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论证报告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67451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81.08KB
防洪论证报告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防洪论证报告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论证报告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图11:
赣州市城区防洪规划工程布置图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拟建的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地处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水西工业园区内,位于章贡汇合口下的赣江干流左岸储潭航标站附近的边滩与高岗地上,上距章贡汇合口约7.3km,距厦蓉高速公路桥约2km,下至储潭乡政府约700m,地理位置为东经114°
57′28″,北纬25°
56′12″。
据业主提供的《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省港航设计院编,2010年6月),码头建设规模为:
建设1000吨级泊位5个,3个集装箱泊位、2个件杂货泊位,年吞吐量8万TEU,件杂货55万吨。
其中一期建设2个件杂货泊位;
二期建设3个集装箱泊位。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码头水工建筑物、装卸机械设备、仓库、堆场道路、综合楼及其他生产生活辅助配套设施等。
其中码头平台水工建筑物及部分装卸机械设备等布置于赣江干流左岸储潭航标站附近边滩及河槽内,工程建设项目处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对所在河段的河势及防洪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并编制防洪评价报告。
2011年4月,江西省赣州港航管理处托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进行“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及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相关设计文件与资料,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于2011年4月编制完成《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送审本)。
本报告涉及的高程系统,若无特别说明,均为黄海高程系统。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8)《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9)《江西省赣江流域规划报告》,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1990年5月;
(10)《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2007年8月;
(11)万安水库有关设计、运行资料;
(12)《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省港航设计院,2011年4月;
(12)赣州港航管理处防洪评价委托书、合同及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设计单位有关工程地形、设计、布置等相关资料;
业主提供的地形等其他资料。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项目的防洪评价,采用有无建设项目对比方法,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进行分析与评价。
评价工作主要技术路线为:
收集工程所在河段及区域的水文、地形、地质以及水利与涉水工程等基本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对河段防洪安全及河势的影响。
根据现有资料条件,本次防洪评价采用一维恒定渐变流、近似公式等方法进行防洪影响分析和计算。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要求,本建设项目防洪评价,主要工作内容为:
⑴收集、了解工程所在的赣江上、中游赣州市附近河道有关水利设施分布、规模及相关水利及防洪规划有关资料,分析建设项目对有关水利设施现状及规划实施安排的影响;
⑵收集赣江上、中游有关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及泥沙等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赣江下游水位、流量、泥沙特性,提出工程所在地的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成果;
⑶收集(测量)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及现状河道地形图和河道地质资料,分析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分析其河床冲淤特性及河势变化情况,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
⑷采用一维恒定渐变流公式、近似公式等多种方法对建设项目所在河段进行防洪影响分析计算,分析建设项目对河段洪水位的抬高、对河势以及对防洪的影响等。
2基本情况
2.1项目建设概况
2.1.1项目建设必要性
赣州港位于赣江中上游接合部的赣州市,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
赣州市政府非常重视水上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将物流服务和口岸服务作为“十大体系”建设内容之一。
市政府专门转发了《市交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港口建设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为加快港口建设和加强港口管理提供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赣州的运力发展迅猛,目前内河单船平均吨位运力增加到300多吨,内河航运为赣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赣州港已成为江西中南部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
赣州港作为赣江水运主通道的起点,直接连通长江黄金水道,上至重庆、武汉、下至芜湖、南京、上海,是长江水运网中的重要节点,既具有发展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贸水上运输的便利条件,又具有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出口贸易水上运输的便利条件。
根据《江西省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前完成石虎塘和峡江两个枢纽的建设,赣江赣州至南昌全线达到三级航道标准,1000吨级船队直达赣州,赣江赣州至南昌将成为贯穿南北的黄金水道。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赣州港的投入太少,致使赣州港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陈旧老化,港口吞吐量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的“瓶颈”。
