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3970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363.51KB
秦汉Word文档格式.docx
《秦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9.(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
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
1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11.(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2.(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09年四川文综39题第
(1)小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
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
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
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
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答案影响:
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价值:
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
有利条件:
历史悠久;
保存完好。
14.(09海南历史33)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一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
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
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
经过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
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只之迹”的观点。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
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
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
(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
2008年高考题
1.(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2.(08广东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
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
常
开
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
《汉书·
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
(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和问题
(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是如何促进商业繁荣的。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
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
衣着消费比重较高;
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
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不成立。
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
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
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解析
(1)问只需认真计算即可,
(2)问应从上一问的结果入手考虑农妇这样做的目的,(3)问应从材料和
(2)问的内容来回答,尤其是从当时上缴的实物和货币这一信息来考虑,(4)问是一观点判断题,应首先表明观点,然后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2004——2007年高考题
题组一
1.(07江苏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
解析秦统一后,官方的标准文字是小篆。
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
2.(07广东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
3.(07宁夏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在秦和西汉前期,丞相的职责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4.(07天津13)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答案D
解析通过对题肢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真实意图是考查张衡的科学贡献,A、B、C三项均不是张衡的科学贡献。
只有D项是张衡的科技贡献之一。
5.(06江苏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和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均发生在西汉时期。
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
6.(06上海A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间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解析判断一个墓葬的年代,最具决定意义的证据是其中年代最晚的文物。
该题中玉面人和青铜方鼎均不能说明问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方鼎上的文字——小篆。
小篆是秦统一以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据此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7.(06上海A4)牛震亨是金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A.《黄帝内经》B.《唐本草》
C.《千金方》D.《本草纲目》
解析该题实际求答的是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是哪一部。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医家之宗”。
8.(05上海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被统一;
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9.(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
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10.(04广东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司马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史常识,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
11.(07上海B16)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
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
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
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
为什么?
答案
(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解析第
(1)问要注意归纳材料;
第
(2)问要注意从题目要求的求答项回答。
第(3)问要先确立自己的观点。
题组二
1.(07宁夏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解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发展了孔孟学说。
2.(07上海A3)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
解析棉花的普及是在明朝,“说书”这种艺术形式在唐宋时盛行,烟草、甘薯是明代从海外传入的。
3.(07全国卷Ⅱ13)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解析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看,该印是官印,出土的地点是新疆地区,持有该官印的首领管辖当时的新疆地区,由此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区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4.(06上海A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解析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
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四个备选项中,它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5.(06上海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解析解答该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排除法,秦朝时设立郡县制,而A、C、D三项都不是秦朝的措施,因此应选B。
也可通过理解材料而作答。
由材料中“为之郡邑”“守宰”等信息可推出,秦统一天下后地方设郡县,中央设宰相。
因此,也应选B。
6.(06广东1)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
解析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后,又派兵统一岭南越族地区,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的开始。
汉武帝时,又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7.(06上海2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
”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
A.《诗经》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
解析本题最简单的方法即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司马迁所写的书,即《史记》,共130篇。
因此,应选C。
8.(05上海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主要是读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
9.(05广东2)东汉明帝让西藏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汉时期佛教传播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东汉明帝在洛阳为西域高僧建造了白马寺,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B两项为魏晋时期建造的佛教石窟;
C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与题意不符。
10.(04江苏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解析西域都护为西汉宣帝设置。
11.(04上海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
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
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
解析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12.(06上海37)气候的冷暖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
以下这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地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
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
称“暖期”;
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
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
历了几个暖期。
(2)如上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候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
试问,
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
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活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
试举出近代以来工
业文明对气候和环境。
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
答案
(1)3个暖期。
(2)匈奴。
与秦汉(或汉民族)进行长期的战争(或时战时和);
秦筑长城,汉推行和亲政策(或经济交流密切);
促进民族融合(或促进不同文明交往)。
(3)大机器生产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城市化、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
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解析本题以气候冷暖为切入点,考查了气候冷暖变化的具体表现及气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其中
(1)
问由图可知,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800年在基准线以上的暖期有3个。
(2)问考查了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秦汉时期,南下的游牧民族是指匈奴。
其影响,据所学知识作答。
(3)问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题干
要求是工业文明,即大机器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13.(04江苏29)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
图一:
图二:
图三:
(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3)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1)春秋;
战国;
秦朝。
(2)春秋:
诸侯争霸;
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
兼并战争;
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3)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
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解析第
(1)问要求分析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应当充分利用地图中反映出的时代信息得出判断。
第
(2)问要求回答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要注意限定在“政治”领域,如战争、改革、社会制度等内容。
第(3)问要求回答三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大的趋势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从分裂到统一;
二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0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
2.(09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一次质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09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一次月考)贾谊(前200年—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取得这一结果的军事行动是()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
C.窦宪率兵出击匈奴D.窦固率兵出击匈奴
4.(09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二次月考)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说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5.(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次月考)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田律》规定(大意):
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
不准堵塞林间小道;
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
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
不准毒杀鱼龟;
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