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讲意象创造.docx
- 文档编号:22779404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67KB
5第五讲意象创造.docx
《5第五讲意象创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讲意象创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第五讲意象创造
第六讲:
张爱玲的意象
在整个的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作家,总是由一些鲜明的意象相伴随的,正是这些意象成为作家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创造自己的艺术的手段,同时,也是这些意象最后成就了这些作家,成为作家的艺术徽章,作家凭着它们就能畅游艺术的海洋,而无人不晓,无人不向他或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鲁迅是与“铁屋”、“战士”、“过客”、“受伤的狼”这些意象相统一的,艾青是与“大堰河”、“火把”、“向太阳”这些意象相统一的,周作人是与“小河”、“自己的园地”、“苦雨斋”这些意象相统一的,张爱玲则是与“灰蒙蒙的家”、“黄黄的太阳”、“三十年前的月亮”、“咿咿呀呀的胡琴声”、“梆梆梆的叫卖声”、“透凉透凉的玻璃”、“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等意象相统一的。
第一节张爱玲笔下的“月”意象
写月亮是中国文学的传统。
早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月亮与美人相联系,两相映衬,月亮更皎洁,美人更妩媚。
唐诗中的月亮更是丰富多彩。
杜甫诗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借月来抒发离情别绪。
李白诗中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乡愁的典型意象之一。
宋词中苏轼用“月有阴晴圆缺”来写“人有悲欢离合”,将月的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现象相对应,使月亮成为人的情感的象征物,月亮与人的情感形成了对应的关系。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基本意象之一,欣赏与理解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状态,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与体验。
深受传统文学影响的张爱玲,不仅大量描写了月亮,传承了中国文学的审美意识,并且以一种新的观照来创造月亮意象,使得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成为它的创新者。
所以,欣赏张爱玲的艺术世界,注目于她笔下月亮的千面形象,是进入张爱玲世界的一条可行的通道。
小小年纪的张爱玲就会写月亮,一出手就十分精彩,其笔法与功力不同凡响,尤其超出了年龄与经历的限制,显示了她的成熟、细腻、深入。
《牛》和《霸王别姬》是张爱玲学生时代的作品,其中有关月亮的描写,就非常出色。
《牛》写农人禄兴借牛耕地而死于牛角的悲剧故事,这个当家人死后,家中失了顶梁柱,农妇当然悲痛欲绝。
作品为了实现这样的创作意图,运用重复的方式两次写了月亮:
它黄黄的斜挂在茅屋的烟囱口上,被薰得迷迷濛濛的。
但前后不同的是,当月亮第一次出现时,还有鸡关在笼中,吱吱咯咯地叫着,家里是欢乐的,从中读到的至多只是这个农家因为贫穷所产生的一点忧伤。
可月亮第二次出现时,情境大变,不仅家里的鸡没有了,禄兴也死了,尽管月亮还是照样的升起,还是那样地挂着,被薰得迷迷濛濛的,可添上了新坟,一切是空,忧伤也就变成了悲凉。
在这里,张爱玲的写月亮,充分利用了月亮在特定状态下所形成的清冷、空旷的特色,表现了人物的情感,虽然遣词造句比较幼稚,艺术上的特别用心却反映了这个年青作家的修养与心性都十分深厚,并能将人物的情感物化于文字,顺利地表情达意。
《霸王别姬》的创作晚一年,却显示作家的写月亮有了极大的进步。
如果说在《牛》中主要是利用月亮的自然特色,并加上相应的意象,顺其自然地表现人物情感,那么,在《霸王别姬》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就有了更加充分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表现为张爱玲借月亮的描写来反映女性自觉的意识。
作品通过虞姬的视角将霸王称作太阳,将自己比作月亮,月亮只是太阳的反射,这虽然还是自然现象,可用在虞姬与霸王的关系上,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自身命运的觉悟。
最后,当霸王兵败,虞姬选择了自杀,这不是懦弱,而是清醒。
因为虞姬认识到了,如果霸王胜利了,霸王当然会另寻新欢,她获得的将是终身的监禁,只能是“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这里出现的“蚀月”的描写,开始体现张爱玲写月亮的个人特色:
