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每一天 放飞梦想新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67584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1.11KB
脚踏实地每一天 放飞梦想新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脚踏实地每一天 放飞梦想新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踏实地每一天 放飞梦想新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陆空铁”兼备的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一级路总里程达到苏南先进县份的水平,我县成为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成一批小康示范镇、康居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由相对落后转而跨入苏北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4%和13.2%;
五年脱贫攻坚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科教文卫及人口与计生等事业全面进步,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庭,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社会大局政通人和。
人大政协凝心聚力促发展,群团组织奋发有为争贡献,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
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谋赶超,各行各业团结拼搏创大业,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创新意识持续增强;
各级干部勤廉为民重实干、全县人民顾全大局促和谐,万众一心奔小康的景象令人感动;
政法机关和人武部门守土安民保稳定,营造了安定祥和的良好环境;
省委工作队扎根奉献,广大共产党员知责思为,离退休老同志发挥新热,海内外同乡报效桑梓,凝聚了共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伴随着“十一五”发展的澎湃春潮,2010年的工作在以往基础上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一年来,
全县上下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取得了可喜成绩,创造了很多亮点,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485项。
矢志不渝快发展,经济运行速效同增。
主要指标高位攀升。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30.8%和16.6%;
财政总收入2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向11亿元冲刺,同比分别增长37.5%和44.7%。
工业经济拉动有力。
全县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86亿元、入库税金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43.7%;
协议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突破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8%和66%;
累计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6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8个;
投资3亿元的快乐电源等11个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投资4000万美元的银海木业及3亿元以上的医药科技产业园、天源玻璃等17个项目正加速推进,总投资14亿元的5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镇村经济竞相攀高。
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涟水成功做法得到省市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乡镇一级财政总收入、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4%和32.1%;
集中区和创业点新建厂房57.3万平方米,实施项目22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5.8亿元;
涟城、高沟等地经济总量超15亿元;
李庄、十堡等64个村工业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扩大投入搞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46个重点城建项目,红日路东延、常青东大道及渠北东路改造全面完成,临淮门仿古一条街、体育广场、第二水厂相继建成,五星级酒店、中联壹城、规划展示馆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经济开发区与新城区协调发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1亿元,客商服务中心、盐河风光带和绿化、亮化、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镇村建设亮点频现。
全县累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14亿元,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更趋完善;
红窑新镇区建设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获得了上级领导、外地同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全县农民规划居住点新开工面积22万平方米,黄锅甑、码头、龙兴、夜合、嵇陆等地实现了新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交通建设捷报频传。
累计实施交通项目150个,工程总投资达到10亿元;
涟水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航线,全县人民的飞天梦想圆满实现;
省道235、326即将竣工,省道327即将通车,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开,建成全省县级最大的客运站。
以人为本惠民生,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富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深入推进自主创业,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42.7亿元;
积极发展镇村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累计带动4.12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22万亩,农业产出率显著提高。
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0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4.4%。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积极促进发展成果惠民利民,累计完成民生项目投入3.63亿元;
扎实开展提标扩面工作,“五大保险”参保人数新增32.5万人;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面积分别达到6.5万平方米和1.1万平方米。
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增强。
精心实施较高水平的涟中新校区、红窑实验学校、县医院北院等民生工程,有力地改善了群众就学就医条件;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以内;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群众营造了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大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力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
科技、体育、广电等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创建工作得到省充分肯定。
同心同德创新业,政治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结束,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顺利完成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有序推进村委会换届工作,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增强;
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了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民主法治进程加快。
完善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了县委作出决策、人大依法推进、政府狠抓落实、政协全面参与的生动局面;
人大、政协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创新,为全县改革发展凝聚了力量;
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向纵深推进,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平安建设再创佳绩。
着力破解信访积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信访形势平稳有序;
深入开展平安涟水、法治涟水创建活动,群众安全感在全市名列前茅;
着力抓好“1+3”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切实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人武部门和驻涟部队为社会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精心组织十佳勤廉干部、人民满意单位评比活动,形成了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浓烈氛围。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五年,是外界对我县刮目相看的五年,也是全县人民扬眉吐气的五年。
五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加快发展是根本出路。
我县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充分表明,地位靠发展来争取,矛盾靠发展来化解,赶超靠发展来实现;
离开了发展,全面小康、进位争先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言必谈发展、行必为发展,切实做到不分心、不动摇、不偏向。
解放思想是致胜法宝。
我县过去的进步离不开解放思想、未来的发展还要靠解放思想。
