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堂笔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6464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73.96KB
浙大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堂笔记Word格式.docx
《浙大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堂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堂笔记Word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增加了利润来源;
推进了金融服务专业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4、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创造出多倍的派生存款。
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
满足经济发展对支付手段的增加要求。
是调节宏观经济时的主要调节对象。
如调节货币供给量;
调节产业结构;
调节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等。
二、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地位
1、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中枢
商业银行联系着千家万户,各色行业,商业银行改变着人们收入的支出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信贷),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银行的结算速度还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
2、商业银行的活动影响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在转帐结算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存贷款可以创造出派生存款。
成为货币供给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Ms=C+D
2009年底:
中国M2总量:
606225.01亿元。
其中:
M0为38245.97亿元(占6.31%)
3、商业银行是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商业银行通过其日常业务,和大量的存款人、借款人、服务客户打交道,获得了全面的信息。
银行对信息进行加工后可以反馈给客户、自己使用或提供给其他人乃至管理部门使用。
4、商业银行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给创造的参与者身份;
财政政策中国债的主要购买者;
产业政策中重要的参与者。
5、商业银行是社会资本的运动中心
社会闲置资本存入银行,银行把他借出,重新进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
虽然存在其他形式的资本运动,但商业银行在任何国家都是最主要的资本融通渠道,在融资总量中占有绝对多数的地位。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1、决策系统。
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各种委员会。
2、执行系统。
包括行长(总经理)、副行长及各种业务、职能部门
3、监督系统。
监事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
五个方面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商业银行制度是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合。
一、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银行产品的同质性需要竞争
2、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银行破产的强大危害决定了银行安全的重要
3、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
规模经济;
“大则不倒”;
但也不能垄断
二、商业银行类型
(一)按资本所有权分
1、国有商业银行:
工、农、中、建、交
2、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
光大、中信、招商、华夏、渤海等
3、股份制银行:
中信、光大、华夏、广发、深发、招商、浦发、兴业、民生、恒丰、浙商、渤海等等。
4、民营银行:
民生、浙商银行(民营资本占85%以上)
5、外资参股银行:
外资25%以下。
中国银行(瑞士银行(1月退出)、亚洲开发银行等);
工商银行(高盛投资);
建设银行(淡马锡、美洲银行);
交通银行(汇丰银行)等等
6、外资银行: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在华总行、分行、代表处。
合资银行:
外资25%以上。
如厦门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华商银行、上海巴黎银行、青岛国际银行、华一银行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
1、地方性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
2、区域性商业银行:
原来的广发、兴业等。
徽商、江苏、吉林、河北银行等。
3、全国性商业银行: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也是。
4、国际性商业银行:
(三)按业务范围分类
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只能做银行业务
2、全能型商业银行:
可以做一切金融业务
(四)按组织形式分
1、单元制商业银行:
不能设分支机构,只存在于美国。
2、总分行制商业银行:
可以设分支机构。
3、持股公司制商业银行持股公司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控股公司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
二、流动性
三、盈利性
四、三目标之间的关系
五、协调三目标关系的策略
安全性目标是指银行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
实现安全性的关键是银行要保证资产质量、提高银行信誉。
具体做法:
1、合理安排资产结构(贷存比不高于75%),注重资产质量;
2、不断提高自有资本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
3、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流动性目标:
P24
流动性来源包括资产变现和新的负债。
实现流动性的具体途径有:
1、保留足够多的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应大于25%);
2、保持充分的负债渠道获取资金。
盈利性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要增加盈利就必须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具体途径有:
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增加盈利资产;
2、增加资金来源,降低负债成本;
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09年底,商业银行(不含信用社)不良贷款率1.58%,国有1.80%,股份制银行0.95%,城市商业银行1.3%,农村商行2.76%,外资银行0.85%);
4、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5、防止内部犯罪,减少事故和差错:
案例
从根本上来讲三者之间是统一的,他们共同保证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中安全性是前提;
流动性是保证;
盈利性是目的。
因此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可能使银行经营陷入困境。
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盈利性和安全性上,比如,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银行应该尽可能多的保留现金资产,但现金资产显然是没有盈利的。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惯例是先考虑安全性,在承担的风险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追逐盈利。
而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最好选择是通过提高流动性来实现。
1、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慎重安排资产结构,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资产
2、加强对长期贷款和投资的预测研究,保证收益,减少风险
3、树立良好的信誉,取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业务管理
第一节银行资本的功能和构成
银行资本:
银行资本的内涵较一般企业为宽,除了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
是否属于银行资本应取决于能否吸收银行损失(承担债务、补偿存款人)。
因此,银行资本应以吸收表内、表外业务可能产生的损失为基础。
P47
一、银行资本的功能
1、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开业的先决条件;
