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案例18则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279738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06KB
教育故事案例18则总结.docx
《教育故事案例18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故事案例18则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故事案例18则总结
《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故事案例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以前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
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
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
那时,成绩平平的我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到了。
下午,我无意问发现班主任把已印制好的期末语文试卷带进教室后面的办公室。
如果能实现得到一张考试的试卷,我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
这想法不仅仅使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校园里静悄悄的。
可我走在校园里却不像平时那么自然,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
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猛地撞击我的胸膛。
我笨手笨脚地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憋住气一动也不敢动。
良久,发现无异常状况,我才开始找试卷。
笃笃,笃笃这时有人敲门。
这敲门声无异于平地响起一阵炸雷。
我无处可逃,又无法应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
惊慌失措的我只好徒劳地用双手抱住脑袋,钻到桌子下面的角落里,都诚一团。
那持续的越来越急的敲门声像把抛向我的利剑,折磨着我本来已不堪一击的神经。
敲门声最后停了,同时,我的恐惧也到达了极点,因为那人一从窗户爬了进来,并很快地拉亮了电灯。
我绝望了,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依然用双手紧紧地把脸藏起来顽强地守护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可怜的自尊。
那人一向持续沉默,并没有像预先想象的那样走过来拉下我的手,看清我的面目。
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平静下来,那人才开始说话。
小姑娘,你在这学校念书?
我点点头。
从他的声音,我听出是教我们美术的男老师。
他是一位上课生动幽默的极其年轻的教师。
他就住在楼下,必须是听到了那重重的一跳,才跑上来瞧的。
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
你回答我的问题用点头或摇头就行。
你来那里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
我点点头。
这东西属于你吗?
我摇摇头。
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他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就应拿走,对不对?
我又点点头。
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我缓缓地走出门去,感觉到背上温暖的目光。
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是感激?
是悔恨?
还是兼而有之?
事过时迁,星移斗转。
多年前那个想一鸣惊人而去偷看试卷的女孩,此刻已回到母校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了,每当独坐窗前,想起当年把我那一不留意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轻轻捧起,又温柔地交给我的那位上课生动幽默的美术老师时,我总是一如既往地被感动着,感动着。
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
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
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也有人指出:
孩子的自尊心如同早晨树叶上的露珠,轻轻一抖,他就会滑落。
孩子虽然是单纯的,但是他们也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有自尊的人。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为中,务必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因为有时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甚至一句不十分恰当的话语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上述案例中,应对一位不留意犯错误的小学生,这位美术教师即让学生明辨了是非,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表现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良好修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育故事案例
(二):
教育是真诚的体现
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
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
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
我必须珍藏这份礼物。
但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
这位学生气愤地说:
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这位老师丢弃的不仅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
当老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完美和诚信。
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
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选取学习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来选去还是选到老师既定的资料上。
有的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但又期望学生的问题正中下怀,于是有的学生总是揣摩老师的心思:
提什么问题才能合老师的意?
有的老师表扬学生时信口开河并不是真心话,说某同学你真了不起,长大准能成为文学家;某同学这么聪明,将来当个科学家没问题这样的教学谈不上真诚,更缺乏真心。
教育故事案例(三):
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动力
案例1:
世界汽车之父福特的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出生于一个小农场主家庭的福特从小对摆弄机械有一种超常的兴趣,对拆装家里的钟表到了如痴如醉疯狂着迷的地步。
他的姐姐说,我们福特家的钟表一看到亨利(福特)走过来就浑身发抖。
福特从小就好奇心极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看到柴炉上煮开水的茶壶在哧哧哧冒着热气,他便塞住壶口,结果水壶炸开,险些酿成伤害事故。
他在学校里制作了一个蒸汽涡轮,结果把学校的墙壁都撞了一个很大的洞。
然而,正是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一种真正学习化的氛围,成就了这个世界天才。
案例2:
《文汇报》有这样一则报道:
上海一重点中学高材生,他能解数学难题,思路和程序都正确,但因不喜欢繁琐的演算,总是小错不断,高考以几分之差被拒之门外。
家里将其送到西方一所著名大学学习,老师总是被这个学生无穷无尽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还常常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
第二年这个学生成了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助理。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惟师、惟书的现象比较严重。
个性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学生若有独辟蹊径或有了奇思妙想,似乎就是大逆不道。
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压抑了个性的发展。
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以前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制度能够为群众带给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因为中国的教育过分地强调了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都统一,从小就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就灌输让他们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就只能培养出守业型的人才。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积弊和悲哀。
上述第一个案例中的福特如果出生在只明白死读教材、死抠题目和答案的当代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早被称为调皮大王,甚至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厄运。
那么,这位天才也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从第二个案例能够看出,西方的教育注重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却将多样化的思维统一到人云亦云的标准上来,把学生培养成不出错、不越雷池的平庸人。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差距吗?
