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docx
- 文档编号:2266577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00.26KB
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docx
《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
中考复习之实验专题
初中物理中常涉及到的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大多用到了这种方法,例如: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等
2.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
例如: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等等。
3.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
例如:
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
4.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一定律,钟罩实验。
“伏安法”相关实验总结:
1.滑动变阻器作用:
a.保护电路(三个实验中的滑变都有这个作用)
b.改变定值电阻(或灯泡)两端的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测电阻,测电功率)
c.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实验中多测几组的作用:
a.求平均值,使结果更加精确(对于测量类的实验适用,如测电阻)
b.减小偶然误差(对于验证类、探究类的实验适用,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3.故障分析:
a.小灯泡不亮:
有示数,无示数→短路
无示数,有示数→断路
都无示数→干路任一处断路
b.移动滑变,小灯泡亮度不变:
始终偏亮→滑变短路或者接上端两接线柱
始终偏暗→滑变接下端两接线柱
c.移动滑变,小灯泡亮度改变:
始终无法达到额定电压→电源电压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和的示数此增彼减→错接到滑变两端
【读数】
1.请你读出图19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
(1)甲图中A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2)乙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
(3)丙图中电能表的示数是_______kW·h;(4)丁图中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N。
图19
甲乙丙丁
(5)如图秒表的读数是s;(6)如下图温度计的读数是℃。
2.图乙旋钮式电阻箱的示数为Ω,张伟同学观察家中的自来水表表盘,发现与旋钮式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相仿,图丙所示的水表的示数为m3。
【平面镜成像】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明同学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8(a)、(b)所示。
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8(c)、(d)所示。
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体A和A’大小相等目的是为了。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物体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
了确定像的和的问题。
(3)现有厚度分别为3mm和2mm的玻璃板,小明应选择厚度为的玻璃板来完成该实验,原因是 。
(4)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是,作用是。
(5)若该实验用蜡烛A代替物体A’,蜡烛A’是否点燃,为什么?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
烛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
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
(6)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物体A’都无法使得它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7)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物体A’,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故平面镜成的是 像。
(填“虚”或“实”)。
将物体A逐渐远离玻璃板,物体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8)另外一组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如下数据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你认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为什么?
你认为还应该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
。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0
10
相等
虚像
【凸透镜成像】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小明按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
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置于图中a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错误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下)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以上均可
(6)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7)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8(丙)中的哪一个?
( )
【测密度】
1.小明想知道一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3)。
他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移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栓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右盘中,在左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以上步骤中出现错误的是步骤,该步骤会使得实验结果偏,正确的操作是。
(3)实验前,托盘的右盘比左盘高,这时候小明如果直接进行实验,会使得实验结果(“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为使实验顺利进行,应该向(“左”或“右”)调节右边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4)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9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20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此时饰品受的浮力为N。
(5)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此结论是否可靠?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6)实验室的天平坏了,也没有量筒,现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烧杯,清水适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助小明测出该饰品的密度。
请写步骤和表达式:
步骤:
表达式:
ρ=
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
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操作。
(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右侧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
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对较高的是 。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
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为 g。
(3)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取量筒的数值。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
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偏,原因是 。
(4)请你帮助小明对实验进行改进,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要求:
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图7(甲)图7(乙)
【浮力】
小明和小红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是否有关”:
(1)如图,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 N;
(2)小明让金属块从图①到②位置,观察到测力计示数 ,说明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都选填“变小”、“变大”),他得出:
浮力大
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
(3)小红让金属块从图③到④位置,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金
属块所受浮力都为 N,她得出:
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无关。
(4)从这两个同学的不同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像是( )
(6)从实验中可求得金属块的体积为m3,若金属块为实心的,则密度为kg/m3.
(7)在图③中,若物体A.完全浸没到水里后,继续向下移动,则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8)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呢?
请你在两位同学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叙述你的做法和得到的结论.
做法:
;结论:
。
(9)小明和小红想用这个装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他们增加了一个溢水杯,进行实验。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若所比较的物理量相等,则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10)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一小团橡皮泥、烧杯和水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橡皮泥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橡皮泥团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
将橡皮泥团捏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小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由于第一次橡皮泥团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第二次呈“碗状”时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复习 实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