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7878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6.72KB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Word格式.docx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
说明以孝为政,则上下无怨;
以孝立身,则显亲扬名。
【词语注释】
1.开宗明义:
开示全书的宗旨,以说明孝的意义。
开,开示。
宗,宗旨。
明,显明,说明。
义,意义。
2.仲尼居:
仲尼,孔子的字。
居,闲居。
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宗师,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3.曾子:
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
孔子弟子,虽天资鲁钝,但事亲至孝,刻苦力学,日三省其身,终传孔子之道,述《大学》,被后世称为宗圣。
4.侍:
卑幼者陪从在尊者之侧。
此处指侍坐,在尊长坐席旁边陪坐之意。
5.先王:
古代英明贤圣的君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
6.至德要道:
至高的德行,切要的道理。
此处指孝道。
7.以顺天下:
用来使天下的人和顺。
以,用来。
8.民用和睦:
人民因此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用,因此。
和睦,相亲相爱。
9.上下无怨:
尊卑上下,彼此不相抱怨。
上,做官的、长者、位尊者。
下,百姓、幼者、位卑者。
10.避席:
离开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表示尊敬则离席而起。
此处指曾子聆听夫子教诲,表示恭敬而离席起立。
11.参不敏:
参,曾子称呼自己,表示尊师之意。
敏,聪敏,灵敏。
不敏,有迟钝意,曾子自谦之词。
12.何足:
那能够。
13.德之本:
德行的根本。
德,德行。
本,根本、基本。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所以说是“德之本”。
14.教之所由生:
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教,教化。
由,自。
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所以说是“教之所由生”。
15.复坐:
返回坐席。
曾子起立对答,故使返回原位坐下。
16.语:
告诉。
17.身体发肤:
身躯、四肢、毛发、皮肤。
18.受之父母:
承受于父母。
受,承受,秉受。
之,于。
19.不敢毁伤:
不敢毁坏损伤。
毁,毁坏。
伤,伤残。
孝子之心,以为自己的身体,承受于父母,应该谨慎爱护,勿使毁伤。
20.立身行道:
意为卓然自立,有所建树,又能遵行正道,不越轨妄为。
立身,一身有所树立,不依赖任何人,即顶天立地。
行道,依道行事。
21.扬名于后世:
在后世中显扬自己的名声。
扬名,显扬名声。
22.以显父母:
使父母显耀,光宗耀祖的意思。
显,显耀。
23.始于事亲:
从孝顺父母开始。
始,开始。
24.中于事君:
然后把对父母的亲爱扩大,奉侍君王,为国家服务,所谓“移孝作忠”。
25.终于立身:
(孝亲尊师,奉事君长)最终立身无愧,圆满孝道。
终,最终。
26.大雅:
《诗经》的一部分。
《诗经》的内容,根据性质可分为<
风>
、<
雅>
颂>
三种,<
又分<
小雅>
大雅>
。
<
共三十一篇,大抵为西周时代的作品。
27.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那就一定要修养自己,发扬光大先祖的美德。
这是《诗经·
大雅·
文王篇》的诗句。
祖,在《诗经》里指文王,引申为祖先。
尔,你。
聿,发语词。
(一说:
聿,述,遵循。
)厥,其,指文王。
修,修养。
【章节浅译】
孔子在家闲坐着,他的学生曾参在一旁侍坐。
孔老夫子说:
“古代贤明的帝王有至高的德行与最切要的道理,他们用这种德行和道理教化人,使天下的人顺从,人民因此相亲相爱,尊卑长幼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吗?
”曾子离开坐席站起来说:
“曾参不够聪敏,如何能知道呢?
