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第01期考点1116.docx
- 文档编号:2280597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15.84KB
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第01期考点1116.docx
《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第01期考点11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第01期考点1116.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第01期考点1116
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生物》
考点11实验P1
考点12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表达P8
考点13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P13
考点14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P14
考点15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P17
考点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21
考点11实验
1.(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3月月考)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
B.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
C.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粗提取实验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
3、DNA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详解】
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错误;
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
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2.(广东省2020学年高三3月质量检测)生物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让实验事半功倍,下列实验中材料选择合适的是
A.西瓜中含糖多且易榨汁,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好材料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易取材,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藓类叶片薄,易透光,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D.根尖伸长区细胞体积大,可以用于有丝分裂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若选用植物细胞,应该选用无色的材料,不宜用叶肉细胞,防止光合色素的干扰。
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4、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细胞逐渐成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详解】
A、西瓜汁红色干扰结果颜色的鉴定,A错误;
B、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为紫色,干扰染色后的颜色,B错误;
C、藓类叶片薄,易透光,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C正确;
D、根尖伸长区细胞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D错误。
故选C。
3.(广西玉林市2020学年高三质量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B.科研上常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检测鉴别
C.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作为层析液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
A、甲基绿可以使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以使RNA染成红色,RNA主要在细胞质中,占细胞的大部分,故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A正确;
B、活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通过活细胞膜,故常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检测鉴别,B正确;
C、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用来提取色素,而不能作为分离色素的层析液,C错误。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D正确。
故选C。
4.(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②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③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④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A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个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项错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项错误;
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5.(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下列是应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的几种研究,其中错误的是()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
B.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进行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途径
C.给予某人131I通过测定甲状腺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D.将某噬箘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用32P和35S标记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学研究中,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等方面。
【详解】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即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正确;
B、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途径是14CO2→14C3→(14CH2O),B正确;
C、I是合成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给予某人131I,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观察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6.(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2月月考)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B.“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实验中,对照组存在微生物,实验组不存在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的能力,因此对其丰富度的研究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
A、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A正确;
B、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故含有微生物,实验组土壤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不含微生物,B正确;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观察各自的作用,C正确;
D、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D错误。
故选D。
7.(河北省石家庄2020高三第三次考试)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斐林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与蛋白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萨顿的假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
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见,这两个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B正确;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他并未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用于检测的物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其研究方法、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8.(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3月月考)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比MnO2和肝匀浆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的高效性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始终为37℃
C.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在相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
A、通过无机催化剂(MnO2)和肝匀浆(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证明酶的高效性,A正确;
B、由于不确定实验使用的底物和酶的种类,所以并不能确定37℃较为适宜,B错误;
C、蔗糖和蔗糖的分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反应,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错误;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在实验设计温度,再混合,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考点12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表达
1.(福建省漳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
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
【详解】
A、图中①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A错误;
B、过程②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
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mRNA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aDNA模板链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正确;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正确。
故选A。
2.(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2月月考)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
A.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
B.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分析。
【详解】
A.①过程是转录,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作模板,为其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A错误;
B.过程①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但过程②在核糖体上进行,①中配对方式有:
A-U、T-A、G-C和C-G;②是翻译过程,A和U配对、G和C配对,B错误;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据图显示基因1发生突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知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2020年初,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病毒是具包膜的正链单链RNA病毒,包膜是从宿主细胞获得的,包膜上有末端膨大为球形的突起。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冠状病毒的包膜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突起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染等过程有关
B.正确使用医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复制两次才能得到子代正链RNA,过程中要经历双链RNA的阶段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胞吐方式释放,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
A、由题干可知,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来自宿主细胞的包膜,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突起易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染等,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空气传播,正确使用医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切断病毒的传播,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以自身的正链单链RNA为模板,宿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负链单链RNA,然后再以负链单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单链RNA,需复制两次才能得到子代正链RNA,过程中要经历双链RNA的阶段,C正确;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裂解宿主细胞释放子代病毒,D错误。
故选D。
4.(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二诊)人体细胞内染色体上某个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时会选择不同的模板链
B.过程b可能剪切掉了RNA1中的部分脱氧核昔酸
C.过程c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
D.基因表达时a过程和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过程a是转录,过程b是对RNA1进行加工剪切,过程c是翻译,据此答题。
【详解】
A、过程a是转录,需要的模板链是该基因中的一条链,这条链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A错误;
B、过程b是对RNA1进行加工剪切,剪切掉的应该是一些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
C、过程c是翻译,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它们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正是这个原因,当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时,肽链合成结束,C正确;
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a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场所是不相同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能力。
5.(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在miRNA基因转录时发挥作用
B.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C与G、A与U配对
C.mi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加工,用于翻译
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翻译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翻译过程的进行。
【详解】
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开始转录,A正确;
B、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B正确;
C、真核生物中W基因转录形成mRNA后,首先在细胞核内加工,再进入细胞质中用于翻译,C错误;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miRNA通过与W基因的mRNA结合成双链来抑制mRNA的翻译,D正确;
故选C。
6.(河北省石家庄2020高三第三次考试)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①②过程,而不进行③④过程
B.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
D.如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③为转录过程,②④为翻译过程,X1和X2为转录形成的mRNA。
【详解】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①②③④过程均不能进行,A错误;
B、X1与X2为转录形成的RNA,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B错误;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C错误;
D、图示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考点13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1.(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先天性眼病,俗称“雀蒙眼”。
某先天性夜盲症高发群体有男女各300人,经调查,该群体中有女性夜盲症患者20人,男性患者48人,且群体中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则该高发群体中女性夜盲症基因携带者有()
A.8人
B.36人
C.56人
D.78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详解】
设由该群体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根据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可得(20×2+x)/(20×2+x)300×2=48/300,进而20×2+x=96,x=56。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中需要考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取信息,设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再分别计算女性中夜盲症基因频率和男性中致病基因频率,根据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14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广西玉林市2020学年高三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子代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DNA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
(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
【详解】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中有一半正常,故有可能产生正常的后代,A错误;
B、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B正确;
C、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性状改变,而不可遗传变异指的是仅仅是环境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的形状改变,C正确;
D、DNA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A。
2.(贵州省贵阳市2020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和籼稻(主要种植在南方)。
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
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ZIP73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特征
B.bZIP73基因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
C.bZIP73基因的1个脱氧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D.bZIP73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后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DNA分子在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题速递生物 届高三 速递 生物 01 期考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