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校本教材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66737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34KB
家长学校校本教材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家长学校校本教材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校本教材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发展。
怎样的教育才是挫折教育呢?
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
其实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
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
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批评,大声漫骂和严厉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如何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人从一出生,就会睁大两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动,看实际动作,而不是听大人的理论演讲,这是动物本能,是人类天性。
因此,培养孩子读书,我们应该选择以情节取胜的真实故事书,不要大而空的。
美国的优秀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无大话、空话。
以美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风趣幽默的卡通片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几乎都是外表一点都不美丽,甚至是很丑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诚实、勇敢、善良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感人,让人喜爱。
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识别好、坏人吗?
如果我们在孩子读书的问题上不进行正确的引导,虽然,抽象、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终究要被孩子们厌弃,但是,孩子们将要走很多弯路,甚至在成年之后还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英国一位着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是去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为此我向家长建议:
1、3岁以后父母应多给他读短小而精悍、真实的故事书。
2、6—10岁除了学习学校知识外,让孩子看些自然、科学小知识丛书。
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3、11—15岁是人生读书的关键期,如果大人不注意,孩子一旦染上不健康的书籍,不但功课跟不上,而且还会走上人生的弯路,使其终身受害。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家长应多给孩子买中学生优秀作品,古今中外的名人巨著。
总之,你一定要相信专家的告诫:
“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条真理。
为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选最适合孩子读的健康书籍,这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过度保护孩子真的是爱吗?
一、爱孩子既要用心,也要用脑
生儿育女,自然就有了爱的责任。
而爱的唯一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有了这样高远的想法,对孩子一时的得与失不会太过苛求,而是将爱心变成诚心与耐心,陪伴孩子在坎坷的成长道路上一路向前。
在这方面,我有些体会:
一次,我在外地出差期间,晚上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她沮丧地说:
“老爸,你可要有点儿心理准备啊,我可能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
“是吗?
两门功课不及格也没有关系。
这段时间你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一定另有原因。
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分析,不就行了?
我说得很轻松、很平静,女儿焦急的情绪也平复了一些。
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能考好?
可是如果这时我一味责备,结果除了给她增加紧张与不安,还能有什么效果?
再说,女儿已经尽力而为了,我没有理由怪罪她了。
回到北京,我带女儿去拜访了几位老师,他们分别仔细分析了试卷,一点点帮助女儿认识和理解。
这以后,女儿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所以,爱孩子,既要用心去爱,也要用脑去爱。
二、过度的保护是一种伤害
在参加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时,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
“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干?
“遗传呗!
”这个孩子一针见血地回答我,“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进个好学校,叫我住在姥姥家里。
我姥姥有三不准:
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
我长到13岁,火柴也不会划。
我连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啊?
不是我们不想干而是不会干。
这个孩子的坦率让我想到了冰心先生的一席话:
“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
譬如,‘小皇帝’的出现。
的确,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会成为一种伤害。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
”如果把磨难和体验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他包办,看上去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
现在有一种现象,叫“30岁儿童”,都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没有长辈陪在身边就惶惶不可终日。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一种成长状况,那您就切记:
关爱不要溺爱。
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王小红考取了大学,在教过她的小学老师的眼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小红上小学一年级时,考试成绩常在70—80分之间,老师常说她笨。
一次,老师找到她母亲说:
“王小红学习成绩不好,目前在班上排在倒数第二。
你在家里要教教她,同时要给她点压力。
现在是一年级成绩就这个样子,将来怎么办?
