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篇文言虚词二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5047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1.17KB
阅读篇文言虚词二Word格式.docx
《阅读篇文言虚词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篇文言虚词二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良曰:
“长于臣。
”(《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中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作用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译为“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
因
1.用作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后汉书·
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
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动词。
相当于“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4.名词。
可译为“原因”
有因果之验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复音虚词“所以”。
“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表示原因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者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1.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采草药》)
2.“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
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五蠹》)
3.“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4.“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且
1.用作连词。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黔之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例1解释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⑥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因拔刀斫前奏案
⑨相如因持璧却立
⑩蒙故业,因遗策
⑾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命题目的】考察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
【思路分析】看句子的语法关系,虚词在句子中的词类属性,还可以做句子的今译,看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1-5介词;
6-9连词;
10-11动词。
例2下列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命题目的】考察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答案】ACEBDF
例3判断“因”字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
(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
(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参考答案】
(1)介词,可译为根据
(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
(4)介词,可译为趁着(5)连,可译为于是(6)介词,可译为凭借
(7)介词,可译为经由(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1.于、因、所、者、且,在高考中较为常见,其中于、因较难,要结合例句认真掌握。
2.特别注意,有的虚字要记意义,有的则要记用法。
3.试题也需要认真完成。
(1)素材积累:
司机打人事件
2007年5月,在深圳,年过六旬的欧阳先生走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莫名其妙地被一辆倒退的轿车撞倒。
他爬起来与肇事司机理论,反被司机钱某诬蔑偷车,继而遭到拳打脚踢,欧阳先生坚持要求一同去医院,并试图坐上车,但被钱某强行推开。
小区保安、巡防员和业主们围了过来,司机开始跟围观者“解释”说,欧阳先生想撬他的车,这种人就该打,并扬手掌掴,将欧阳先生打得满脸是血,围观者试图上前劝阻。
钱某威胁说,谁插手就找谁赔车,巡防员和小区保安也无所适从。
凶手在20分钟内采用掌掴耳光、脚踢胸腹部等手段对老人施虐,并最终将老人按倒在地,还要他当众跪下承认“偷车”。
面对围观者的指责和民警的调查,他还振振有词地称是“在教训偷车者”。
评点:
近年来,由小车肇事,并且肇事司机仗车蛮横无理而引发的争议并不少见,在这些争议里,小车司机往往被当成一个群体,那就是富人,而被小车撞伤甚至撞死的一方,就当成弱势群体——穷人了。
深圳的钱某打人事件,同样被冠以了富人与穷人之争的标题。
贫富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经济问题,已经切切实实是一个社会问题,有人说,中国已经出现仇富群体了。
剖析司机打人事件,可以从道德层面,也可以从社会层面。
(2)阅读推荐
某年高考题涉及“河西走廊”这样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平时应该注意学习。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
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
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粝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
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
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
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
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
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这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
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瀚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
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
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
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
酒泉也因此得名。
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
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
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
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
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皇皇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
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在这空旷里,还曾经经过红军西路军伤痕累累的队伍。
雪山、草地乃至四川军阀的猛烈炮火,都未能挡住这支队伍的犀利锋芒。
然而,一道河西走廊,却导演了一出悲剧。
红四方面军的战旗就在惨白的月光下被子弹撕成了碎片。
也许,正是这毁灭前的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长留在幸存者的脑海中,使他们久久地反思着这页沉重得难以翻开的历史。
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
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
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
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
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粗粝,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摘自《散文》,有改动)
(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解释下列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则以兵围所寓舍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所以游目骋怀
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父去里所,复还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三、判断“所”字在下文中的意义。
“吾
(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
(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
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
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四、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⑾燕王欲结于君。
⑿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
五、下列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六、判断“于”字在下文中的意义。
“黄鸟
(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
(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七、解释下列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记游者甚众。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用实者成实时采。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6.此三者,吾遗恨也。
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九、判断“者”字在下文中的意义。
李白
(1)者,诗仙也。
为当国
(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一、
1—3名词,“场所、位置:
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7—8“所”字结构作定语:
9—11“为……所”表被动:
12—13“所以”,表原因:
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
17“左右”:
18“座、套”。
二、CD(A.地方,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三、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四、
1、2句“在,从,到”:
3、4句“在……方面,从……中”:
5句“由于”:
6、7句“向,对,对于”:
8、9句“被”:
10、11句“与,跟,同”:
12句“比”。
五、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六、1.助词,动词词头
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介词,可译为“到”
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于:
介词,可译为“在”:
是:
代词,可译为“这”
七、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
5—6用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
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可译为“……的时候”
8—10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
11—12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13—14定语后置的标志。
八、B(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
九、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文言 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