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01事故氮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6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8093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32KB
C1101事故氮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6Word格式.docx
《C1101事故氮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101事故氮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6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4各类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明显,油标齐全好用,符合要求。
2.1.5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
2.2运行性能
2.2.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及冷却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无异常振动和松动、杂音等现象。
2.2.3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2.2.4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总装配图。
2.3.2有安装、试车、验收资料。
2.3.3设备档案、检验及验收记录齐全,填写及时、准确。
2.3.4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准确率100%。
2.3.5设备易损件有图样。
2.3.6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设备及环境
2.4.1设备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2.4.2基础及周围环境整洁。
2.4.3设备及管线、阀门等无泄漏。
3设备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严格按操作规程启动、运转和停车,并做好记录。
3.1.2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按规定补充润滑油,发现油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应更换润滑油。
3.1.3检查循环油泵工作情况,保持油泵压力稳定。
3.1.4随时检查轴承温度,按时记录,主轴承温度一般不超过65℃。
发现温度急剧上升甚至超温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经常检查电机运行温度。
3.1.5随时检查各段压力、温度,按规定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1.6设备和现场要经常保持清洁,每班要擦一次设备,随时消除跑、冒、滴、漏。
3.1.7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加油封闭,每周进行一次盘车。
3.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项目、周期、内容、标准见表2
表2
检修项目
周期
内容
判断标准
润滑油
三个月
油质分析
按润滑油技术标准要求
机身振动
15天
振动幅度
≤0.03mm
安全联销装置
12个月
灵敏度
按规定技术条件动作
高压管道冲刷处
测厚焊缝探伤
根据压力等级,按规范要
求选点测厚
压力容器
按压力容器检
验规程规定周期
无损探伤
水压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范
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3
表3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超温超压
1.单向阀阀座、阀片损坏
2.冷却水套堵
1.停车更换阀座、阀片
2.清洗冷却水套
油压下降
1.油泵调节阀失灵
2.油泵滤网堵塞
3.吸入油管堵塞或漏气
1.重新校定调节阀
2.清洗滤网
3.拆开油管清洗、消漏
轴承温度升高
1.润滑油供应不足
2.润滑油质量低劣
3.轴承间隙过小
1.检查、清洗油路
2.更换润滑油
3.增大轴承间隙
填料函发热
填料轴向间隙小
调大间隙量
填料函漏气
1.填料磨损严重
2.气体太脏
1.更换填料
2.净化气体