无数事实证明,分数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素质。
江苏省教科院的魏所康先生进行过一次很好的调查,在100名诺贝尔奖得主中,中小学成绩中等的占45%,有6人竟在中小学时学业很差,如爱因斯坦。
该调查显示,创新潜力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成绩都有关系,但都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兴趣和好奇心。
爱因斯坦也有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
仅用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透过专业教育,学生能够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形式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情那是最基本的。
教育故事案例(四):
创造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调皮的小学生叫约翰詹姆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杀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这只狗是校长家的宠物。
校长明白此事后开始很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偷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万一被狗咬了又怎样办?
继而一想,小学生杀狗看内脏,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难得。
于是批评加鼓励并罚他画了两幅画:
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
之后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发愤钻研生物解剖,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
他和医学家班廷一齐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他们创新的萌动,这时作为大人要保护他们这种品质。
如果当年校长不注意保护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许会摧残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教育故事案例(五):
教育是美丽的,更是快乐的
唐代慧宗禅师酷爱兰花。
一次,因要外出弘法讲经,行前吩咐弟子定要看护好寺中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崇敬禅师,殷勤有加。
一天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由于一时疏忽,弟子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
第三天清晨,望着一片狼藉中憔悴不堪的兰花,大家懊恼不已。
几天后慧宗回寺,众弟子惴惴不安,准备受罚,禅师得知原委后,却一如平常地泰然自若,平静安详地对弟子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慧宗禅师的快乐胸怀令人叹服!
再看看当前交谈中的许多教师,常常因学生顽皮而大发雷霆,经常因学生作业潦草而怒气冲冲,时常因学生听讲不专注而大声怒呵甚至有的老师感言,怒气伴随着自己教学的每一天。
而教育名家陶行知看到顽皮打闹的学生不仅仅没大发雷霆,反而奖励四块糖,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精彩一页;巴尔扎克的老师却将巴尔扎克潦草的作业珍藏了30年,在巴尔扎克成名自满时又教育了自己的学生,使巴尔扎克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常同听讲不认真的学生亲切握手,激励学生一步一步迈向真知的殿堂。
教育是美丽的,更是快乐的。
教育故事案例(六):
给过失的学生搭个梯子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詹文龄校长讲述过她当教师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一次收学费时,发现一个学生悄悄拿走了她放在一旁的三元钱。
她看到了是谁,但没有声张。
上课时,她说是他粗心多找了一位学生三元钱,期望这位学生把多找的钱还给她。
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
晚上,他翻来覆去不能能入睡,三元钱不能算多,但是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二天,她悄悄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
钱是多找给你了,你说是不是?
这位学生看看老师温和而又带着几分严峻的面容,低着头红着脸说:
是的。
并且把三元钱交给了老师。
詹校长说,当时她并没有强调钱是学生悄悄拿走的,更没有说钱是学生偷走的。
学生也没有声明钱不是老师多找的,而是自己悄悄拿走的。
这个学生小学毕业生了中学,又读了中专,一向到参加工作后,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要看望他的詹老师。
这是十分高明的教育艺术。
老师没有因为三元钱这件小事而姑息迁就学生,也没有因为教育学生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既没有顶牛,也没有因为交回了三元钱而怨恨老师。
学生低下的头、涨红的脸说明他对过失的悔悟。
师生之间就是这样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中间像片薄纸似的矛盾。
老师到达了目的教育学生;学生受到了教育悔悟过失。
学生也是人,他们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尤其在伙伴面前,他们的人格尊严表现得尤为强烈。
所以教师在批评、帮忙那些有过失行为的学生时,更就应头脑冷静,讲究艺术。
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批评要个别进行,要给学生留有面子,搭个梯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教育自己。
教育故事案例(七):
一、学生状况简单介绍
姓名:
刘恒泉
性别:
男
年龄:
十三岁
六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拥有必须的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职责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个性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十三岁了,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对待他妈妈也是如此,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理解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状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故事 案例 18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