为适应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兴建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是十分必要的。
赣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赣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矿产的开发和有色冶金基地的建设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必然产生对水运的需求。
加快赣州港的建设步伐,可为以有色金属、稀土为主的矿产品运输和以集装箱为主的外贸出口运输提供一种成本低、运量大的运输平台和运输通道,为矿产品和集装箱运输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赣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纲要》,赣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航道运输网络建设。
水西货运码头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码头的建设是符合《赣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纲要》布局要求。
赣州市是连接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显著。
赣州境内地形复杂,植被覆盖极高,非常利于战时充分发挥战略物资生产基地、集结基地的隐蔽性、安全性和运输基地的快速性、畅通性,具有显著战略保障地位。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保障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现代局部战争需要为目标,依托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变革,深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顾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完善战场交通水网、路网,增强交通设施国防功能,提高保障能力,适应军事斗争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水西货运码头项目的建成,将为驻赣部队战备保障及物资运输开辟新的水上运输通道。
水西货运码头的建设是《赣州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重要步骤,赣州港规划坚持港城结合、互相促进,达到“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协调发展的原则。
赣州港区规划建设储潭、蛇坑(水西)、白塔三个货运作业区与和乐危险品作业区,建设龟角尾和八镜湖旅游码头,保留涌金门客运码头及磨角上件杂货码头和煤码头,预留二个货运作业区。
因此,水西货运码头项目的建设完全符合赣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
综上所述,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的高起点分期建设,将能够改善赣州港的泊位结构,提高全港吞吐能力和运输能力,更好的适应赣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内外贸运输的需要,为周边腹地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货物装卸平台。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1.2项目建设概况
拟建的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地处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水西工业园区内,位于赣江干流左岸储潭航标站上游约50m,上距章贡汇合口约7.3km,下至万安水库大坝约80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4°
工程所处位置河道微弯顺直,航道条件较好,具备建设1000吨级泊位的水陆域条件。
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01和附图02。
根据《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西综合货运码头项目建设概况如下:
(1)建设规模
考虑到项目总投资较大,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建设件杂货泊位两个,设计年吞吐量分别为55万吨件杂货。
二期建设集装箱泊位三个。
一期工程拟2014年初建成投产。
本次对一期工程进行评价。
(2)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2.1.1。
(3)主要建设内容与工程布置
码头水工建筑物、装卸机械设备、仓库、堆场道路、综合楼及其他生产生活辅助配套设施。
码头岸线采取顺岸式布置。
表2.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推荐)
1
吞吐量
万吨/年
55万吨
2
设计通过能力
81万吨件杂
3
泊位数
个
1000DWT
4
码头建设长度
m
168
5
港区占地面积
亩
215
218
6
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面积
㎡
10969.6
7
陆域开挖量
万m3
41.89
82.45
8
港区定员
人
172
174
9
机械设备装机总容量
千瓦
4396
4643
10
工程投资
万元
31590.29
33488.70
11
财务
评价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
9.91
9.01
财务净现值FNPV
4750.06
2619.49
投资回收期
年
10.34
10.96
12
国民
经济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14.25
13.35
经济净现值ENPV
16550.99
14711.19
13
建设工期
月
24
码头采用透空方案,前方平台的码头前沿线位于等高线87m~88m之间。
码头平台长168m,宽28.5m,满堂布置;
港区后方纵深393m,占用土地面积138亩,并预留124亩土地作为发展用地。
整个港区堆场呈方块布置,道路呈环型布置,主干道宽10m,次干道宽7m。
整个港区前方部分为码头作业、临时堆存区,后方为辅助建筑物,包含综合大楼、机修区及流动机械停放区。
件杂港区布置在下游,集装箱港区布置在上游,并在两个作业区后方分别设置了进出口,道路组织较为通畅。
(4)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设计条件:
码头建筑物等级为水工Ⅱ级;
码头设计高水位为100.88m(50年一遇);
设计低水位为89.67m(95%历时保证率);
码头前沿设计顶标高101.00m;
前沿设计河底高程87.17m;
;
设计代表船型:
1000吨级货船(85m×
10.8m×
2m)。
