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69130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56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明确本文的论点及论证过程,并能背诵全文。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之间的联系。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生僻字。
4.对荀子观点的补充与发展。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只停留在简单的文言学习层面。
进入高中阶段,对学生文言句式的掌握及用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学习《劝学》时,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理解个别重点词句的含义。
对于一些文章中出现的新词,仍比较陌生,需要积累。
尤其是部分虚词、文言句式等的用法,掌握的不够到位。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接触过我国古代的说理特色:
通过找两个事物的共同点,例举生活中的场面,从而得出相关道理,即类比说理。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1.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
劝、学、青、中、疾、致(注意第四段的“至”与第三段的“致”的区别)、假、绝、兴、功、强、用。
2.积累3个文言常用虚词:
于、者、而。
3.古今异义词:
博学、金、跪、爪牙、寄托、以为、假、可以。
4.词类活用:
水、日、上、下。
5.文言句式。
(二)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并能背诵全文。
(三)掌握设喻的方法,能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
如“学贵于勤”、“学贵有疑”等。
(四)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一个普通人,通过学习,以求达到君子的标准,最后走向圣人的高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第一课时1.把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梳理脉络。
3.了解设喻的方法,通过第二段的学习,能自己分析第三、四段。
1.理清文章的思路,梳理脉络。
2.学生会使用设喻,自己分析第三、四段。
1.通过师生之间的文白互译,不露痕迹地完成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2.通过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过文章的脉络分析,掌握设喻论证的方法。
第二课时1.背诵全文。
2.了解荀子及该文的思想核心:
“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蜕变:
学习。
3.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仿写一段文言。
1.能背诵全文并了解该文的思想核心。
2.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仿写一段文言。
1.通过变换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
2.通过荀子背景资料的引入,得出“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蜕变过程。
3.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顺利背出原文,结合提供的范本,达到仿写的训练目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求学阶段,对于求学的大家而言,“学习”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话题。
聪明的你也许思考过:
我们为什么学习,其意义何在?
我们又应该怎样学习?
关于这些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许多人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劝学》,就是荀子对“学习”的一些看法,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走进《劝学》。
(板书:
劝学、荀子)
(二)检查预习
1.解读标题:
“劝、学、劝学”的意思。
2.文白互译
(1)教师翻译一句,学生根据教师的翻译,读出对应的原文。
备注:
通过学生读的原文,检查学生对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进行改正。
并让学生对生僻字、词,通假字做上记号。
(2)教师读原文,学生根据教师所读原文,翻译出对应的句子。
个别重点字、词,教师会重复读,让学生重复翻译。
备注:
通过学生的翻译,特别注重个别字(劝、学、假、水等)、词(可以、爪牙、寄托等)的翻译。
检查学生对文中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翻译,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及理解水平,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具体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设境阅读
(1)请您模仿荀子,以长辈的身份劝勉小辈们学习的深情口吻,读给大家听。
(2)当您自己作为长辈时,为了劝勉小辈们努力学习,苦口婆心地读给小辈们听。
(3)面对身边的朋友虚度光阴却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您不禁想读读这篇文章给他们听。
(4)当某一天,您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时,您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地读给自己听。
(5)历史穿越千年,怀着对荀子的尊敬之情,读着这位伟人的大作,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2.梳理结构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明确“君子”提出的观点,引出荀子将人分为:
普通人、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2)搭支架:
找出第二段中的比喻句(5个),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3)了解论证方法:
设喻
设喻也叫比喻论证,是议论中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
其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如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设喻的方式多样,有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反复设喻。
(4)撤支架:
①根据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即找比喻句,分析内在的联系、得出分论点,并由“物”引申到“人”。