发生异常声响
1.吸入及排出阀压盖螺栓松动
2.气缸进入杂物
3.气缸余隙过小
4.连杆螺栓松动
5.轴承间隙过大
6.管道振动
1.紧固螺栓
2.停车检查气缸清除杂物
3.调整气缸余隙
4.紧固连杆螺栓
5.调整轴承间隙
6.加固管道,消除振动
3.4紧急情况停车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车:
1)润滑油中断;
2)冷却水中断;
3)轴承温度超标;
4)压缩气突然超温超压;
5)声音突然异常,查不到原因;
6)突发性严重振动,查不到原因;
7)主零、部件及管道断裂;
8)操作规程规定的其他紧急停车条件。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4
表4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6
6~12
24~36
4.2检修内容
4.2.1小修
4.2.1.1检查、紧固各部位螺栓。
4.2.1.2检查、紧固十字头销。
4.2.1.3检查清洗气阀或更换阀片、阀座、弹簧和升高限制器等零件。
4.2.1.4检查或更换密封函填料圈。
4.2.1.5检查注油器、循环油止逆阀、油过滤器、油冷器、油管等,消除缺陷。
4.2.1.6清洗气缸冷却水夹套。
4.2.1.7清洗水冷却器、油分离器。
4.2.1.8消除其他缺陷。
4.2.2中修
4.2.2.1包括小修项目。
4.2.2.2检查或更换活塞、活塞环、导向套及活塞杆。
4.2.2.3检查、刮研或更换连杆大、小头轴瓦,并调整间隙。
4.2.2.4检查或更换主轴承、并调整间隙。
4.2.2.5检查或更换连杆螺栓。
4.2.2.6检查十字头瓦、滑道、并测量间隙。
4.2.2.7检查调整各段气缸余隙。
4.2.2.8安全阀清洗、研磨和调整。
4.2.2.9检查、修理或更换压力表、温度计。
4.2.2.10检查油泵,清洗油箱,更换润滑油。
4.2.2.11检查、清理空气过滤器。
4.2.3大修
4.2.3.1包括中修项目。
4.2.3.2解体、清洗各部件。
4.2.3.3曲轴、连杆、连杆螺栓、十字头销、活塞杆无损探伤检查,必要时更换。
4.2.3.4检查修理十字头,必要时更换。
4.2.3.5检查、修理或更换气缸套。
4.2.3.6修理或更换活塞、活塞环填料函。
4.2.3.7检查曲轴与机身水平度、垂直度。
拉线对中气缸中线。
4.2.3.8检查机身与基础状况,测量机身下沉情况。
4.2.3.9检查、修理冷却器、油分离器,并做水压试验。
压力容器检测,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规定进行。
4.2.3.10检查更换腐蚀的管线及出入口切断阀。
4.2.3.11主辅机防腐喷漆。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检修方法简述
5.1.1用水平仪测量机身水平度;
用拉线法测量中体、气缸同轴度并进行调整。
5.1.2用着色法检查滑动轴承接触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应进行刮研。
5.1.3用卡尺、内外径千分尺、千分表测量轴承圆柱度、圆度,达不到标准时应进行研磨;
必要时上机床测量或加工。
5.1.4用塞尺测量活塞与气缸、填料环与活塞杆径向间隙,并进行调整。
5.1.5用压铅法测量轴承间隙、齿轮啮合间隙、气缸余隙。
5.1.6用着色、无损探伤方法检查零件裂纹等缺陷。
5.1.7主、曲轴轴颈,活塞杆可以用电镀、喷镀、刷镀等方法修复。
5.2检修质量标准
5.2.1基础
5.2.1.1外观检查不允许有裂纹、疏松、漏筋、渗油和混凝土剥落等缺陷。
5.2.1.2基础无不均匀下沉或倾斜。
5.2.2机身、中体
5.2.2.1机身纵、横向水平度为0.05mm/m。
5.2.2.2十字头滑道中心线与主轴座孔中心线垂直度为0.01mm/m。
5.2.2.3机身主轴承与电机外伸副轴承座孔中心线同轴度为0.03mm。
5.2.2.4机身滑道圆柱度为0.5mm。
5.2.2.5气缸中心线与滑道同轴度允许偏差见表5。
表5单位:
mm
气缸直径
平行位移
轴向倾斜
<
100
>
100~300
300~500
0.05
0.07
0.10
0.02/1000
0.04/1000
5.2.2.6组装后各列滑道中心线平行度为0.1mm/m。
5.2.2.7机身油池进行试漏,4小时内不得有渗漏。
5.2.3曲轴、轴承
5.2.3.1曲轴经放大镜或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缺陷;
主轴径和曲轴径擦伤面积不得大于2%,深度不大于0.01mm;
超过时需进行机械加工,其加工减少量不超过原轴颈直径的1%。
5.2.3.2曲轴安装水平度为0.01mm/m。
5.2.3.3曲轴开度差≤10-4s,装上电机后≤3×
10-4s(s为行程,mm)。
5.2.3.4主轴颈径向跳动值为0.05mm;
各主轴颈同轴度为0.03mm。
5.2.3.5轴颈修复后圆度,圆柱度要求见表6。
表6mm
轴颈直径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圆度、圆柱度
主轴颈
0.06