结构造型: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合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情况以及水利部门的防洪要求,新建码头水工结构采用重力式结构。
挡墙高10.33m,宽6m,后方设置锚定拉杆和锚定桩,前沿设置地连墙。
后方回填整平形成码头后方陆域,按照1%排水放坡,平均高程为102.3m。
码头泊位均为桩基础梁板式码头,透空式结构。
2个泊位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长168m、33.5m、框架间距为6.4m的前方作业透空平台。
平台与后方场地通过一座矮挡墙连接。
水西码头工程布置与剖面详见附图04~附图06。
(5)工程地质
勘察场地位于赣州市水西镇,储潭航标站上游,钻孔位置为离西侧河岸约10-25m处,河岸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约10m~40m,地形较陡,坡度达60°
~80°
,局部近直立,地表植被不甚发育,局部为裸露,可见岩石出露,显示岩性为泥质粉砂岩。
根据勘察揭示,将岩土层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
粉质粘土(Q4al)。
层顶夹少许浮泥、淤泥,灰黄色,饱和,软塑,主要由粘粒组成,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修正后锤击数平均值4.8击。
该层仅分布于北侧白田码头地段,层厚1.40~4.90m。
第②层:
滚石。
紫红色,松散,块状,岩性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山体滑落所至。
该层仅分布于南端蛇坑码头地段,层厚2.10~3.20m。
第③层:
卵石(Q4al)。
浅灰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粒径多为2~9cm,形态呈亚圆形~次棱角状,成分为石英或石英砂岩,充填物为粘粒或砂粒,级配较好,分选性较差。
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0.3m,修正后锤击数平均值4.4击,该层仅Z3孔揭露分布,揭露厚度4.30m。
第④层: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
紫红色,泥质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较为发育,见有黑色矿物充填,岩芯呈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挰易散,属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Ⅴ级,岩体内无洞穴或软弱岩层。
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修正后锤击数平均值46.9击,该层分布不全,揭露厚度0.4~2.80m。
第⑤层: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
暗紫红色,泥质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稍为发育,裂隙面为黑色矿物充填,岩石较完整,岩芯呈多短柱状,少量的长柱状,岩质较硬,锤敲易碎,水泡易软化崩解,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Ⅴ级,岩体内无洞穴或软弱岩层;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但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3.40m,取6组岩样做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石饱和湿度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4.4MPa,标准值(frk)为12.4MPa。
(6)地震
根据场地土名称和性状划分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土,结合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质、地形、地貌划分,本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7)工程施工
水工结构施工方案:
水下工程施工工序为:
搭设灌注桩工作平台水下灌注桩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护坡工程。
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其中水工结构施工在一个枯水期(120天左右)完成水下部分,其他结构在中水位完成。
2.2河道基本情况
2.2.1河道概况
拟建的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项目位于章贡汇合口八镜台下约7.3km、厦蓉高速公路桥下游约2km处的赣江干流河段(见附图-1)。
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赣江发源于赣、闽两省交界处的石城县石寮岽,自东向西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至赣州市与章水汇合后进入中下游地区,流经赣县、万安、泰和、吉安、峡江、新干、樟树、丰城、赣州港、永修等县、市后汇入鄱阳湖。
赣江自河源至吴城河道全长766km。
赣州以上为上游段,河长255km,平均比降为2.2‰~5.2‰。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河段,长约303km,河床的平均比降为1.5‰~2.8‰。
新干至吴城河段为下游段,长208km,平均比降为0.6‰~1.0‰。
赣江下游外洲水文站以上集雨面积为80948km2。
贡水为赣江河源段,其中源头至会昌县城称为绵江,绵江在会昌县城附近与支流湘水汇合后始称贡水,贡水在小坝口左岸纳入濂水,至于都县城上游约2km右岸汇入梅江,至赣县先后汇入平江、桃江,至赣州市八境台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
贡水集水面积27070km2,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山地间分布有红色砂岩所构成的红色盆地,河流行经盆地时,两岸开阔,多为较大冲积平原,主要分布有石城、瑞金、于都等盆地。
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乡夹州村竹洞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油罗口水库、大余县南安镇、南康市蓉江镇,纳上犹江于南康市湖头圩三江口,至赣州市八境台与章水汇合入赣江。
章水流域中上游多山地,植被较好,下游多丘陵岗地和河谷平原,植被较差。
流域内河系发达,上游河道窄深,河床稳定,多砾石、卵石;
中下游河道宽浅,河宽约100~250m,河床以卵石和粗细沙为主,河道两岸多冲积沙壤土,抗涝防冲能力差。
章水流域面积7700km2,主河道长度235km。
章、贡两江汇合后始称赣江干流,汇合口流域面积34770km2。
赣州以下进入赣江中游河段,同时也是万安水库库区回水影响河段。
赣州市位于万安水库末端,地处章贡两江汇合口附近的章贡赣三江两岸。
赣州老城区位于章贡两江汇合的三角台地上,现有城区南扩至潭东,东延至赣县梅林镇,西拓至厦蓉高速沿线,城市建成区面积约50km2。
从万安水库初期运行的十几年情况看,水库回水已对赣州城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库蓄水前,根据历史上实测资料分析,赣州市中心城区附近三江河道一直处于时冲时淤的演变过程,一般汛期淤积,枯季冲刷,没有明显累积性的冲刷或淤积,河道基本上保持冲淤平衡呈动态平衡状态。