通过填写下列表格,分析第三段中的比喻句及内在联系:
比喻句内在联系分论点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弥补不足
②通过第二、三段的学习,请你尝试以相同的方法,自画表格,并分析第四段的比喻句及内在联系。
(5)归纳本文的设喻特点: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6)总结:
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通过填写空格中的内容,同时在文中寻找相应的例证。
荀子之所以劝学,是因为事与人都可以向积极方面转化,故得出论点:
方法无他,唯善假于物也,但是需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不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劝学》这篇课文:
1.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围绕总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掌握了设喻的论证方法。
3.抽查上节课学过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二)背诵全文
1.齐读全文
①全班齐读
②女生齐读
③男生齐读
2.背诵第一段:
即中心论点
3.背诵第二段:
变化文本内容的排列、组合、删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遍读:
横排,有标点(目标:
读得字正腔圆)
二遍读:
横排,无标点(目标:
要求学生断句)
三遍读:
竖排,有标点(目标:
读的通顺甚至流利)
四遍读:
竖排,无标点(目标:
读的有节奏感)
五遍读:
每个比喻句中隐去一句。
(目标:
学生能读出省略部分)
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
冰,水为之,而。
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六遍读:
每个比喻句中隐去两句。
青,,而;
冰,,而。
木,,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故木,,君子,则。
七遍读:
只留一头一尾。
青,,;
,,。
,,其曲中规。
故木,,,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八遍读:
空白页(目标:
学生能背出该段)
4.背诵第三、四段:
使用第二段的背诵方法。
为避免乏味,可改变学生读的方式。
如:
在读的过程中,采用男女对赛、小组比赛、前后排比赛、个人PK赛等形式。
5.背诵全文。
(三)知人论思想
1.介绍荀子
中文名荀况(字“卿”)职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别名荀子、荀卿、孙卿信仰儒学
出生地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一说河北邯郸人)主要成就儒家代表人物,辞赋之祖
民族华夏族(汉族)代表作品《荀子》
国籍战国时期赵国地位后圣
出生日期公元前313年著名弟子李斯、韩非
逝世日期公元前238年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倡“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
荀子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圣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圣人与普通人一样,也只有经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成就自己。
“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圣人与一般人,君子与小人,在先天本性上的差别被取消了。
但是荀子立论的意图并不在于从根本上废弃这种差别,反而要从后天努力的角度凸现这种差别。
凸现后天努力修为造就君子、圣人,是在强调精神气质、文化教养上的贵族性。
荀子讲成圣,又希望借圣人的教化,使得社会大众得以转变性情,以至于善。
在学生已经背诵完整篇文章的基础上,回到第一段思考:
谁提出的“学不可以已”。
引出荀子,介绍荀子的个人资料(紧扣核心“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过程,来选择荀子的个人资料),并指出其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种类型。
2.找出每段中所隐藏的关于“君子”的特点
(1)第一段:
君子曰:
(2)第二段: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则行无过已。
(3)第三段: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第四段: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总结:
①找出显线:
君子提出观点(第一段)――君子自身的做法(第二、三段)――具备圣心(第四段,走向圣人的标准)
学习学习
②寻找隐线:
普通人――――君子――――圣人
(四)我来当君子(仿写文言)
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语言特色和句式特点,就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以“君子曰”为开头,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
要求:
“君子”们可根据自身要求,仿写一段或者几段。
可参看如下范文。
君子曰:
学贵有疑
首尝蟹者,虽不知其果,然获其鲜美;
先辟路者,虽不知其险,然得其便也。
故敢于质疑者,必受益无穷。
疑,则可温故而知新,则可发问而明智,则可得解其惑――故成大事者,必有质疑之精神也。
四、教学设计特色
(一)文白互译:
突破传统的文言基础教学方法,通过师生间互读原文和翻译原文,解决该文言中存在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问题。
(二)设境阅读:
通过创造阅读情境,改变阅读环境,让学生熟读课文。
(三)支架教学:
通过教师搭建第二段的教学支架,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逐步撤出支架后,学生能自己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最终通过仿写文言使学生达到运用的目的。
(四)反复熟读:
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变换文本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终让学生能在课堂中背出全文。
五、教学反思
(一)本设计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分析教材,结合编者意图及课后练习设置,配合学生的学情,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因此,文章的整体设计比较朴实,目标单一,主要针对具体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求在课堂中能落实设立的教学目标。
(二)两节课的教学,教学媒体比较单一,只有多媒体和黑板,缺乏其他教学媒体的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三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