0.08
0.12
0.14
曲轴颈
0.16
5.2.3.6滑动轴承
1)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面积不少于60%,主轴颈与主轴承接触面积不少于70%;
2)主轴颈与主轴承配合一般为H7/d8径向间隙为(0.8~1.2)×
10-3d(d为主轴直径,mm),轴向间隙为0.2~0.5mm;
3)厚壁轴承厚度磨损超过厚度的60%或剥落、脱壳面积达到15%时,应重新浇注。
5.2.3.7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应转动灵活、无杂音,滚子和内外圈的滚动面应无锈蚀、麻点等缺陷。
2)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为H7/k6,外圈与轴承座内孔的配合为J7/h6。
5.2.4连杆、十字头
5.2.4.1连杆直线度为1mm/m。
5.2.4.2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线平行度为0.05mm/m,孔的圆柱度不超过直径尺寸公差的1倍。
5.2.4.3十字头和十字头销经放大镜或探伤检查应无裂纹等缺陷。
5.2.4.4十字头瓦和十字头销径向间隙:
1)铜合金轴承为(0.7~1.2)×
10-3d(d为十字头销直径,mm)
2)巴氏合金轴承为(0.4~0.6)×
5.2.4.5整体连杆小头轴承与连杆孔的过盈配合量:
铜合金轴承为0.02~0.08mm;
巴氏合金轴承为0.05~0.10mm。
5.2.4.6连杆大头轴承与曲轴轴承接触面积不少于70%,径向间隙为0.0006~0.0008D(D为曲轴颈直径,mm)。
5.2.4.7连杆轴向间隙一般为0.30~1mm;
非定位轴向间隙为2~5mm。
5.2.4.8十字头瓦与滑道应均匀接触,径向间隙为(0.6~0.8)×
10-3d(d为十字头外径,mm)。
5.2.4.9十字头颈部端面与滑道垂直度为0.2mm/m。
5.2.4.10十字头销的圆度、圆柱度要求见表7。
表7mm
十字头销直径
40~70
70
0.01
0.015
0.02
5.2.4.11连杆螺栓经放大镜或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
螺栓拧紧时,伸长量不得超过原长度的0.1%。
5.2.5活塞、活塞环
5.2.5.1活塞、活塞环经放大镜或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砂眼、伤痕等缺陷。
5.2.5.2活塞下部耐磨支撑表面应均匀接触,支撑面磨损不大于原高度的1/2,并不允许有开裂,脱壳现象。
5.2.5.3当活塞装入气缸后,应测量活塞体与气缸镜面的径向间隙。
其径向间隙应均匀分布。
对于大直径有支撑环的卧式活塞,下部间隙略大,其偏差不得大于平均间隙的1/6~1/8。
对于立式气缸,其偏差不得大于平均间隙的1/2,无油润滑活塞,塑料整体支撑环外圆与气缸内壁间隙值为(0.01~0.02)D(D为气缸直径,mm)。
5.2.5.4活塞磨损后,测量其圆度、圆柱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mm
100~150
150~400
400~550
550~700
700~850
850~1000
圆度
圆柱度
0.20
0.15
0.30
0.25
0.45
0.55
0.60
0.65
0.70
5.2.5.5活塞中心线与活塞杆孔中心线同轴度为0.05mm。
5.2.5.6活塞杆孔中心线与活塞轴肩支撑面的垂直度为0.2mm/m;
活塞环槽两端面与活塞杆孔中心线垂直度为0.2mm/m。
5.2.5.7活塞环外圆锐角应道倒成小圆角,内圆锐角为45℃,尺寸见表9。
表9mm
活塞外径,D
≤250
250~500
500
倒角C×
45°
倒圆半径R
≤0.50
≤0.25
≤1.00
≤0.40
≤1.50
≤0.80
5.2.5.8活塞环的内径磨损量不超过原厚度的20%;
轴向两平面度为0.05mm。
5.2.5.9活塞环放入专用量规内,其外表面应密合,用光检验时,整个圆周上漏光不得多于2处缝隙,缝隙长度每处不超过45°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距开口处不少于30°
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
5.2.5.10活塞环放入活塞环槽内,在限制自由膨胀的情况下,沉入0.3~0.5mm;
活塞环内圈与活塞环槽底外圈的配合为H8/d8,其径向间隙见表10。
表10mm
活塞环外径
250
径向间隙
≤0.03
≤0.05
≤0.08
5.2.5.11活塞环装入气缸后,在符合本规程5.2.5.9条要求的情况下贴合允许间隙见表11规定。
表11mm
允许间隙
0.03
500~800
800
5.2.6活塞杆
5.2.6.1活塞杆经放大镜或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缺陷。
5.2.6.2活塞杆直线度为0.05mm/m。
5.2.6.3装机后活塞杆摆动量不超过0.10mm/m.