要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打开致富之门、解难之门、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不断开阔胸襟、开阔思路、开阔视野,切实增强世界眼光、时代意识和创造精神,努力使我们的观念永远走在时代前头、我们的事业永远充满蓬勃生机。
改革创新是不竭动力。
我们突破前人的成例,后人也将超越我们的做法,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规律。
如果不是在发展模式、发展举措上率先开启“破冰之旅”,我县发展难有今天的好局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自我否定、敢于挑战“不可能”,积极探索富有涟水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群众拥护是力量源泉。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我县发展才有了气顺劲足、人心思进的好环境。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我们务必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广泛赢得群众支持,努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真抓实干是进步前提。
没有从天而降的业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我县财政收入中的每一分钱、工业园区里的每一个项目、城市乡村中的每一块砖瓦,无不凝聚着创业者的辛劳和汗水。
我们要乐于做吃苦的一代、奋斗的一代、奉献的一代,力戒空谈、崇尚实干、挑起重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涟水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五年来的发展成果鼓舞人心、五年来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县上下的合力奋斗。
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向同志们,并通过大家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五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十一五”发展中仍有一些遗憾,需要在今后认真加以弥补:
我县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重大项目建设虽有新突破,但是数量还不多、推进还不快;
群众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加快基层致富的任务还很重;
少数党员干部未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风政风建设仍需加强。
二、及时谋划新一年发展,把握全局、明确重点
2011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
创造五年辉煌,开局必须精彩。
全县上下都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发展中去,力求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措施更得力、成效更明显。
明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教育立县、工业兴县、人才强县、和谐建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一体化、开放化”进程,奋力开创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明年全县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6%、力争25%,财政总收入增长33.6%、力争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力争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力争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9%、15.1%和16.5%。
新一年里,我们要围绕上述目标、把握工作重点、务求首战必胜。
小康实现程度要“再有新提高”。
2014年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小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定位。
我们要准确理解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始终本着“工作标准不降、发展力度不减、既定时限不变”的原则,进一步巩固提升已达指标、填平补齐未达指标。
对于全面小康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四大类18条25项指标。
通过不懈努力,我县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状况良好。
从当前情况看,带有一定挑战性的指标主要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城市化率。
根据全面小康目标要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92%,城市化率要达到45%。
今年,全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4.2%,比去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一速度推算,2014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能达到83.4%,低于目标值8.6个百分点。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认真实施省委提出的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力求结构调整取得根本性突破。
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化率偏低的问题,切实加快城市扩容和人口集聚。
今年,我县城市化率为34%,比去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按照这一速度推算,2014年我县城市化率可达43.6%,但低于目标值1.4个百分点。
对于加快城市化步伐、提升城市化水平,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
我们要结合涟水实际,改进人口管理,放宽户籍限制,引导群众进城入镇、置产兴业、就业务工,让更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变成城市居民;
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住房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实现由在城镇落脚变为在城镇落户,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城市人口增加到60万人以上,其中县城人口超40万。
工业经济提速要“再求新跨越”。
深刻认识“无工不富”的道理,进一步掀起大办工业、办好工业的热潮,确保明年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同比分别增长30%和40%。
要提高企业做大层次。
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动优惠政策、优质要素、优秀企业家向优势企业集中,力求“大型企业三年翻番,中型企业两年翻番,其它企业每年翻番”;
着力加强信息服务、融资保障、用工对接和政策扶持四大平台建设,在税费减负、资金供给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用地用电、人才供应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
鼓励本土企业与外地大公司大集团进行挂靠联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突出抓好今世缘三期、锦纶化纤5万吨帘子布、苏杭科技高档电路板、涟水制药25亿支针剂生产线等21个重大技改项目,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要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围绕“名企集中区、外资富集区、产业特色区”的创建目标,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项目集聚和企业集群,进一步发挥经济开发区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紧紧依托机场、港口等不可多得的发展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搞好硬件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机场产业园和港口产业园的发展档次,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兴建百家企业、引进百名外商、落实百亿投资”的要求,加快中国今世缘生态科技园、台商工业园、印度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尽快扩大规模、形成产出、放大效应。
要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依托食品酿造、纺织服装、特种化纤、机械加工等主导产业现有的发展基础,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对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领域的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光源等新兴产业,要给予特别支持;
对现有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科学完善,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为优化结构、扩张总量创造条件;
牢固树立现代营销理念,积极助推我县产品进入国内外大企业采购清单、进入政府采购名录,全面提升我县主导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三产服务业发展要“再出新成果”。
我县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提速潜力。
我们要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要发挥优势促提速。
依托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
擦亮“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和“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县”的品牌,加快形成“生态园林游、人文景观游、农业休闲游、现代工业游”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要建好项目促提速。
围绕中等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打造以红日路、安东路、常青路为轴心的商业圈;
牢牢把握信息化趋势,鼓励引导有关单位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发展好电子商务、互联网内容产业、3G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
同时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软件设计等朝阳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发展,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
