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市二中初三物理2模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74202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5.63KB
巴市二中初三物理2模Word文件下载.docx
《巴市二中初三物理2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市二中初三物理2模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远处的白云B、他乘坐的飞机
C、海面的巡逻舰D、大海
4、一个未装满饮料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A、FB、和PA、PB,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5、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小企鹅:
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
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
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
呵呵,水蒸气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6、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指甲刀有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二个费力杠杆
7、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B.F1=F2
C.F1=F2
W1<W2
D.F1<F2
8、日常生活中的民谚和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平时如果注意分析,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和活化物理知识。
下面是某同学从物理学角度对民谚或俗语的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解释: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B.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解释:
扇扇子时,会降低空气的温度,夏天觉得凉快舒服,冬天易受凉感冒。
C.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依据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而判定。
9、如图所示,电灯的四种接法中正确的是()
10、将灯Ll接在某电路中发光时功率为3W;
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再将“9V,6W”的灯L2并联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6V,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关于此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入灯L2后,会使灯Ll分得的电流变小
B、灯Ll比灯L2更亮
C、电路的总功率为9w
D、电路的总电阻为21
11、如图若已知用F=30N的拉力可使物体在2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5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40N,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
A.可求有用功300J
B.可求总功150J
C.可求总功率150W
D.可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0%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过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0J,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大于50J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大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
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各元件工作正常。
一段时间后,若其中一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A.另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B.灯L1可能短路
C.灯L2可能断路D.灯L2可能短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作图与实验(共30分)
14、(6分)
(1)如图所示,画出图中动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如图所示为条形磁铁和电磁铁,虚线表示磁感线,在图中标出甲、乙、丙、丁的极性。
(3)图中OB是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完成光路。
15、(4分)根据图12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
风中雨伞容易“上翻”,是由于。
(2)乙图:
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
。
(3)丙图:
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
。
(4)丁图: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
。
16.(5分)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b两图中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2)从记录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
水在沸腾前的温度________,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17、(3分)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应通过调整,使_______保持不变。
(2)下面是他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
电阻R1/Ω
10
15
20
25
电流I/Ω
1.00
0.50
0.35
0.25
0.20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甲所示。
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在透镜的______侧(填:
“左”或“右”)可以看到一个烛焰_______立的、______的(填:
“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生活中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9、(3分)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
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20、(5分)如图所示,小周学过有关“机械效率”的
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
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较缓
5.0
0.10
1.6
0.80
63%
较陡
0.15
2.2
0.75
1.1
68%
最陡
3.1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三次实验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
三、计算题(共22分)
21、小波的妈妈为了改善早餐的营养,买了一台全自动豆浆机。
下表是这个豆浆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豆浆机的主要结构:
中间部位是一个带动刀头的电动机,用来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
外部是一个金属圆环形状的电热管,用来对液体加热煮沸。
右图是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的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时的功率与时间的“P-t”完整图象。
型
号
SYL-624
额定电压
220V
频
率
50Hz
电动机功率
120W
加热功率
容
量
1000mL
(1)豆浆机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豆浆机正常加热时电热管的电阻是多少?
(3)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总共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2、在城乡建设中,推土机发挥着巨大作用。
某型号履带式推土机,额定功率为2.Ox105W。
其质量为8t,每支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约2m2请回答并计算:
(g=10N/Kg)
(1)推土机安装履带,是为了在松软的土地上作业时
_____;
当推土机在湿滑的土地上作业时,履带上凸出的棱则起到
_________的作用。
(2)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强。
(3)当推土机在平直场地上以额定功率进行推土作业时,在1min内匀速前进了120m,求推土机受到的阻力。
(4)若推土机发动机的效率为40%,工作一段时间消耗柴油50L,求此过程中推土机做的功。
(已知柴油的密度为0.8×
103kg/m3,热值为4.O×
107J/kg。
巴市二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物理第Ⅱ卷答题纸(共52分)
14、(6分)
15、(4分)
(1)。
(2)
(3)
(4)
16、(5分)
(1)。
(2)_______℃,,,.
17、(3分)
(1),。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18、(4分),,,。
19、(3分)
(1)。
(2)。
(3)。
20、(5分)
(1)______J,______J,。
(2)%。
21、
(1)
(2)
(3)
22、
(1)。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市二中 初三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