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ocx
- 文档编号:2279914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18KB
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ocx
《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甘肃省静宁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静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鹏峰
2011年05月27日1106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
按照这一要求,静宁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积极探索在产业链建立党组织,不断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有力地提升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基本做法
近年来,静宁县把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活动实效性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根本性要求,按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大力推行基地+支部、园区+支部、企业+支部、车间+支部、市场+支部、协会+支部的“一线一支”模式,重点围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产业链,先后在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有党员260多名,发展社员9600多人,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了党的基层基础,加快了产业富民进程。
(一)在优化工作思路中求创新。
为了规划好农业县的产业党建构想,县上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乡镇村社、部门单位、厂矿企业和生产一线,在集中对各类产业组织管理模式、运行规则、专业分工、规模效益、职工人数、党员分布等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科学定位,紧密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保覆盖”的发展思路,确立以果品产业为重点,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轴线,重点推进种苗繁育基地、产业示范园区、包装加工企业、冷藏保鲜车间、物流销售市场、协会中介组织6个领域党组织组建工作,辐射带动畜牧、洋芋、劳务等其他产业链建立党组织,为加快推进党组织在产业链上覆盖广泛化、设置最优化、作用核心化,实现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推进分类组建中求创新。
在组建过程中,打破按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根据产业组织规模大小、协作关系强弱及党员人数多少,按照作用类同、行业相近、产业互补的原则,推行基地+支部等“一线一支”组建模式,主要采取五种方式分层分类建立党支部。
一是独立建。
在产业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从业人员相对稳定、党员人数在3人及以上的产业组织中建立独立党组织。
二是联合建。
在从业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两个或多个产业组织中联合组建党支部。
三是挂靠建。
对不适应建立联合党支部的产业组织,将党员组织关系就近挂靠驻地村(企)开展活动。
四是临时建。
对外地产业流动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建立临时党支部,不足3人的建立临时党小组。
五是指导帮建。
对暂时无党员的产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指导先行建立群团组织,积极发展党员,逐步组建完善。
(三)在规范管理机制中求创新。
在日常监管中,坚持参与不干预、引导不主导、协办不包办的原则,加强对已建立产业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把“小区域、大党建”的工作模式覆盖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一是理顺隶属关系。
遵循属地管理和“谁组建、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对独立组建且在乡镇政府驻地的由乡镇党委直接管理;对依托村党支部建立的,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隶属村党总支进行管理。
对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跨区域建立的,由所在地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并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二是选优配强班子。
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推选党组织负责人,推行村社干部、企业负责人与产业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
三是加强党员管理。
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采取集中上党课,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优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创新能力。
四是畅通接转渠道。
从有利于就近参加组织生活,便于生产经营出发,分三个类型做好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即把长期固定从业党员转入产业党组织,对季节性流动党员实行原党组织和产业党组织双重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
(四)在拓展实践载体中求创新。
着眼于解决产业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培育“成纪先锋”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党建“百点示范”创建工程,不断创新实践载体,积极探索开展帮组建、帮服务、帮管理的“联帮培建”活动,为党员搭建围绕市场、发挥作用、引领发展、助农增收的平台。
治平乡创新果友专业合作社围绕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坚持“依靠党员、依靠专家、依靠市场、规范办社”的原则,积极吸纳691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党员加入合作社,并采取一名党员帮一户果农建立一亩示范园的“一对一”形式,引导党员带头创先争优,为果农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捕捉市场信息,广泛开展贸易洽谈,协商签订终端协议,加快促进了农超对接,为客商果农搭建了“致富金桥”。
二、初步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一线一支”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有效巩固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全县形成了“保证抓党建、富民兴产业、合力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通过建立产业党组织的形式,把分散于产业链各支点上的能人型、带富型党员吸纳到党组织,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角落。
界石铺镇党委按照“能人带动建协会、党委指导建支部、党员领办壮产业、群众参与助增收”的发展思路,引导继红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张生贵联合本村致富党员,创办了德利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激发了党员创业致富激情,创出了“支部+合作社”的新型发展模式,为在全县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党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巩固。
产业党组织通过发挥其组织保证、协调服务、示范引导三大作用,形成了资源共用、生产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动共促的长效机制,使党组织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和优势。
