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重点docx.docx
- 文档编号:22796482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9.15KB
个案工作重点docx.docx
《个案工作重点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工作重点docx.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案工作重点docx
个案工作复习重点
第一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1、个案工作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本质特征
个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利益的单向性;专业的动态过程)
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交叉式交流;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与其他人员的信息沟通)
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
(帮助案主恢复自主能力;工作者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
3、个案工作的目标
以个别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目标层次:
具体目标:
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
恢复自主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
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目标制定:
案主的期望与要求;工作者的价值观;案主与工作者互动
4、名词解释
社会功能:
个人为完成自己人生任务而在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
人生任务:
成长需要、生活任务
应对能力:
人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掌握的必要的完成人生任务的能力。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价值体系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概念
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思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2、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拓展)
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
3、个案工作在操作层面的基本价值原则
接纳服务对象
提供个别化服务
案主自决与知情同意
为服务对象保密
4、伦理难题
①保密问题
“保守秘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服务对象的秘密。
在行政干预、司法干预、研究需要等方面,都可能两难情况。
②情理法问题:
情----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事情等
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法---法律和法规
③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价值中立:
既不强迫服务对象接受专业价值观,也不赞同服务对象的个人价值观。
价值介入:
在维护服务对象利益的前提下劝说或者主动影响服务对象接受专业或个人价值观。
④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个人利益总会与其社会责任存在差距
⑤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对那些与服务对象利益有关的选择和抉择中会出现,例如弱智的夫妇想生小孩。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1、个案工作会谈的界定
含义:
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特点:
会谈目的的明确性
会谈内容的选择性
会谈过程的计划性
会谈角色的规定性
2、个案会谈技巧
①支持性技巧:
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可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主动地参与个案工作的过程。
1、表达专注:
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2、主动倾听:
工作者主动积极的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如何做到: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阶段主其人。
不走神,快记忆,速思维,巧回应。
避免选择性的听、过滤性的听、同情性的听以及急于回应或打断性的听。
3、同理心:
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和能力。
四种特质:
接受观点;不加评论;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尝试与其交流;与他人一起感受。
4、鼓励支持:
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技术
②引领性技巧:
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的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
1、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地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
2、对焦:
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3、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③影响性技巧:
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办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1、提供信息;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自我披露;工作者选择性的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功能:
引导案主从其他角度去思考问题:
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拉近与案主的心理距离。
注意:
内容实事求是,态度真诚友善,时机及时合适,程度恰到好处,目标是对方需要的。
3、建议;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4、忠告;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
5、对峙(面质):
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要点:
只有专业关系良好才能运用对质的技巧;
对质把焦点集中在案主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明显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上;
对质的目的不是生硬的撕去案主的防卫,而是邀请案主来挑战那些矛盾的问题;对质的目的是帮助案主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协调;
避免个人发泄或无情攻击,案主利益为重;
注意用词和态度。
3、个案工作的访视
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
原则:
确定访视对案主的影响和需要;明确访视的目的和内容,拟定访视提纲;和案主进行访视前的沟通;对访视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
4、个案工作的记录
作用:
