川江号子等26项。
五、三峡库区成库后旅游资源的变化情况
(一)原有旅游资源的变化情况
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被全部淹没的自然旅游景观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凤凰泉、倒吊和尚、龙门峡、水帘洞、七道门洞、巴堰峡、关刀峡等;
半淹没的自然景观有巴雾峡、滴翠峡、瞿塘峡、巫峡、陆游洞和崆岭峡等全部淹没的人文景观有大溪文化遗址、屈原祠、白鹤梁、张飞庙、丁房阙、无名阙、大昌古镇、奉节古城、孔明碑、粉壁墙、孟良梯、龙脊石、枇杷州、故陵楚墓、瞿塘峡古栈道;
部分淹没的人文景观有白帝城、石宝寨、丰都名山、隍华城、宁河古栈道、龙门峡悬棺、西沱古镇、忠州古城。
(二)新增加的旅游资源及可提高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情况
三峡大坝建成后,整个库区形成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连片人工湖泊,据预测,新增添的旅游景点有11个湖泊群和14个岛屿及半岛。
而在调查区范围内则有白帝湖、石宝湖、涪陵湖、巫山湖、大昌湖、开县湖等9个湖泊,白帝岛、石宝岛、隍华岛、名山半岛等11个岛屿。
而小小三峡、庙峡、天井峡、荆竹峡、偏鱼峡、抱龙峡等18个峡谷旅游资源和夏冰洞、双溪洞、天坑等11个溶洞(群)开发价值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引自《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一)独特的旅游资源集合体使其具有极高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该区域积聚了大量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雄伟壮观的递进式大区域峡谷景观群系、秀丽的串珠状高峡平湖景观、壮丽的长江三峡文化长廊、规模巨大、世界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的世界罕见的地质地貌奇观。
形成了一副集山、河、湖、峡、和人文景色完美结合的壮阔雄伟的画卷。
使该区域具有极高的综合的旅游游憩价值。
(二)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长江三峡历史悠久,有独特的史源性及历史科学的系统性,被欧美学者称之为“世界文明摇篮”。
主要地方特色文化有民族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苗家文化、巫文化)、宗教文化(丰都鬼城文化、重庆至丰都沿线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石刻考古文化(以白鹤粱、龙骨石为代表的洪枯水题刻、沿江艺术碑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建筑文化(古镇民宅、土家吊脚楼、山水城市建筑)和军事文化(三国遗迹、古山城峡江防御体系、抗战文化体系等),这些资源具有世界、全国和省市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旅游资源,该区域具备建设三峡文化走廊的先天优势。
(三)大量珍奇生物、奇特景观使其具有极高的珍稀奇特程度
该区域内拥有大量的正系物种,如中华鲟、大鲵、一号水杉云母等;
且景观异常奇特,大峡套小峡:
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小小小三峡;
拥有世界第三大河,第一大水电移民工程,世界第一漏斗-地缝,世界第一人-巫山猿人;
夏季结冰的夏冰洞,悬崖上的建筑奇迹:
石宝寨等等奇观。
(四)范围广阔、资源密度和规模丰度都是比较少见。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资源单体3274个,资源多度达到70.5/k㎡。
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完美结合,地域组合优越。
区域内的绝大部分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地质地貌景观,因此景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而该区域人文活动和人文旅游资源类旅游资源也多为人类历史的遗存,因此也能常年观赏到。
(五)长江三峡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是一条黄金旅游水道
调查区内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资源:
巫峡、瞿塘峡、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神女峰、白帝城、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等等。
这些旅游资源在单体和和资源组合等方面都表现了世界少有的旅游资源的景致,因此其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时长江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其区域人口规模也非常庞大,因此该区可以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黄金旅游线路。
三、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一)雄伟壮观的递进式大区域峡谷景观群系
长江三峡区域峡谷风景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多(据统计,有60多条),而且峡谷景观各具特色,两岸或群山巍峨,悬崖峭壁,大江迂回曲折,滩险流急,或峰峦叠翠,峡谷幽深,仪态万千,妩媚俊秀。
同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著名的有位于重庆与湖北省之间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等等。
(二)未来秀丽的串珠状高峡平湖景观
三峡大坝建成后,可形成1000余个湖心小岛或沿湖岛,形成串珠状。
被1000KM2的平湖包围;
白帝城变为白帝岛;
石宝寨、皇华城等旅游点将成为江中小岛或半岛。
长江三峡宁静、秀丽、妩媚的意境大大增加。
(三)壮丽的长江三峡文化长廊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
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洞发现了亚洲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距今201-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化石,证明了长江峡谷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此外,以丰都县烟墩堡遗址、桂花村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和以先巴文明、井盐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以巴蔓子墓、岩棺、悬棺、船棺为代表的巴文化遗址;
以忠县汉代双阙为代表的秦汉文化遗址;
