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学习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280901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47.71KB
美学学习方法.docx
《美学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学习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学习方法
美学学习方法(总9页)
第二节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为什么学习美学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简而言之,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当代人在呼唤着美学,在发展着美学,在把美学变成一门与人类幸福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人类产生美感的根源,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自觉地按照美感产生的规律追求美、创造美。
每天都在说话的我们,并不会意识到我们在说着“散文”;每天都在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我们,也往往意识不到我们与美学的密切关系。
学习美学之后,能够增强追求美、创造美的自觉性。
第二,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与伦理观、真理观一起构成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审美观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和评价。
审美观直接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
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胸怀崇高的审美理想,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第三,学习美学,掌握审美活动规律,能够提高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2
2参见顾建华主编:
《美育新编》,14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3转引自钱学森等着:
《文艺学、美学与现代科学》,3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二、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的精髓是关于美的一系列观念和理论,它们高度概括了关于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的内涵和规律。
但美学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人类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是一门与每个人的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密切相关的科学。
因此,学习美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古人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美。
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实践体现在众多方面:
从每天的着装、发式到说话、做事的方式,从家居饮食到工作学习,从收看电影、电视到欣赏音乐、画展,从具体小事到为人处世的哲学观念等。
学习美学时,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地在美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的能力。
通过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能够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二,学习美学理论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是我们解析美的根源、美的本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认识人类审美实践和美的创造活动的指导思想。
因此,学习美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认识、分析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对美学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就不会偏离大的方向,许多看似复杂难解的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取代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它只是指导性的方法论;另一方面,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如心理分析法、实证法等,是对审美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具体方法,它们也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学研究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学习美学原理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
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无从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不了解人类审美实践的历史,就难以从本质上认识美、美感、审美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也不能全面理解审美的规律。
美学原理不是单就眼前的事实就能得出的理论概括,而是研究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审美活动及其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与人类不同时期的生存环境的关系之后才得出的理论概括。
因此,在学习美学时,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历史知识。
从原始社会的服饰、居舍、劳动工具、家具用品,到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的各种艺术品,世界各国的文学史、建筑史、雕塑史、绘画史、音乐史乃至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都应该成为我们广泛涉猎的对象。
当然,单就我们的课程学习来说,不可能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学期内扩展大量史学知识,只需要熟悉教材中列举的艺术史料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并能够结合这些史料和作品理解有关理论。
此外,了解美学自身的发展史,对学好美学也非常重要。
了解美学史上已有的研究结论、研究方法、研究经验,是我们学好美学、进一步研究美学的基本前提。
第四,学习美学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但并不能直接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美学结论。
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定论,还有许多研究领域有待开拓。
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有不完善之处。
因此,学习者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提出疑问,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知识积累,研究一些有待解决的美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美学见解。
三、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美学学科的基础课、概论课,共包括八章教学内容,即引论、审美活动的发生、现实美、艺术美、审美类型、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审美教育。
本课程主要传授美学
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美美是怎样产生的人如何感知和判断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美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构成这些事物的美的要素有哪些美的范畴有哪些优美与崇高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悲剧性和喜剧性为什么都称为美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是什么人的审美心理因素有哪些各审美心理因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迄今为止人们对审美心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什么叫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审美文化对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审美教育的性质、特点是什么美育的任务是什么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篇二:
美学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读后感
班级:
工业设计(工)学号:
08姓名:
陶新松在没有上美学这门课时就感觉到这门课程不是那么的容易去懂,虽然说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和美有关的事物,但是当自己真正来体会是却很难。
就像有一句话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
生活中也很少有人来想这些,而美学这门课就带我们深入的了解为什么是美。
上之前自己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美学这方面的内容,做了初步的入门。
老师的讲解中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美学这方面的书籍,就拿《美学原理》来讲,虽然不是太深入的去读这本书。
但通过阅读自己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
一,美的本质及特征。
人们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和看到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特性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引起喜悦的美感。
所以,美的最终根源、美的本质是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
自由创造能够成为美的根源,是因为人能在他所创造的对象和产品中直观自身,看到自身力量、智慧和才能以及目的和理想的实现,可以感到自由创造的巨大喜悦,产生美感。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二,美的产生。
美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指事物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价值。
审美价值是指事物能够通过使人产生美感而带来精神喜悦的价值。
人们对实用价值的认识先于对审美价值的认识,审美价值是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早期的审美价值观和产品的实用价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直接联系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美是怎样产生的呢1、美产生于劳动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4、在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辩证关系。
三,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形态包括:
(1)人的美。
(2)劳动产品的美。
(3)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它同社会功利性的联系较为曲折。
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
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1)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
(2)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所以,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表现为:
1、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经过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产生的美,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
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
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
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
四,意境与传神。
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的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
意境以意蕴和情趣取胜,是客观(自然景物、现实生活)与主观(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意境的特点主要有二:
1、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生于象外。
2、情景交融。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五,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基本分类的理论,他从艺术是摹仿现实的观点出发,把艺术分为史诗、悲剧的喜剧。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虽然朴素,但对后世的人影响很大。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容和感性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作出了逻辑的和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大类型。
艺术分类的原则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内容方面来说,一切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只是各艺术门类的侧重方面不同。
