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LY J711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6553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1.69KB
QJLY J711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QJLY J711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JLY J711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标准于2014年月日发布,于2014年月日实施。
——Q/JLYJ7110204A-2010(本标准于2010年9月30日发布,于2010年12月30日实施,并于2012年05月30日第一次修改,于2012年08月23日第二次修改,于2014年06月第三次修改,于2014年10月第四次修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车型车身油漆涂层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等级车型油漆涂层特性的分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30-2007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1731-19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1732-1993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40-2007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865-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5209-1985色漆和清漆耐水性测定浸水法
GB/T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276-1996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T9753-2007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
、60°
和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Q/JLYJ711079-2009漆膜厚度测定方法
Q/JLYJ711120-2009漆膜抗石击性测定方法
Q/JLYJ711217-2009有机涂层附着力测试方法
Q/JLYJ711226-2009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
Q/JLYJ711253-2009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
Q/JLYJ711304-2009复合涂层盐雾试验测定方法
Q/JLYJ7110237A-2010复合涂层耐温变性测定方法
Q/JLYJ7110645A-2012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
3级别分类及代号规定
结合车型等级定位及其对装饰性及保护性的要求,将车身油漆涂层级别定义为两级,如表1所示。
表1级别定义
序号
代号
涂层级别
适用车型
1
ZB(T)
中级装饰保护性涂层
中低档轿车(A级或B级车)①
2
GB(T)
高级装饰保护性涂层
高档车(C级车)①
注1A/B/C级车的划分参照德国大众轿车分类法,轿车分为A/B/C/D级:
A级车指小型轿车,轿车轴距在2米至2.45米,排量在1.0L至1.6L;
B级车为中档轿车,轿车轴距在2.45米至2.6米,排量从1.6L至2.4L;
C级车为高档车,轿车轴距在2.6米至2.8米之间,排量在2.3L至3.0L;
D级车为豪华轿车,轿车轴距在2.8米以上,排量3.0L以上。
4车身油漆涂层特性
车身油漆涂层特性如表2所示,车身油漆涂层区域划分如附录A表A.1所示。
表2车身油漆涂层特性
项目
单位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中级装饰保护性涂层ZB(T)
高级装饰保护性涂层GB(T)
漆膜外观
—
光滑平整,无漆膜弊病,
目视
色差
与标准板目视合格;
色差仪检测数据:
金属漆△E≤1.5,素色漆△E≤0.8(45°
)。
色差仪
3
光泽(20°
)
%
A+&
A区:
素色漆≥86,金属漆≥88;
B区:
素色漆≥85,金属漆≥86。
素色漆≥88,金属漆≥90;
素色漆≥86,金属漆≥88。
5.1
4
单涂层膜厚
μm
电泳
外表面②18~22,内表面③≥12。
5.2
中涂
外表面30~40,内表面≥20④⑤。
中涂膜厚:
