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3308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27KB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Word下载.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结合搜集的信息资料,说说其它的仿生产品,了解这些仿生产品是根据生物的那些性能研制的,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研究仿生。
活动三是观察不同的树叶,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树叶,并从众多的树叶中找出共同点,例如树叶都有叶脉等,引导学生探究叶脉等的作用,并进行仿生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理解仿生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
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因而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教材。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
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观察实验的事实,使学生能将自己获得的事实证据与科学的说法相比较,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问题、新思考,让学生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点燃课后持续探究活动的导火索。
教学过程描述: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李健梅
【执教教师】厉爱华
【单 位】山东省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本课教学目标】
1、
搜集整理信息资料;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愿意交流与合作。
3、
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
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铅笔二支,记
录纸一张,圆筒纸一张,平板纸一张,螺母若干个)苍耳、尼龙搭扣
【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观察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活动
[课件播放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图片]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生物的图片,你们能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地方吗?
看谁发现的最多!
我们一起来欣赏。
先欣赏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生物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实物投影出示一粒苍耳】
师: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植物的种子,认识它吗?
对,是苍耳。
大家仔细来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1:
它身上有刺。
生2:
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上面有刺,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随手往身上放几粒苍耳)我们可
以用这个小刺来干什么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一粒小小的苍耳就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
其实,还真
的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知道是什么吗?
那就是瑞士的乔治·
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了尼龙搭扣。
【出示实物】
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一项发明!
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葱叶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发现葱叶性能。
(出示一棵葱)同学们,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仔细观察
观察,发现了吗?
生:
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它的叶子是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
刮风时吹不倒,不容易倒,直立的。
风都吹不倒它,那,你能把它吹弯吗?
想不想试一试?
好,大家都来试着吹一吹,
看谁能把它吹弯。
生参与吹葱叶的活动。
(来,使劲吹,再使点劲!
)
好,停下吧。
我看有些同学的脸都涨红了,腮帮子都鼓得圆圆的了!
吹葱叶时感觉怎样?
吹不动,很费力气。
这说明了什么?
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承受力非常强。
那,如果把这个圆筒捋平,(师把葱叶捋平),我把它的筒形结构给破坏掉。
看,
还用再把它吹弯吧。
它自己就弯了。
回顾:
刚才,我们发现了葱叶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又发现了筒形的葱
叶比平板式的承受力要强,不容易弯曲。
【版贴:
筒形葱叶不易弯曲】那,圆筒形的比平板式的承受力大,究竟大多少呢?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
(二)建立筒形结构模型。
这个模型该怎么做呢?
(生答:
我们可以把一张纸卷成筒状)
【出示一个圆筒,一个平板】,这个就是圆筒模型,【版贴:
圆筒纸】这个就是平
板式的。
现在,怎样检验这两个模型谁的承受力大呢?
谁有好办法?
学生设想检测方法
(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学生说完方法,师在实物投影下操作演示。
】
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
把圆筒纸和平板纸分别放在木块上。
是这样的吗?
然后呢?
在上面放重物,看哪种模型放的重物多。
重物可用螺母来代替。
放螺母时应该注意什么?
谁来提醒提醒大家?
要一个一个的往上放。
要轻轻地一个一个地放,直到把它压弯不能承受为止。
你们猜一猜能放多少个?
这种纸呢?
能放多少?
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还需要我们亲自来检测检测【板书:
放重物】
到底能放多少呢?
赶快来试一试吧。
记住要把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
又好。
学生动手实验
同学们检测出来了吗?
都坐好,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检测结果?
学生汇报检测结果(老师随机做好记录)
仔细观察检测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圆筒纸和平板纸相比,圆筒纸的承受力大。
实验结论: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
筒形结构的承受力比较强。
那,可以利用它来干什么呢?
可以做圆筒形的桥墩。
为什么?
因为筒形结构的承受力强。
还可以来做什么?
可以做钢管。
(三)葱叶仿生。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应用了筒形的特性而设计的。
你还知道哪些?
(课件播放:
烟囱、电线杆、地下水管、篮球架、旗杆、圆柱子)
师小结:
小小的葱叶真了不起!
人们受它筒形叶子的启示,竟然开发了这么多的产品。
【板书:
钢管......】
看来,植物的特性不容忽视,而人们的慧眼和聪明的大脑更了不起。
活动二:
蛋壳仿生。
(一)引导学生发现蛋壳特性。
【出示鸡蛋】我们再来看,这是一枚普通的鸡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蛋壳非常的薄。
蛋壳是椭圆形的。
是啊,蛋壳很薄,你能把它捏碎吗?
捏不碎。
能捏碎。
这么薄,还捏不碎吗?
我们班有大力士吗?
上来试试。
咱们给他加加油。
一生捏后。
谁还想来试一试?