要完善市场促提速。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认真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工作,抓好万里行农资配送中心、生活用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充分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
依托城乡建设、园区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建材、家居装饰、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要创优环境促提速。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提高物价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消费信心、培育消费热点;
积极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营造有利于服务业提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城乡基础建设要“再增新亮点”。
近年来的大开发大建设,让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很多外地同志对我县的巨变赞叹不已,人民群众也对大手笔搞建设极为拥护。
明年,我们仍要顺应群众呼声和发展需求,奋力推进城乡基础建设,让美丽的涟水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要大力推进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的定性定位和定形定量功能,坚持以百年眼光绘好发展蓝图,让城市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魅力;
继续遵循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理念,走大家规划、名家设计、行家开发的路子,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开发区提升,努力彰显“教育城、园林城、水景城、轻工城”的鲜明特色;
突出抓好总投资110亿元的七大类326个项目,进一步做活中心商业区、做优生态旅游区、做美生活居住区、做强功能配套区。
要大力推进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
明年又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交通事业突破年,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180个项目,会让我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要提升路网等级,开工兴建安大线、省道326延伸线、涟阜路连接线,加快实施省道327、235涟水段续建工程,迅速打通大关、陈师至机场两条快速通道,继续加强农村路桥建设;
要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开工建设车站、港口、机场大型物流市场,抓紧抓好朱码船闸一期工程和新港码头二期工程。
要大力推进开放化的园区平台建设。
经济开发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教育卫生、生活小区等功能配套,加快构建社会化、现代化的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对外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
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要采取“财政投入一点、市场运作一点、在外乡贤支持一点”的办法,切实加快厂房和道路、供电、通信设施建设,确保完成投入30亿元,力争建成厂房35万平方米。
要大力推进一体化的现代农村建设。
全面贯彻城乡一体化工作方针,更加注重城乡规划的覆盖提升、城镇体系的完善配套、新村建设的加速推进,力求城乡统筹发展走在苏北前列;
坚持“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改造,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设计”,再建一批全市领先、全省知名的特色乡镇和康居示范村;
加快建设骨干集镇和中心镇,积极培育卫星镇和县域经济文化副中心,引领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迅速提升我县的城市化水平。
基层致富工作要“再上新台阶”。
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在于提高“两个收入”。
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富民强村壮乡镇”步伐,努力以基层实力大提升推动全面小康早实现。
要坚持百花齐放,发展镇村工业。
进一步完善“县有工业园、镇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的生产力布局,继续推动“大项目进园区、中小项目进镇村”,不断扩张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项目进入园区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配套体系,力求“百亿园区、亿元乡镇、千万元村”创建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明年,每个乡镇都要建成2~3个工业超千万元村、都要力争工业销售超亿元,基础较好的乡镇要向工业销售10亿元进军,高沟、涟城、朱码、五港要规划好超50亿元的目标措施。
要弘扬老板文化,推动自主创业。
继续开展“自信自强、富家富县”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加快“打工文化”向“创业文化”、“老板文化”转变,使民间资本由休眠态转入市场态;
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在外乡贤回乡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民营业主二次创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能人大户引领创业,形成“人人创新业、户户忙致富”的生动局面;
积极引导民众创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提档升级。
要突出市场导向,提升现代农业。
扎实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狠抓规模扩张、龙头带动、品种更新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农业含金量;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把现代农业面积增加到45万亩,努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新局面,让我县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多、卖出好价钱;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资料向能人大户集中,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三、紧紧抓住“牛鼻子”,突破项目、落地项目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发展优势往往在项目集聚过程中逐步确立,发展差距常常在项目竞争过程中渐渐拉开。
我们要全面贯彻“项目第一要点”的要求,把明年作为“项目突破年”,让更多的国资民资外资在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工作目标“定位要更高”。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反思:
我县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有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的机遇有没有积极抢抓,全县开放、全面开放的政策有没有认真贯彻。
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一个拥有数万人口的乡镇,一个掌握丰富社会资源的主管部门,一个配备数人甚至十几人的领导班子,决不能满足于每年只增加少量的列统企业,更不能在实绩落后的情况下无动于衷。
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真正把项目建设当作生命线工程来抓。
要全力主攻重大项目。
贯彻“项目突破年”的总体部署,关键是全面提高引资总量和项目质量,确保明年落实50个超亿元项目,力争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入1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项目建设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做贡献。
县四套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在引进重大内外资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各乡镇要自加压力,每家兴办5个以上列统企业,并在引进亿元项目上取得新进展;
各经济主管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科学整合资源,在引进投资超亿元、注册资本超3000万元大项目上作出新贡献。
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完成明年的工作任务,不仅有赖于提高工作组织化程度,还有赖于尽快走出思想误区。
我县经济开发区和很多乡镇的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只能搞农业、不能搞工业,偏远地方只能引小项目、不能引大项目,发展中县份只能搞传统产业、不能搞高新产业”的认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全县上下都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敢想大的,敢引大的,敢上一步登天的项目,通过抓好大项目建设,切实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企业做大做强、工业提速赶超”的步伐。
项目引进“导向要更准”。
我县的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一齐抓,大中小项目一齐上,国资民资外资一齐引”。
但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学会辩证法、运用辩证法,把握工作重点、科学取舍项目。
要顺应“有利发展”的工作导向。
不计成本地减免税收、大手大脚地低价供地,只会与项目建设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事实上,完全依赖优惠政策来引进项目的做法并不科学,最终也将难以为继,有眼光的客商也会科学权衡。
各级干部都要求真务实、放眼长远,算好成本账和收益账,算好对客商的负责账,更好地把加快项目建设与扩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壮大、拉动群众就业结合起来。
要顺应“高大新外”的工作导向。
把招商选资和招大引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抓手,继续贯彻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外资项目为主的工作方针,着力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生态环保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脚踏实地每一天 放飞梦想新五年 脚踏实地 一天 放飞 梦想 新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