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地铁6号线土建15标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77852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38.31KB
成都市地铁6号线土建15标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成都市地铁6号线土建15标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地铁6号线土建15标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项目任务分工1
3.2施工测量流程1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2
4.1施测原则2
4.2前期准备工作3
5控制测量3
5.1平面控制测量3
5.2高程控制测量5
6工程测量技术要求8
6.1原地面测量8
6.2清表后高程测量8
6.3桩基础测量技术要求8
6.4承台测量技术要求9
6.5房建放样及高程测量要求9
1工程概况
龙灯山车辆段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成自泸高速以东,新华路以西,双简路以北的地块内。
车辆段内主要设置停车列检棚(附属用房)、联合检修库、调机车库、洗车库及不落轮镟库、受电弓轮对检测棚、物资总库、综合办公楼、综合维修及检修车间、工程车库及材料棚、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污水处理站、易燃品库、门卫等生产及生活用房。
总建筑面积205758.69m2。
现场有自来水消防管一条,管径200mm,东西走向,长度约195m,需要进行迁改;
两条高压线,一条为35KV蓉气线,线塔高度为25m,长度约为466m,另一条为220KV尖石一线,线塔高度为35m,长度约为281m,场内两条高压线设计测定高度不够,需要升塔或迁改;
场区内有河渠一条,河宽约4m,水深1m,场内区段约为185m。
其主要施工测量按服务性质可分为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竣工测量和其他测量等作业。
2编制依据
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③《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④《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⑤《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⑥《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⑦《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⑧国家其它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⑨成地铁建〔2014〕93号《成都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⑩设计院下发的相关设计文件
3测量部署
3.1项目任务分工
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并组织施工测量工作,根据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队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施工测量流程
3.2.1要严格遵循、遵守成都地铁测量工作复核制度的规定,并认真执行。
(如表3.2-1)
图3.2-1测量复核流程图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施测原则
4.1.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基础,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4.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
4.1.4测量方法要力求简捷,能熟练使用仪器,测量结果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
4.1.5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1.6技术交底、测量交底制度落实到位,及时向技术人员交桩及书面测量交底。
4.2前期准备工作
4.2.1全面了解设计图纸,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
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总工,确保使用的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准确性。
主要的审图要点:
测量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收到的测量资料和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复核建筑物施工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高程、几何尺寸、承台柱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表4.2-1测量仪器、器具列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精度
校检日期
1
水准仪
DSZ2
台
1mm
20160920
2
拓普康全站仪
ES-602G
2"
3
测微器
DFS1
0.01mm
4
钢尺
100m
把
5
塔尺
5m
6
卷尺
5m
4.2.2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应符合精度要求,并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对仪器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5控制测量
5.1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准备阶段,同业主、规划设计单位和监理,进行现场交接桩,办理相关的交接桩手续。
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有关的精密导线网、水准高程网进行测量复核,检查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成果平差后报监理工程师,并将所计算的结果与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如果误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则所移交的控制点可作为施工放样的基准点,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加密控制网的布设既要考虑施工放样的方便,也要考虑其稳定性,控制网一般沿线路两边交替式布设,由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导线网形构成。