月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好情感的象征物,如美丽、思恋、乡愁等,而成为人物内在幽暗心理的表征,反映人物的痛苦、不幸、乃至疯狂。
张爱玲的这种月亮创造,开始显示中国意象寓意的现代转型。
给读者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当然是《金锁记》的开头:
那30年前的月亮升起来了,又落下去了,这一升一落,叙述了一个故事,结果,是月亮叙述了故事,还是故事叙述了月亮,真的难以分辨,可创造的艺术效果,却是独特的,既充满着忧郁,却似乎又充满着哲理,让人看着那轮月亮,想像不尽人世的变幻不定。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前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
这里实际上写到了三种人眼中的不同月亮:
老年人眼中的过去的月亮,因对过去岁月的留念,形成了欢愉的形象;年青人只能在想像中想像过去的月亮,到底对过去的月亮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所以模糊;可作为叙事的人却不同,由于她看到了过去的月亮,看到了故事在过去的月亮下展开,而且一直看到故事的结局,过去的月亮连接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辛酸的,所以,过去的月亮在回忆中也就是凄凉的。
张爱玲通过这个开头,营造了月亮照射下的凄凉氛围与情调。
这样一来,《金锁记》的故事在三十年前升起的那轮月亮的照射下,必定笼罩在凄凉之下。
所以,曹七巧的前生后世,幸福的憧憬,人生的艰险,结局的凄惨,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透射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被确定了。
而整个作品的故事与情调的统一和谐,使得《金锁记》成为一个完美的创造。
《沉香屑第一炉香》写上海女孩葛薇龙的香港历险,可以说写的就是一个月亮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作品写的是情欲,情欲与月亮的象征关系,当然成为这篇小说重点表现的对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古代中国人对情欲与月亮关系的表达,现代人并没有逃出这样的境界。
高楼大厦中有爱情,但是这缺少浪漫与温馨。
惟有在月亮的见证下成熟了爱情,才多了一份刻骨铭心的内涵,才多了一份回味无穷的悠长。
只是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爱情没有了自然而然的本色,没有了男欢女爱的真心相许,但是,它仍然发生在月亮之下,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并且因为发生在月亮的奇异之光下,才多了一份狡黠。
在作品中首先写到的月亮像“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不仅是一个奇喻,显示了张爱玲创造比喻的超凡能力,也是一个喻义丰富的联想,可以作多种解释。
“这边的太阳还没有下去,那边,在山路的尽头,烟树迷离,青溶溶的,早有一撇月影儿。
微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在树桠叉里做了窠。
越走越觉得月亮就在前头树深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
”
这是写实,也是暗示。
写实是因为有在山中的经历,月亮确实是那样慢慢地由一点变得丰满起来的,特别是在夏季,在炎热的黄昏后,这样的景象,是普普通通的,张爱玲的高明是用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将月亮写得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却又那样的难免俗气,可肥胸脯的白凤凰栖息在树杈上,树与月亮的一体,在袭用“月上柳梢头”的意象后,将这个古典意象激活了,创造了一个更加切合特定环境的新意象,豁人耳目,当属不隔之作。
但作为暗示,引起的则是关于葛薇龙的命运的遐想:
这个上海女孩能够实现她的青春之梦吗?
青春的女孩有的只是青春,她的青春能够为她带来幸运还是厄运?
她的姑妈会帮助她在香港这块令人激动人心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土地上立足吗?
月亮与爱情相关,这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是否预示着葛薇龙对爱情的想像及其对收获爱情的期望?
所以,那个肥胸脯的白凤凰,真的能够高高地栖身于那棵大树而不会被其摇落吗?
结果是葛薇龙走到了,可月亮却不见了,这是否仅仅只是一种写实?
抑或已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她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葛薇龙在不见月亮以后有一种“惘然”,这种惘然是不是就是她在预感到自己命运不济时的一种第六感觉的预期反应?