”母亲是听在耳里,急在心里。
从此,每天晚上教小红读书,常问有没有考试,一旦考了成绩不理想,就大骂一通,有时还打几下,常下达要考90分的指标。
就这样,在唠叨下、打骂中度过了一年多,但小红的成绩还是不见好转,由倒数第二变成了倒数第一。
到了三年级,在一次家长会上听老师讲,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小红的母亲就试着让孩子快乐起来。
每天晚上不再问有没有考试、你考了多少分等问题了,而是你今天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小红的考分是班上倒数第二,母亲知道了没有像以前那样责怪她,而是安慰地说:
“这次考试你有了进步,是妈妈的好孩子,你只要努力,是一定能学好的。
这次语文考了68分,下次能考69、70分呢;
数学考了62分,下次考63分是有希望的。
”小红本想今天又是一顿训,想不到母亲没有这样做。
这天,小红非常开心,在梦中也留下了快乐的笑声。
第二次的考试成绩下来了,小红语文考了70分,数学考了63分,母亲特地多买了一些菜为她祝贺,为她加油鼓励,小红流下了快乐的泪花。
此后,母亲给她一分一分的目标,她也一分一分地进步。
小红不仅学习进步了,而且充满着快乐。
有了自信,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激情,有了自己可以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小学毕业时已是班上的中等生了。
上了中学后,母亲常对她说:
“不要与同学比,要与自己的过去比,要看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半分都是伟大的。
只要努力,一定会有进步的。
”小红在母亲的教育下,一步一步地提升发展。
当收到大学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时,母女俩都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常言道:
“人无压力轻飘飘。
”家长最奉行这一套,对子女加压,使孩子在重压之下,痛苦地学习。
可是,快乐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王小红的成长经历有力地说明了:
家长要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为孩子选择才艺课宜慎重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父母自行决定孩子的才艺课,很少征求孩子的想法。
时下家长帮孩子安排的才艺课仍以功能性、培养智育方面的居多。
针对许多父母茫然不知孩子应当学什么的现象,教育专家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1、首先考虑孩子的个性特质和天分来选择适合的才艺课。
2、与孩子多作沟通,询问孩子对所学的才艺课是否感兴趣。
如果孩子没兴趣,或没有天分而学得吃力不开心,上课苦着一张脸,活像受酷刑,那学才艺就变成一种惩罚了。
孩子学才艺的过程中,尊重他的特质和学习步调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的表现作比较,增加亲子双方不必要的压力。
每一个孩子天生个性及学习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样的课,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每个人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有差异,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课和做这件事的乐趣。
一位妈妈请同一个游泳教练教她两个女儿游泳,大女儿花一个暑假的时间就游得颇有选手架式,而小女儿学了好几年,才敢在水里放手自己游。
虽然妹妹游得不怎么样,但她现在反而比姐姐更喜欢游泳,待在水里可以自得其乐。
一位爸爸在女儿学钢琴时,先和老师沟通好,上课无需赶进度。
如果别家孩子一星期学一首新曲子,他可以允许女儿一个月都还在弹同一首曲子,因为他不求女儿上台演奏,赢得掌声,也没有要她未来成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能欣赏音乐。
家长不妨也问问自己,让孩子学这一项才艺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会焦虑了。
不过,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艺去拿各种奖状名次,当作未来升学加分的手段,这就丧失原本学才艺是培养兴趣的用意了。
才艺课应该是为孩子开一扇门,让他们自己在其中尝试、摸索,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借着各种学习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
例如学语言,不只是应付考试、当作沟通工具,也是了解其它国家地区文化的方法之一。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课,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张才艺班课表,从早到晚满档,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板。
父母想把孩子训练成十项全能,但拼命塞课程给孩子不会让他们学得好,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做其它事的时间,例如孩子没机会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际互动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假日还要上才艺课,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块活动,自已也无法和朋友聚会玩耍。
孩子需要时间自己想事情。
有时候父母见孩子在发呆,就唠叨说他浪费时间。
其实,让孩子发呆、胡思乱想、自己思考,有助于激发想象力。
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其实想象力无限,但课上得太多,忙到没时间停下来自己想事情,反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孩子上太多课,不但身心疲惫,有时候更牺牲了宝贵的睡眠时间,结果白天精神不济,上课不专心,父母还误以为他们有注意力缺失问题,急着去儿童科求医,其实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放松休息。
大人都不见得能按时紧凑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
家长在拒绝孩子要求时最易犯的三个错误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
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被规矩约束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
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招数全来了,家长该怎么面对呢?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下列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
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
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
遇到宁死不屈的孩子,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
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灵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迷失自我。
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的应声虫;
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
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他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
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
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动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
对年纪小点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
对他们来说,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
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就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
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
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
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了!
爸爸妈妈在跟前时,孩子听话不做;
爸爸妈妈不在跟前,孩子照做不误。
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着吗?
第三个错误:
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
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
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
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
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自律的好孩子。
在孩子面前你如何树立威信?