从表现形式来说,各艺术门类都有独特的物质手段。
因此,我们根据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的表现与再现的不同侧重点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根据艺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利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我们把艺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属于再现的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和电影等。
属于表现的艺术有工艺、建筑、音乐、舞蹈等。
属于语言艺术的是文学。
六,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
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但是,形式美又不同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不直接体现美的形式的内容。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结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七,优美与崇高优美与崇高作为美的两种类型,在本质上都是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显现,但是他们在表现特征及给人的美感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1、优美的特点是:
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它形式上的表现特征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
从根本上说,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悦的美感。
2、崇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美处于主客
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
从根本上说,崇高(壮美)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论述
,另一方面是自然领域。
1)在生活中领域的崇高在现实生活里,崇高直接通过人类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来表现。
在这一领域,崇高就是指人的伟大。
人的伟大包括人类力量的巨大和人的精神品质的高尚两个方面。
社会生活中的崇高的特点表现为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显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2)在自然领域里的崇高自然领域的崇高表现为自然事物的巨大体积、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
和一切自然美一样,自然领域的崇高美的根源也是社会实践。
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艺术中的崇高是对现实中的崇高的真实、集中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突出自然事物的崇高特征,使自然领域的崇高得到更为鲜明、生动的体现;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社会生活中的崇高与日俱增具有历史真实性、更加感人。
崇高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经常欣赏的艺术对象,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净化作用。
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明显的伦理道德性质,是一种充满阳刚之气和正义力量的美。
崇高美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望、对美好品质与情操的追求。
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积极的审美意义。
八,美感的本质特征,心理因素,美感的共性与个性。
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及其复杂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产生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美感的差异性1、时代差异性。
2、民族差异性。
3、阶级差异性。
4、个人差异性。
美感的共同性(普遍性)1、时代共同性2、民族共同性3、阶级共同性4、人类的美感共同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着名的美学家及他们的一些美学理论。
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
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
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
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说,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其次,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
美学学科直到1750年才诞生。
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十分古老久远。
”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认为尤为重要,它阐述了美育对人的重要性。
“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篇三:
美学学习心得感悟
美学述评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
美是什么呢我想我会这样回答:
美是“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美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在我学习了美学之后,才知道在美这个字的背后,隐藏的是一门如此大的学问。
知识学意义上的美学,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的表达。
“aesthetik”(感性学)最先是鲍姆嘉通提出来的。
他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门学科。
其后,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开始了对于美的研究和探讨。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柏拉图认为“美在理式”;康德认为“美是无利害的快感”;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无论是从自身出发的唯心主义,还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他们都尝试着对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尽管,这些观点都在被同时代的或后来的人们肯定着、否定着。
对于前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并不能进行简单对与错的判断,而是怀着谨慎的态度,对其仔细的揣摩与深究。
例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美在理式。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理式就是一个先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美的具体的事物之前还存在一个美的事物,这个美的事物是存在与人的思想中的,有了这个大脑中的美的事物的形成后,才会有具体的美的事物的出现。
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大脑中美的事物,也就是理念的外显形式,是美的理式在现实中的具体反映。
换言之,如果人的大脑中内有一个美的理式的存在的话,就没有美的事物的存在了。
下面我就以门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要想造出门,在人的大脑中就必须先有门这一个理式存在,然后通过谋种方式,将它表现出来,比如绘画,然后人们根据它进行模仿,将脑中的门造出来,成为现实中的门。
反过来思考,假如先有门这个具体的事物存在之后,人们才将它命名为门,但是这样的话,为何我们不将这个东西称之为其它名字而是门呢所以,必需先要有美的理式的存在,然后再有美的事物的出现。
柏拉图的这种美学观点,如果以马克思的理论看就是不对的。
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先有现实生活中的门的存在,后有思想中的门的形成。
而柏拉图的理论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美的事物和美的事物的理式的先后关系问题。
从美的事物的提出,到美的本质的探讨,尽管哲学家们一次有一次的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的火花,但很遗憾,至今也没有一个让人清楚的定义。
在没有学美学之前,我不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在学了之后,依然不知道,也没有本事给它下一个定义。
我认为美毕竟是一个极
为抽象的概念,从任何一个角度方式去下定义都是片面的。
美,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美的现在不一定所做美,美,可以根据过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美,是变化的,或者借苏格拉底的话说“美是难的”。
篇四:
美学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读后感
虽然不是学的美工专业,但是通过同事介绍,接触到《美学原理》这本书籍,虽然说是浅尝则止,但是也对其内容有了些许了解。
下面对本书的一些观点进行总结分享。
一,美的本质及特征。
人们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和看到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特性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引起喜悦的美感。
所以,美的最终根源、美的本质是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二,美的产生。
美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指事物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价值。
审美价值是指事物能够通过使人产生美感而带来精神喜悦的价值。
人们对实用价值的认识先于对审美价值的认识,审美价值是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早期的审美价值观和产品的实用价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直接联系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美是怎样产生的呢1、美产生于劳动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4、在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辩证关系。
三,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形态包括:
(1)人的美。
(2)劳动产品的美。
(3)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它同社会功利性的联系较为曲折。
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1)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
(2)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所以,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表现为:
1、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经过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产生的美,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
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
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
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
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
四,意境与传神。
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的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
意境以意蕴和情趣取胜,是客观(自然景物、现实生活)与主观(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意境的特点主要有二:
1、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生于象外。
2、情景交融。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五,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基本分类的理论,他从艺术是摹仿现实的观点出发,把艺术分为史诗、悲剧的喜剧。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虽然朴素,但对后世的人影响很大。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容和感性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作出了逻辑的和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大类型。
艺术分类的原则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内容方面来说,一切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只是各艺术门类的侧重方面不同。
从表现形式来说,各艺术门类都有独特的物质手段。
因此,我们根据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的表现与再现的不同侧重点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根据艺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利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我们把艺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属于再现的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和电影等。
属于表现的艺术有工艺、建筑、音乐、舞蹈等。
属于语言艺术的是文学。
六,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