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docx
- 文档编号:2280466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91KB
名人故事.docx
《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故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宋庆龄:
遵守诺言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上级通知,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
大家高高兴兴做好了一切准备。
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
大家纷纷议论:
“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了”,“也许,风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奶奶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
幼儿园老师很感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
“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
”宋副主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
“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
宋庆龄从小就注重养成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一定去做,从不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
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
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
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
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小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
“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
小庆龄说出原委。
父亲说:
“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
她为难地说:
“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
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
“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
可是小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
“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
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
宋耀如同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
“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
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
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民党,但是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已经腐败,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
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国母”。
周恩来勤奋苦学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
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
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
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
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
代数得满分。
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
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
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
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
“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
”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大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
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
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
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沈从文知错就改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
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
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
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
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
“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
“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
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
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音乐神童莫扎特
如果说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
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
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
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
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
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
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
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
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
从六岁开始作曲:
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
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父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
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发狂。
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
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们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过去从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
不久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
后来,他们渴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
他们接到邀请,到皇帝的宫殿里去演出。
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整个宫廷面前演奏。
小沃尔夫冈被要求作各种不同的测验:
他视奏了宫廷作曲家一首难弹的协奏曲,那作曲家为他翻着乐谱,看着他在主题上出色的即兴演奏;他用一个手指弹琴,又在蒙着一块布的键盘上弹奏。
最后,皇帝称他是一个小魔术家。
皇后送给每个孩子一个钻石指环,给玛丽安娜一件白色丝绸服装,给沃尔夫冈一件镶着宽金边的淡紫色的丝绸服装。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马车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旅行了三年。
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宫廷的地方,他们都停下来开音乐会。
那些贵族夫人们对这个小男孩宠爱得这样厉害,以致父亲给一位朋友写信说:
他真希望她们给这孩子的金币象她们给他的亲吻一样多。
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
“这个孩子出于本能懂得的音乐比许多大教堂教师钻研了一辈子所学的还多。
”当莫扎特全家回到萨尔兹堡的时候,他们带的许多有装饰图案的精细纺织品、披巾、绸缎、鼻烟盒、戒指和其它礼物足够开一个铺子,但却没有多少钱,他们在音乐会上挣来的钱都在旅途中花光了。
他的父亲意识到:
假如让这孩子在萨尔兹堡呆得太长,他很快会被世人忘记。
于是他又计划了一次旅行演出,这次是去意大利,一个当时在音乐上非常重要的国家。
那时,意大利每个城市都有歌剧院,它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挤占了当地音乐家们的工作。
父亲认为假如沃尔夫冈能够在意大利赢得名誉的话,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
父子二人开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终都是一项胜利凯旋。
富有的夫人们把各种礼物倾泻到他身上,人们委托他为米兰的大歌剧院写歌剧。
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单纯的老百姓吃惊得以为他的钻石戒指一定有魔术,要求把它脱下来看看。
在罗马,他们在复活节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听一个圣乐作品。
合唱班对乐谱戒备森严,从来都不准许别人把它抄下来。
沃尔夫冈回到自己房间里,仅凭记忆就把它写出来了!
巴尔扎克的手杖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艰难,窘迫)过,狼狈过。
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
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
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
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
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
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
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列宁的读书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
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
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古人早就说过:
“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
毛泽东勤学故事
毛泽东十六岁时,父亲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儿子继承家业,发家致富。
但是,此时的毛泽东的志向并不在于刚地和金钱,他的眼界也不仅局限于小小的韶山冲了。
他要继续深造,将来去干大事业。
恰在这时,毛泽东从表兄嘴里得知,湘乡县有一所新式学校,叫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毛泽东十分高兴,决心前去求学。
为了说服父亲,毛泽东求助母亲,最后他和母亲邀请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辈以及私塾老师来家劝说,终于使父亲改变了主意。
1910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自己背着行李,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徒步跋涉,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
临行前,毛泽东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挥笔写了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气魄宏大;意蕴深刻,抒发了这个有志少年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和四海为家的广阔胸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韶山的美好感情和对父老乡亲们的一片赤诚。
毛泽东把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就挑着担子上路了。
掌灯时分,毛泽东挑着行李担子来到学校的大门口。
他放下行李,轻轻叩响了大门上的铜环。
看门人是一位老者。
他斯斯文文地走出来,问明了毛泽东来意之后,非常遗憾地叹了口气,摇摇头摊开两手说:
“孩子,你来晚了,入学考试已在两天前结束了。
”
毛泽东急忙说:
“老先生,请你帮个忙想个办法,我是湘潭的,为了投考,走了五十多里路,请你无论如何给想个办法。
”
老先生答应回去禀报校长。
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把把毛泽东领进了门房,说:
“刚才给校长说了,答应让你补考。
”说着又拿出文房四宝和试题,说:
“你先看看,考虑考虑,我给你端个灯来。
”说着,老先生就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先生端着一盏灯回来,对毛泽东说:
“灯端来了,你开始作题吧。
”只见毛泽东拱了拱手,很有礼貌地说:
“谢谢您!