以汉墓、白帝城、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遗址;
以白鹤梁等为代表的隋唐文化遗址;
以石柱三教寺、梁平双桂堂等为代表的明清文化遗址,均反映了三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四)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移民工程铸就新时代移民精神
三峡库区最终移民将达113万,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移民工程。
到2009年,三峡库区将搬迁湖北省和重庆市共20多个县(市、区),13座城镇(城市、县城),116个集镇,可以说,三峡移民也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三峡移民创造的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令世人肃然起敬。
也是世界移民史上的一座丰碑。
(五)闻名于世的陪都文化
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迹:
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沙坪坝“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遗址;
还有曾家岩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人民解放纪念碑、桂园、孔园等等,这些文物遗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摆脱奴役、压迫,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不惜流血牺牲,与法西斯奋力抗争的大无畏精神,陪都文化和红岩文化已经成为重庆的旅游特色,是重庆区别于国内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资源。
(六)极具魅力的山地大都市风貌
重庆是亚洲最大的山地都市。
重庆市地处亚洲著名的丘陵区域,是人口高达600余万人口的大都市。
长江、嘉陵江两江纵流主城区,周围群山簇拥,重庆主城凭依山势构筑。
山城江景特色显著。
城在山上,水环山城,山高水低,居高临下,自成天险,形成独特的“城就是山,山就是城”的景象。
重庆道路系统随弯就势、遮而不挡,梯道石阶遍及街巷,街道空间灵活多变,处处有“疑无路,又一村”之境界。
立体化交通网络分布全市,车、船、桥、缆车、索道等使城市空间序列呈立体三维展开。
山体把城市和建筑抬了起来,建筑随山就势而建,城市的层次感强,轮廓分明,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城市”风貌。
展望城市,建筑层叠交错,高耸天际;
俯瞰城市,建筑密密层层,嵌入地中;
入夜,山城倒影在江波中摇曳,犹如水上浮宫。
自由式、立体化、多层次性的典型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铸就了妖娆的山城夜景,也铸就了豪放不拘小节的重庆性格和以身材和美腿著称的火辣辣的重庆妹儿。
(七)世界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
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地层和岩石出露比较齐全,从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约八亿年的地层几乎都有出露,使三峡成为具有世界性科学研究价值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库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形成了许多奇峰异洞。
如世界上已发现的深度、容积最大的喀斯特漏斗——小寨天坑和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等奇特的旅游资源。
四、结语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集聚了大量高品质旅游资源,资源的地域组合优良,特色明显,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第四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调查组研究从资源本底、开发条件、资源区位特性三个大方面进行把握,在对每个区县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个调查区域的角度,对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如下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调查区范围内优先发展的旅游资源:
重庆港、解放碑、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红岩村、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重庆人民大礼堂、黄山陪都博物馆、瓷器口古镇、南温泉、北温泉、东温泉、天赐温泉、缙云山、南山、金刀峡、长寿湖、白鹤梁、涪陵816核洞、瞿塘峡、白帝城、鱼复旅游区、草堂湖、地缝、天坑、石宝寨、隍华城、张飞庙、丁房阙、大宁河小三峡、荆竹峡、庙峡、马渡河小小三峡、神女峰、大昌古镇、宁厂古镇、大庙龙骨坡、大溪、巫山高堂观、巫峡、丰都名山双桂山、金刀峡、铜罐驿镇万亩红桔林、万州天生城。
在此基础上应该重点发展的旅游资源:
重庆港、渣滓洞、白公馆、隍华城、黄山陪都博物馆、白帝城、鱼复旅游区、草堂湖、大宁河小三峡、荆竹峡、庙峡、大昌古镇、大庙龙骨坡、大溪。
第五章旅游容量研究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公式:
旅游资源的合理日容量=(日开放时间/平均每人利用时间)*(资源空间规模/基本空间标准),计算得到调查区范围内主要旅游资源区(点)的日容客量为1579443人次,增加的直接就业人数为43641个。
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一)保护第一原则
(二)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原则性开发的原则。
即只对适宜开发和能够开发的资源进行开发
(三)在保护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有序开发,有重点开发的原则
(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原则
(五)创新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建议
(一)腹地旅游开发模式:
以“金三角”区域为依托,以自然风光和古巫巴文化为亮点,以生态观光、探险、科考旅游方式,开发三峡腹地陆路旅游线路。
(二)环湖旅游开发模式:
以三峡湖旅游区为依。
,以主题旅游区为亮点,以水上旅游为重点,以三峡观光为热点的旅游新方式;
开发游船度假休闲游、游船会议商务游。
(三)城镇旅游开发模式:
借三峡库区新城镇的建设力求改变城镇千城一面的局面的契机,将各个特色城镇串联起来,开展三峡库区城镇观光旅游。
(四)网状旅游开发模式:
一是综合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包括峡江一线资源和腹地旅游资源,形成资源的网状利用;
