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doc
- 文档编号:2271453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3.50KB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doc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2
王维…………………………………………………………………………4
孟浩然………………………………………………………………………5
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6
结束语………………………………………………………………………9
注释…………………………………………………………………………9
参考文献……………………………………………………………………9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禚祥凤
[内容摘要]: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
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
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淡泊
引言:
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正文: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坛的骄傲,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古代文学之最。
中国的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
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
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
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
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
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
(二)、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
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
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
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
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
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
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
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
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
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
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
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
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
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
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三)、唐朝的经济政治思想及文化交流推升山水诗达到高峰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
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
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
如王维的《山居秋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
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的高山大河,以展示自己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
壮阔雄劲是他的山水诗的显著特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些诗句气势磅礴,雄浑悲壮。
(四)晚唐山水诗的审美取向
晚唐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到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大约七十年左右。
这一时期里,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国势衰落,前景暗淡。
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终于使唐王朝走向覆灭。
在诗歌领域,由于外部的民族矛盾,内部的藩镇割据和牛李党争,加居了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痛苦,这使得晚唐诗人的心灵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晚唐诗人面对社会的昏暗和衰退,提不起精神,只能伤时悯事。
因此杜牧、李商隐等有着深沉忧患意识的诗人在现实面前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反复咏叹时代的悲哀与绝望。
这是这一时期诗歌的情感基调。
而表现在山水诗方面,则是诗人在对山水荒寒意境的吟咏下,将写景与抒情融入一体,蕴涵深刻,并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加入对历史的反思和感叹。
这一时代山水田园诗代表是“写景融情”的杜牧山水诗和“写意写生”的李商隐山水诗。
二、王维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
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
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苏轼曾评论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孟浩然
1.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沈德潜评论说: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
“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
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四、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从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气之约左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诗人的门第出身、在朝在野等所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变化。
重要诗人中王之涣,孟浩然、李欣、高适等都为在宫廷中谋职,而李白、杜甫也仅仅是布衣翰林。
可见,初唐到盛唐的山水诗创作由宫廷以内开始向宫廷以外变迁。
诗人中不同阶层的人数的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士族占多数转变为庶族占多数。
严羽在完成《沧浪诗话》后写的《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八个大字即概括了盛唐诗歌风貌。
到了盛唐时,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盛唐山水诗语言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两类:
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一)、“淡雅豪气”的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在《唐市诗杂论》中说: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在孟浩然的诗中,这种清淡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浅淡、意象的疏淡、情感的冲淡。
孟浩然的大部分诗都体现出这种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
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孟浩然尽管才气过人,却机遇不佳,与仕途无缘。
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隐居生活或漫游所见的山水。
他也是唐人中较早教授陶潜影响的诗人之一,而且将田园诗同山水诗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代诗风。
孟浩然诗歌的特色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唐代 山水 田园诗 汉语言 文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