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期末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6330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4.33KB
语言学期末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语言学期末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期末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线性序列)a、属于同一个层级的语言符号才能组合。
b、同一个层级的单位进行组合的时候,除了符合语法规则外,还要符合社会习惯。
如“红”“花”可组成“红花”和“花红”两个不同的结构。
(2)聚合关系:
作用、性质相同的语言符号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类聚关系)
7、人类具有语言能力的条件:
(1)人类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a、灵活的发音器官(直立行走、肺、喉、口腔)b、聪明的大脑(抽象思维)
(2)社会环境(智力)
8、语音及相关内容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的一种载体。
(1)语音单位:
音节:
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一口气说出来的自然音段。
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以原因收尾的叫开音节。
)
音素:
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记音符号:
直音法、反切法、注音符号记音法、拼音字母记音法、国际音标。
(3)语音研究的方向:
社会属性(社会性-音位)
自然属性(生理性-发音-发音学、物理性-传递-音响学、心理学-感知-听觉语音学)
9、汉语辅音发音10、音位相关内容
音位:
国际上通用的定义:
某种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组相关的声音。
通俗的定义: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音质音位:
从音质(元音、辅音)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
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音节音高的变化)、重位、时位。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语音四要素)
对立关系:
几个有差别的音素,有辨义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对立。
biao[p]piao[p`]sha[Ş],sa[s]
互补关系:
几个发音近似的音素,没有辨义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叫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一个音位。
sport/p/port/p`/
[b][p][p`]
双唇、浊、不送气双唇、清、不送气双唇、清、送气
汉语互补对立
英语对立互补
11、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的各个音位,视为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或变异形式。
语音学上叫音品,音品是音位的下位概念。
一个音位多达十几个音品。
如:
/а/─[а][A][ɑ][ε][æ
]
(1)音位的条件变体:
各个音品的出现,收条件的制约,这些音品是互补关系。
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几个音可以自由地无条件地替换,无辨义作用。
aian[а]在韵尾i、n之前
ianuan[ε]韵头是i、v,韵尾是n
aia[A]无韵尾
angao[ɑ]韵尾是o(u)、ng
/u/:
作韵腹,ku,读[u];
作韵尾,hao,读[];
作韵头,wan,读[w];
在声母f之后,fu,读[v]。
(自由变体:
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几个音可以自由地无条件地替代,无辨义作用。
方言中此类现象多。
如n---l,方言归为一个音位/n/或/l/)
12、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发音特征: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带振动、气流强弱。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带振动、气流强弱
区别特征:
英语+++
汉语+++
13、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
语流音变:
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1)同化:
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2)异化:
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上声变阳平)
(3)弱化:
语流中有些音发生的变弱,读音不那么清晰的现象。
(轻声)
(4)音位脱落:
语流中有些较弱的音在发音时丢失,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的某些音。
三个-仨。
(5)增音:
语流中增加原来没有的语音成分。
汉语语气词“啊”的变音。
14、语法手段:
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种类:
(1)选词:
组成语法结构的词的意义能够搭配,语法关系能够搭配。
“N+V”的句子模式,如:
人说话(这句话表达正确)。
房子说话(这句话表达错误)。
(2)语序:
汉语语序:
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
词在句中起的作用、地位、组合关系,都通过词序体现出来。
来客人了、客人来了;
鸡蛋、蛋鸡。
(3)虚词:
只表示语法意义,是专门用来构成语法形式的词,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如:
张平师傅、张平的师傅、张平和师傅、张平或师傅;
这本小说我看了三天、这本小说我看了三天了。
(4)词形变化(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词在句中的地位,如:
我(I)爱我妈妈、我妈妈爱我(me)。
它的几种方式:
词语重叠、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法。
总结:
选词是每种语言都有的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词形变化是英俄等语言重要的语法手段。
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
语法的语法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句法。
组合规则:
把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规则。
小张看书。
书,小张看。
施事动受事受事施事动
小张书看,电影也看。
施事受事动
聚合规则:
语言单位的归类规则。
每个句子的某个位置可用什么词代替,是聚合规则。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
15、组合规则中的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区别?