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这段月亮的描写,可知张爱玲的文本之下蕴含着多么丰富与细腻的内涵啊。
即使这样的联想被否定,认为这是联想过度,但一个作品能够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效应,恐怕也是艺术水准极高时才产生的一种现象吧。
张爱玲的这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是中国月亮描写中的一种极具新意的创造,这是叫人佩服不已的。
写得最美的月亮算数《十八春》中曼桢与世钧萌发恋情之际:
“两人一个面朝外,一个面朝里,都靠在栏杆上。
今天晚上有月亮,稍带长圆形的。
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四周蒙蒙的发出一圈光雾。
人站在阳台上,在电灯影里,是看不见月色的。
只看见曼桢露在外面的一大截子手臂浴在月色中,似乎特别的白,她今天也仍旧穿了件深蓝布旗袍,上面罩着一件淡绿的短袖绒线衫,胸前一排绿珠纽子。
”
世钧是想见到曼桢才赴宴的,这说明他心中已经生起了对于曼桢的爱,虽然是淡淡的,却已经有了。
而曼桢与世钧交往,感到的是世钧的单纯,留下的也是好印象。
因此,用白净莲子似的月亮来写他们之间的那种纯正的朦胧的爱情,具有特别强调的意思。
爱情像月亮,这是一层写照,月亮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见证;再说爱情像白净的莲子,更是借用莲子与爱情的比喻关系,把这种爱情的美好表现出来了。
可以这样说,用莲子写月亮,再用月亮写爱情,爱情就受到了月亮与莲子的双重寓意的强化,显示出它所具有的最为纯洁的光彩。
至于两个当事人没有看到月色,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恋情刚刚萌发,自己对自己也是把握不住的,可事实上,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这是爱情来时,当事人往往是个被动者。
后来这月亮在作品中还是继续起作用的。
曼桢被囚,渴望世钧来救她,那时候她看到了窗外空明的天上有细细的一钩淡金色的月亮,其实,正在屋外的世钧也看到了。
这再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境界,只是应当改写成“但愿人长久,咫尺共婵娟”,因为对面不能见,咫尺似千里。
张爱玲将这样一种比喻的比喻用在曼桢与世钧身上,是寄予了对这种爱情的衷心祝愿的。
只可惜,他们二人最后没有喜结良缘,因而引得读者唏嘘不已。
这种怅然若失,与这篇小说中早就升起的这颗明亮纯洁的月亮所给予人们的希望之大是分不开的。
所以,从人伦的角度说,张爱玲是狠心的,她用自己的构思生生拆开了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可从艺术的角度说,她激起人们的却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那颗白净莲子似的月亮,多么素朴啊,又多么地撩拨人心啊。
张爱玲的描写月亮在中国漫长的月亮意象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是写月亮的圣手。
第二节月亮与情欲
若整体地来看古今中外的月亮描写,将它与人类的情欲联系在一起加以表达,是其基本内涵,张爱玲也不例外,只是她在继承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并加以创造性运用时,体现了她的独特性,那就是她的细腻,曲折,深入,并具有将这种描写汇入最终的也是最好的效果之中去的能力。
如果说传统的借月写情,情与月亮的关系还是较为直白的,月亮只是寄情物,即只是被动地成为人的情感的见证物与表达对象,月亮与人的情感的关系还只是一种较为外在的关系,主要表明情在月亮的笼罩下具有了朦胧美,让读者体味不尽,那么,在张爱玲这里,对月亮的描写不仅与情欲结合在一起,由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并表现了人的内在心理,月亮与情欲的关系,就不仅仅只是一种结合在一起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是情欲,情欲是月亮,没有月亮之前似乎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之前似乎没有月亮,这就扩大了月亮意象的内涵空间,从而成为表现更为深广内容的艺术手段。
看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故事罢。
《倾城之恋》四次写到月亮,一起始,就与爱情有关。
白流苏是在离婚后离开婆家回到娘家的,可大家庭已经到了亲情不再的地步,所以,她呆下去已经相当困难,把自己给推销出去,成了白流苏的唯一出路。
好在她认识了一个年青的华裔外国男人,对中国女人颇为欣赏,为白流苏创造了一个机会。
可是,这个男人并不真心要找一个妻子,或者说,他想找的只是一个情人。
这与白流苏的愿望当然相差甚远。
二人之间的情感战因此而打响,并且是悄悄地打响的,无声无息,却又处处刀光剑影。
因此,月亮参与进来,成为一个暗含寓意的有机构成物,把这种潜在的却又汹涌澎湃的情感表现得恰如其分,既不遮掩,又不夸张。
第一次写到月亮,是白流苏想到自己在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这一段应当与白流苏的身世相联系才能理解。
因为白流苏已经是快三十的女人,可是因为她生得娇小,并不显得老,她才美得不近情理,比人们想像的要美得多,尤其是超出她的家人的认同。
但为什么又说“美得渺茫”呢?