万安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水流条件的改变,来自贡江流域和章江流域的泥沙已有部分在赣州市城区附近的章、贡、赣三江河床上落淤,但目前没有系统的观测资料难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2.2.2河道边界条件
赣州市地处章、贡两水交汇地带,章江、贡江和赣江三江将赣州市城区分割成三大块。
章江由西向东蜿蜒流经赣州市城区,形成两个河套,第一个河套内三面环水的面积约2km2,1971年在弯道处建成章江水轮泵站,截弯道修建了引水发电的南岸电站;
第二个河套为地势平坦开阔的黄金洲,河套内三面环水的面积超过20km2。
贡江由东向西穿入赣州市城区,与章水汇合形成三角洲台地──赣州市现已建成的河套区。
城区地势中部较高,南、西、北三面向章、贡两水倾斜,沿江一带地势低,约100~103m,均受章、贡两水洪水和万安水库回水淹没双重影响。
由于地势较低,两岸大部分区域均筑有圩堤保护。
章、贡汇合口以下至万安县城以上赣江河道进入丘陵山谷地带,河段两岸山体陡立,基岩发育,河面狭窄。
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进入由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峡谷段,河流多急流险滩,是著名的赣江十八滩所在地,河宽一般在400~500m间,河床礁石突出。
万安水库兴建蓄水后,该河段成为水库库区,河道水面增加,河床礁石被淹,通航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2.2.3水文、泥沙、气象特征
2.2.3.1水文测站情况
与本评价有关的赣江中、上游主要水文站有峡山、坝上、棉津(万安)、栋背站等。
主要气象站有赣州气象站等。
峡山水文站:
位于于都县罗坳乡峡山村,控制集水面积15975km2,1953年2月由江西省水务局设为峡山水位站,观测水位、降水量、蒸发量。
1956年12月设为峡山流量站,增测流量。
1957年改为峡山水文站,观测水位、流量。
1958年增测含沙量,1969年增测颗粒分析,1972年增测推移质和推移质颗分。
从1957年起有连续的水位、流量观测资料。
该站测验河段大致顺直,河床为砾石及粗沙组成。
下游12km处有平江支流汇入。
坝上水文站:
为章江控制站,控制集水面积7657km2。
该站设立于1953年,观测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量等,有连续的实测水文观测资料。
棉津、万安(西门)水文站:
棉津站位于万安县武术乡南洲坪村,1953年3月由江西省水利局设立,控制流域面积36818km2,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泥沙等,测验河段上下约1000m大致顺直,水位流量关系尚稳定。
万安水库修建并将流量测验移至万安(西门)后,1985年改为水位观测站。
万安(西门)站位于万安县城关镇西门码头(万安坝址下游),1979年3月由长江委(原长办)汉口水文总站为万安水利工程设计设立,控制流域面积36900km2,由于受当时万安水利工程建设几次停复工的影响,观测断面几经变更,于1984年开始较完整地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泥沙等,万安(西门)站测验河段比较顺直,断面下游约7.5km处有遂川河汇入,该测验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尚稳定。
栋背水文站:
位于万安县百嘉乡栋背村,控制流域面积40231km2。
该站1957年1月由江西省水文总站吉安分站设立,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1958年1月增测含沙量,1961年12月底停测含沙量,1979年增测蒸发量。
栋背站上游建有万安水利枢纽工程。
万安电厂1992年全部机组投产运行,水库1993年下闸蓄水,按初期运行水位94.11m运行。
万安水库对该站径流有一定影响。
以上测站均为国家基本水文、水位站,观测规范,整编方法合理,资料系列长,精度高,可作为防洪评价的水文分析计算依据与参证站。
2.2.3.2水文特性
水西码头断面(章贡汇合口)以上主要水文控制测站有:
平江翰林桥水文站(流域面积2689km2),贡水峡山水文站(流域面积15975km2),桃江居龙滩水文站(流域面积7751km2)及章水坝上水文站(流域面积7657km2);
4站流域面积占整个赣江干流赣州河段流域面积的94.7%。
经统计,翰林桥、峡山、居龙滩、坝上站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73.7m3/s,433m3/s,196m3/s,200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23.27×
108m3,136.80×
108m3,61.91×
108m3,63.22×
108m3;
全部流经赣江赣州河段。
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各站平均以1973年最大,1963年最小。
年内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6月份(与降水同步),占全年的50.4%。
根据上述4站径流观测成果求得章贡两江汇合口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70m3/s,其中贡江670m3/s,章江200m3/s;
多年平均含沙量0.25kg/m3。
近代最大洪水出现在1915年,贡江水位105.79m(赣州站),章江水位106.41m(坝上水文站)。
解放后章江最大洪水出现在1961年,实测最高洪水位103.45m,贡江最大洪水出现在1964年,实测最高洪水位102.63m。
2.2.3.3气象特性
赣州市城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
赣州市夏秋季酷热,冬春季寒冷,冬夏温差较大。
多年平均气温为19.4℃,最热的七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为29.5℃,最冷的一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为7.9℃。
极端最高气温为41.2℃,发生于1953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6℃,出现于1955年1月12日。
赣州市雨量充沛,但年际年内分配不均。
多年平均降水量1426.8mm,最大年降水量2183.8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897.6mm(1986年)。
每年4~6月为雨季,该时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5.2%,而9月至次年2月6个月的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8.2%。
最大一日暴雨量为200.8mm,出现在1961年5月16日。
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3天。
据20cm蒸发皿观测,多年平均蒸发量1616.0mm,最大年蒸发量为1963年的1901.6mm,最小年蒸发量为1970年的1406.8mm。
年内各月蒸发量以7月、8月最大,其多年平均月蒸发量分别为260.1mm和230.0mm。
赣州市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发生频率为27%,夏季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发生频率为9%。
多年平均风速1.8m/s。
最大风速18m/s,相应风向为北风,发生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洪 论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