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73486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15KB
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农民带来了实惠。
5年来,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21万个,直接带动3.4万农户增收,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农民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强化项目的科技支撑,农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坚持将项目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五年来,全市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1914.35万元,据不完统计,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达50多项,共培训农民12.13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的农民每人能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
扶持农业技术服务组织37个,围绕优质水稻、油菜、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项目区优质良种普及率达95%,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大观区海口镇、怀宁县平山镇被列为省财政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已初步呈现出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气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创新投入机制,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立体开发、规模开发、长效开发、特色开发”四个新理念,并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探索出了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开发、重点扶持种粮大户、两类项目结合的“一条龙”开发模式,支持产业化集群板块建设等诸多好的做法,形成了较为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和实施运行体系,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
同时,不断创新开发机制,探索了市级集中委托招标制、市级集中委托工程监理制等新机制。
这些创新试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财政厅、省农发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现阶段我国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第一,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是成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提。
无论是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必须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首要任务,以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
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立足的基础,也是评价农业综合开发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这一目标不能有丝毫偏离。
唯有坚持这个任务和目标不放松,才能牢牢把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统一起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集中投入,是实现“两个聚焦”的充分体现。
**的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突出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坚持将资金集中投向全省粮食主产县,这是由**农业在全省的特殊地位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由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更是“两个聚焦”的明确要求。
只有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才能不断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两个聚焦”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规范管理,是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深层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规范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是提高整个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
二、“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宏观经济上看,**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上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
国内经济持续回暖,宏观政策总体保持连续,财政投资力度略有增长,重点有所调整,稳定政府投资、打造扩大内需的财政体制、培育新的战略产业、完善并强化“三农”政策和深化改革正成为财政政策的五大导向。
金融危机使我国更加关注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与多极化地区增长格局的形成。
国家正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差距、挖掘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有利于我省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支持。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使我市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有助于我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分工合作,借助外力,推动跨越式发展。
厚积薄发的基础与区域政策的支持,将推动我市在全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地位提升。
(二)从“三农”工作形势来看,农业综合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主要是: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世纪以来,中央已连续7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文件强调,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要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我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220亿斤,其中2010年粮食总产要稳定在615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以上的目标任务。
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可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农业综合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从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任重道远。
自2005年开始,中央就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009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下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今年3月,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0年工作要点》上批示:
“今年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任务相当艰巨而繁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鲜明地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坚持“两个聚焦”、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看,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总体上看,一方面,**和全省一样,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已步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已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形势。
另一方面,在国家“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的驱动下,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对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数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三农”基础支撑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全市仍有50%的耕地受到洪水威胁,60%的耕地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尚有200余万亩中低产田亟需治理,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机械化生产水平还很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和潜力还非常大。
因此,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五)从组织保障来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创造了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
**市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又把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粮食生产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市农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立足“三农”工作大局,恪尽职守,勇于创新,市、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凝聚力量,不断完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合力开发的良好局面。
同时,完善的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积累的许多指导和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
三、“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创新开发机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应当贯彻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
要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粮食核心生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要围绕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明确重点区域,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原则。
产业化经营项目要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要在政策导向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功能,把社会资金、科技力量、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到农业综合开发中来,鼓励不同经济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加快开发步伐,通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质粮油、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茶叶等基地,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原则。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选项、实施等要突出以农民为中心,坚持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放在突出位置;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让农民从农产品加工和产品流通中得到更多收益。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
要发挥科技兴粮增效作用,必须坚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必须坚持科技的支撑作用,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切实让农民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必须坚持依靠科技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效益导向原则。
在扶持产业、选择项目、安排措施和使用资金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
而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6、坚持可持续开发原则。
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决不能“竭泽而渔”、掠夺性开发,要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开发利用。
四、“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为:
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中低产田改造及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逐步实现“设施配套、全面节水、道路畅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科技先进、节本增效、生态和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同时,加快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步伐,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有实力、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具体目标为:
五年累计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0亿元(其中:
财政资金8亿元),土地治理项目投资7.5亿元(其中:
财政资金7亿元),计划完成土地治理任务65万亩,其中:
中低产田改造3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生态综合治理6万亩;
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2.5亿元(其中:
财政资金1亿元),计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
预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9万亩、改良土壤45万亩,优质粮食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
优势农产品基地2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200万公斤;
预计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0.86万亩,发展水产养殖0.5万亩,养殖猪5万头、家禽500万羽;
项目直接带动农户8.2万户、带动农民直接增收3亿元;
科技贡献率提高2-3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贯彻落实“两个聚焦”,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保障粮食安全;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总结经验,向全面推广;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以粮食生产“三大行动”为重点,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先行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为: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十二五”期间,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向粮食主产县倾斜,实施统一规划、分年实施、连片开发、连接管护,扎实推进“3年1+1”工程,用3-5年的时间在每个粮食主产县打造1个以上3-5万亩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
2、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结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逐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逐步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全市公开竞争立项,择优选取种粮大户,继续开展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服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支持种粮大户活动。
3、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我市现有的2个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按照“八个探索、八个先行”的要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科技兴农新途径、社会化服务新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新办法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4、强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集中力量重点支持粮食生产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支持技术推广部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农民技能培训;
继续实行省级集中部分科技推广资金,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在项目区开展品种繁育、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5、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主动承接长三角及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以优势产区为基础建立生产基地,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引领关联企业联合与合作,形成互为依托、互相配套、优势互补的集群发展格局,打造我省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6、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通过农发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龙头企业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
引导龙头企业抓住当前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的机遇,强化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加强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的有机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要求,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支持皖北地区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优势产区兴建生产基地。
8、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和龙头企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要通过项目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展以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和平台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化”建设活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五、实现“十二五”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各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十二五”期间,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的同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争取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等其他渠道资金,确保每年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补助、贴息等手段,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性和商业性信贷投放,特别是要发挥农民在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增加生产投入,争取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不断完善和创新开发与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改革创新是推进农发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两个带动”和“两个聚焦”,在继续坚持立体、规模、长效和特色开发理念的同时,继续创新开发理念,进一步树立统筹开发理念,积极构建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大平台;
积极探索建立整合资金新机制,引导各类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发挥财政资金聚集效应;
积极探索建立带动农民新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抓好“一个体系”(即精细化管理体系)和“四个机制”(即信息反馈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激励引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被动实施向主动开发转变,由单一注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三)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
农业综合开发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开发任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自觉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主动参与建立涉农项目统一规划、涉农资金配合使用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支农项目的有机结合,主动承接长三角及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加强与不同部门的协同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开发,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崛起的新引擎。
要根据“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部门协作,加快示范区交通、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发展环境,积极落实区内税收、土地、奖励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产业有序、科学向示范区转移;
同时,深化与长三角在金融、商品流通、产权交易、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合作,全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十二五”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重要使命,责任重大。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综合开发 十二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