”孔子说: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坐下,让我来告诉你。
人的身躯、四肢、毛发与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所以为人子女的,应当遵守仁德做事,善加爱护,谨慎保全),不敢毁损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声名显扬于后世,光宗耀祖,则是实行孝道最终的目的。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圆满孝道。
正如《诗经·
文王篇》上说: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要修养自己,发扬先祖的美德。
’”
天子章第二
【原文】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
天子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是父母所生,天子如果能够以身作则,爱敬父母,那么人民一定会受其感化,都能尽孝。
【词语注释】
1.天子:
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
意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民,是天帝之子。
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憎恶别人的父母。
恶,音wù
,厌恶,憎恨。
3.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易怠慢别人的父母。
慢,轻慢,怠慢。
4.刑于四海:
作为天下的典型。
刑,通“型”,法则,模范。
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四境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即天下。
5.甫刑:
《尚书·
吕刑篇》的别名。
吕侯(一作甫侯)所作。
吕侯,是周穆王(武王第四代孙)的臣子,为司寇,穆王命他作书,取法夏时轻刑之法,以布告天下,故又名甫刑。
6.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一人有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都仰赖他。
一人,指天子。
庆,善事。
此处专指爱敬父母的孝行。
兆,十亿。
兆,万亿。
)
【章节浅译】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
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
竭尽爱敬之心侍奉父母,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的身上,作为天下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甫刑篇》上说:
『天子一人做好了孝道这个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就都会仰赖(进而效法)他。
』”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一章是说明诸侯的孝道。
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吃穿用度,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
1.诸侯: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所分封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
诸侯一般按照亲疏关系和功勋大小来分封,有不同的爵位。
《礼记·
王制》中说:
“王者之制:
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诸侯的封土可以世袭,对王朝所尽的义务主要是服从王朝政令,定期朝贡天子,向天子述职,必要的时候出兵和为王朝服役。
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所以将诸侯之孝列在第二位,仅次于天子之孝进行论述。
2.在上不骄:
在上,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而在万民之上。
骄,自满,自高自大。
《群书治要》郑注言:
“敬上爱下,谓之不骄。
3.高而不危:
高,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
危,危险。
此接上句,意思是说,诸侯居于万民之上的崇高地位,如果能不自高自大,就不会发生危险。
4.制节谨度:
制节,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
谨度,指行为举止谦逊谨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5.满而不溢:
国库充实,但生活仍然应该节俭有度,不可奢侈浪费。
满,充满,这里指国库充实,钱财很多。
溢,水充满容器而漫出。
这里指奢侈、浪费。
6.长守贵:
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
贵,指政治地位高。
7.长守富:
长久地守住财富。
富,指钱财多。
8.社稷:
社,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
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
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社稷的权力;
天子、诸侯失去其国,即失去了祭祀社稷的权力。
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9.和其民人:
使人民和睦相处。
和,动词,使和睦。
民人,即人民,百姓。
10.《诗》:
即《诗经》。
汉代以前《诗经》只称为《诗》;
汉武帝尊崇儒学,重视儒家著作,为《诗》加上“经”字,称为《诗经》。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如同是身处深潭边上,惟恐掉下去,脚踏薄冰之上,惟恐陷进去。
战战,恐惧的样子。
兢兢,谨慎的样子。
临,靠近。
渊,深水,深潭。
履,踏,踩。
虽然身居高官,但能毫无骄傲之心,那么尽管高高在上,也不会遭到倾覆的危险;
如果凡事俭省节约,慎守法度,府库经费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
高高在上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
资财充裕而不奢侈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财富。
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
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
《诗经》里说:
“凡事必须小心谨慎,戒慎恐惧,就好像走在深潭的旁边,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这一章讲的是卿大夫的孝行,从服饰、言论、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以事奉君上。
1.卿大夫:
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2.法服:
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
古代服装的式样、着色、花纹、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
3.法言:
合乎礼法的言论。
4.德行:
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5.非法不言:
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言必守法。
6.非道不行:
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
7.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行都合乎礼义,用不着斟酌选择。
8.口过:
言语的过失。
9.怨恶:
怨恨,不满。
10.三者备:
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
备,完备齐全。
11.宗庙:
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12.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出自《诗经·
烝民篇》,原诗是赞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从早到晚,毫无懈怠,竭心尽力地侍奉宣王一人。
夙,早。
匪,非,不。
懈,松懈,懈怠。
一人,指周天子。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不敢穿在身上;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不敢说出口;
不合乎先代圣王规定的道德行为,不敢做出来。
因此,不合礼法的言语不说,不合正道的行为不做;
言语合于礼法,行为合于正道,就不用斟酌选择了。
因此,言谈遍于天下,但从没有什么过失;
虽然举止遍于天下,但从不会招致怨恨。
完全地做到了这三点,即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祭祀先祖。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诗经·
烝民篇》里说:
“卿大夫从早到晚整天都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而不能有所松懈、怠慢。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
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这一章讲的是士的孝行,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这样尽职尽分,不辱及生身父母,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1.士:
是指次于卿大夫的最后一等的爵位,其中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
又是低级官吏的名称,如《周礼·
秋官》中的乡士、方士、朝士、家士;
还是对各种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人的通称,如武士、智士等。
这里是第一种意思,即指大夫以下庶民以上者,是全国和诸侯国中面向庶民百姓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员。
