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6398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1.51KB
考试大纲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
《考试大纲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大纲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子>
的年代》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2、命题特点及趋势:
综观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我们发现,高考对于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从选材方面看,近年全国新课标卷全部选用了社会科学类文本,文本选择以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文化传统、注重人文精神为主要原则,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美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篇幅多在千字左右,文字浅易,不难理解。
②从考查角度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面相当广泛。
《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能力层级(B理解、C分析综合)、六个能力点在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其中,又以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考查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没有直接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而是将其融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查更注重综合性,对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难度有所加大。
③从题型设置看,几年来均设置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且都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2、3题题干设置与考查角度很相似,但一定要注意其细微差别。
选项的构成,不是对原文句子的简单摘取,而是经过高度浓缩和加工改造,且融入了命题人的理解和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以看出,第一大题稳定微变:
紧紧围绕考试说明核心能力要求;
注重信息筛选的严谨性。
显性变化是社科文为主(除2012科技文外);
隐性变化是第1题,往年都涉及“一二段”内容或“核心概念”,2014《美的奥秘》考查核心概念“悲剧”,但四个选择项事例原文中都没有,考查实质是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强调读懂和理解;
2016年趋势是重点考查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1
人物传记
《宋史·
孙傅传》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
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2
《北史·
来护儿传》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
《旧唐书·
于休烈传》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
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2
《明史·
韩文传》
②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1
马文升传》
②筛选文中的信息;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2
李揆传》
2、命题特点:
①三年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六篇中两篇选自《明史》,两篇选自《旧唐书》,一篇选自《宋史》,一篇选自《北史》。
②选文难度不大,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考查目的;
选文表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形象,都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恪尽职守、坚持正义、正直守节、不畏权贵、公私分明等高尚的精神品质。
③命题上,不仅考查对文言文的认读理解能力,考查对其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断句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课标卷考查了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④题型固定,一直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单选题,一个主观的翻译题,共19分;
题目区分度相对比较好,设误点清晰,不为难考生;
设题角度稳中有变:
2015年新增文学、文化常识题,保留了2014年新增的文言断句题,保留分析概括题、翻译题。
⑤翻译题重在考查实虚词、活用现象、特殊用法、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以及直译的能力。
(二)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
唐诗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5年全国
韩倔《残春旅舍》
①鉴赏诗歌的语言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4年全国
宋词
无名氏《阮郎归》
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
唐诗、宋词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郭震《宿渔家》
②分析比较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
2013年全国
陆游《鹊桥仙》
①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
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宋诗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首(其一)》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命题特点
①大考点依旧地位难撼。
“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一直是古诗词鉴赏的两大高频考点,一般来说,全国新课标卷两道题,一道与“思想情感”关联,另一道就表达技巧设题。
2013句意和思想感情,典故分析;
写作手法,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2104分析艺术手法,两个场景的情感内涵;
景物描写对情感抒发的作用,尾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表达的。
2015写景角度比较,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句;
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时代和体裁。
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词为主,以写景抒情类诗歌为首选。
③作家作品,不倾向名家名作,多选择考生不熟识的作家的作品和名家较生僻的作品。
④对比阅读时有出现。
或为两首诗词对比鉴赏,或为答题时要求考生与所学过的其他诗歌比较回答。
⑤注重回归教材,重视综合考查。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
(1)题: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此题设题特点表现为与教材链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考生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一举多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大题稳定突变:
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诗歌部分保持稳定),回归古诗文学习原初。
即:
1、用客观题考查断句避免主观答题断句的混乱以及评分时的困难,同时降低难度。
2、给出一定的语境,让考生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2015延续句读题,删去单独实词题,增加文本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题。
显性变化是2014第5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xx的是”变为“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15第4题改为句读题,第5题改为文化常识题;
从2014开始,第10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变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隐性变化是注重文句理解、注重情境运用。
2016趋势是:
☆2016会延续句读题、文化常识题。
三、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中国小说
李德霞
《马兰花》
①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行文特点、表现手法
②分析作品结构
③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领悟艺术魅力;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节选之《塾师老汪》
①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行文特点、表现手法。
②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分析作品结构,领悟艺术魅力
③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中国散文
叶紫《古渡头》
①理解作品内容,分析行文特点、表现手法
②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③理解作品内容,分析行文特点、表现手法
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领悟艺术魅力
刘庆邦《鞋》
①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行文特点、表现手法
②分析作品结构,领悟艺术魅力
③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外国小说
莱·
巴尔莱塔[阿根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②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领悟艺术魅力。
③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阿城《峡谷》
②分析作品结构,领悟艺术魅力。
③欣赏作品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①命题思想:
紧扣考纲,尊重全国卷命题习惯;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即《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种能力。
