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3011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05KB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天天进行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污染比较严重,和用后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关键培养基原因。
要求护士要立即回收医生使用后器械,密闭存放送供给室统一处理,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并登记。
地面、物面天天清洁打扫、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天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10.防护管理:
为了愈加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预防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需戴手套。
诊治每例病人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需戴口罩和帽子,必需时戴防护镜,在操作时被液体污染或沾湿时立即更换,防护镜则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净,再用清洁剂洗涤。
11.严格做好医疗废弃物分类搜集、日产日清等长久有效管理。
12.加强监控: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口腔科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项目标微生物监测,如:
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六个月一次,高压消毒灭菌效监测:
化学监测每包每锅,生物监测每七天一次,和随时检验无菌操作实施情况,并将监测、检验结果立即向科室进行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整改方法达成连续改善。
标准预防防护制度
1.工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完全覆盖鼻部和口腔)、戴防护眼镜和乳胶手套,必需时使用面部保护罩。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应该穿戴含有防渗透性能隔离衣或围裙。
3.操作前洗手、干手、护手、戴手套。
手套疑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操作完成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使用正确洗手方法。
5.操作者手部皮肤如有破损,清洁后立即用防水敷料包扎,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或防刺穿手套。
6.操作过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
7.遵守锐器管理标准,预防锐器伤。
8.发生锐器伤,遵照“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抢救,汇报,紧急血液测试,跟进或预防用药。
9.定时体检,做好个人免疫接种。
10.常规环境清洁和消毒,避免空气污染。
11.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及化学性液体,保持环境安全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手术室、口腔科、消毒供给中心等关键部门应配置合格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肥皂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盛放皂液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反复使用容器应每七天清洁和消毒。
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立即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严禁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取液器中。
2.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应遵照以下标准:
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替换洗手。
3.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依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标准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以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品或配餐前。
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和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验、诊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以后。
5.洗手方法:
①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足淋湿。
②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最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全部皮肤,包含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六步洗手法):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于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3。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④在流动水下根本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6.手消毒方法:
①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②严格根据六步洗手法步骤进行揉搓。
③揉搓时确保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7.外科手消毒应遵照以下标准:
①先洗手,后消毒。
②不一样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8.外科手消毒洗手方法和要求
①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出指尖。
②取适量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污垢和手部皮肤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9.外科手消毒方法
①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根本擦干。
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②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10.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
①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清洁。
②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在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③洗手和消毒可使用海绵、其它揉搓用具或双手相互揉搓。
④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⑤用后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具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容器中;
揉搓用具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清洁指甲用具应每日清洁和消毒。
已知传染病患者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为已知传染病人如HIV、HBV阳性、等检验、诊疗、护理之前,应戴口罩、帽子、穿防渗透隔离衣、眼罩或防护面罩、双层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2.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验、诊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物以后,应将污染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连续进行检验、诊疗、护理病人时,接触一个病人后以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min。
4.手直接接触污染源者,应将污染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5.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可采取有效碘5000mg/L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和醋酸氯己定配制成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
血源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可用除菌皂液流动水洗手后用5000mg/L碘伏消毒或乙醇、异丙醇、醋酸氯己定消毒液搓洗5min,然后用水冲洗。
6.对结核病人污染物体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或二溴海因消毒液擦洗。
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体表面,如霍乱、炭疽等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1000mg/L-mg/L作用30min消毒。
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点病毒等感染病人污染器具应先采取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mg/L浸泡30min-45min后,流水冲净,干燥,耐高温器具可采取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含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mg/L-mg/L浸泡30min-60min后,流水冲净,干燥,清洁、干燥、消毒、灭菌依次完成。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汇报制度
一、HIV暴露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2.快速、灵敏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该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严禁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粘膜,应该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洁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
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出二十四小时;
即使超出二十四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
在暴露后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品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统计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症状。
8.登记和汇报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登记和汇报
三、登记和汇报制度
1.登记内容:
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HIV暴露还需登记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情况;
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品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情况;
定时检测及随访情况。
2.汇报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汇报科室责任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应急处理
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75%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
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假如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纸巾或一次性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依据污染部位采取不一样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
用浸满10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布浸泡该区域3-10分钟,丢弃该清洁布,再用清水反复清洁、干燥;
丢弃手套、帽子、口罩,更换工作服,洗手或手消毒。
(2)裸露皮肤:
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再用洗手液和清水反复清洗并干燥;
(3)工作服:
立即脱下工作服,用1000mg/L(1%)含氯消毒液浸泡3-10分钟,再用清洁剂及清水反复清洗并干燥。
口腔专科消耗性材料感染控制制度
一、保留方法及要求:
消耗性材料(各类调拌材料、光固化材料及粘结材料)应保留在干燥防潮处,清洁保留。
二、使用过程感染控制要求及方法:
1.要求:
避免材料污染而引发交叉污染。
2.方法:
①取用调拌材料时,要求手部清洁,并用消毒干燥器械按需取出适量材料后立即上盖,一经取出不能再回收。
②取用光固化材料时要求手部清洁,并用消毒干燥专用器械取适量材料放于干燥、消毒处,一经取出不能再回收。
③使用粘结材料时用一次性小毛刷、滴板,可反复使用滴板使用后需送高压蒸汽灭菌。
三、消耗性材料外包装及不能高压蒸汽灭菌器械每次使用后需用化学擦拭消毒(如75%酒精等),全部化学消毒液不能接触材料,以免材料变性。
反复使用器械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1.器械使用后椅旁预清洁。
2.保留和运输:
密闭保湿保留及运输,到供给室清点数量。
3.清洗:
机械自动化清洗:
超声清洗,漂洗,养护,烘干一步完成。
手工清洗:
预消毒,加入多酶水下刷洗,漂洗。
4.干燥:
机械烘干或手工擦干。
5.养护:
机械养护或手工养护。
6.包装:
纸塑包装或存放器械盒。
7.灭菌:
耐高温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空心器械采取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高温器械采取化学消毒法,有条件者可采取等离子灭菌或EO灭菌。
8.发放:
按回收数量等量发放,无菌车(容器)密闭运输到使用单位(科室)。
9.贮存:
专用无菌物品储存柜保留,纸塑包装保留期6个月,布类包装保留期一周。
裸露灭菌保留时间不超出4小时。
10.定时对灭菌后器械进行抽样无菌检测并统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门诊 医院 感染 管理 核心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