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一二章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281227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93.20KB
高二必修3一二章习题.docx
《高二必修3一二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3一二章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必修3一二章习题
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解旋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而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唾液不属于体液。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答案 D
提醒 本题中的概念为易混知识点,应重点掌握。
3.(2013·长春调研)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解析 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为细胞内代谢过程。
答案 A
1.(2013·经典高考题)如图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 )。
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解析 葡萄糖可进入肝细胞,CO2可排出肝细胞;肝细胞不产生胰岛素;肾上腺素不进入肝细胞(只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X可代表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答案 A
2.(2012·经典高考题)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 据图可知:
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
答案 D
3.(2011·江苏,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和淋巴中;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与突触后膜结合,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中都有CO2和尿素;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多于渗入淋巴的量;血浆成分稳定,机体的其他方面不一定达到稳态。
答案 D
4.(2011·北京理综,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 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肿胀细胞失水而恢复正常,以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故A选项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故B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细胞内液失水,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升高,故C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增加,故D选项错误。
答案 A
5.(2011·四川理综,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解析 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所以剧烈运动后,大量失去钠离子,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大量乳酸进入后,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仍保持弱碱性。
肌糖原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剧烈运动后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 A
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答案 C
4.(2013·试题调研)根据下图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解析 据图中甲、乙、丙的关系和“双箭头的两端是血浆和组织液”可知:
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
当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若丁表示红细胞时,其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
答案 D
1.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
A.5层B.3层C.6层D.4层
解析 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如图所示)。
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
答案 B
1.(2013·经典高考)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
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
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
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解析 图甲中声音尚属于无关刺激,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图丙中,声音才属于条件刺激。
答案 A
9.(2013·武汉调研)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解析 给予神经纤维一适宜刺激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造成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a电极处时,记录仪的指针为零,说明此时a、c两电极处膜外电位相同,而此时a电极膜外是负电位,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膜外也为负电位;兴奋传至b点时,a处的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即a处膜外为正电位,c处膜外为负电位,此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记录仪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因此,结果能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 C
11.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B.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
C.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
D.“瘾君子”不吸食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有关
解析 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
答案 C
12.(2013·山东名校联考)γ-氨基丁酸(GABA,结构简式H2N-CH2-CH2-CH2-COOH)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
图甲为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物质X指的是γ-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
B.图甲中的物质Y指的是阴离子,它的流入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
C.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D.A~B段主要发生K+外流,B~D段主要发生Na+内流
解析 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判定GABA不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由图示可以看出,X是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的,其应该是神经递质——GABA,它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因为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阴离子内流,阻止电位逆转,使动作电位不能形成。
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当GABA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灭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受到抑制。
静息电位的维持(A~B)与恢复(D~F)主要靠K+外流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B~D)主要靠Na+内流来实现。
答案 C
1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 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b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c为泌尿系统。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神经—体液—免疫
(4)5
(5)如图
(2013·安徽卷,30)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入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答案
(1)方法和现象:
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2013·福建卷,2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d后进行检测。
检测a:
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d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
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AChE活性检测原理:
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
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
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解析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产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
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答案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15.(2013·齐鲁名校联考)如图是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和排尿反射示意图。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等肌肉合称“排尿肌”,共同控制排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饮水,垂体释放激素甲的量将________,激素甲通过________途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当尿量增加到一定体积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到________的排尿反射中枢,产生尿意。
图中由排尿肌以及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所组成的反射弧环节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成年腰伤病人因神经冲动传导障碍而出现尿失禁,此时完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________,该病人尿失禁与婴儿尿床的神经调节机制________(填“有差异”或“完全相同”)。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中除了图中所示的两种外,还有________。
解析 由图可知,激素甲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大量饮水后,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
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需要经体液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后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
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尿意属于感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成年人腰伤后尿失禁是因为损伤了脊髓,而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
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1)减少 体液运输 下丘脑
(2)大脑皮层 效应器 (3)脊髓 有差异 (4)免疫调节
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下图所示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的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的,膜内的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的。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状态时的电位,请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5)如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各项中,不会引发异常膜电位的是( )。
A.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B.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
C.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
D.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
解析
(1)在静息状态下,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的,K+浓度刚好相反;此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2)甲图中,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均插在膜外,这两处电位相同,故测不到静息电位,应将其中一个电极插入膜内侧,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3)兴奋在突触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速度比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慢得多,故乙图中指针偏转落后。
(4)静息状态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外Na+内流,造成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随着兴奋的传导,受刺激部位又恢复静息状态。
故膜电位变化为先增大,后恢复为原状。
(5)由图可知,异常的膜电位变化中峰值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太少,或是突触后膜上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也可能是神经突触处于较低Na+溶液中。
若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则会造成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答案
(1)外正内负 Na+ K+
(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乙 甲图中的神经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存在突触延搁,时间稍长
(4)如图所示
(5)B
3.(2013·德州模拟)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解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器_______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垂体可分泌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____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解析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B)和肾上腺素(C)的分泌量将增加,细胞有氧呼吸强度增强以增加产热量,故线粒体活动增强;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图1中垂体可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即甲状腺激素;该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是经由图2中乙模式进行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将增加,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答案
(1)B、C(缺一不可) 线粒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3)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15.(2013·江苏,3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h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餐后1h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
(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________(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
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解析
(1)不进早餐2h,体内贮存的糖大量被消耗后,导致血糖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2)4组中高糖早餐,大量糖类被消化水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因此血糖升高的最快。
(3)高脂高蛋白食物被消化成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合成。
(4)虽然高糖、高脂高蛋白在短期内都会使血糖显著升高,但没有超过人体血糖调节能力,并没有超过肾糖阈值,肾小管能对原尿中葡萄糖进行重吸收。
所以三者检测结果相同。
(5)胰高血糖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一二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