②选材上,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由过去中外小说轮考逐渐过渡到重点考查中国小说。
选材上以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经典小说为主。
作品主要反映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和精神追求。
③考查侧重于对人物性格、形象、描写的分析综合,对情节安排、语句意蕴的鉴赏,对文本的题目、结构安排的作用及创意构思、艺术手法的特点的探究。
④题目设置上,题型固定没变化,一道5选2的分析概括类客观选择题,三道问答式主观题(结构或手法类试题、形象分析类试题和探究题);
分值是25分,分别赋分为5、6、6、8分。
题目的设问方式比较直接具体——紧扣文本,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文意或联系文本来阐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大题稳定微变:
规律化和非规律化题目相结合。
显性变化选文变化:
2014小说《鞋》用“后记”结尾,将封闭的文本变为开放的结构,有突破,(乙卷《古渡头没变化》);
2015《塾师老汪》探究题,比较人物形象,需要熟悉课本内容。
隐性变化是:
1、2014《鞋》五选二题,设计上突破以前多是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考查理解能力,变为思想艺术特色方面,考查分析鉴赏能力;
2、非规律性题目分值略增,题目的综合性提高。
人物形象题保持不变;
小说常规内容是备考根本;
☆2016年夯实常规题目,注重综合性、非规律性题目。
四、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分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朱东润自传》
①析和概括文本内容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④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将军赋采薇》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科学巨人玻尔》
③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②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飞虎将军”陈纳德》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②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综观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我们发现,高考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
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种能力,能够让考生有方向可寻,有线索可找,有根据可查,有话可说。
②选材:
全部选择人物传记,所写人物的身份不一,有文学家、将军、实业家、科学家等,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高尚追求、科学贡献等;
篇幅在1600字左右,含链接材料。
围绕考试说明中“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设题。
选材范围进一步改变,在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选取与中国相关的外国人的传记的基础上,2014年选取的是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外国科学家的传记,而2015年又转向选取中国文学批评家朱东润的传记;
选材的性质由“他传”变“自传”(《朱东润自传》),叙事性减弱,学术性增强,阅读难度有所增加。
不论是文本还是试题,都渗透着学术研究的性质。
这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与2014年年底在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的中国大学先修课所提倡的精神暗合。
③考查侧重点:
对人物性格、事件、中心思想的概括,对人物思想境界、精神追求、科学品质的分析,对表达艺术的鉴赏,对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某问题的探究。
④题目设置:
题型固定没变化,采取3+1模式,即三道主观题(2道传统题目,1道探究题)和一道五选二的客观题(最恰当的两项是);
设问方式比较直接具体——紧扣材料(包括文本和“相关链接”)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材料来阐述。
题目难度不大,探究题以感悟或评价为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四大题稳中有变:
增加难度,解决选做题不匹配问题;
综合性提高。
显性变化:
2013起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文本;
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系数。
题目走向综合性,2015《将军赋采薇》第(3)题,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事迹,表达了什么志向;
《朱东润传》第(3)题,学术性质的自传的特点概括。
意在提高文本阅读的难度,使高考更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也为未来考查多个领域以及现实生活的选材、增加多种信息呈现形式、为素质考查提供情境等改革措施进行测试;
☆2016适度关注新闻材料。
【新闻类文本:
2012广东《寂寞出学问》(新闻访谈);
2010广东《她只能活七小时》(新闻报道)】
五、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分析
(一)13、14题成语、病句辨析考点分析
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成语、病句辨析考点分析一览表
考查类别
成语
不同语境中近义成语的选用
语病
①语序不当,②结构混乱,③偷换主语
①偷换主语,②成分赘余,③不合逻辑
①不合逻辑,②成分赘余,③语序不当
①结构混乱,②语序不当
①褒贬失当,②望文生义,③不合语境
①搭配不当,②结构混乱,③成分残缺
①对象错误,②不合语境,③望文生义
1构混乱,②成分残缺,③不合逻辑
通览2013年至2015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成语题、病句题,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①成语、语病每年必考,非常稳定。
②选材贴近生活,绝大部分来自现实生活,个别来自一般材料。
③命题形式非常固定,都是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
④在题干设置方式上,语病题一直是考查“没有语病的一句”。
⑤考查内容不偏不怪,成语的选择上往往是常见常用成语,偶尔会出现较为生僻的成语。
⑥成语重点考查对近义词不同意义侧重点的辨析。
语病的设误点往往是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种。
⑦近两年的全国新课标卷1和卷2在成语考查上均采用了辨析不同语境中近义成语的使用的方式,很有新意。
(二)15题-17题语言综合运用考点分析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言综合运用考点分析一览表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1
句子衔接
客观题,填空式,事理顺序
补写语句
主观题,填空式,事理顺序
图文转换
概括构图主要内容,阐明图表含义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2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
客观题,嵌入式,事理顺序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2
概括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2
①子衔接题是新课标卷比较固定的命题,2015年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命题思路,不过命题形式有了变化,由排序题变成了选句填空题,要求从四个语意相近的句子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体现出了命题的稳中有变。
②2013年以来,补写语句题和图文转换题成为比较固定的考查题型,连续三年都进行了考查。
仿用句式题基本退出命题视野。
③命题形式:
补写语句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衔接连贯题都是补写式考查,考查语意完整连贯、逻辑思维严密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要求概括构图主要内容,阐明图表含义。
④选材:
侧重于对某种事物或事件的说明材料。
衔接连贯题和补写语句题选材多为“科普类”说明文,但记叙类、议论类、描写类语段都可涉及,2015年的两道题都选用了说明性的语段。
图文转换题,2013年、2014年分别选择徽标、活动安排计划;
2015年选择邮票的主体图形,是变化了的徽标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五大题稳中有变:
高考试验田,注重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多年轮回。
2014第13题,“成语运用”变为“成语辨析和运用”;
2012年“仿句”变为“图文转换”。
2016趋势是:
重点是成语、语病、连贯和图文转换;
没本质变化;
☆把握趋势,注意2016新实验。
六、作文写作考点分析
1、201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写作考点分析一览表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切割钻石——经验、技术与勇气
同学关系
2014
山羊过独木桥——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
禁喂食动物——自立自强
2015
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亲情与规则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学术先锋,大国工匠,追梦一族
2、参透命题人的意图
2015年高考,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的首次高考。
为落实“实施意见”,教育部首先扩大了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的范围。
2015年语文学科高考卷由去年的全国18套减少到15套。
综观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从命制思想、题目设计到能力导向,都落实了改革要求,具体表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
2015年高考作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第二,重视多种能力的考查。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
第三,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高考作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贝占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材料,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真我风采。
第四,增加任务驱动元素。
为了更好地落实高考改革的要求,2015年高考的作文试题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因素。
总之,2015年的全国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大纲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