具体观测采用大地四边形同步图形扩展方式进行布网,相邻同步观测环之间由2个公共测站相连。
因施工实际需要业主和测绘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导线点距车站较远,不能满足直接用于施工测量的需求,故在施工区域加密点位,保证互相通视、不易破坏、能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采用控制导线点联测,构成附合导线。
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个测回,测回差小于6″,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
的较差应小于5″)同一测回距离互差小于5mm,测距中误差小于5mm,往返测距互差小于3mm,加密导线点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在施工前,首先进行全部导线复测,通常采用的总体控制导线为全部线路控制的一部分,所以联测到相邻标段至少二个导线点。
等级精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5.1-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闭合环或复合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I级全站仪
II级全站仪
I、II级全站仪
350
3~4
±
1/60000
2.5
往返测距各2测回
1/35000
8
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2、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为了削弱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应尽量采用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加密控制测量时,采用测回法,通常测四个测回,测角中误差≤±
2″。
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计算时取平均值。
水平角观测手簿如下(测回法):
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测点
读数
半测回方向
一测回
各测回
附注
盘左
盘右
平均方向
第一测回
°
′″
A
B
第二测回
表5.1-2水平角观测手簿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导线点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当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正常情况,控制点没有明显变化,一般六个月复测一次。
5.2高程控制测量
5.2.1水准测量要求
根据成都地铁6号线龙灯山停车场的等级要求及技术特点,沿场地周边布设二等水准控制网,二等水准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2-1二等水准测量精度(mm)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A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二等
—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注:
①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5.2.2水准网布设原则
成都地铁6号线龙灯山停车场水准路线沿施工场地周边布设,点间距为150m左右。
对沿线的深埋水准点进行联测,利用二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检查。
5.2.3选点埋石
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水准点可以和平面控制点合用一个点,水准点一般布设在土质坚实、通视良好、施测便利、便于保存之处。
5.2.4水准观测
①水准观测采用DSZ2水准仪及其配套光测微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往返测量,在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对于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②作业前及使用过程中检查与校正仪器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均不超过15″。
③在水准观测过程中,采用单路线闭合观测,一条水准路线的闭合观测采用同组别、同仪器、尺。
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使用尺撑扶尺,以保证水准尺气泡居中。
使用干湿温度计测定气温。
表5.2-2外业观测基本规定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60
≤2.0
≤4.0
≥0.4
≥0.3
④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前后视距差满足规范要求。
⑤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在进行测量。
⑥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并尽量沿同一条路线进行。
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⑦在水准测量工作间歇时,首先选择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当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条件确实不具备时,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间歇后,先进行间歇点高差检测,只有当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才从间歇点开始观测,否则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5.2.5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本标段高程控制网由业主和规划测绘单位交桩的GPS6070、GPS6071、GPS6074、BM6099、NB007共5个二等深埋水准点引测,其各测段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了往返测量,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及时计算往返不符值、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并统计往返不符值是否≤±
