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7035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9.84KB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力学Ⅰ(理论力学)
1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6
2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3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8
4
第四章空间力系
5
第五章摩擦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7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
9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10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11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12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
13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14
第十四章达朗贝尔原理
15
第十五章虚位移原理
70
工程力学Ⅱ(材料力学)
第一章绪论和基本概念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三章扭转
附录截面的几何性质
第四章弯曲应力
17
第五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第六章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第八章组合变形
第九章压杆稳定
第二册第一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
第二册第二章能量法
第二册第三章动荷载·
交变应力
材料力学求解器
86
102
合计
156
172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孙训方《材料力学》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参考书:
刘延柱杨海兴《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朱照宣周起钊殷金全《理论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AndrewPytel、JaanKiusalaas《EngineeringMechanics》(Second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1
范钦珊殷雅俊《材料力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戴葆青《材料力学教程》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9。
宋子康蔡文宏《材料力学》第二版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
大纲内容
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编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介绍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为理论力学后面的章节乃至材料力学等后续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掌握力、刚体、平衡的概念。
熟练掌握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学会正确判定二力杆。
逐渐掌握三力平衡在画图中的应用。
能够迅速正确地画出各种受力图。
【内容提要】
第一节静力学公理
第二节约束和约束力
第三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
约束的特性、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隔离体的选取
【复习思考题】
1.刚化原理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
2.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还有实际意义吗?
第二章 汇交力系(平面)
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它的理论是研究一般力系的基础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合成的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熟练应用力系的力多边形封闭和静力平衡方程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掌握力矩的概念、合力矩定理和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和平衡条件,熟练应用平衡方程解决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的解析法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三节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和计算
一、力对点之矩
二、合力矩定理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第四节平面力偶
一、力偶与力偶矩
二、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及两种情况下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的概念。
平面力偶的概念
1.列平衡方程时,投影轴是否可以任意选取,如何选取?
2.力偶和力的不同点?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本章运用力向一点的简化方法来研究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结果,并以此来研究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其结果,掌握平面力系平衡条件的各种表达方式。
熟练掌握各种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会处理物体系统平衡的基本方法。
会求解平面简单桁架内力。
第一节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的简化
一、力的平移定理
二、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平面内一点简化、主矢合主矩
三、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第二节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三节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
一、节点法
二、截面法
主矢和主矩概念的理解;
主矢、主矩以及力系合成的最后结果;
应用三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的平衡计算时,研究对象、方程的选取和受力分析
1.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的简化结果,如果主矩和主矢都不为零,还可以简化吗?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和两矩+投影式为何有限制条件?
第四章 空间力系
研究各力的作用线在空间呈任意分布的力系,及物体重心。
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空间力系中,力对点之矩的矢量表示,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掌握力对轴之矩的计算及符号表示,熟悉空间汇交力系的解析法合成、平衡条件,用平衡方程解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熟悉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了解用平衡方程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简单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计算。
第一节空间汇交力系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第二节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
一、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二、力对轴的矩
第三节空间力偶
一、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二、空间力偶等效定理
三、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第四节重心
力对点的矩和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之间的关系。
空间力对点、对轴的矩
1.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或相交时、力对该轴之矩为何值?
2.组合物体的重心计算有几种方法?
第五章 摩擦
介绍滑动摩擦及定律,使实际工程情况更接近近似理论。
熟悉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的特征,掌握摩擦角的概念,了解自锁现象,熟悉具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一节滑动摩擦
一、静滑动摩擦力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二、动滑动摩擦力
第二节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一、摩擦角
二、自锁现象
第三节滚动摩阻的概念
滑动摩擦的概念和计算;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滚动摩阻的概念和计算
摩擦角概念及滚动摩阻的概念和计算
1.自锁现象的应用
2.摩擦角是全约束力与法线间的夹角,“全约束力”该如何理解?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阻的区别?
第二编 运动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
讨论描述点的运动的三种方式。
掌握矢量法表示的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掌握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并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节矢量法
第二节直角坐标法
第三节自然法
一、弧坐标
二、自然轴系
三、点的速度
四、点的切向加速度合法向加速度
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描述点的运动
自然轴系
1.自然轴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区别?
2.两个变量如何求导?
第七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研究刚体的两种简单运动-平移和定轴转动。
掌握刚体平动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定义和特征,掌握由刚体的运动来确定刚体上各点运动的方法,熟悉地计算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节刚体的平行移动
第二节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第三节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四节轮系的传动比
一、齿轮传动
二、皮带传动
第五节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平移的特点,定轴转动的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刚体作平移和绕定轴转动时,各点的轨迹如何?
第八章 点的合成运动
讨论点的合成运动,分析运动中某一瞬时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规律。
掌握点的合成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速度合成定理,能用速度合成定理正确求解点的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一节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
第二节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第三节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牵连运动和牵连点的概念,加速度合成定理
1.加速度合成定理中,何时科氏加速度为零?
2.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向坐标轴的投影是否和静力学中的平衡方程相同?
第九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讨论刚体更复杂的运动形式-刚体的平面运动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将刚体的平面运动简化为平面图形在自身形成平面内的平动与转动的合成,掌握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的基点法、速度投影法、瞬心法,能综合运用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知识解有关速度问题。
第一节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
第二节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第三节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
一、定理
二、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及其分布
第四节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各点的加速度
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求各点的速度及用基点法求各点的加速度
瞬心法及用基点法求各点的加速度
1.瞬时转动与定轴转动的区别?
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几种方法?
