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7268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9.07KB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
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再说,元稹这首诗是次韵和诗,在韵脚受限制的情况下,别出机杼,更是难得。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用入梦表达思念之苦,为自身遭遇的郁闷,同病相怜的悲苦。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甲】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①________的梅花,【乙】词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②________的梅花。
(2)从【甲】【乙】两词划线字中任选其中一个,赏析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
(1)傲然不屈(孤芳自赏);
美丽(积极、坚贞)
(2)示例1:
只;
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
俏;
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解析】【分析】
(1)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可以体会出梅花的孤芳自赏,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从梅花的傲然不屈;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体会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
(2)这句话的意思是: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结合诗意及作者经历赏析,“只”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傲然不屈(孤芳自赏);
⑵示例1:
示例2: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
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答案】示例1:
一样。
《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
《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不一样。
《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
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
《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牧童词》写道:
牧童早晨赶着牛去江湾放牛,傍晚再赶着牛回到村落。
雨天里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晴天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有时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这首诗里的牧童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的悠闲,作者写牧童,其实是他自己心境的反映。
《牧童》写道:
牧童骑着牛儿穿行在春天的细雨中,青翠的山色,青青的草,一支笛子,一个穿着蓑衣的牧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
牧童早晨哼着歌去放牛,然后乘着月色回家,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
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据此作答。
示例1: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1)作者愁:
离井思乡之愁;
前路遥遥之愁;
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D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写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
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
离井思乡之愁;
⑵“沙明连浦月,帆自满船霜”一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
“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
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时空两个维度抒情,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
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⑴作者愁:
⑵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诗词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
5.阅读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完成下面小题。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说说“草满花堤水满溪”中“草满”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
“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2)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1)“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
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变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动”;
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⑴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
⑵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点评】⑴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注意: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感情)
⑵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
一、抓住诗题;
二、抓住关键词句;
三、抓住意象特点;
四、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
台阶。
(1)“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案】
(1)“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解析】【分析】
(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
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
(2)结合诗句理解。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离恨恰如春草”意为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运用了比喻,把离愁别绪比喻成春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愁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⑴“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⑵“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
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⑵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
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7.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案】
(1)秋瑾
(2)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3)示例一: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
直抒胸臆。
(1)根据对这首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作者是秋瑾。
(2)“篱”,篱笆;
“黄花”,菊花,“黄花开遍”就是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
“秋容”,秋天的容颜;
“如拭”,像被擦拭过一样,非常的明净。
明确描写的景物后,就在头脑当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意对即可。
(3)
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及秋瑾的经历分析,“青衫湿:
失意伤心。
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诗人抒发了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⑴秋瑾;
⑵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⑶示例一:
示例二: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
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jì
)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答案】
(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作者用“断蓬”暗喻:
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暂同”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
既然注定明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
因此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首先要理解“断蓬”的本义,“断蓬”,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这里作者其实是用“断蓬”自比,意思是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
因此,“断蓬”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⑴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⑵“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
(1)上片:
望月;
下片:
怀人。
(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分析】⑴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⑵要求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故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分析。
这首词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
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⑴上片:
⑵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根据上下片主要内容归纳。
⑵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现代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100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