mm、各测段高差之差是否≤±
mm,各附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是否≤±
3.0mm的精度要求。
对于超限地段要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测量。
5.2.6水准网精度评定
每千米测量偶然中误差为:
式中,
高差不符值,单位毫米;
为测段长,单位千米;
为测段数。
5.2.7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
表5.2-3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表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往(返)测距离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
(mm)
二
0.01
0.1
6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6.1原地面测量
复测原地面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如果与设计图纸出入较大,通知项目部打联系单,重新确认工程量。
地面起伏较大,可用全站仪同时测定高程与坐标。
6.2清表后高程测量
确认工程清表后高程,计算实有工程量,特殊地段清表深度超出设计要求,通知工程部,以联系单方式上报监理、建设单位;
清表后标高资料由第三方测量、城投公司、监理、地铁公司、项目部四家共同认可后,以放样、复核、复测方式签字
6.3桩基础测量技术要求
6.3.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直角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木桩截面尺寸不小于3cm×
3cm,在桩顶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6.3.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6.3.2每次桩位放样不宜少于4个桩位,在少于4个桩时,应同时把此处桩位全部放出,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图6.3-1桩位放样示意图
6.4承台测量技术要求
6.4.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
6.4.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检查。
6.4.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放样。
6.4.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4.5承台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图6.4-1承台放样示意图
6.5房建放样及高程测量要求
6.5.1在房建边线的抽线的延长线分别部署控制点,同时在每个施工段的抽线延长线上布设导线点。
6.5.2高程测量使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起闭于水准点,高程宜观测两次,其不符值不应大于1cm,取位至毫米。
6.5.3成品复测的测量工作,均应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测审核合格,批准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6.6沉降观测要求
表6.6-1沉降观测频率要求表
施工完成部位
观测频率
基础
初始沉降点设置、第一次观测
一层楼面
第二次观测
结构阶段
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砖砌体完成
结构验收前
观测一次
装修阶段
每月测一次
竣工验收前
最后一次观测,设立永久性观测点
竣工验收后
整理沉降资料交业主
完工当年
每三个月测一次
完工第二年
每六个月测一次
完工第三年~建筑物稳定
每年测一次
6.6.1工程位移观测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
桥范围以外地基的侧向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观测。
精度要求测距误差±
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
2.5″。
6.6.2土方填筑沉降观测要求
填筑施工要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到互不影响。
填筑进度要及时告知负责埋设组合式沉降板的人员,避免错过最佳埋设机会。
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确性,应当进行运营期的长期沉降观测,以得到最终沉降量。
6.6.3沉降分析
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有关图表:
①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②产生沉降的各层压缩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每层的时间--荷载--压缩量曲线。
③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尤其是在预压期,应分析沉降的发展趋势,分析意见及时报主管工程师,以便在必要时对预压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大预压荷载加速沉降的稳定等。
6.7工程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6.7.1在施工前对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根据图纸提供的线路基本数据,验算各桩、承台、框架柱的平面位置、方向、各细部结构尺寸和高程。
6.7.2根据工程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按照鉴定周期送交计量鉴定单位进行鉴定,并定期对仪器进行常规的检验和校正,以保证仪器使用期间的高可靠性。
7下部结构的施工测量
7.1桩位放样
7.1.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提供的桩位中心坐标。
按照后视长、前视短、角度适中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放样控制点。
7.1.2在控制点安置好全站仪,照准后视方向并进行精确定向,用仪器放样功能测放出桩位中心。
放样完成后及时与相关作业部门进行交接桩点的工作,以便下道工序能及时进行。