因为她的年龄,也因为她的离婚,她的美也就成为一种似乎没有希望的美,所以才美得渺茫。
但不管怎么说,白流苏在月光下想起自己的美,却是她的情事的初显端倪之时,这时候的范柳原已经开始向白流苏发起真正的爱情攻势了。
所以月光的出现,也就暗指了爱情的初现。
第二次写到月亮是二人之间的情感加深了,可范柳原仍然没有结婚的打算,白流苏不得不步步设防。
夜晚,范柳原挑逗白流苏,在电话中询问:
“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
”白流苏不敢回答,只是“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这是因为白流苏心中有了对于范柳原的爱,却又一时难以确定是不是真爱,所以她一时哽咽,无言以对,同时,也是她感这种爱中可能潜藏风险,这才看见月亮发出绿光,像刺人的利剑,惘惘地威胁着她自己。
在范柳原那里,正是因为他感受到了白流苏的爱意,他才用月亮作为隐语来试探白流苏对于他的认同程度,渴望白流苏投入他的怀抱。
爱情正在成长中,月亮也在游移不定中,月亮大而模糊,也是爱情大而模糊。
第三次写到月亮是白流苏与范柳原要小别,范柳原送白流苏回上海。
可是范柳原对于白流苏仍然是在挑逗中,所以,他要拿出挑逗的本领,一方面在挑逗,另一方面又能把握分寸,意图彻底征服白流苏。
所以,尽管二人很接近,同在一条船上,“柳原既能抗拒浅水湾的月色,就能抗拒甲板上的月色。
”这里的月色,当然指的是情爱,是由白流苏所代表的美所激起的情欲。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是欲扬先抑,抑得越多,扬得越多。
经过较长时期的接触,范柳原爱上了白流苏,白流苏也爱上了范柳原,但那爱是被双方的精明算计包裹着,始终难以露出本来的面目,使得二人之间的防范多于相爱,才造成了这里的抗拒与有意的压抑。
第四次写到月亮是分别后的再相逢。
白流苏体会到了范柳原对她的爱,仅仅只是两情相悦,不是谈婚论嫁。
这时候月亮出来了,可不是满月,那会显示一种完整的爱情,只是“纤月”,表现了那么一点“月意”,这契合当时白流苏对范柳原的猜测与感受:
爱情是有了,但爱情并不牢靠。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然而海面上毕竟有点月意,映到窗子里来,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
”后来,白流苏与范柳原真正地走到了一起。
可这同时仍然在暗示读者,他们之间的爱情,如同纤月那样,只是月意淡淡的,凭着这一点,他们也会走到一起,可难免是隔层肚皮隔层山。
尽管经受香港之战,他们两人结婚了,可始终没有出现满月,也许是对他们的婚姻的一种暗暗的评价吧:
他们的走到一起,也许不是爱的功劳,而是人生感受的无常帮助跨越结合的障碍。
月亮在《倾城之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微妙的,不可缺少的。
但就用月亮来表现情欲而达到极其精妙之程度的当然要算《沉香屑第一炉香》了。
上海女孩葛薇龙随全家避战到香港后投靠自己的亲姑妈,想叫她帮忙解决读书费用,姑妈答应了,她留在姑妈的家中。
这时候,她成为姑妈吸引其他男性的诱饵,同时葛薇龙也跟着姑妈学会了如何与男人周旋并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她与乔琪的相爱,虽然是出自真心的,却同样不是那么诚心诚意的,所以,这里的爱情也就具有了爱的激情,却又难免掺杂着非爱的私心杂念。
可张爱玲借用月亮来写人的情欲,一样的老到。
在这里,月亮仍然成为情欲的隐语:
当葛薇龙与乔琪相识时,乔琪明确表现了对于葛薇龙的热情,
“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
黄黄的,像玉色缎子,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
这当然是写实,傍晚的月亮刚上来,由于太阳的余光没有散尽,月亮不是很明亮,黄黄的,正是它的初始色。
后面的烧糊的比喻,是着眼于黄黄的,将颜色的质感表现出来,加强了颜色的视觉冲击力。
可若放在葛薇龙与乔琪的情欲发生过程中来看,这样的被烧出的黄黄的月意,未必不是他们之间情欲初溢的一种指称。
这是告诉读者:
他们之间来电了。
后来的几次月亮意象的使用,是较为集中的。
乔琪想约葛薇龙,预言晚上会有月亮,并加上了一个不愿结婚的声明,这里的月亮只是指情欲,没有“月老”的含义。
尽管葛薇龙因不满意而有所抵抗,可月亮仍然升起来了,这说明他们二人还是陷入了情爱中。
因此,当“乔琪趁着月光来,也趁着月光走”,月光见证了他们的秘密。
特别是作品写“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她的人已经在月光里浸了个透,淹得遍体通明。
”这不是她在沉醉中,而是从情欲中清醒过来了。