《辞海》有威信条曰: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
”
父母威信是指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依赖的感情,从而与父母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密关系。
那么,父母该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
一、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1、注意自身言行
家长要树立威信,一定得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
如果家长经常口出粗言,动辄大打出手,就不要指望孩子对家长多尊重。
例如:
想要纠正孩子不按时作息的坏习惯,光一遍遍地说教无济于事,要用实际行动做给他看,不要孩子都起床了,家长还在床上赖着,那样根本没有信服力。
2、控制情绪
现在的人压力都大,工作家庭各方面都要操心,情绪难免有失控的时候,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尽量在家庭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当“出气筒”。
3、不要啰啰嗦嗦,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
很多母亲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点小事就引发无数联想,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反感,就事论事,才能解决问题。
4、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敢于向孩子道歉,这样你的威信不仅不会打折扣,反而还会有所增进。
二、父母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现在的社会迅速发展,孩子知识面的宽广程度是很多家长无法想象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不断学习,对孩子了解的东西不敢说样样精通,至少有那么几件能说的头头是道,否则,孩子嫌家长“老土”就在所难免了。
三、诚信,言必行,行必果。
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家长说话不算数。
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前给孩子种种承诺,后来孩子真的考得不错,家长却把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家长的威信都是很大的损害。
四、公平公正。
无论是孩子和其他人产生矛盾,还是评论时事问题时,如果父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评论问题,父母的威信也就在无形中树立起来了。
家长不能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许诺:
只要期中(末)考试能每门考90分以上,就买名牌服装,吃麦当劳、肯德基,再就是出去旅游,甚至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把考分同奖金挂钩,平均分超过90分,奖励50元,95分以上奖励100元。
还有一些家长,在假期里为了能拴住孩子的心,规定孩子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只要完成,就给10块钱自己支配,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奥数,许诺做一题奥数题奖励2块钱。
这些虽然能收到暂时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首先是造成孩子学习目的不端正。
小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当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时,家长用金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形成为金钱而学习的错误动机。
孩子自然以后就会把学习与金钱挂钩。
一旦因为有哪次没有考好,没有了金钱支撑,其学习也就失去了动力,学习成绩就会从此一落千丈。
其次是学生有了钱就会滋生摆阔气、互相攀比的坏毛病。
有的学生有了钱就带着同学去下馆子,买好吃的,或是逛商场,买好玩的,更有甚者把同学带到电子游戏室、网吧潇洒一回,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是影响孩子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培养。
如果孩子掉到了钱眼里,就会胸无大志,眼光短浅,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忘记父母的希望、学校的培养和社会寄予的厚望,必将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所以说,用金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危害了孩子的身心,腐化了孩子的心灵,应予以杜绝。
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一个孩子学习是否有积极性,重点取决于孩子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毅力。
作为我们家长,在孩子感到学习厌倦时,要和孩子一起寻找厌学的原因,同时要启发孩子去慢慢发现学习中的新奇之乐,当孩子体验到快乐时,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油然而生。
同时,在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奖励要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不能用金钱。
物质奖励也要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买一些学习用品、课外读物、工具书等,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创造更好的成绩。
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这里提供两种做法给大家参考:
第一、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孩子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如果10道题有3道题是错的,我们叫孩子检查,他可能觉得有难度,积极性也不高。
那么我们可把孩子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圈出3道题,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一道题是错的,这时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和更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如此这般,你再圈出3-4道题告诉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错的,他前面检查出一道题有了一点自信和成功感,就更愿意去检查第二道错误的题,那3道做错的题孩子就可以快乐、迅速地找出来。
第二、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学习。
习惯的养成能支撑孩子更好地面对将来。
上述第一种方法有效以后,一定要持续下来,多次重复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再慢慢地放开给孩子自己检查,让孩子在自己检查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能找到错误和更正错误”,那么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建立。
这时,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对孩子不放心,有一个错误就觉得不踏实。
孩子越往高年级,我们就越会知道“学习上的事我们可以帮得了一时,帮不了永久。
到最后,学习就是靠孩子自己!
孩子检查作业的不好习惯表现为:
孩子做完作业的习惯大多是本子一放,笔一扔,草草了事,自己根本不检查,然后叫父母检查和帮忙更正。
如果我们叫孩子自己检查,孩子也是应付看一遍,然后跟你说:
“妈妈,没错,你帮我看一下吧……”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帮孩子直接更正,孩子不会做的题直接教他做,这样的结果是害了孩子。
这种事父母最好少做为妙,弊远大于利,时间一久,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就会不断增加,同时不去思考。
培养孩子学习时,应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责任,同时在引导孩子做不会做的题时,要教会孩子学会分析与思考。
这种解题思维的形成,以后孩子自己便能解决错题、难题。
好的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习惯,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反之,一旦养成坏习惯,改变起来就比较困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性格、行为等,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将来,甚至会耽搁孩子一生的前程。
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既有疑惑,更有担忧。
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数量激增,社会生存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教育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则成了家长们的一个热点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当前教育应当积极关注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在人的日常行为中自然流露出来,体现出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然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训练,逐渐养成的。
作为家长,必须明确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明确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抓住关键时期,注重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具体来说,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要严格要求。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家长不仅要认识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义所在,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提出标准要求,制定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确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比如,说了就要做、耐心听别人讲话、按规则行动、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天天锻炼身体、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做事有计划、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等,这些都应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有了这些要求,孩子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化水平,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二是要反复训练。
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比如,要培养好的观察习惯,必须用心去观察,要培养好的读书习惯,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
习惯的培养必须“学而时习之”,要经常训练,反复地训练。
训练到言谈举止自然流露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特别是由于孩子生理心理特点使然,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和反复。
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三是要言传身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便从这里开始,孩子的人生起点在这里有了一个开端。
孩子的情感、是非、好坏、善恶和信念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家庭最初及持续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和习惯养成等无疑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由此,作为家长,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帮助解答孩子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虑,确立孩子对良好习惯的认同并身体力行。
同时,要坚持做到“教育孩子,首先教育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真正把“说教”变成“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在细雨润物中,把孩子的好习惯逐渐培养起来。
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应常说这五句话
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
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
“我不要!
”“我不喜欢!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
当孩子在做不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长学校 校本 教材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