外表面35~45,内表面≥25④⑤。
色漆
外表面:
金属漆12~18,素色漆18~24,内表面:
金属漆≥8,素色漆≥10。
金属漆+清漆或素色漆+清漆膜厚:
外表面55~65,内表面≥35。
外表面60~70,内表面≥40。
总膜厚
外表面103~127⑥,内表面≥67。
外表面113~137⑥,内表面≥77。
5
鲜映性
浅色漆:
≥85,深色漆:
≥90(银灰色除外);
银灰色漆:
≥80;
≥83,深色漆:
≥88(银灰色除外);
银灰色漆≥78。
≥88,深色漆:
≥93(银灰色除外);
≥84;
≥86,深色漆:
≥82。
5.3
6
硬度
铅笔硬度:
≥HB(生产现场过程控制)
5.4
s
摆杆硬度:
110~170(实验室)
表2(续)
7
桔皮
水平面:
L≤5,S≤20;
垂直面:
L≤13,S≤20;
L≤7,S≤25;
L≤15,S≤25。
A+&
A区:
L≤4,S≤10;
L≤7,S≤20;
5.5
8
附着力
级
刮擦试验:
5.6
划格试验(2mm):
0~1
9
抗石击性
≤2(500g,2bar,2次)
5.7
10
杯突
mm
≥4(复合涂层)
5.8
11
柔韧性
≤2
5.9
12
冲击强度
Kg.cm
≥30
5.10
13
耐腐蚀性(中性盐雾)
1200h(复合涂层),单边扩蚀≤2mm,起泡等级(0~1)级,附着力:
划格试验(0~1)级,刮擦试验≤1级
5.11
14
耐水性
240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生锈等级0级,附着力:
划格试验0~1级,刮擦试验0级
5.12
15
耐汽油性
4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附着力:
5.13
16
耐机油性
48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附着力:
5.14
17
耐酸性
36%H2SO4,2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附着力:
5.15
18
耐碱性
0.1mol/LNaOH,24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附着力:
5.16
19
耐湿热性
温度(47±
1)℃,湿度(96±
2)%,100h,起泡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生锈等级0级,附着力:
5.17
20
耐温变性
循环程序:
90℃/4h→室温/0.5h→-40℃/1.5h→室温/0.5h→70℃,RH95%/3h→室温/0.5h→-40℃/1.5h→室温/0.5h,10个循环,起泡等级0级、失光等级0级、变色等级0级,附着力:
5.18
21
自然老化
海南地区外存放两年,剥落等级0级、粉化等级0级、失光等级≤1级、变色等级≤1级。
5.19
22
耐候性(人工氙灯加速老化)
3000h(复合涂层),剥落等级0级、粉化等级0级、失光等级≤1级、变色等级≤1级
5.20
23
耐擦伤性
依据与供应商的技术规范
-
24
耐鸟粪性能
Rbd2
Rbd1
5.21
注2覆盖钣金件外部可见的表面,即侧围外板、顶盖、侧门外板、前盖外板、后盖外板、翼子板外部表面。
注3电泳车身舱内可见的钣金表面,即前盖、乘员舱、侧门、后盖内板表面。
注4包括中面涂车身四门两盖内表面以及机舱、后侧围经总装装配后的可见区域。
注53C1B工艺中涂外表面膜厚要求20μm~35μm
注63C1B工艺外表面总膜厚要求≥100μm
5试验方法
5.1光泽
按GB/T9754-2007测试方法进行。
5.2膜厚
按Q/JLYJ711079-2009测试方法进行。
5.3鲜映性
用鲜映性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须在同一个测量部位上测量三次,将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正式的测量结果。
5.4硬度
铅笔硬度按Q/JLYJ7110645A-2012测试方法进行,摆杆硬度按GB/T1730-2007测试方法进行。
其中,铅笔硬度适用各生产基地过程质量控制检测用,摆杆硬度适用于涂料检测实验室用。
5.5桔皮
用桔皮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须在同一个测量部位上测量三次,将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正式的测量结果。
5.6附着力
刮擦试验检测方法:
1、用折叠刀以与漆膜平面呈45°
的角度将漆膜划开一个任意长度的划痕;
2、将大拇指嵌人划痕用力将漆膜往外剥离(检测方法见图1)。
图1刮擦试验检测示意图
等级评价:
表3刮擦试验评价表
等级
评价方式
0级
1级
2级
3级
漆膜不能剥离
用大力将漆膜剥离
毫不费力将漆膜剥离
漆膜完全破坏
划格试验检测方法:
按Q/JLYJ711217-2009漆膜附着力测试方法进行。
5.7抗石击性
按Q/JLYJ711120-2009测试方法进行。
5.8杯突
按GB/T9753-2007测试方法进行。
5.9柔韧性