图7.1-1放样示意图
7.1.3钢护筒埋设完毕将该桩位的纵横十字线(用坐标放样法)测设至钢护筒(护壁)上,检查护筒(护壁)平面尺寸,其中心偏差不应大于50mm否则要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
然后将护筒上的纵横十字线引测至护桩上,作为钻孔过程中孔位偏差检测标准。
按二水准精度要求,用水准仪测出钢护筒(护壁)纵横轴线方向上红油漆标志处的高程。
图7.1-2钢护筒放线图
7.2钻机定位
在钢护筒上用悬线按纵横轴线方向上的红油漆标志交出桩位中心,钻机就位时用吊垂球的方法使钻机钻杆(钢丝绳)中心与桩位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
7.3钻孔过程中的检核
在钻孔过程中,经常性的检查钻机位置的正确性和钻机底座的平整度情况,确保在钻进过程中钻机的位移和倾斜变化能够被发现并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成孔时桩位中心与倾斜度满足规范要求。
到位时在终孔前检查钢护筒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成孔和下放钢筋笼定位的依据。
钻孔过程中,经常性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随时纠正。
7.4桩位竣工检查
成桩后待桩头清理完毕,及时进行桩位的竣工测量,检查桩位的实际中心位置和高程。
检查方法:
首先用小钢尺找出钢筋笼的实际中心,用红油漆做上标志,再用全站仪测出该桩中心的实际坐标,实测坐标与该桩设计坐标之差(△X、△Y)计算出桩位偏差值。
桩中心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单排桩不大于10mm,群桩不大于20mm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30mm。
(桩顶平面位置应以桩顶设计高程面为准)
7.5承台、框架柱施工测量
7.5.1桩基础施工完成后,按施工工艺要求,放样出承台(系梁)纵横轴线,用红油漆做出标志,作为立模的基准。
同时用水准仪法按二等水准要求测设承台底标高线,作为立模与绑扎钢筋高度的依据。
7.5.2立模时,除模板下部的位置与纵横轴线间的相对尺寸应符合要求外,模板顶部的位置也应符合要求。
承台模板内部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30mm、轴线偏位不大于15mm、模板标高允许偏差±
20mm。
7.5.3待承台混凝土浇注完毕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检查承台的平面位置和顶面高程。
并用极坐标法多测回测设出框架柱的纵横轴线,按二等水准要求测放高程控制线,作为框架柱施工时的位置与高程控制。
7.5.4承台施工完成后,依据承台竣工测量所测放的框架柱纵横轴线和高程控制线,调整框架柱模板的底部位置和高程,使其达到设计位置。
模板顶部平面位置的调整可用垂球或全站仪进行,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框架柱模板顶部高程。
模板内部尺寸允许偏差±
5mm、轴线偏位不大于5mm、模板标高允许偏差±
5mm。
a垂球法:
先用垂球将承台上的纵横轴线垂直投影至框架柱模板顶面,根据斜率和高度,计算模板顶到纵横十字线的距离,再用小钢尺量出模板顶到纵横轴线的尺寸进行检查。
b全站仪法:
先在框架柱模板顶部轴线的四个方向上用红油漆做出标记点,直接用全站仪测出四个方向上标记点的坐标,即可得到框架柱的轴线偏位。
7.5.5待框架柱混凝土浇注完毕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框架柱竣工测量。
采用前、后方交会结合法测设框架柱中心,然后在中心置镜测放框架柱的纵横轴线。
检查框架柱结构尺寸、轴线偏差;
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框架柱顶面高程,同时布设平面及高程观测点作为形变和沉降观测使用。
框架柱尺寸允许偏差+10~-5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
10mm、轴线偏位不大于8mm。
7.5.6承台、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联测相邻承台中心跨距、轴线偏位和高程。
7.6高程的竖向传递
7.6.1地下结构高程控制,在基坑边找一处可垂直传递高程的地方,在托尺上面架设一台水准仪将托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面上,如此测量三次取中间值,对于基底均以2-3m设控制桩带水平线来控制开挖平整度。
7.6.2上部结构施工时,为了避免标高传递出现上、下层标高超差,必须经常对控制点进行联测、复测、平差、检查校对后方可进行向上的高程传递。
本项目采用在塔吊标准节设标高控制点,精度在3mm内,用电梯井内标注±
0.000和+50m线,复核塔吊标准节的标高控制点,总高±
15mm内调整闭合差。
结构标高主要采取测设+50标高控制线,作为高程的依据,用两台水准仪进行高程传递,引测到建筑施工面上。
待结构施工完成,及时引测每层建筑标高一米线标注在构造柱和剪力墙上,方便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6.3地上每层的高程控制引测基准线必须是从首层基准点引测,禁止从邻近下层引测,避免累计误差。
8上部部位测量放线方法
8.1地下部分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用校核好的仪器把平面控制线投测到地下工程的每一层工作面,并进行校核工作。
然后根据施工图纸的理论尺寸进行各轴线的量测,确定各轴线位置无误后。
再根据轴线放出墙、柱、洞口的边线及200mm控制线,其精度必须保证控制在2mm以内,并申请监理单位验线。
同时作好楼层放线资料。
8.2地上部分的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方案,在建筑物首层平面位置进行转点布置,在首层放线时把平面控制网投测到首层平面上,按图纸每段选出四个内控点,作为楼层放线的控制点。
在内控点的位置预埋钢板,刻画出内控点的具体位置,首层以上各层施工时做好与首层控制点相对应的4个预留孔洞150×
150mm2。
待每一层放线时,把首层控制点投测到每一施工层,保证从首层到顶层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从投测的控制线用钢尺量至各轴线。
同时,在外墙阴阳角两侧布设轴线进行外控,每层将外控与内控进行复核,保证轴线的准确性。
表8.2-1放线控制误差为:
测量部位
边长
允许偏差
外轮廓主轴线L
30<
L<
60m
5mm
细部轴线
2mm
墙体、门窗洞口边线
3mm
8.3建筑物高程控制
8.3.1该工程基础采用DZS02水准仪及其配套DFS1测微器,进行往返测,操作中采用变换仪器高,取平均值的方法,以确保量值准确可靠。
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标高采用在钢筋上抄测该层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地铁 土建 15 测量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