老先生,试题我已作完了。
”
老先生一听惊呆了,连忙拿起毛泽东的试卷,不住地赞汉:
“奇才,奇才!
”转身就直奔校长室去了。
校长李元甫接过毛泽东的试卷,只见毛泽东在试题《言志》答作中,以宏伟的气魄和豪迈的语言,阐明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
李校长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
“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人才!
”在学堂里,毛泽东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学到不少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
毛泽东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得了教员们的器重和赏识,但他还是觉得压抑。
东山学堂尽管是所新式学校,但在当时,贫苦农民的孩子有几个能上得起学?
学校里的学生大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
他们穿着很阔气,而毛泽东经常穿着青土布的短褂子和裤子,只有一套比较整齐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再加上口音不一样,于是很多同学都讥笑毛泽东是个“乡巴佬”。
但毛泽东对此并未作直接的反抗,因为他有他的志向和抱负,他来这里是为了求学救国,而不是和别人比穿戴比口音的。
他决心更加勤奋学习,发愤图强。
为此,他写《咏蛙》一诗表达自己的心境: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东山学堂里,毛泽东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了,对国家大事也史加关心了。
每天早上,学校里都要集合点名。
校长经常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训话,有时也讲一些时事,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中国日益贫弱、遭受列强欺侮的。
毛泽东和同学们听了,都很激愤。
学校里有几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员,也经常讲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益富强和日本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毛泽东听了,更为中国的命运担忧,更加深了对国家大事的思考。
在东山学堂里,毛泽东自学的时间也增多了。
他特别喜欢的是中国历史,有时也读外国的历史和地理书籍,通过读这些书,他对古今中外的事情了解得更多了,视野扩大了,思想更深邃了。
对于近代人的作品,他特别喜欢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
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他读了又读,对其中优秀的文章,差不多都能背出来。
他觉得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和著作切中时弊,谈的都是救中国的问题,而且文笔犀利,一针见血,从内容到文体,都让人感到十分新颖,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从这时起,毛泽东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更为深入地考虑国家的政治体制问题。
他在读了《新民丛报》第四号。
论说”部分关于国家问题的文章后,在旁边批写道:
“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
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这段批注,清楚地反映出毛泽东,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已经具备了明确的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思想。
有一天,毛泽东见到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非常急迫地借过去看。
书中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特琳娜女皇、惠灵顿、格兰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和林肯等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
这些世界伟人的历史功绩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他多么盼望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伟人,来改变国家的命运,拯救国家的危亡。
读着,读着,他禁不住用笔在书上圈画起来。
过了几天,毛泽东找到书的主人,深怀歉意地说:
“对不住,我把书弄脏了。
”那个同学打开一看,整册书都用笔画了许多圈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处画得最密。
毛泽东读书时的激动心情跃然纸上。
看到毛泽东发愤读书、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位同学还能说什么呢?
毛泽东无限感慨地说道:
“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
中国有句古话: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顾炎武说得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他还说:
“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起来,要有很长的时间。
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艰苦战争之后,才取得胜利,建立了美国……”
这时候,毛泽东已逐渐确立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
于是,他在离开东山前,给自己取了一个言志的笔名——子任。
爱提怪问题的“低能儿”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那么,这样一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
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音乐。
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
“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
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
”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心已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
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
小爱因斯坦十分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
而比他小的妹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
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
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
“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
”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
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
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
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
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
“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
”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
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
“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
“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
”
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
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
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
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有味地回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
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
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
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
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
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厌倦。
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
此时的小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
此时的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如洪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
在学校里也不例外。
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
对这种学习方式,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
”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
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
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
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
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
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
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
爱因斯坦在数学王国里成绩卓著,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
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
“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
”这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人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