5.2.6.4活塞杆圆度、圆柱度要求见表12。
表12mm
活塞杆直径
修复后要求
最大允许磨损量
直径缩小
35~50
50~80
80~120
5.2.7气缸、气缸套
5.2.7.1气缸内壁应光滑、无裂纹、砂眼、锈疤和拉毛等缺陷;
如拉毛沟槽超过1/4周或沟深超过0.5mm时,应镗缸或镶缸套,镗缸直径增大量不大于原气缸径的2%,壁厚减少量不大于原壁厚的1/12。
缸径增大后,活塞推力增加量不大于设计值的10%。
5.2.7.2气缸的圆度、圆柱度的均匀磨损值见表13。
表13mm
气缸内径
均匀磨损
150~300
300~450
450~600
600~800
0.80
0.35
5.2.7.3气缸与气缸套配合过盈量:
(0.00005~0.0002)d(d为气缸套外径,mm)。
5.2.7.4气缸安装水平度为0.05mm/m。
5.2.7.5气缸水压试验:
a.设计压力<
10Mpa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5Mpa;
b.设计压力≥10Mpa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
c.气缸冷却水套的试验压力0.5Mpa。
5.2.7.6调整气缸与活塞的余隙,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mm
前余隙
后余隙
150~200
400~700
3.0~4.6
2.3~3.7
2.0
2.0~2.9
2.0~2.4
5.2.7.7气缸连接螺栓拧入后和连接面的垂直度1mm/m,螺栓拧紧后,螺母与连接支撑面应均匀接触。
5.2.8阀片、阀座
5.2.8.1阀片、阀座、升程限制器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允许有裂纹、伤痕、麻点、锈斑等缺陷。
阀片与阀座结合严密。
5.2.8.2气阀弹簧应无损伤、锈蚀,不允许倾斜,弹性良好;
同一阀片的弹簧在自由状态下长度差不超过1mm。
5.2.8.3气阀组装后,弹簧弹力应均匀,阀片和弹簧应无卡涩现象。
5.2.8.4气阀组装后,其调节装置和阀片开启度应符合图样规定。
5.2.8.5气阀组装后,应以煤油进行严密性试验,在5分钟内允许有不连续的滴状渗漏,其渗漏程度可参考表15。
表15
气阀阀片圈数
1
2
3
5
6
允许渗漏滴数/5分钟
≤10
≤28
≤40
≤64
≤94
≤130
5.2.8.6气阀组装后,气阀中心螺栓和螺母应拧紧,并锁紧止退。
5.2.9填料函、刮油器
5.2.9.1金属或塑料密封元件不允许有划痕、损伤等缺陷。
5.2.9.2密封元件安装前需刮配,平面和径向密封面应接触均匀,每平方厘米内不少于5~6个色印点,接触面积不少于80%。
5.2.9.3金属密封元件的轴向间隙为0.05~0.20mm;
塑料密封元件的轴向间隙,按其膨胀间隙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金属密封元件间隙的2~3倍。
5.2.9.4锥形金属填料密封环、平面金属填料密封环、塑料平面密封环的径向开口间隙见表16。
表16mm
填料密封环结构形式
径向开口间隙
锥形金属填料密封环
锥形环
1±
T形环
2±
平面金属填料密封环
1.5~2
平面塑料填料密封环
2~3
5.2.9.5填料密封环组装后时,开口间隙应互相错开。
5.2.9.6塑料平面填料盒内闭锁环与密封环等密封元件的组装需按顺序进行,闭锁环靠近气缸方向,密封环在外,接着是阻流环;
闭锁环与密封环互相贴合的两个端面的内圆不得倒角或倒圆。
5.2.9.7填料函安装时,必须保证润滑油及冷却水流道对正和畅通。
5.2.9.8刮油环内圆柱面应与活塞环贴合,要求和填料密封环基本相同,安装时注意不得将刮刃口方向装反,设有两个以上刮油环时,刮油环刃口方向应相反,以达到往复刮油的目的。
5.2.10安全阀
5.2.10.1闭式安全阀阀体应做水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
5.2.10.2安全阀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
5.2.10.3安全阀起跳压力按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05~1.1倍。
5.2.11联轴器、皮带轮
5.2.11.1联轴器两轴对中偏差见表17。
表17mm
型式
固定式
平弹式
弹性
≤0.04
≤0.03/1000
≤0.06/1000
≤0.12
≤0.10/1000
5.2.11.2两皮带轮宽度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偏差1mm;
轴向倾斜度为0.5mm/m。
5.2.12齿轮油泵、注油器