第三编 动力学
第十章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根据动力学定律得出质点运动基本方程,运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个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了解动力学基本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和参考系,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三种形式:
矢量式、直角坐标式、自然形式,能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第一节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一、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三、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无
1.“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就是质点的运动方向。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
研究动量定理
掌握动量、冲量等概念,能熟练地计算质点系的动量,熟悉质点和质点系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的动量定理及其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表达式,掌握质心的概念,能熟练计算质心坐标,掌握质点系质心运动定理及其在坐标轴(直角坐标轴或自然轴系)上的投影表达式,并运用其求解质点系的约束反力,判断哪些问题适合用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求解,能准确判断出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守恒状态,并熟练地利用守恒计算质点系的运动特征量。
第一节动量与冲量
一、动量
二、冲量
第二节动量定理
一、质点的动量定理
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三、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节质心运动定理
一、质量中心
二、质心运动定理
三、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
1.受力分析时如何分清内力、外力?
2.物体的动量与力偶的作用是否有关?
第十二章 动量矩定理
推导动量矩定理并阐明其应用
掌握质点系动量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平行移轴定理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能应用动量矩定理(包括动量矩守恒定理)求解有关有转动的质点系的运动学问题,能熟练地建立和求解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第一节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一、质点的动量矩
二、质点系的动量矩
第二节动量矩定理
一、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三、动量矩守恒定律
第三节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第四节刚体对轴转动惯量
一、简单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
二、回转半径
三、平行轴定理
第五节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第六节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矩定理;
刚体绕定轴转动和刚体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
动量矩定理
1.不同运动形式物体的动量矩如何计算?
对不同轴的动量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讨论力的功、动能、势能等概念,推导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综合运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分析复杂的动力学问题。
正确理解力的功和功率的概念,熟练计算重力、弹性力和力矩的功,熟悉什么约束反力不做功或做功之和等于零,熟练掌握质点和刚体动能的计算,能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质点系动力学问题,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中各个定理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用途,能综合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较复杂的动力学问题。
第一节力的功
一、重力的功
二、弹性力的功
三、定轴转动刚体上作用力的功
四、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
第二节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一、质点的动能
二、质点系的动能
第三节动能定理
一、质点的动能定理
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三、理想约束及内力的功
第四节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
一、功率
二、功率方程
三、机械效率
第五节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势力场
二、势能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六节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哪些问题适合用动能定理求解,哪些问题适合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求解?
2.针对不同问题,研究对象如何选取?
第十四章 达朗伯定理
讨论用静力学中研究平衡问题的方法来研究动力学问题
正确理解惯性力的概念,熟悉并掌握刚体作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深入领会达朗伯定理的实质,熟练地应用达朗伯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第一节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第二节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第三节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一、刚体作平移
二、刚体定轴转动
三、刚体作平面运动
达朗贝尔原理
惯性力的概念和加法
1.对哪种物体需要加惯性力,如何加?
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
讨论用虚位移原理分析系统的平衡问题,是研究静力学平衡的另一途径
正确理解约束、约束方程和理想约束等基本概念,正确理解虚位移的概念,掌握虚位移的计算,掌握虚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记理想约束的实例,掌握虚位移定理的基本思想,较熟练地应用虚位移定理求解机构和结构的静力平衡问题。
第一节约束.虚位移.虚功
一、约束及其分类
二、虚位移
三、虚功
第二节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虚功、理想约束的概念
1.虚位移和实位移的异同?
2.如何给出质点系在给定位置上的虚位移?
第Ⅰ册
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条件(基本假设),研究对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对本课程有粗浅的了解。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
建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
建立变形固体概念,理解并牢记其基本假设;
了解材料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本特征;
了解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
第二节材料力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第三节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基本假设
第四节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
第五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概念;
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的概念。
本章无难点。
1.杆件有几种变形形式,每种变形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教学目的和要求】
研究轴向拉(压)杆件变形特点、条件,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计算,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建立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
正确熟练的绘制轴力图,掌握正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计算,变形及应变能的计算;
掌握低碳钢、铸铁拉压试验的设备、方法及内容;
了解许用应力的概念,熟练理解轴向拉压强度公式解决的三类问题
第一节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第二节内力·
截面法·
轴力及轴力图
一、内力
二、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第三节应力·
拉(压)杆内的应力
一、应力的概念
二、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三、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拉(压)杆的变形·
虎克定律
第五节拉(压)杆的应变能
第六节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一、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
二、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图及其力学性能
三、其他金属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四、金属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五、几种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七节强度条件·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一、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二、许用应力和安全
第八节应力集中的概念
拉(压)杆的内力、内力图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许用应力的概念和强度条件,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
拉压杆的变形和位移计算。
变截面杆拉(压)变形及位移的计算;
材料力学性质的实验测量及工程应用。
变形能的计算;
简单桁架结构结点位移的计算。
1.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和变形推导的假设是什么?
2.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变形特点和力学性能有何不同?
3.利用强度条件可以解决哪几类问题?
第三章扭转
解决扭转强度、扭转变形和扭转刚度的计算,也为求解扭转超静定问题作准备
要求学生建立扭转变形的概念;
掌握传动轴的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计算及扭矩图的绘制;
掌握圆轴扭转变形的特点;
明了建立圆轴扭转横截面上切应力计算公式时所需要的三个关系: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关系,这是材料力学中的三个最基本的关系,是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依据;
熟练掌握横截面上扭转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和任一点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会判断扭转问题的危险截面、危险点,并能熟练地运用强度、刚度条件求解扭转强度和刚度方面的三类问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薄壁圆筒的扭转
第三节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二、扭矩及扭矩图
第四节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力学 课程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