工业品包装公司、鼎元公司等企业党组织,在车间班组等企业生产一线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违纪“三无”活动,引导党员职工争做思想教育的宣传员,文明生产的监督员,共同致富的领航员,成为助企发展的“排头兵”,切实发挥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是党员的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产业党组织把不同专业和不同行业的党员有效联结起来,为农民讲政策、教技术、跑市场、捕信息,搭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使党员的个体示范效应放大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把党员聚在了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了产业链上。
格瑞苹果合作社党支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多方衔接与北京30多家超市签订了1500多吨的果品销售订单,实现了由田间地头直接到销售终端的成功对接,减少了中转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产业党建富民效应进一步凸现。
以“一线一支”的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田间地头、储藏冷库、包装车间等产业链上,把党员的致富效应放大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进程,形成了竞相赶超、跨越推进的蓬勃发展态势。
2010年,全县35个产业党组织共帮助农民推销产品3万多吨,总值400多万元,提供消费资料及农业生产资料总值7600多万元,农民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收入46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就果品一业而言,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76万亩,去年全县果品总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14.7亿元,中南部农民基本依靠果品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产业党建的富民效应也日趋凸现。
三、几点思考
为政之要,贵在创新。
通过全面推广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模式,积极发挥产业党建品牌示范效应,实现了党建与产业的共融互促、协调发展。
究其实践探索的初衷和取得的初步成效看,也唯在创新二字。
一是必须顺应形势把握方向。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一项全新课题和重要任务,是推进组织工作改革的前瞻思考和具体实践。
静宁县打破“一村一支部”设置模式,大胆尝试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得益于有良好的政策支撑和引导。
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命题,为我们探索党建创新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又纵深提出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建立党组织做法的指导性意见,为我们开展党建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农业产业化作为重点推到了战略性地位。
省上配套制定了《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将静宁县划入重点扶持区域,为全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期。
这些宏观政策的指导,强烈要求党组织设置必须顺应经济改革发展步伐,覆盖每一个重点新生领域,只有这样,产业才会在党建的保证作用下得到长足发展,党建才会在产业的有力支撑下永葆生命力。
二是必须贴近实际找准定位。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既需要有科学长远的开阔思路,也需要有扎实丰富的实践基础。
静宁之所以咬定产业不放松,大力推进产业党建进程,归根结底是这条路子符合县情实际,符合党群需求,符合党建发展规律。
其一,有一项好的产业支撑。
静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发展苹果产业以来,借助得天独厚的区域气候优势和党群凝心聚力的强大创业合力,发展果园76万亩,农民年人均果品收入2350元,分别占到全县总耕地面积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果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其二,有一批敷生产业组织细胞。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果品产业的持续推进,全县在产业链上催生了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组织,既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全省首家建立合作社的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也有取得全省首家果品自营出口权的常津果品公司。
这些活跃的产业龙头组织,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提供了肌体。
其三,有先行探索可以借鉴。
早在2003年,城川乡靳寺村率先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建立了果品和蔬菜两个产业协会党支部,肇启了产业链上设立党组织的先河。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为全县推广产业链建立党组织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三是必须创新方法把握关键。
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是改革固有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健全完善新时期基层组织体系的大胆尝试,必须把握原则、积极慎重。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重点围绕破解三个问题,推行五种方法,强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组建工作。
第一,围绕在哪里建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提出了在苗木基地等五个领域实行“一线一支”组建模式,使党组织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全覆盖。
第二,围绕怎么建的问题,区分各类产业组织实际状况,积极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临时建、指导建等五种方式,益独则独,益联则联,益挂则挂,不搞一揽子、一刀切,增强了组建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三,围绕如何建好的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乡镇一把手定责包抓、大学生村官定员指导的“三定”帮建制度,推行产业组织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完善属地为主、行业共管的双向管理机制,理顺党组织和党员隶属关系,促进了产业党组织的规范运行。
四是必须服务群众有所作为。
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贵在挖掘内涵,贵在拓展作用。
关键要找准产业组织在助推经济改革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掘和调动产业组织联络市场、联结农户等积极因素,把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农民有机链接起来,帮助群众实现市场资源共享化、营销风险最小化、市场收益最大化。
通过产业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如今的静宁,以果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产业党建为招牌的基层党建备具活力,初步走出了一个小产业撑起一方经济,一个小探索成就一个大梦想的新型党建富民之路。
静宁的实践也表明,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正确方向,产业组织才能在基层立住脚、站得稳,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自身发展得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静宁县 创新 党组织 设置 方式 探索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