5.2.12.1齿轮油泵的检修方向和质量标准按HG25026-91《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5.2.12.2注油器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保持10分钟不漏为合格;
注油器注油止逆阀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
5.2.13冷却器、缓冲器、油分离器
冷却器、缓冲器、油分离器的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按HG25001-91《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5.2.14管道、阀门
管道、阀门的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按HG25002-91《管道阀门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6试车与验收
6.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6.1.1全部检修工作结束,检修现场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的要求。
6.1.2设备内加油到工艺要求的位置。
6.1.3拆除各段气阀,并装上过滤网。
6.1.4开冷却水,确保冷却水压力。
6.1.5开循环油泵和注油器,确保循环油压力。
6.1.6仪表、信号、联销装置模拟试验合格。
6.1.7电气部分接地线完好。
6.1.8盘车无异常现象。
6.2试车
6.2.1空负荷试车
6.2.1.1瞬时起动,无异常现象。
6.2.1.2起动后运行5分钟,检查各部位,应无异声、异常振动和发热现象。
6.2.1.3试车2~4小时,各轴承温度不超过65℃,应无异常现象。
6.2.1.4空负荷试车后,进行各段吹扫合格后,装上各段气阀。
6.2.2负荷试车
负荷试车应进行24小时,达到下列要求:
1)进排气阀温度不超过设计温度的8~10℃;
2)不超压,流量不小于原流量或查定能力;
3)各部位无杂音和异常振动;
4)轴承温度不超过65℃;
5)润滑系统、冷却水系统无泄漏现象,油压、水压正常;
6)填料函不泄漏、温度正常。
6.3验收
6.3.1试车合格,检修资料齐全,方可验收。
6.3.2主要设备大检修验收,由设备主管部门主持,有关检修单位,生产单位参加。
6.3.3一般设备大修和主要设备中、小修由生产车间组织验收。
6.3.4验收合格、按规定办理手续,正式移交生产。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1.1严禁违章开停车和违章操作。
7.1.2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变质润滑油。
7.1.3临时处理故障,必须办理安全检修任务书,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审批。
7.1.4严禁带压松动或紧固螺栓。
7.1.5转动外露部分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
7.1.6设备运行时,不得在转动部位擦抹设备或检查。
7.1.7起吊重物不得在运行设备上方停留。
7.1.8现场不得存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物品,保持现场畅通。
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2.1设备检修前必须办理安全检修任务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按大、中、小修规定逐级审批。
7.2.2按规定停车,卸完余压、处理合格。
7.2.3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检查,禁止合闸”标志。
7.2.4按规定办理设备交出检修手续。
7.2.5对检修用起吊机具、工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7.2.6对应该加盲板的部位加上盲板,并有加盲板分布图。
7.2.7拆卸零部件必须按顺序进行整齐摆放,高压螺栓、活塞杆等外露螺栓,必须加以保护,以免损伤,检修现场用专用围栏围上,检修完毕将围栏和其他临时设施拆去。
7.2.8拆开的设备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1101 事故 压缩机 维护 检修 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