有利于服务的持续;促进工作者思考、提高工作成效;有利于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督导和评估;有利于检验服务计划和目标;促进和案主的有效沟通;可用于教学的案例分析;有用做有关社会研究的参考。
原则:
资料的完整性:
基本资料、案主“人在情境”资料、案主的“问题情境”资料;资料的清晰性;资料的独特性;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保密性
记录形式:
个案卡、摘要式记录
个案卡:
一个质地较硬、便于管理和检索的卡片,记录着个案记录卷宗最精简的信息,包括案主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住址,父母姓名、社工的姓名、接案和结案日期、个案号码及简短的评估等资料。
摘要式记录:
结构性很强,通过某种方式和角度归纳、组织资料,表达社工对某一工作内容的总结、概括及基本观点。
摘要资料一般要设定一个标题大纲,将所要陈述的内容放于其中,我们可以把过程式记录理解为是原始资料的记录,而摘要式记录是记录者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摘要式的记录可分为接案摘要、评估摘要、阶段摘要、转案结案摘要等等。
个案记录的要点:
案主的背景信息;案主显现的问题;社工诊断时的感想;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及专业的干预方式;建议
5、个案工作的评估
功能:
决定工作方向;反馈调整办法;激发社工热情;相关的专业责任
原则: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第五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第四节移情与反移情
1、移情
在个案中,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做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做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
正向移情:
案主对个案工作者情绪的依恋和理想化,甚至于把异性的工作者当做恋人。
负向移情:
如敌意、激动或愤恨,表现在无助的、抗拒的、否认的或追求赞许等行为上。
2、反移情
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一种非现实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这种情感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的的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正向反移情:
过分认同,工作者完全站在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这使工作者无法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
负向反移情:
认同过少,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这激起工作者的感情困扰,使其把对早年经历中某个特定人物的态度转移到案主身上。
第六章个案工作的程序
1、个案过程的五个阶段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1.案主现实性心理反应:
①他可能不需要立即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询问和试探
②面对陌生人讲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隐私的问题感觉非常难为情
③求助者意识到要承认自己也是问题产生的一部分原因很痛苦,无法面对
④求助者过去的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对他的这次求助有影响。
⑤求助者的求助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很容易寻求帮助,而有些人则很难、
⑥案主是被迫来到机构而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的。
2、工作内容
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
②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③澄清求助者的愿望
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3、转介
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者工作者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转介的情况:
机构不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服务;案主到其他机构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社工调离本机构;社工没有能力为案主服务
4、接案
接案技巧:
①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问题人”
②专注的聆听
③简明扼要,具体化
④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接纳
⑤激发求助者的希望和不平衡舒服感
⑥避免盲目承诺
二、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1、收集资料
①生理功能:
案主基本资料,生理上的伤害或异常。
②心理功能:
案主的心理反应及想法
③社会功能:
案主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
④环境整体:
案主生活背景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案主的社会阶级、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重要的团体等。
2、收集资料的技巧
①直接收集资料
②间接收集资料
③运用反映感受、简述语义、总结等技巧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澄清问题
3、问题评估
原则:
①个别化
②双方参与评估的过程
③工作员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
④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
评估需要不断地重新审视和诊断,根据新的资料和情况加以修正,评估是贯穿整个治疗和服务过程的。
4、确定问题的技巧
①从多个问题中选择对案主来说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②双方共同决定找到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多个问题中找到对案主来说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
1、制定目标的原则:
①对案主来说通俗易懂;
②目标应该建立在环境资源许可的范围;
③目标与工作人员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
④目标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
⑤制定的目标是案主与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2、目标类型
直接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
3、制定目标的步骤
①工作者重复案主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
②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的重点
③协助案主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
④协助案主明确想要的结果
4、制定工作计划
①案主的基本情况
②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
③案主要达到的结果和工作目标
④每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及资源
⑤达到目标的期限
⑥联系方式
5、签订工作协议
①服务目标
②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
③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④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⑤双方签字