按GB/T1731-1993测试方法进行。
5.10冲击强度
按GB/T1732-1993测试方法进行。
5.11耐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
中性盐雾试验1200h,按Q/JLYJ711304-2009复合涂层盐雾试验测定方法进行试验,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2耐水性
按GB/T5209-1985测试方法进行,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生锈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3耐汽油性
按Q/JLYJ711253-2009测试方法进行,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4耐机油性
将足够量的机油倒入玻璃槽中,并调整测试温度为23℃±
2℃。
将3块涂料试板2/3的部分浸入规定的机油中,可用适当的支架使试板以垂直位置浸入。
浸入的试板至少离槽内壁30mm,试板互相间隔至少应为30mm。
为减少机油由于蒸发或溅洒损失,容器要加盖。
达到产品标准规定的浸泡时间后,取出试板,用滤纸擦拭表面以除去残留液体,立刻检查试板涂层变化现象,可与未浸泡试板对比,在16小时或24小时的规定恢复期后,重复此项检查和对比。
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5耐酸性
按Q/JLYJ711226-2009测试方法进行,采用36%浓度的H2SO4溶液,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6耐碱性
按Q/JLYJ711226-2009测试方法进行,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7耐湿热性
按GB/T1740-2007测试方法进行,并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生锈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8耐温变性
按Q/JLYJ7110237A-2010测试方法进行,按GB/T1766-2008进行起泡、变色、失光等级的评定,按Q/JLYJ711217-2009进行附着力(划格试验)检测,附着力(刮擦试验)按照5.6进行检测评定。
5.19自然老化
按照GB/T9276-1996试验方法将车身在海南地区户外存放2年,观察漆膜表面状态,并按GB/T1766-2008进行剥落、粉化、失光、变色等级的评定。
5.20耐候性
按GB/T1865-2009测试方法进行,并按GB/T1766-2008进行剥落、粉化、失光、变色等级的评定。
5.21耐鸟粪性能
a)取三块待测样板,将待测涂层向上水平放置;
b)把白蛋白加入纯净水溶解,调整成3%的白蛋白水溶液,即人工鸟粪成分;
c)向样板上滴加人工鸟粪溶液,滴下量为0.2mL/次,滴一次;
d)然后将样板水平放置在设置温度为(50±
1)℃,相对湿度为(30±
5)%的恒温恒湿箱内1h;
e)取出样板,用自来水冲洗表面以除去残余的白蛋白溶液,并用柔软的干布将样板擦拭干净;
f)将处理过的样板放置于GB/T9278-2008规定的标准气候下,时效处理24h;
g)观察实验样板表面状态情况。
h)实验结果评级:
取三块待测样板中两块相同的实验结果为最终结果。
评级标准如下表3:
表3耐鸟粪评价表
样板表面状态
Rbd1
Rbd2
Rbd3
Rbd4
漆膜外观无变化,光泽无变化
漆膜轻微膨胀,光泽无变化
漆膜膨胀,有皱纹,有轻微失光
漆膜出现裂纹
6标注
根据车型级别定位以及对装饰性和保护性的要求,选择相应涂层级别。
例如:
高级装饰保护性涂层,应作如下标注或引用:
油漆涂层以Q/JLYJ7110204B-2014-GB(T)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车身油漆涂层区域划分
表A.1车身油漆涂层质量检验区域划分
区域
说明
部位
标志
示意图
A+
影响外观特明显部位
发动机盖外表面
A
影响外观最明显的部位。
车身驾驶室外侧表面(含车门)到车身下部装饰件或下挂线。
车顶盖及背门外板(上框部)。
前后外表面向下到保险杠处(后牌照架处除外)。
翼子板高于装饰件,造型线或保险杠以上部位。
B
影响外观较明显的部位。
车身外侧表面下部(装饰件或下棱线以下部位)。
后牌照架处。
车顶盖四周200㎜以内部位。
C
人站立不易看到的表面部位或装饰性要求不高的部位。
车门门框、立柱的可见表面。
D
人站立看不见的间接表面部位。
发动机盖和后背门框内表面。
注:
凡是被零部件遮盖的部位不做等级划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JLY J711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J711 车身 油漆 涂层 技术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