她明白了乔琪只是爱她一刹那,她仅仅只是为了他不爱她而爱上了他。
“月亮”在这里起到了一种独特的作用——促使葛薇龙去作自我分析。
整个的故事结束在葛薇龙与乔琪有关妓女的一段对话中,发人深省。
葛薇龙认为妓女的卖淫是不得已,自己则是自愿的,这揭示了现代人的婚姻仍然建立在金钱利益之上,没有真正的爱情作基础。
到这里,再回到上文所分析的“肥胸脯的白凤凰”的月亮意象的含义上来,走近月亮,即使是那么肥大的月亮也不见了,这是说爱情是不可接近的,走近了爱情,这爱情就显出了老底:
不真实。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不知读者注意没有,作品写的是爱情故事,可还用了另一个重要的颜色意象——多次写到的白,有白雾、白房子、白皮肤、白嘴唇、白衣服、白辣辣的雨、白皮鞋、白狗等,其中挥除不去的白雾笼罩全篇,白白的月光照着人物,这个人物如葛薇龙又是如此的苍白,这构成的白色基调,不能仅仅解释成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应当看作是作者的另一个透露作品寓意的安排,意指这场爱情苍白无力,虚幻得很。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不仅月亮意象具有负载深厚内涵的功能,并且一些物名与人名,也有这样的作用。
如在《多少恨》中,家庭女教师爱上了男主人,可她作为教师也深爱她的女学生,她不能破坏女学生的幸福,抢走学生的父亲而伤害学生的病母,因此,当她感到自己无法面对这样一种尴尬时,她选择了逃离。
这时候,作品中写到女教师离别男主人的前夕,男主人明明想多留一会,再说一些体己的话,再多作一些交流,私心里当然是挽留自己的心上人,可女教师还是坚决地送别了男主人。
这时出现了一个“月洞门”的意象:
“镜子里也映着他。
她不能够多留他一会儿在这月洞门里。
那镜子不久就要如同月亮一般的荒凉了。
”
这既是延伸,也是反衬。
那圆圆的月洞门,有着厚重的历史,由这里去看这段婚外情的故事,倒是或多或少地折射出这个故事的恒久性,因此,这里出现的爱情不能圆满的怅恨,是历史的隐痛,无人可以排解。
同时,这也暗示读者,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像这个圆圆的月洞门那样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倒是这个月洞门像月亮,像镜子,被它摄进的人物与人生,难免像梦,难免凄凉,所以,面对月洞门的感受,应当是千头万绪却是一个恨不能的感受,这就反衬了这个故事的凄美动人。
作品用“月洞门”来分离一对相爱的人,来作劳燕分飞的衬托,更增添了故事的感人性。
“月洞门”这个月亮意象,再一次地把张爱玲善于表现人的情欲的能力展示出来了。
就《秧歌》而言,写的也是一个结局凄凉的故事。
在这个凄凉的故事中,有一个女人与月相关,叫月香。
推测月香的含义,大概是月中有桂树,树花飘香,所以月才香而浓缩成月香的。
可见这个女人是美丽的,贤慧的,善良的。
作品中的月香也确实如此,她回到自己的家乡,虽然衣食有愁,她也是与亲人一道忍耐与坚持着。
她最后死去了,月香不存在了,这体现了张爱玲的一贯的创作宗旨,借用月亮的描写来达到表现荒凉的目的,应该说,她又一次地成功了。
在《秧歌》中要是没有月香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农家女子作为主人公,《秧歌》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是很难如目前这样能够动人的。
月亮再次帮了张爱玲的忙。
并且比较而言,这次的作用更大,如果说其他作品中的月亮是明写,主要写的是人的情欲,月亮升起又落下,情欲开始又结束,故事也就完了,可在《秧歌》中月香是作品之魂,月香不仅是一个真实的女人的姓名,也是整个作品的精气神之所在。
所以,月香死了,可月香所体现的人性没有死。
从这个角度看张爱玲的描写月亮,在《秧歌》中她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外在地看,她不再追求月亮与情欲的简单对应,《秧歌》的月亮描写大多是写实,与整个作品的基本风格相统一,内在地看,月香成为作品的真正主人公,使得整个作品处处都在写月香,也就处处都是在写月亮,这是极高明的艺术方法,这才导致作品取得了极高明的艺术性。
第三节心理月亮:
月亮的变形
但张爱玲的独创性,是她对月亮意象的心理内涵的深度开掘,从而成功地创造了心理月亮这一意象形态。
张爱玲的心理月亮主要借助于蚀月意象的创造而获得成功的。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也有蚀月的描写,如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这里的“半轮”明月,只表现时令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苏轼用“月有阴晴圆缺”,对应“人有悲欢离合”,此时的蚀月依然是一种从自然现象开始,以表现类型化的人类情感为目的,并没有真正地开发蚀月所可能代表的人的心理的复杂状态。
