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三单元+第7讲+ATP和酶+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7094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90.29KB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三单元+第7讲+ATP和酶+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三单元+第7讲+ATP和酶+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三单元+第7讲+ATP和酶+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2)线粒体内膜、内质网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 ×
(3)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它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时刻不停地进行相互转化( √ )
(4)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
(5)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 ×
(6)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的合成与水解( ×
据图分析ATP的结构和特点
(1)图示a处应为“—H”还是“—OH”?
提示 图示a处应为“—OH”,因为该五碳糖为“核糖”。
(2)图示b、c、d所示化学键是否相同?
其中最易断裂和重建的是哪一个?
提示 图示b为普通磷酸键,c、d则为高能磷酸键,其中d处的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e的名称是什么?
它与DNA、RNA有何关系?
提示 图示框e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当发生逆转录时,它可与DNA链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配对。
命题点一 ATP的结构和特点分析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
D.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答案 C
解析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A项错误;
ATP和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项错误;
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C项正确;
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项错误。
2.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
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丙→丁表示ATP的逐步水解,每一次水解反应的酶都不同,A项正确;
丙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磷酸构成,为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
丁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表示磷酸,是ATP的组成成分,C项正确;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乙(ADP)的含量不会增加,D项错误。
命题点二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和ATP的利用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解析 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项正确;
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项正确;
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ATP的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项正确;
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项错误。
4.(2018·
汕头模拟)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使ATP含量迅速下降
B.a过程和b过程都在细胞器中进行
C.绿色植物通过b过程形成的ATP不能用于吸收矿质元素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解析 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ATP含量基本不变,A项错误;
a表示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项错误;
b过程为光合作用,其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项正确;
①、②分别为ATP的合成和水解过程,其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项错误。
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光反应
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DNA复制、转录等
考点二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1.酶的本质与作用
(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2)酶的本质和功能
(3)酶的作用原理
①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进行需要的活化能的是AC段。
②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的是BC段。
③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段。
④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2.酶的特性(连线)
归纳总结 关于酶的8个易错点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场所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化学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作用场所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合成原料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只有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细胞核等
只有核糖体
(1)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2)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4)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
(5)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6)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 √ )
(7)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 )
(8)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
)
(9)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
如图表示A、B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后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1)A、B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
提示 不相同。
A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
B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2)B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B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
(3)欲让A、B两种酶的变化趋势换位,应用哪种酶处理?
提示 应选用RNA水解酶处理。
1.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甲曲线分析: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乙曲线分析:
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pH;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①甲图:
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先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酶专一性的理论模型
(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命题点一 酶的本质与特性的综合分析
1.(2017·
全国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项错误;
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生物催化活性,B项错误;
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项正确;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项错误。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答案 A
解析 低温下酶的活性被抑制,而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因此酶适于低温下保存,A项正确;
Fe3+和酶均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B项错误;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项错误;
酶在化学反应后不被灭活,不需源源不断地合成,D项错误。
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五类物质
(1)酶: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2)载体:
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协助,不同物质所需载体不同,载体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3)激素:
激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其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膜或胞内存在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tRNA:
tRNA有61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抗体:
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命题点二 酶的相关曲线分析
3.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
解析 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中结果只能显示30℃比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不能确定最适催化温度,A项正确;
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知该酶为麦芽糖酶,B项正确;
图3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项正确;
图4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
4.向装有5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容器中O2的浓度,得到如图中曲线a(实线)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
B.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
C.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
D.在t2时,向容器内再加入5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可以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解析 由图可知,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由快转慢直到停止,A项正确;
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提高了反应速率,但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量不变,即O2浓度不变,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B项正确;
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FeCl3溶液,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O2的最终浓度不变,不可能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C项错误;
在t2时,向容器内再加入H2O2溶液,增加了反应底物的量,O2的最终浓度增加,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D项正确。
解答坐标曲线题的“三步曲”
考点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2H2O2
2H2O+O2。
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
2.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60℃热水(5分钟)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5分钟)
4
加入等量的碘液
1滴
5
观察实验现象
不出现蓝色
(呈现碘液颜色)
蓝色
注入等量的3%的H2O2溶液
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1mL蒸馏水
1mL5%的HCl
1mL5%的NaOH
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2滴
有大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
燃烧剧烈
燃烧较弱
归纳总结
(1)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先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4)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本身分解也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
分组→酶与底物在各自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酶与底物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检测→观察实验现象。
2.(2018·
太原中学联考)下列关于探究酶活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最适宜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造成干扰,A项错误;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项正确;
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项错误;
酸能促进淀粉水解,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项错误。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
3.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据表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
①
②
③
纤维素悬液(mL)
纤维素酶液(mL)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砖红色深浅
++
+++
+
注:
“+”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项正确;
还原糖生成量通过颜色深浅体现出来,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项正确;
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项正确;
②组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D项错误。
4.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Mn2+只是提高了该水解酶的活性,并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项错误;
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某水解酶活性降低,B项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离子可以提高酶的活性,有的离子可以降低酶的活性,C项正确;
不同金属离子是实验的自变量,该水解酶的活性是实验的因变量,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D项正确。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等同于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3.细胞中ATP含量很少,但是A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
无论是饱食还是饥饿,ATP与ADP含量都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剧烈变化。
4.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需要ATP水解酶的催化,同时也消耗水;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5.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右图为不同条件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
1.若表示的是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③是不加催化剂,②是加无机催化剂,①是加酶,这体现了酶的高效性,酶具有该特性的原理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若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能否确定三种温度的高低,为什么?
不能,因为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但是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其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答出两点即可)。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的原因:
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7·
天津,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 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
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
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项正确;
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项错误;
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项正确。
2.(2016·
全国Ⅰ,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 测定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时,在改变被探究因素之前,务必防止酶与底物混合,故只有C选项所述操作顺序正确。
3.(2013·
新课标Ⅱ,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B项错误。
4.(2015·
海南,3)ATP是直接为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一轮 复习 备考 生物 一体 资料 讲义 第三 单元 ATP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277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