二是将各旅游景点进行横向联合相互协调,开发新的旅游路线。
如文化旅游--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及宋文化旅游,腹地体育旅游,科考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
三、旅游资源的总体布局建议
“1112”总体布局:
即“一轴一核一线两地”,形成“一轴贯通,中心开花,一线联动,两地支撑”格局。
“一轴”:
长江黄金旅游线;
“一核”:
三峡旅游发展重心和核心——“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区;
“一线”:
“三峡腹地”陆路旅游线;
“两地”:
三峡旅游发展依托地——重庆主城区,新三峡旅游发展集散地——万州区。
四、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一)构建旅游产品基地。
开发科学考察旅游基地、探险系列基地、建立生态特色岛屿旅游基地、休闲旅游基地。
(二)打造几个旅游产品名牌三峡文化旅游名牌、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名牌、水面旅游名牌。
(三)重点旅游项目建议:
根据之前的分析,通观整个调查区域,调查组建议重点建设以下几个项目:
巫山景观高地旅游项目、“百万大移民”、“梦幻隍华”、“巴国神韵”主题公园、“重庆之夜”、水陆三国、神女梦、摩托(汽车)乐园、移动的万国水上美食城、白鹤园——世界水文博物馆、红色旅游、水上三国、神秘巫巴、三峡民间艺术苑、“南方丝路之源”、世界峡谷公园、世纪喷泉、经典景区快速通道、老重庆影视城、世界建筑奇观岛屿群、“国家绝密”、长江仙阁、女儿国、以及“一首歌”、“一部影视”等的旅游项目。
五、旅游线路开发建议
1、经典线路
重庆—白鹤梁—名山、双桂山—隍华岛—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瞿塘峡—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山(出)
2、水陆双栖旅游线路
重庆—万州—白帝城、瞿塘峡、草堂湖—天坑地逢—荆竹峡、宁厂古镇—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山(出)
重庆—万州—白帝城、瞿塘峡、草堂湖—天坑地逢—荆竹峡、宁厂古镇—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山—云阳磐石城—张飞庙—石宝寨—涪陵白鹤梁-重庆
3、三峡腹地自驾游七日游线路
1)重庆—万州(天子城)—奉节(白帝城、草堂湖、天坑地逢)—巫溪(荆竹峡)—巫山(龙骨坡、大溪、小小三峡、小小小三峡)—云阳(磐石城、张飞庙)—忠县石宝寨—石柱(西沱云梯街、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丰都(鬼城)—涪陵(白鹤梁)—重庆
2)万州铁峰山-开县雪宝顶-巫溪红池坝-大宁河-巫山平湖、巫峡神女溪、龙骨坡-奉节天坑地缝、白帝城-万州
4、几条重要支线:
奉节瞿塘峡-白帝城-天坑地缝-巫溪汉风神谷悬棺-宁厂-红池坝-巫山大宁河-巫峡-神女溪-龙骨坡-奉节
三峡—白帝城、瞿塘峡、草堂湖-天坑地逢-恩施
小三峡—庙峡—荆竹峡—红池坝—巫山
六、旅游方式开发建议
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应该开展多种旅游方式:
首先应该主导由目前的观光旅游转向第三代主题失观光旅游,并积极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大力发展栈道健身游、大道健身游、腹地草原健身游、森林骑马健身、徒步健身旅游新方式,发展游船会议、岛屿会议、森林会议、草原会议、峡谷会议、湖泊会议等会议旅游方式科学考察等多种专项旅游。
在组织的形式上要在目前注重团队旅游的同时,抓好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方式,在旅游交通工具上可从目前的游船观光发展到快艇、水上飞机、豪华度假游船、空中飞机、滑翔机、水下潜艇和公路等多种方式进行。
七、三峡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三峡库区应该重点挖掘的文化是:
三峡移民文化、三国文化、巫文化、巴文化、西南民俗文化、重庆陪都文化。
移民文化:
以典型移民新城、镇(万州、云阳、丰都)、农业移民典型代表(万州苎溪河橘园生态农业、忠县施格兰柑桔园)、移民博物馆为代表的移民文化。
三国文化:
深入挖掘以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为典型代表的三国文化。
巫文化:
由巫溪巫灵洞、汉风神谷、巫山以神女峰及新县城高唐观、凝翠湖、神女庙、望天坪为代表的神女文化组成。
西南民俗文化:
以湖广会馆、火锅、毕兹卡等为代表的西南民俗文化。
重庆陪都文化:
曾家岩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人民解放纪念碑、桂园、孔园、黄山陪都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战时陪都文化。
八、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形成旅游发展产业链培育旅游发展产业链:
直接旅游吸引物、旅游购物、旅游劳务输出、旅游相关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以及前向后向产业的发展。
九、旅游系统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此此对长江三峡黄金水道旅游资源的摸底,我们基本掌握了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情况,并根据《国标》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可以将这些资源输入电脑,通过GIS系统将与地图结合,并输入必要的文字介绍,这样变可以形成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详细位置和基本景况。
同时可结合第二子课题对旅游资源的线路、产品等进行介绍,从而形成一个既可满足专业人士需求又可以满足旅游者出行的这个一个实用的旅游信息数据库。
第七章旅游资源保护建议
确立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分级分批的保护体系;
重点保护原生性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侵扰的资源;
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
强化旅游城镇、旅游通道和旅游区(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社会环境建设的原则。
采取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并指定保护规划发方式,同时加强民众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样从政府到个人都来进行旅游资源的保护。
附录(库区各区县旅游资源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江三峡 黄金 旅游 旅游资源 物质文化 资源 开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