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共3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72178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37KB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共3篇Word格式.docx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共3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共3篇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1,古诗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适当时间与同学,老
师交流汇报)
第2篇:
古诗望天门山
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歌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
绝句
(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二)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第3篇: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篇1:
望天门山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3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壮观。
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大潮的景象。
第一课时
前置自学: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及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以及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板书课题:
3、观潮。
解释课题:
观:
看的意思。
潮:
指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课文中意思,了解课文顺序。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潮来前)
找出:
观潮最佳时间、地点、表明人们急切心情的语句。
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潮来时)
潮来时,声音、形态的句子读,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和观潮人们的热情。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潮头过后的景象)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学生在读课文中,找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有关句子,教师引导归纳:
潮来前:
风平浪静、薄雾笼罩
潮来时:
1.远处: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2.近些: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3.近前:
山崩地裂,白浪翻滚。
潮去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四、合作探究,品位感悟再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方面。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表现“潮”的声威。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漫天卷地”表现潮的形状气势。
2.观潮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惊喜”、“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
五、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1.拼写乐园guanchaoyijiuhuifuchitangrenshengdingfei2.课文学的怎样①课文中描写浪潮声音的句子有()②课文中描写浪潮形态的句子有()。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
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二、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指名读,在读时要充满喜悦之情,气满声高。
如:
人们在久等之后出现潮由远及近的壮观。
这段文字要吸足气,高声朗读,读出见到大潮的喜悦之情,指名背诵。
三、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1.我发现课文许多句写得具体形象抄下来。
①顿时人声鼎沸。
②浪潮越来越高。
③霎时,。
教后记:
【篇2:
《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背很多古诗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背背李白的诗,好吗?
(抽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齐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师:
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
师:
什么意思?
(看,向近处看吗?
(不是)向远处看才是“望”。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
(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
通过介绍,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的吗?
(生:
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虽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1、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
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展读
引导学生个别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节奏、韵律、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
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环节。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提示学习方法: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同桌交流。
(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师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串讲诗意。
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
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一)、了解山的雄奇
1、天门中断楚江开。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天门断楚江开)
2、结合实际(动作)理解:
断、开。
(断裂、冲破)结合注释理解:
楚江。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想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4、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
(山)什么样的山?
(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
(江水)什么样的水?
(湍急、激流、奔腾)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
(断)
5、师:
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6、小结:
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
(二)、感受水的壮阔
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句诗。
1、看图想象,理解:
回:
回旋。
碧水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2、想象: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
(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3、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
(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4、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
(长江水)什么样的水?
借水又衬托了什么?
(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
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6、师:
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
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
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三)、品味“出”的灵巧
小组讨论后两行。
完成以下问题:
有感情读后两句诗。
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1、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
(青山、孤帆、红日)(相机板书:
青山出孤帆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3、诗人在哪儿“望”天门山?
(“日边来”的“孤帆”上。
)理解字意:
出:
出现。
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
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
(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
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
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赋予动态的美。
)(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
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怎么来读这两句。
指导朗读。
(喜悦的心情)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
(指题目“望”圈画)“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
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
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
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
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
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
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2、师:
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
请大家欣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
(出示动画、配乐朗诵)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动画画面
【篇3:
望天门山教案刘俊君】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课件。
2、学生准备:
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秀的诗作就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望天门山》。
(幻灯片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二、分析题意
“望”是什么意思?
生:
看,在远处看。
望天门山是什么意思?
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点名读课题,师点评,注意“望”字要读得长、重、有味道)
三、初读古诗,初悟诗意
过渡句:
那么诗人李白究竟在天门山望到了什么?
又是站在哪里里望的?
就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84页,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下面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
(1)矫正字音:
中断、楚江、至此、青山、孤帆;
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断、楚、孤、帆
(2)指读古诗过渡句:
古人作诗讲究有板有眼、有韵律,所以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出示幻灯片,指导按节奏朗读。
四、在田字格中练写生字、易错字
同学们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和老师一起将诗句完整。
师先范写,强调一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练习,师巡视。
最后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品,生读自己的作品。
五、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的话,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下面同学们默读古诗,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用波浪线画下来?
1、生汇报描写景物的词语。
(师板书)2、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读古诗。
3、一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画面。
过渡: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把这首诗所表现的景物画下来。
首先
老师想问了这天门山究竟在哪?
在书中找答案(课下注释)师介绍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出示天门山图片),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天门山,可以看出这天门山非常的高(可以用一个词:
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而且有两座耸立在长江两岸(从天门这两个字我们也可以看出)。
好我们就把这天门山先画出来(师板画两座天门山)。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诗中哪一句写到了这天门山?
(出示第一句)师: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谁来读出这种劈开的气势,劈开后形成了天门山,像门户一样。
指名读。
这把利剑是什么?
楚江是什么江?
长江。
为什么叫长江?
请看课下注释,师介绍楚江:
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齐读。
5、天门山的气势出来了,那水又是怎样的水呢?
(出示第二句)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是谁又有如此大的能耐让汹涌澎湃的楚江水“至此回”呢?
理解“至此回”,(师板画水)解释回:
浩荡而来的楚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遇到了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折向北而流,“回”字就是回转,改变方向。
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齐读。
6、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
(幻灯片出示一、二句)齐读。
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
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幻灯片出示三、四句)指名读。
这又是什么样的山啊?
生:
青山、相对出。
你还读出了什么?
孤帆、日。
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汇报:
小船上。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
“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板书孤帆来,红日,板画或贴图孤帆、红日)生:
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如果说诗人李白就是远方的来客,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主人,这两岸的青山仿佛就在迎接这李白的到来,远客、青山四目相对,你觉得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
连青山都在欢迎他,他能不高兴吗,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齐读。
诗人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7、引读三、四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青山像在比高矮呢,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青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呢,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8、引读全诗(出示幻灯片,配乐引读)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了这样的山(出示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指读),望见了这样的水(出示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指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出示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指读),又拐了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青山相对出”(指读),那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9、(指名)生配乐朗读。
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谁来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10、师:
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绝唱,现在就有人把它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播放《望天门山》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望天门山》改编的歌曲,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11、师:
这么美的诗,让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指名背诵、齐背。
五、默写古诗
这么美的诗,我们不但要背诵,而且要能默写出来,下面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纸在背面“小练笔”处默写出这首古诗。
(师强调要书写端正,一生到黑板上默写,写完后要批改并点评。
六、结语
同学们,祖国的山河壮美如画,许多文人墨客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自己的优秀诗作,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今天,就让这写字、这座山、这首歌留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断)楚江(开)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来)红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天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