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75658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62.57KB
新课程与教师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课程与教师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教师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进行貌似人文,实则空洞的说教。
其实这个问题,教研员朱老师已一早提出,实施新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思想,更要在变革了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这也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人的发展是要先学会走路才学会跑,语文课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要达到"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的统一,我的理解是先有工具性(即双基落实),再才有可能去讲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
这样的落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
程,不然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新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新课程中提倡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因为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
语"
,都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都应"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
歌唱"
走进"
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
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
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
结合"
,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
,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
唱一唱。
课程整合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比较全面,方可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愈来愈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这一点反映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尤为突出。
诚然,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
在实施新课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强调讨论的是它的如何应用而不是讨论其有无运用的必要。
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才能相得益彰,而且改不了他们都只是辅助手段的本质属性。
倘若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那就事与愿违了。
比如板书,在黑板上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机动地处理。
一旦改为电脑投影,结果常见学生回答不到标准答案,老师就在那儿兜圈子,大有不说到标准答案决不罢休之势,当然,教者也是欲罢不能,无可奈何。
殊不知,电脑是死的,而人脑是活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
原本几句话可以说清的,却要兴师动众地摄成像,再用电脑放出来;
原本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却硬要画蛇添足地用蹩脚的画面或几个活动场景展示一下;
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却要排成一段小品等等。
如果每教授一篇课文都来个类似的真实再现,那语文课岂不成了场景观摩课?
再者,学生一味接受这些直观刺激,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呢?
金庸先生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电视剧《笑傲江湖》虽然拍得好,但仍然没有原著精彩,究其原因,乃是金庸小说的魅力尽在语言文字中。
所以说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抽象的议论文字和语言的深层内涵。
我们的误区就是忽略了语文的学科特点,目光过多地关注语文以外的东西,盲目追赶潮流,简直是把教育思
想现代化与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概念混为一谈。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反思
虽然反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它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新课程是新鲜事物,就像我们国家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执教新课程的教师,学会反思是必备的基本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做好课前功,也要做好课后功。
记得去年在余杭听著名特级教师贺诚的报告时,他就指出,他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经常地进行反思。
他说:
我在上完一堂课后,我就写反思录,每写一次,我就进步一点,多次的一点进步,就回成为大的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后积极地进行反思,提升司机的反思能力是专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思,会总结,会反省。
这样才会让自己不断进步。
新课程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有的课堂已初步形成这样的氛围。
的确,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主权,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也就比以往活跃得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多了宽容,学生多了自由。
但有时如何调控课堂往往会成为一把双刃剑,约束过多,课堂气氛沉闷,约束过少,学生又容易太“放肆”。
在我们的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们刚好走在双刃剑的锋上,不是极“左”就是极“右”。
在报纸上看到某个学校允许学生喝水、插嘴,给他们以较大的自由空间。
由于我们的班级基本是都不是小班,因此给学生们的“自主”太多,课堂容易会失控。
我们理解的自主应是精神上思想上的自主,行为上还是不能没有必要的规矩,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较大班额的情况下还不是全盘开放的最佳时机。
语文学科的发展平衡观
过去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手”上的功夫,基本上是靠一张卷子来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与过去我们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有关),对于学生其他的方面,比如口语交际的能力,写字的水平等我们就缺乏更多的关注(因为这几方面不太好考查)与培养,于是我们的学生就出现一种不对称的发展:
写作能力好,口语表达不好;
口语水平好,写作水平不好;
写字质量普遍较差等。
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但我们调查发现,在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关注更多的可能还是掌握和会了多少生字,对其他的方面关注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写字的质量问题,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相信在我们语文
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更加圆满的成功。
《阅读与鉴赏》校本课程学期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既配合课内语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启蒙和开发美好的人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又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欣赏乃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学期背诵积累优秀古诗文20篇以上。
4、
养成阅读书报的习惯,初步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第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阅读名著《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阅读与鉴赏指导:
名著阅读。
指导阅读《爱的教育》、《伊索寓言》,课外安排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
学生推荐作品以及时文阅读。
唐诗阅读欣赏。
主要欣赏王维、岑参、李白、杜甫、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煜等人的作品,并能背诵部分诗歌。
(二)、学生活动:
诗歌朗诵比赛。
