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二模冲刺卷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76280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84.70KB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二模冲刺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二模冲刺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二模冲刺卷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厨房中的洗涤剂可以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B.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使其保持光亮和耐用
C.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6.(3.00分)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B.KCl(MnO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D.Cu(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7.(3.00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冶炼生铁:
2Fe2O3+3C
4Fe+3CO2
B.不能用铁器盛放农药波尔多液的原因:
Fe+CuSO4=FeSO4+Cu
C.制取少量硫酸镁MgCl2+Na2SO4=MgSO4+2NaCl
D.证明铁是氢前的金属:
Fe+6HCl=2FeCl3+3H2↑
8.(3.00分)下列从实验现象中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某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9.(3.00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固体中含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C.分别将等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用20%的甲溶液配制2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甲的稀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60g
10.(3.00分)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
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
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将燃烧匙中木炭粉点燃并快速伸入集气瓶中,燃烧完冷却
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
钡溶液
D
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B.BC.CD.D
11.(3.00分)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2.(3.00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
A.铜和硝酸银溶液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D.氢氧化钾和硝酸钠
13.(3.0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7:
D.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1
14.(3.00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
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5.(2.00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2)用作糕点发酵剂及洗涤剂的是 。
16.(3.00分)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往滤液中加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17.(2.00分)开封特产“兴盛德麻辣花生”远近闻名,以优质花生仁为主料,辅以辣椒、花椒等精制而成,该花生中富含的营养素有 (写出一种);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 易产生龋齿.
18.(3.00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为 ;
等质量的钠和铝,所含原子数较多的是 ;
已知SiO2与CO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0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的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已知:
2.2g丙烷与6.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xg一氧化碳和3.6g水。
试计算丙烷的化学式为 ,丙烷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20.(3.00分)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
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C通常为液体,D为无色气体,F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为 ,
(2)E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21.(12.0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与B装置相比优点是什么?
。
(3)若用D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2.(12.00分)通过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用于沉淀的试剂均过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中的反应方程式
(2)加入BaCl2、NaOH、Na2CO3的顺序还可以改变吗?
若能改变则写出改变的顺序,若不能改变,请说明理由。
(3)玻璃棒在操作③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该实验方案还需完善,请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23.(9.0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液缸中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根据推测,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氢氧化钾、氯化钡和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1)测定废液的pH为10,向废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则废液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
一定不含什么物质?
(2)请设计实验验证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以及结论。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4.(10.00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配制一瓶符合如图1所示的氯化钠溶液,小明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了,请写出他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 (提示:
1g以下用游码,请答出两点);
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2)同学们把如图2所示的实验完成后,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
当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中有气泡产生。
经讨论确定,A试管中废液里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B试管中废液里的溶质是 。
(3)用“侯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取23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
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是利用羊毛燃烧发出烧焦羽毛气味,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废气屮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是利用酒精将紫罗兰花的汁液溶解,形成溶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复合肥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A、CH4、CH3COOH、C6H12O6都是含有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C错误;
D、复合肥料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而不是复合肥,故D错误。
A。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盐酸和烧碱溶液中和反应原理是盐酸中氢离子和烧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氨气加压变成液氨是因为氨分子之间间隔的缘故,分子本身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分析】A.根据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
1进行分析。
B.根据净水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判断;
D.根据过滤的原理与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
1,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
8,故正确;
B、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故正确;
C.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泡沫较少,故错误;
D.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故错误。
B。
【点评】了解水的电解、硬水与软水的检验和硬水的软化、水的净化,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本题的考查目的,体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铝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壶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故选项说法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与稀盐酸反应,用稀盐酸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乳化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
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A、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氯化镁与硫酸钠相互结合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分析】A、根据酸能与碳酸盐、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铵态氮肥的检验原理是:
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判断.
C、某物质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生成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为:
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则可推测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种类.
D、根据甲烷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B、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原理:
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判断B说法正确;
C、由题意“物质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
则A+O2
CO2+H2O,则生成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为:
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知道了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可推测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碳、氢元素,可能含有O,C说法不正确;
D、甲烷也是无色气体,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不正确;
【点评】举出与判断相反的事例以说明判断是错误的,这是分析所做判断正误的一种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乙固体中含有少量甲,不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A错误;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能采用相同的方法增加溶质,故B正确;
C、t3℃,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等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剂不相等,分别将等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解度相等,但是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C错误;
D、用20%的甲溶液配制2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甲的稀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20g﹣
=110g,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
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可以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故选项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C、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用于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D、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一步反应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中考 化学 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