2、补偿银行意外损失,保护存款人利益;
3、提高银行信誉,维持公众信心;
4、资本是增加银行盈利的前提;
5、资本是金融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控制的重要工具。
二、银行资本的构成
(一)核心资本(corecapital)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判断银行资本充足与否的基础。
核心资本是最稳定的部分,由普通股、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和各种公开储备构成。
1、普通股(commonstock)
是商业银行资本的主体和基础,代表了投资者对银行的所有权,具有永久性的特征。
优点:
(1)不可赎回,资金可长期使用;
(2)没有固定股息负担,无盈利可无息。
缺点:
(1)股份增加意味着对股息的需要也多了,银行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2)发行成本高,且股息税后支付无节税功能;
(3)老股东可能会阻挠。
2、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
(1)优先股的一般特征
a、固定股息;
b、优先取得股息;
c、优先分配剩余资产;
d、不参加公司红利分配,没有表决权,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2)优先股可能的附加条款
a、股息一般可累积;
或以普通股支付当年不能支付的股息;
股息不可累积;
b、参与剩余利润分配;
c、可赎回。
公司在一定时间后按确定价格赎回,以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d、设偿付基金的可赎回优先股;
e、可转换优先股,按确定的比例换为普通股;
f、一定条件下的投票权条款。
如公司已拖欠优先股股东过多股息,或公司违反合同时;
g、可调整股息率条款,按通胀率调整。
(3)利用优先股融资的优缺点
优点:
a、对普通股市场价格影响较小;
b、无偿债压力;
c、资本成本低于普通股;
d、有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
a、股息固定,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筹资能力有限;
b、固定股息加重了银行负担;
c、股息税后支付,无节税作用。
3、公开储备(disclosedreserves)
包括资本盈余和留存盈余
(1)资本盈余:
我国称为资本公积,主要是发行普通股时发行的实际价格高于股票面值的部分,即资本溢价。
还包括资本增值部分和接受的现金、非现金捐赠等所增加的资本。
(2)留存盈余: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中支付优先股和普通股股息之后的余额。
来源于银行利润,属于银行内源资本。
其多少与银行的盈利水平正相关,与股息政策负相关。
资本盈余与留存盈余均可用于转增注册资本,也可用于发放股息。
(3)盈余公积
在我国还有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亏损或未来发展。
可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符合规定的可以用于派发现金股利。
包括:
法定盈余公积:
EAT的10%;
任意盈余公积:
银行经股东大会批准,按比例从EAT中提取;
法定公益金:
按比例(5—10%)从EAT中提取,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二)附属资本(supplementarycapital)
附属资本在重要性上弱于核心资本,主要包括各种准备金、长期资本性债券和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以及非公开储备和重估储备等。
1、准备金(reserves)
(1)资本准备金
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变动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如为了赎回可赎回优先股或可赎回资本债券,或为了偿还本息而建立的偿债基金。
资本准备金逐年累计,供一次或多次使用。
(2)普通损失准备金
为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可能的亏损而设立的。
按贷款额的一定比例计提。
(我国不低于1%)
不包括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证券投资损失准备金。
提取比例受监管部门约束(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且提取过多会影响利润水平。
准备金从银行税前利润中提取,可节税。
2、混合资本工具(hybriddebtcapitalinstruments)
同时具备股权和债权特征的资本工具,既能吸收损失,又不会带来流动性问题。
如长期优先股、永久性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巴塞尔协议》规定:
(1)无担保、从属的和缴足余额的;
(2)不可主动赎回,未经监管当局同意,也不准赎回;
(3)除非银行被迫停止交易,否则不得用于弥补损失;
(4)当银行赢利不敷支出时可以推迟支付利息。
3、次级长期债务(subordinatedtermdebt)
特点:
(1)必须具备从属性或称次级性、后偿性特点
(2)期限较长,初次所定期限最少在5年以上,一般在10年以上;
(3)有固定收益率,但如果银行经营状况不佳可以延期偿还本息;
但毕竟要还本付息,《巴塞尔协议》规定最多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
负债融资的优点:
(1)利息税前支付,可节税;
(2)成本低于发行普通股;
(3)固定利率,有财务杠杆作用;
(4)不会削弱股东权利。
(1)债务最终是要偿还的;
(2)债务利息是固定财务负担;
(3)只能在银行宣布破产后才能用于弥补损失。
4、非公开储备(undisclosedreserves)
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公开表明的储备。
这种储备可以用于弥补损失,但因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公开,所以不被监管部门承认,不能列入核心资本。
而且仅在监管机构同意的条件下才可计入附属资本。
5、重估储备(revaluationreserves)
来源于对银行某些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估价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估准备,以便反映真实市值。
重估储备有两个来源:
一是房物业重估储备;
二是证券重估价值。
确认时对差额部分打55%的折扣,计入附属资本。
(三)三级资本(短期次级债券)
1995年十国集团央行领导人发表了《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协议修正案》,作为《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协议,提出三级资本的概念。
1、无担保的、次级的、全额支付的;
2、至少两年的原始期限;
3、仅能合格地应付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4、不可提前偿还,而且如果三级资本支付使资本数量低于最低资本的要求,则本息都不可支付。
5、《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不能突破,二级、三级资本之和不能超过一级资本。
三、我国的一些规定
1、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1)一般准备:
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银行提取的一般准备,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2)专项准备:
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
关注类贷款:
2%;
次级类贷款:
25%;
可疑类贷款:
50%;
损失类贷款:
10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计算资本额时必须首先提足准备(拨备覆盖率大于1)。
我国规定对一般准备免税,专项准备不免税,但不提足准备不许分红。
多数国家一般准备不免税,专项准备免税。
(3)特种准备:
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3、发行次级债券的规定
(1)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次级债券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
原始期限最少在五年以上。
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
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20%。
(2)发行次级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②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私募为4%);
③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
④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
⑤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3)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20%。
4、混合资本债券
a、期限15年以上,10年内不得赎回。
10年后银行有一次赎回权,但行使赎回权需得到银监会批准;
b、当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4%时,或最近12个月内未支付普通股现金股利,银行须延期支付利息。