《白虎通义·
爵》中说,“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2.资,取,拿。
事,奉事。
敬,崇敬,尊敬。
3.兼之者父也:
兼,同时具备。
之,代词,指爱与敬。
指侍奉父亲,兼有爱心和敬心。
4.忠,出自内心的诚挚与竭尽全力的行为。
5.长,上级,长官。
6.禄位:
俸禄和职位。
俸禄,官吏的薪水。
禄与位是相互关联的,有位则有禄,无位则无禄。
7.守其祭祀:
祭祀,备供祭品,祭天神、地祇、人鬼活动的通称。
这里指的是祭祀宗庙祖先。
8.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小雅·
小宛》。
兴,起,起床。
寐,睡觉。
无,别,不要。
忝,羞辱,侮辱。
尔,汝。
所生,指生身的父母。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
奉事母亲取亲爱之心,奉事国君取崇敬之心,而奉事父亲兼有爱心与敬心。
所以,士人将奉事父亲的孝心用来奉事国君,就能做到忠诚;
将奉事兄长的敬心用来奉事作为上级的公卿大夫,就能做到顺从。
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奉事国君和长上,自然能保住自己的职分,守护好宗庙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要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勤谨工作,千万不要因为不忠不顺遭致惩处,而使你的父母受到羞辱。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普通百姓的孝道,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工作生产的时候努力,生活中节约用度,以更好的奉养父母。
本章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说明人虽有尊卑地位的不同,但事亲尽孝的心,是没有贵贱分别、没有终始的。
如果有人担心能力不够,无法尽孝,那是绝对没有这种事情的。
1.庶人:
众人,指一般平民百姓。
庶,即众,多的意思。
庶人是指拥有自由身份的平民百姓,古代等级社会中最广大、最普通的一个群体,是最主要的生产者。
庶人所从事的职业,有士、农、工、商之别。
《谷梁传》成公元年说,“古者有四民:
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但本书将士之孝与庶人之孝分别论述,可见《孝经》的作者没有将士包含在庶人之中。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生产,因此农民是庶民中的主要成分。
2.用天之道:
用,顺应,依循,利用。
道,规律,原理,准则。
天之道,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变化,阴、晴、风雨、雷、电的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规律。
用天之道,指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这里主要是指按时令变化安排农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3.分地之利:
分,区别,分辨。
利,利益,好处。
分地之利,即区分各种不同的土质、地势以及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成。
4.谨身节用:
谨身,指行为举动谨慎小心。
节用,指用度花费,俭省节约。
5.自天子至于庶人:
指上至尊贵的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士,直到庶人。
6.孝无终始:
指孝道的义理非常广大,从天子到庶人,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无终无始,永恒存在。
7.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患,担忧,忧虑。
不及,指做不到。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事情。
利用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的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质的肥瘠和地势的高低等不同的特点(因时因地,各尽所宜,以获取最大的收成)。
做事谨慎,用度节俭,以此来供养父母。
这就是一般平民百姓应尽的孝道。
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
孝道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根本不会有的事。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
“甚哉!
孝之大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孝道的意义,指出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
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
人应当效法天地永恒不变的法则,孝敬父母;
而在上位的君主,也当因孝立教。
1.甚哉,孝之大也: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甚,很,非常。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大,这里主要指孝道内涵的广博和作用的广大。
2.天之经:
如天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永恒不变。
经,常规,原则,指永恒不变的规律。
3.地之义:
如地道顺承天道,孕育万物,各得其宜。
孝道又源于地道,所以人要取法于地道,如地道顺承天道一样,终身奉养孝顺父母。
义,适宜。
4.民之行:
是说孝道是人的一切行为中最根本的品行,是符合人本性的必然行为。
行,品行,行为。
5.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天地这种经常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
是,因此,由此。
则,效法。
6.则天之明: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
7.因地之利:
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
8.以顺天下:
这里是说圣王把天、地、人这“三才”融会贯通,以孝道治理天下,天下就会民心顺从。
顺,理顺,治理好。
9.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因此其教化不用严厉的态度,而可以达到目的。
10.其政不严而治:
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治,平治,指天下安定太平。
11.化民,感化人民。
12.先之以博爱:
就率先实行博爱。
先,指率先实行,带头去做。
13.民莫遗其亲:
人民就不会遗弃其亲人。
14.陈之于德义:
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
陈,陈述,讲述。
15.兴行:
奋起实行。
16.先之以敬让:
率先实行恭敬谦让。
17.不争:
指不为获得地位、钱财等而与他人相争。
18.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以礼乐引导人民,则人民和顺亲睦。
儒家认为,“礼”使天地之间的万物尊卑高下皆有秩序,各得其所。
“乐”使天地之间的万物和谐,融洽共处。
因此主张礼乐可以作为治理天下,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
19.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晓示民众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们知有禁令而不犯法。
20.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节南山》。
赫赫,声威显赫,很有气派的样子。
师,指太师,是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地位最高者,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尹,尹氏。
师尹,指担任太师的尹氏。
尔,你。
瞻,仰望。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孔子继续说:
“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
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
是人类必有的行为。
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
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
推行政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
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
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
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
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
节南山篇》上说:
『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孝治章第八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
这一章是说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
治教能够成功与否,跟孝道有莫大的关系。
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则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天下太平。
1.孝治:
以孝治理天下。
2.明王:
英明的君王。
3.遗:
遗弃。
4.公、侯、伯、子、男:
周代诸侯的五等爵位名,依其功勋与国土之大小,由周天子分封。
5.治国者:
治理国家的君王,指诸侯。
6.鳏寡:
鳏夫寡妇。
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7.治家者:
指公卿,大夫。
家,指乡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孝经 全文 解释 A4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