复合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它由“词根+词根”构成,它组合起来能够构成主谓、动宾、联合、中补、偏正关系,它以汉语为主。
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它由“词根+词缀”构成,以英语为主。
16、语素的类别: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分为①词根:
表示基本意义,词的核心部分②词缀:
表示附加意义,分为前缀、后缀、中缀③词尾:
改变词的形式,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无词尾。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构词语素构成一个词的词干),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还可以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词缀都是黏着语素,词根有自由的,也有黏着的,汉语中的语素大部分是词根语素,汉语中大部分词根都是自由语素。
(p90)
17、组合的递归性:
“递归”是数理逻辑上的术语,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这就是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递归性”的两种表现:
一、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如:
脸红。
祥子的脸红了。
祥子的脸已经红了。
在虎妞炕上喝下两杯酒的祥子的脸红得像生小孩时送的鸡蛋。
二、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如:
风景比杭州还好
这个地方我发现风景比杭州还好。
18、聚合的语法形式和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高度抽象的意义。
我在看书
代词、单数、第一人称、作主语
语法意义要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语法形式又叫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1、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
2、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
v+s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普通体
shall或will加动词原形一般将来时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这是二者之间对应的一种情况,如:
来客人了—一客人来了;
一个人—一一个‘人;
关于巴金的两本书——关于巴金的两本书。
各种不同的形式因素对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结构中都是起作用的。
只不过有时某种因素起的作用大一些,有时则不一定起作用。
另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定中结构这种语法形式就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一对多),如:
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杯子、借来的杯子;
多种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同一种语法意义(多对一),如:
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
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语法手段:
虚词(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典型的有连词,语气词,助词),选词,语序,词形变化(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19、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
①性:
根据不同的词尾或虚词给名词、形容词、代词的分类,它反映了史前人类对事物的简单认识。
②数:
主要是名词的分类,表示现实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它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③格:
表示句子中词与词相互之间对语法关系(汉语的格即语序)如:
十个人坐一条船;
一条船坐十个人。
④体:
行为动作进行的各种阶段,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未完成体等,俄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英语有完成体、进行体、一般体,汉语借助“着”、“了”、“过”。
⑤时:
动作发生的时期一般分为: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时和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英语有三种时和三种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
⑥人称:
动词随主语的人称而发生变化,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
⑦态:
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20、语言的结构类型:
孤立语:
缺乏词形变化,词的次序很严格,虚词相当重要。
代表语言:
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
屈折语: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
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
黏着语:
词根+(不同词缀),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内部的曲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黏着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着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日语、朝鲜语。
复综语:
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
以词根为主,后加不同词缀,既表语法意义,又表词汇意义。
印第安语。
21.词的词汇意义:
可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词汇是一种语言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从总的方面来说,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
从实用方面看,词汇也可以是局部范围内词语的总和。
基本词汇:
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并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
具有全民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理性义(概念义、核心义、中心义):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象,是认知的成果。
词的概念意义有的是概括地反映了各种客观事物现象,也有的反映主观心理现象或主观的观念,如“喜怒哀乐”“仙女”等。
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所以理性意义处于变化之中。
水,准也。
《说文解字》水位与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经养万物。
《白虎通》氢和氧的化合物,化学分子式是H2O,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气态和液态三种凝集状态存在。
(2)色彩意义(附加义):
把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理性意义上。
色彩义分为:
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其他色彩。
①感情色彩:
杜勒斯死了《人民日报》。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民族性。
②形象色彩:
生动描写形态、动态、色彩、声音。
③其他色彩:
有行业、地域、时代、雅俗色彩。
22、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它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1)一般性:
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比如:
苹果有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等差别,而汉语里统统给它们一个名称—苹果。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包含能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但是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比如:
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晚上等都只有一个大致范围,相互之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3)全民性:
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如:
以“苹果”为例,A和B都明确“苹果”的指称,但A和B对“苹果”的概念的认识就不一定相同,但“苹果”的一般性的概念意义,对A和B应该是一致的。
23、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隐喻和转喻。
(1)隐喻:
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
“鹰乃学习”(《礼记·
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
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而》),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
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
(2)转喻:
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人们认识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词义引申中转喻的基础。
如还不理解见书上128页的例子。
24、词语的搭配的条件:
(1)合法:
符合语法规则;
(2)合理:
符合语义条件;
(3)合习惯:
符合语用习惯。
如“吃”的搭配情况:
吃香蕉、吃小灶、吃大碗、吃素菜、吃个胖子、吃老通城。
方言搭配:
吃粥、吃酒、吃茶、吃烟、吃鸦片。
“吃”的引申义:
吃皇粮、吃救济、吃劳保、吃回扣、吃醋、吃干醋、吃官司、吃后悔药、吃黄牌、吃粉笔灰、吃天鹅肉、吃喜鹊蛋、吃豹子胆。
若有不懂见140页。
25、文字定义:
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既有适应语言特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1)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文字是对语言中这些小的音义结合体的再编码,。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系统,都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单位以及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2)文字除了语言的音、义之外,还有自己的形、音、义,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于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也就是说,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
26、文字改革的两种方式:
(1)改进—小改渐进(隶变前:
古文字,具有图画性;
隶变后:
今文字,具有笔画性、结构性),它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改进书写方式或增减字或字母的数量。
汉字隶变,汉字简化,异体字整理,俄文字母。
(2)改革—大改质变。
使一套文字在构造性质上起根本性的变化。
纳西族:
把象形文字改为拼音文字;
印度尼西亚语曾由使用印度字母改为阿拉伯字母,后又改为拉丁字母。
27、形声字:
(1)形旁的作用:
氓(民是形旁);
妈、嫂、姨、姐、妹、婶(女是形旁);
猪、猴、猿;
①有少数形声字的形旁尚保留有表义的功能。
如“氓”;
②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义的类属;
③有一些形声字的形旁,由于种种原因,或缺少逻辑性,或丧失合理性,不能正确指明字义的范围,因而削弱了其表义的功能;
④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完全不合理或基本与意义无关。
(2)声旁的作用:
①声旁之音与其所组成的字音是相同的,也有字音相近的;
②形声字的声旁,一般不随着字音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变换。
这样,往往使声旁的表音能力大为削弱,甚至成为徒有虚名的偏旁。
(如有不解见书本178页第二段)
语言演变的特点:
(1)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例如,“他”字在先秦时期:
别的,指人或物,倾向于指物例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东汉后期:
别人
南北朝:
“别人”的意思已经是普遍现象
唐初:
开始具有第三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盛唐以后,正式确立起第三人称代词的地位。
(2)不平衡性:
语言系统各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词汇发展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例如,南方方言发展慢,与共同语差异大,北方一向是经济文化中心,社会发展快,语言发展也快。
语言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例如,鸦片战争后,思想意识、科技等方面出现新词。
语音有所发展
语言分化:
(1)社会方言:
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例如:
行业用语:
行头,场面,龙套,生旦净末丑
(2)地域方言:
一、
语音差别最大
词汇次之,主要表现在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示
语法差别最小,主要表现在语序和虚词上。
二、方言形成的原因:
交际的阻碍
异族语言的影响
语言内部变化
亲属语言:
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独立语言叫亲属语言。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属关系。
例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他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独立的语言。
语言学家把分化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叫“原始基础语”。
4、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发生学分类。
谱系关系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
汉藏语系包括汉、藏缅、侗台、苗族四个语族。
他们的根据是这些语族在结构类型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
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即量词)。
(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只有汉和藏缅两个语族。
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分布区最广,亚洲的印度、欧洲、美洲和澳洲多数人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其中,使用英语、西班牙语的人最多最广。
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印欧和南岛五个语系。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菲罗--亚细亚(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和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西伯利亚等语群。
共同语:
作为共同语主要来源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选择哪一种方言作为共同语,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共同语一般以基础方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为基础,而语音以基础方言的某一地方的语音系统为标准。
共同语的两种类型:
民族共同语:
一个民族社会共同通用的语言。
作为共同语主要来源的方言叫基础方言.选择哪一种方言作为共同语,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共同语一般以基础方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为基础,而语音是以基础方言的某一地方的语音系统为标准。
国家共同语:
不同国家或许有不同数量的国语。
国语:
法定的官方语言,法定的社会共同语。
汉语中,北方方言为什么是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在方言分区里是官话区,长江以北基本都是属于官话区,面积大,语音变化较小,彼此之间都能听得懂;
加上历史上我国政治中心在北方的时间较长,宋代话本、元朝的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基本都用北方方言写成,因此现代汉语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合理的。
(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再拓展)
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1)融合的原因: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究竟哪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2)融合的方式:
自愿融合;
被迫融合(两种方式)
(3)融合的过程:
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先形成双重语言制即双语现象(一种现象)
双语现象最终会不会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
失败的语言也在胜利的语言中留下了痕迹,这叫“底层”现象。
“底层”:
底层遗留(残留),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是保留有本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如具体音值、具体发音生理上的特点。
二是保留有本社团最富有特色的地名词语。
9、“洋泾浜”(pidgin):
又称皮钦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融合现象,不是一种语言战胜另外一种语言,而是两种语言“拼凑”成的一种畸形语言。
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的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世界上现存的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新几内亚的皮钦语。
洋泾浜是上海外滩,位于叫做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汇合处,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代成为外国人聚集的地方。
他们和当地的平民接触,就用这种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成了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学习,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混合语”。
混合语(creole):
又叫克里奥尔语,混合语是洋泾浜的升格,成为某一民族的母语,是完备的交际工具,有的还有书面形式。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他不能替代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者第一语言。
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
12、语言替换的含义:
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替换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语言替换的两种方式:
一个是自愿替换:
自觉放弃自己的语言,在语言替换其他语言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二是被迫替换:
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
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替换。
语音的演变
(1)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语音发展的方式)
凭借方言和亲属语言;
凭借古代借词;
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
(2)语音演变的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学 期末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