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2779402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70.13KB
3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3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不善于像课文中的主人公这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难点
能围绕课题提出心中的疑问。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轻读课文
②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③把课文再默读一遍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提炼重点问题
ɑ.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四、指导写字
五、巩固练习
1、我会选√
坦(tǎntǎng)克手持(chící)士兵(bīngbīn)
2、我会区别
持()炮()
挂()跑()
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再默读课文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生再默读课文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ɑ.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学生写字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勇往直前见义勇为
博采众议从长计议
从长商议大发议论
集思广议街谈巷议论议风生窃窃私议
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i神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坦()神()
担()伸()
5′
2
13′
10′
1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1拼音填汉字baochigongdatankezhanshi
2、选字组词()()()()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原因: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经过: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结果:
结果怎样?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
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不善于像课文中的主人公这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
1、会写余下的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课文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学习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四、记字写字
五、巩固练习
1、积累好词
大显( )( ) 难以( )( ) 紧张( )( )
合二( )( ) 庞( )大( ) 左()右挡
( )成一团 ( )( )直叫3、
小组内交流
ɑ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再读这段话。
学生写字
讲发明家的故事。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3选字填空:
攻功:
用()()打进()()课
战站:
()立()斗()台()士
绳在细处断。
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ɑ.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c.结果怎样?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②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重点指导:
盾:
左上方是两笔,不要一笔写下来;
兵:
笔顺是丿、亻、兵
2、选择正确地解释,将序号填在()里。
“集”有五种解释:
1、会合,总合。
2、会合著作编成书。
3、作品相对独立部分。
4、市场。
5、完成。
11集电视剧() 集合() 毛泽东选集()赶集()
大业未集()集体()
5
15′
5′
10′
1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听写词语,预习26课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谁善于把别人的经验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不高,让学生默读后试着理解,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左右结构的汉字。
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主要记叙顺序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简介卫国战争。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生字词卡片
朗读展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挖、鞋、锯、强、初、敌、阶、懂”8个生字。
,教师及时评议。
五、巩固练习
1、我会选√
匣(xiájiá)避(bìpì)仍(réngrēng)喀(kākè)
读准音“匣”,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学生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评议:
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学生默读课文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学生找出句子读: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写字
2、我会说
量(量十步重量测量质量)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
想一想,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
教师引读: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重点指导:
抢、初、懂
3、我会区别
据( ) 抢( ) 锯( )枪( )
阶( ) 爷()
价( )斧()
5′
15′
10′
1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拼音填汉字
wākāipíxiéqiángdàdíréntáijiīdŏngdé
()()()()()()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 )木匣→( )木匣→( )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不高,让学生默读后试着理解,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
1、会写余下的汉字,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复习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2)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2、最后一段课文
三、记字写字
1、出示“斧、免、屋、难、管”5个生字
四、巩固练习
1、填词语
()的科利亚()的木匣
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
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写字,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数(shǔ shù)到十。
一百个数(shǔ shù)
2)测量(liáng liàng)。
数量(liáng liàng)
2)()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听写生词
2、读课文
3、文章的记叙顺序
边读边思考:
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用线段图表示);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边读边思考: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师及时评议。
重点指导:
难、斧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因为……所以……
不论……都…… 如果……就……
1)科利亚()找到了匣子,()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5′
15′
10′
1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1、拼音填汉字
fǔtounándàomiănfèifángwū
()()()()
2、组词
鞋()相()敌()
挂()箱()刮()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听写词语预习27课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 埋 )木匣→( 挖 )木匣→( 受到启发 )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2014年11月日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让孩子们充分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定会让他们学得快乐。
课程目标
1、会认“陶、懦、辩、恼、耻、哲、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陶、谦、嘴、吵、捧、朴、值”等八个生字(左右结构)。
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陶罐、铁罐的神态、语言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要全面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多看别人长处。
学习重点
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导入:
1、我们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谁?
不喜欢谁?
理由是什么?
找到有关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最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不同结局,你想到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你想对谁说什么?
五、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
谦虚、嘴、陶、吵、捧、值
六、练习
1、加标点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
学生读背
同桌互读生词,
注意读准字音
傲慢、瞧不起人→铁罐瞧不起人,自以为是。
汇报
指名读
学生回答
观察结构汇报需要提醒的字书空、临帖
2、填空
()的铁罐
()的陶罐
1多行不义必自毖。
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
“罐”是一种口小肚子大装东西的器皿。
陶罐、铁罐有何特点?
陶罐和铁罐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板书)陶罐和铁罐
大家预习了课文,先看一下这课生词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敢碰我吗?
语气↑板书傲慢无理
朗读出轻蔑的语气→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说“------------”
朗读。
为什么铁罐说你怎么和我相提并论呢?
陶罐谦虚有礼貌。
板书谦虚宽容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罐为什么会说何必这样说呢?
认识的字中哪些需要提醒的?
教师指导谦和虚嘴三个字
5
5
15
10
5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一、拼音填汉字
qiānxūpĕngqǐzuǐbajiàzhí
()()()()
二、加偏旁组字组词:
直()()
()()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宽容傲慢无礼
文物不见影子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让孩子们充分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定会让他们学得快乐。
课程目标
1、会认“陶、懦、辩、恼、耻、哲、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余下的汉字
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陶罐、铁罐的神态、语言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要全面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多看别人长处。
学习重点
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复习
1、(课件)出示两组词:
2、读词语。
二、新授
1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来吗?
再出示“轻蔑、恼怒”……
读10~17自然段。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分角色朗读。
三、对话交流,内化体验
将陶罐和铁罐的扮演者留下来,与学生对话
四、指导写字
出示“感、荒、捧、朴、素、恼、怒、受”
观察生字,
五、课堂练习
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全班表演。
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生提问,解疑
预案:
氧化?
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铁罐也有优点(坚固)
学生汇报需要提醒的字。
书空、临帖
奚落(xī xì)
懦弱(nuòrǔ)
恼怒(nǎo lǎo)
掘开(jiējué)
覆灭(fúfù)
1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2积少成多,积恶成祸。
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谦虚朴素
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
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呢?
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过了几年,国王的御厨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陶罐,一个新的铁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认识的字中哪些需要提醒的?
教师重点指导:
“荒”不要加一点;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场地
( )的宫殿
( )的东西
( )的渣滓
( )的尘土
( )的兄弟
5′
3′
12
5′
10′
5′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 ) 虚( )慌()骄傲—— 懦弱——
桥( )虑( )荒()恼怒——轻蔑——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听写词语预习28课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宽容傲慢无礼
文物不见影子
课后反思
学习指导案主备雷莉萍2014年11月日
课题
28狮子和鹿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让孩子们充分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定会让他们学得快乐。
课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学习难点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具安排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课前积累:
思想方法谚语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
③教师小结激趣。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
②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③朗读课文。
④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⑤全班交流。
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四、练习
1、写词语:
一扇()一顶()
一场()一团()
一阵()一颗()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①引导回忆
2分析、比较
③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
(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
(贴图)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
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