四、实施服务计划
1、工作者的角色
①使能者:
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使案主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案主自身发生变化。
②联系人:
社工能利用社会资源为案主服务。
③教育者:
为案主的行为改变做示范,有时会扮演教育的角色。
④治疗者:
运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⑤倡导者:
为案主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资源
2.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支持与鼓励;情绪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环境改善;信息提供;直接干预
注意:
案主的行为有可能反复;对社工的认同和信任是案主持续改变的有利激励因素;当解决问题和行为改变遇到的困难超出案主能力时,可能会出现抗拒和防御;案主对社工寄予情感。
五、结案和评估
1、进入结案的情况
①工作者和案主都觉得目标已经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提出结案的意愿。
②案主觉得自己离开工作者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③工作者和案主感觉专业关系并不是很好,希望结案。
④工作者感觉案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其他一些机构或者工作者为案主继续提供服务。
⑤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案主或社工要离开本机构。
2、结案中案主的心理
①矛盾的心理;
②行为退化;
③否认结束或者拒绝接受结束的提议
3、结案技巧
①提前告知;
②稳定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已经获得的成就;
③探讨影响案主问题解决的因素;
④处理案主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4、总结评估
原则:
案主参与;保密;工作者要透明、坦诚
内容;实现目标的测量;对案主影响的测量;督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5、跟进计划
第七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代表人物
美国史密斯学院弗兰克·汉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首次系统阐释心理社会理论,将其发展成“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又称“诊断派”个案社会工作。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托尔对汉密尔顿的个案工作模式进行修正,主张对个人的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霍利斯综合各种相关理论出版《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治疗》。
二、理论假设与价值取向
1、对人的成长的发展的假设
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假设
个人的过去经验能影响现在
认为导致案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过去的压力:
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或未被解决的情绪需要和冲突一直带劲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的不合理要求
现在的压力:
目前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早期的情绪问题被激发而产生偏激的反应。
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人际沟通不仅影响案主的家庭关系和案主社会角色扮演,而且对案主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协助人健康的成长。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案主自决原则;非评判原则;真诚或表里如一原则;保密的原则;有节制的反应情绪
三、方法与技巧
(一)治疗的过程
1、心理社会研究
收集的资料包括案主如何看待他自己的问题,他为这个问题做过了什么,以及他认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追溯他的童年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对自己的看法等。
观察案主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忧虑、恐惧、畏缩等情绪,是否有失眠、疾病、伤残或者接受医疗等生理问题。
2、诊断
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
本我(id):
“它包含一切遗传的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因此,首先是来自躯体的组织…….的本能”(弗洛伊德)
人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以生物本能的合流驱动力,按照“快乐原则”。
自我(ego):
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及记忆部分。
自我的功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到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现实世界的伤害,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很大部分是意识到的。
超我(supergo):
道德化的我,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
按照“理想原则”行事。
在一个健康的人身上,三者密切配合使人能够有效而满意地进行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
人们常借助“自我调节功能”即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保护法)来应对或避免三者的冲突。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逃避机制: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比如假装听不见,假装不知道,当做没发生一样。
(压抑、倒退、否定)
自骗机制: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反向形成、合理化---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仪式抵消、隔离)
攻击机制: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方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投射、移植)
代替机制:
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补偿、幻想)
(二)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术——分为非反映与反映两种
非反映式沟通动力技术:
支持
探索--描述--宣泄
直接影响技术:
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案主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
(强调、提议、忠告、坚持)
反应性讨论:
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讨论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在情境中的反应性讨论
心理模式动力反映讨论
人格反映发展讨论
2、间接处理程序(环境工作)
针对案主的环境进行改善和修改
影响案主环境中有关系的重要他人以及其他并行者
四种沟通技巧:
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应讨论
注意:
工作者只有在环境压力已超过案主所能承受,而案主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或只要去除环境压力案主社会功能就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环境改善术。