张爱玲则不同,她的蚀月,不仅是自然现象,主要是心理现象,她借蚀月意象的创造,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或者其中流露着冷酷的、暧昧的、忧郁的乃至死亡的气息。
如同《霸王别姬》中的那段有关蚀月的说明,可以移作张爱玲蚀月意象的整体内涵的指称:
蚀月暗示着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张爱玲的蚀月意象包括这样几种形态:
月牙,缺月,蓝阴阴的月亮,变形后的月亮,因为它们都不完整,所以统称为蚀月意象。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爱上了有夫之妇王娇蕊,他个人的那份快乐自不待言。
作品安排了一个巧妙的描写,由于这是先言他物再引发到另一物,我们姑且称之为引喻。
早起的振保在梳头发时发现了一弯剪下的指甲,像个小红月牙。
这肯定是娇蕊的杰作。
可在振保的意识里,这却变成了“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的联想,却将人物的心理写活了。
这枚由娇蕊创造的“月牙”划伤过振保,这既是二人亲密无间的征据,同时是否也在暗示这段情感会不会始乱终弃?
因为在作品中这对恋人最终分手了,这就使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相信这里的划伤,其实是分手的铺垫。
“月牙”划伤的是振保的那种道貌岸然,可振保极力保住的正是这种虚伪,所以,划伤了他时,他要这份快乐,可划伤他后,要是威胁到他去保持那份道貌岸然,振保抛弃娇蕊,也就势在必然了。
至于将红色与月牙相关联,创造了一个新意象,恐怕反映了振保当时的心境:
他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太快乐了,所以,才在追问有没有月亮的情况下,将月亮打扮成红色的,这更切合他与娇蕊的爱情,是那么地充满着激情。
后文在写到振保与娇蕊的相会时,借用公共汽车的车头轰轰然地向太阳驰去,来强化他的快乐无限,证实了这一点。
同时,这里用红色的月亮作为渲染,也与作品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白玫瑰形成了对照,从而更加充分地突出了红白玫瑰所给予振保的不同感觉,使得这两朵玫瑰的形象更加具有独特性而形象鲜明。
写月亮的蓝阴阴的状态,恐怕是中国传统的诗文中所没有的。
张爱玲写来却是得心应手。
借助于蓝颜色的加入,张爱玲创造了具有杀气的月亮,与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月亮来了个呼应。
可二者不同的地方是:
鲁迅是通过狂人的眼光赋予月亮以杀气的,可张爱玲却是立足于辨识月亮的色谱,在一种近乎写实的状态中来传达杀气的。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当葛薇龙与乔琪终于走到了一起,作品写到了乔琪攀爬过的那个山洼,月亮还在中天,“整个的山洼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
”既能切合香港的那种又湿又热又闷的天气特点,可也是在写情欲的程度。
月亮被煮着成为火,这是情欲的燃烧。
葛薇龙与乔琪原本就是两个会算计的人,不可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失去理智,犯下大错,所以二人之间防范意识强烈。
只是到了情意不能再受控制时,才冲决了理智,这正好可以用得上“火”的意象的说明。
但是,我们总感到“蓝阴阴的火”是不怀好意的火,要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以,这点蓝阴阴的火,首先烧毁的是他们二人的心理防线;其次,因为是不怀好意的火,给他们带来的也许不是刻骨铭心的爱情。
至于为什么“蓝阴阴”就与这样的情感评价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认为这是色彩情感学所应当讨论的,不能只从蓝色作为一种冷色调就能轻易下结论。
不过,结合张爱玲的家世与其感觉来看,倒有两个例证可以一用。
第一个,张爱玲在自己对家的回忆中曾经写到家中的阴阳交界处的状态,这里飘荡着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意象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