感觉怎样?
两位大力士捏的结果如何?
蛋壳比较结实。
蛋壳非常的薄,却很结实。
如果是这种形状的呢?
(凹面)这两种相比,哪一种承
受力更强?
怎么来检测?
学生汇报
检测时要注意下面两点,请看温馨提示:
1.蛋壳要离开桌面,可以放在支架上。
2.每一次铅笔自由下落的高度要同样高,不能施加任何外力。
师随机演示
看明白了吗?
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好,开始吧。
通过检测你们发现了什么?
拱形的蛋壳不容易扎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扎破。
这说明拱形的承受力大。
蛋壳薄拱形结实】
它又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
(二)建立拱形结构模型。
拱形结构的承受力确实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承受力大吗?
这也需要我们建立模型来进
行检测。
怎样来做这个模型呢?
学生说方法【板书:
拱形纸】
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拱形纸与平板纸进行比较。
平板纸的检测结果刚才我们已经得出(指板书记录),大家只需检测拱形纸能放多
少个螺母就可以了。
记住要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谁来汇报检测结果?
拱形结构承压能力强。
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发现薄壳状、拱形物体它的承压能力比较强。
(三)蛋壳仿生。
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干什么呢?
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这一特性?
举例。
【课件展示各种薄壳、拱形建筑】
它们都是利用了薄壳状拱形物体的特性而设计的。
开发产品】
三、活动总结
刚才我们进行了两项研究,回顾研究经过,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们先发现生物的性能——根据它的结构性能建立生物模型
——然后检测模型的性能——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
【板书】
生物的启示
仿生
圆筒形葱叶不易弯曲――圆筒纸――放重物――钢管……
蛋壳薄拱形结实――拱形纸――放重物――薄壳建筑
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其实,人们受苍耳的启发发明了尼龙搭扣,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刚才,我们经历了发现生物的性能,建立模型,进行模型检测,直至研制出产品,
在科学上这个过程就是仿生。
刚才我们经历的过程,就是仿生的过程。
仿生】
仿生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被称为仿生学。
四、生活中的仿生实例简介
1.科学家的仿生。
很多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如此。
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播放鸟窝】
它有什么特点?
科学家就想:
能不能建立一座类似鸟窝结构的建筑?
究竟能不能实
现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它的研究过程。
【课件展示鸟巢的仿生过程】
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亲自经历了仿生的过程,都是一位出色的小科学家!
赶快为自己鼓掌祝贺一下吧!
2.生活中的仿生例子。
仿生学是因为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它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你知道生活
中还有哪些产品是在生物的启示下而发明的吗?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展示】
同学们,仿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经历重重磨难和挫折。
比如:
很久
以前,许多人都向往飞上蓝天,像鸟儿一样有一双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模仿制作了多种器械,尝试飞行,有些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每一项科学发明都是历经反复实验,最后才获得了成功。
五、拓展创新
现在,如果给你一些生物,你们能发现它们的特殊本领,并进行仿生设想吗?
想不
想试一试?
【课件出示:
树叶、变色龙、啄木鸟的嘴、爬山虎的脚……】
除了这些生物以外,大家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生物,来进行仿生设计。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仿生设计。
相信未来的生活有我们大家的智慧,将会更加色彩斑斓!
课下,请大家注意观察生
物的特点,发现它们的特性,更好的利用它们进行创新发明。
【体会与反思】
一、亲历过程是创造发明的源泉
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开展创造发明的基础。
课前让学生广泛搜集创造发明的实例,实际上是一次亲历创造发明的过程,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已经潜形默化地受到了怎样搞创造发明的启示。
再通过班上交流和教师的点评,将他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即将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懂得了搞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
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多观察、多研究,遇事多想一个为什么,穷追不舍,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二、激活潜能是创造发明的翅膀
任何神秘而又有趣的东西,一旦消除了对它的畏惧感,人们就会放松心情,投入极大热情去研究它、认识它、实践它,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通过对具体事物——苍耳、葱叶、蛋壳的全面观察,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潜能,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经验,提出了许多发明构想,课堂气氛活跃,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从课后的反馈看,学生在家写发明构想,制作发明物品的人不在少数。
“借我一双慧眼,给我一片天空,我会自由飞翔。
”我对这话又有一层深刻的理解。
三、物化成果是创造发明的动力
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身手;
课堂是振动点,课外活动是波。
这既是科学课的特点,也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
萧伯纳说: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反过来说,如果只提出问题又不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让学生从众多的发明构想中选择一、二,把它变成现实,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优良品质,更能使学生懂得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克难奋进,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物化学生的发明构想,展示学生的发明成果,承认学生的劳动成果,是科学课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学生爱科学课的原因所在,更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不竭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的启示 青岛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25 生物 启示 教学 设计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