第八章行为修正治疗模式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
1、行为治疗的理论来源: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
制约是一种事物的成立,以他种事物为先决条件,如水遇热化为水蒸气,预热就是水蒸汽的制约。
古典性制约主张某些行为反应是由被动的机制一起的,即经典的“刺激----反映”理论,“狗与铃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
又称工具性条件作用,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该行为造成的影响,认为行为的改变之所以发生,是因行为后面所伴随某种特别的结果,因此强调强化的作用。
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模仿、观察学习、
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
直接强化,代替强化,自我强化
三、行为治疗法的方法与技巧
1、放松训练
2、系统脱敏疗法:
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案主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案主以全然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评定主观焦虑度、松弛训练、设计焦虑等级量表、系统脱敏
3、满灌疗法
逃避诱发焦虑的境遇实际上是条件反射性的强化了焦虑,根据这一假设,满灌法是让病人面临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或者想像之中,并保持相当时间,不允许病人逃避,从而消除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
4、厌恶疗法
5、强化法
6、自我控制;加强改变不良行为的愿望,记录和分析(贪婪,戒酒)
7、反制法
8、示范法:
真实性示范,符合,想象性
第九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阿尔伯特·艾利斯
人的情绪困扰并非被某些客观存在事物本身的刺激决定,而由信念决定
人性观:
1)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2)人天生有理性,非理性(情绪问题)两种信念。
3)情绪问题起源于人的非理性信念
4)人常以他们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5)非理性信念往往在社会化过程中受他人及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及文化的影响形成。
6)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周围事物的强烈趋向
7)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非理性
8)人的价值不是由能力,表现决定的
理性情绪治疗的基本模式
基本理论假设:
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ABC理论:
A:
诱发当事人心理困扰的事
B:
当事人对事件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C:
当事人对事件的观点所引起的情绪后果。
D:
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的劝导干预(即治疗)
艾利斯强调人是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四点基本看法:
1、人具有庸人自扰(没事找事担心)的本性:
人常为情绪所困扰,而情绪困扰的原因,多半是自己的想法太多造成的,很少是外因造成的。
2、人具有思考能力,但思考涉及到自身问题时,并常常倾向于从对自身不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不需要有事实根据,单凭想象即可形成信念,这是人类异于禽兽的独有特征。
而过多的无中生有的消极想象,长江个人自己带入愈想愈苦恼的困境(如鬼、地狱、祥林嫂的想象)
4、人有自毁倾向,也有自救能力,克服人的自毁倾向,发展人的自救能力,正是理情治疗法的目的。
非理性信念(11种):
1、一个人绝对需要周围其他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最低限度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能,能胜任,这才是有价值的人。
3、世界上有些人是卑劣的,对他们的恶行应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事情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那样发展,那就是最糟糕不过的事了。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人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对于危险和灾难性的事件,应给予不断的关注,随时注意它发生的可能性,即凡事多从坏处着想。
7、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责任实在不容易,不如逃避来的省事。
8、人总是需要依赖别人,而且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依赖。
9、过去的经历对人目前行为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应该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无法找到这个完美的方法,则会很痛苦。
理性情绪法治疗步骤和过程
1、寻找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
2、干预
3、帮助来访者建立和培养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态度与观念
4、构建理性信念
第十章结构家庭疗法
一、萨尔维多·米纽庆
基本观点:
个人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改变家庭环境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就能解决家庭成员个人问题。
理论特点: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注重此时此地的实际,而不着意于追寻陈年旧事对案主和家庭的影响。
3、相信行为问题只是更加严重但不显眼和尚未爆发的家庭问题的外在表现。
4、并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
5、治疗的过程并不只是直线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照顾或留意到家庭的动力和系统的组织。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家庭系统:
一个生物系统,由一组相互依赖的单位组成。
系统内每一单位有特定功能,彼此相依,相互影响。
不能单靠理解成员而凑成家庭,了解关系,相处方式,难分因果,循环而非直线。
2、家庭结构:
是因无形而又实际需要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
从这些机制中延伸出家庭的一些习惯与规则,它管束、组织指引家庭成员遵循固定、可以预测的方式相处。
1)次系统
基于代际、性别和共同兴趣的不同,家庭成员划分成的较小的系统。
2)界限
家庭有它本身的边界把它与外界划分出来
正常的健康的家的“边界”是半渗透式的,能让外界新的事物、道德观、信仰渗透进来,同时又会过滤这些事物与观点,把不能容纳的拒诸门外。
家庭系统的整体和次系统及个别成员之间也有“边界”把它们区分开来。
3)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承担着特定的角色;身份通常有多个;弹性的帮助其他成员完成任务;遇到变故时个人要相互适应,肩负其他成员的责任,使得家庭运作不中断。
4)权力架构
家庭要有清楚及称职的权力架构
家庭中谁做决定,怎样做决定,谁是支配者,谁是被支配者。
3、家庭结构的特性
1)结构的互补性
2)结构的一般性和独特性
3)结构与过程的关系
家庭的结构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体现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案 工作重点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