借阅读契机,阅读背诵有关母爱的诗歌,并举行诗歌朗诵比赛。
读书交流会。
课外阅读并及时进行摘抄以及心得体会的整理。
并在适当时候举行读书汇报交流会。
语文阅读知识竞赛。
在临近期末的时候,举行年级段知识竞赛,对课外阅读情况以及阅读质量做一个阶段性的检查。
其他活动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三)、教学评价。
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价值取向以及阅读积累情况等。
进行阶段性评价,笔试和口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测试,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以及阅读体验。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分五个等级:
优秀、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
学生的阅读成果可通过写作、竞赛、读书报告等形式展示。
2007.2.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
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
我扣之心弦地提出:
“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
你还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
“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
“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
“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
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
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
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
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
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
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
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嗦重复,唠唠叨叨;
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
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听
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说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
×
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
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
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班×
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
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
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
问题全解决了"
有效的问题:
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
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
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
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
鱼"
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
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
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
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
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
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
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
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
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
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
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
"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
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如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美国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
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
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
正方1:
我觉得春天好,因为春天可以春游,还可以放风筝。
师:
正方同学说出了自己喜欢春天的理由:
既可以春游,又可以放风筝,多好玩呀!
那么夏天呢?
夏天有这么好玩儿吗?
反方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认为夏天好。
因为夏天同样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可
以游泳,还可以去夏令营。
这位同学发言前先向大家问好,真有礼貌!
正方2:
大家好!
我认为春天好。
因为春天的天气不冷也不热,而夏天太热了,很难受。
反方2:
没关系啊,天气热可以吹电扇,或是用空调,这样就不会热啦!
再说,春天虽然
很舒服,但是有很多病菌到处传播,很容易生病。
是呀,现在正是春天,好多地方都在流行‘禽流感’呢!
反方3:
我来补充一下,去年春天,我们国家还流行了‘非典’,很多人受害。
这都是春
天病菌太多造成的。
正方3:
虽然春天是有很多病菌,很容易生病,但是只要我们注意讲卫生,是不会得病的。
是啊,去年的‘非典’来势汹汹,可是因为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疾病还是被我们击退了。
反方4:
夏天还可以吃好吃的冷饮,还可以吃西瓜。
正方4:
冷饮吃多了会拉肚子的。
反方5:
我们可以少吃一点儿呀,不贪吃就行了。
是啊,老师也爱吃冷饮呀!
只要有节制就行了。
……
(双方同学还举出了其他理由,如“夏天很吵,有知了在叫””春天老想睡觉,没精神。
“夏天可以放暑假”等等。
)
听大家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既然春天有那么多病菌,干脆就请
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把春天这个季节“变”走,以后就只有夏天,秋天和冬天,
你们说好不好?
(生纷纷摇头)
我发现连反方的同学也在摇头,你们不是很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的吗?
(指名反方同学发言)
如果没有春天,种子就不能发芽,庄稼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米饭吃了。
那我们就不能春游了。
那冬天结的冰就不能很快融化,花也不会开了。
看来,没有春天是不行的。
那好,我们把夏天变走吧,只有春天、秋天、
冬天,怎么样?
我发现大家都在摇头,我想请正方的同学说说原因。
如果没有夏天,我们就不能放暑假了,不能开开心心的玩了。
如果没有夏天,我就不能吃西瓜了,还有我最喜欢的冰淇淋也不能吃了。
看来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它们都有自己的好处,也
有让人烦恼的地方。
不过,只要努力,人类都有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你们说对吗?
生:
对!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一起来享受生活吧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
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
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
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
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
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美国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要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状况出现。
前提是尊重主体、相信主体,落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削弱应加强。
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感受,教师很少引导、点拨的做法;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偏颇了,不及时导向,甚至推波助澜的做法(如,用“经济效益”的观点,肯定小猴子丢掉玉米摘桃子,丢掉桃子抱西瓜,丢掉西瓜追小兔。
而课文的主旨是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教师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