c、债券到期时,若银行无力支付索偿权在本债券之前的银行债务,或支付本债券将导致无力支付索偿权在本债券之前的银行债务,可以延期支付本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d、当银行倒闭或清算时,本债券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发行的长期次级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
e、商业银行若未行使混合资本债券的赎回权,在债券距到期日前最后5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20%。
f、商业银行混合资本债券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
09年8月18日银监会《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规定:
1、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他行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
2、主要商行发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的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其他银行不得超过30%;
3、原则上应面向非银行机构发行,商业银行投资购买单一银行发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的额度不得超过自身核心资本的15%,投资购买所有银行发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的总额不得超过自身核心资本的20%。
第二节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资本充足性的含义
P41: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应保持在既能承受风险损失,以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利益,又能保障正常营运、获取盈利的水平上。
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从数量上来看,应保持适度;
从结构上看,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比例要合理。
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1、资本与存款比率
资本/存款≥10%
2、资本与资产比率
资本/资产要求在8%左右
3、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
风险资产为总资产中减去现金资产和短期政府证券。
要求达到15%以上。
4、纽约公式
把资产按照流动性和风险的高低划分为六组,分别确定了资本需要比率,然后加总。
资本要求=∑(各类资产额×
资本要求率)
实际拥有资本额应大于要求额。
5、综合因素法
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影响银行资本持有量的因素,但得到的结论较抽象,且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印象,不够准确。
三、88年《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信用风险)
1、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比例+二级资本比例
一级资本比例=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二级资本比例=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
(1)表内风险加权资产的测算
不同的表内资产的风险权数有五种:
0%,10%,20%,50%,100%
对本国政府公共部门机构(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债权或由这样的机构提供担保的债权,各国自行在0、10%、20%、50%中选择其风险权数。
表内风险加权资产=∑表内资产额×
风险权数
表内资产风险权数(我国)
(2)表外风险加权资产的测算
巴塞尔协议采用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转化为表内业务,然后再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进行风险加权。
表外业务转换系数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表外资产额×
信用换算系数×
表内相应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表外科目的信用风险换算系数
我国规定的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
风险加权资产=表内风险加权资产+表外风险加权资产
由此可知,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
2、资本比例要求
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8%以上;
其中一级资本比例最低应为4%;
附属资本中普通贷款准备金最高不能高于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附属资本中的次级长期债务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四、1995年《补充协议》相关内容
增加了市场风险的内容。
由于市场变化,银行经营面临着表内和表外项目可能遭受损失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补充协议》要求银行保持适当的资本保险金以应付其承受的市场风险。
五、99年《新资本协议》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操作风险内容。
新资本协议目前仍在不断修订中。
新资本协议提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
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规定
新协议对包含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然是8%。
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新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
例题:
假定某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875,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0,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为20,资本总额为100。
则该行资本充足率为:
100/[875+12.5×
(10+20)]=8%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
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3、市场纪律
银行在市场参与者(股东、存款人等)的关注下会更注重控制风险水平,强化风险管理。
而有效的信息披露可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是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前提。
协议对银行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的内容、频率和渠道也做出了安排。
六、我国对资本充足率要求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第三节银行资本管理对策
一、最佳资本需要量
1、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的测定
银行资本即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
过高会使财务杠杆比率下降,最终影响银行利润;
过低则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负债的边际成本增加,银行收益下降。
下面借助一个图例简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纵轴表示银行资金成本。
横轴为资本/总资产比率,表示资本量。
曲线上最低点所对应的资本量即为最佳资本量。
如果大于,成本会因资本数量增加而提高。
如果小于,成本会因其他资金来源边际成本提高而增加。
2、影响银行最佳资本量的因素
银行应持有多少资本,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规定,而是为了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1)监管部门的规定;
(2)宏观经济状况;
(3)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
(4)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
(负债流动性)
(5)银行信誉。
二、银行资本管理对策
(一)资本不足的对策
1、分子对策
(1)内源融资策略:
留存盈余。
好处是融资成本最低。
但增加留存盈余会受到银行盈利水平和股息政策的限制。
(2)外源融资策略
要补充核心资本,可以增发普通股,但会使股东权益被稀释。
也可发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但吸引力不大。
补充附属资本,可增加债务资本。
但监管当局认为银行债务融资的增加会导致风险加大。
所以规定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3)采用分子对策时要考虑的问题
①内部筹资的可得性。
内部融资成本最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大 商业银行 经营 管理 课堂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