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59619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2.91KB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
①,无以至千里。
②行远必自尔,。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油蛉在这里低唱,。
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⑥,一夜征人尽望乡。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句不但蕴含着自然理趣,而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有两句诗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是:
,。
5.名著阅读。
(6分)
(1)《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常常于叙事、议论中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了“”的故事,《二十四孝图》中插入了“”(只填一个)的传说。
(2分)
(2)根据材料提示,在括号里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
(2分)
材料一: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材料二: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3)下列《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共12篇。
B.在《无常》一文中提到:
无常有黑白两种。
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黑无常。
C.《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D.《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语文实践活动。
(8分)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收集友谊名句】
(1)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
请根据下面图片内容(任选一幅),写出与“友谊”相关的诗句(连续两句)。
第一幅第二幅
我选幅,诗句:
【活动二:
开展交友调查】
(2)下面是张华同学做的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中学生交友情况。
(3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45%
我的概括:
【活动三:
召开交友班会】
(3)七(3)班决定于2017年11月20日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在学校录播室召开“让友谊为青春增色”的班会课。
李明同学作为班会的组织者,打算邀请德育处李主任参加本次活动,他拟写了一份邀请函,共有三处错误(两处信息缺少,一处用词不当),请你指出这三处错误。
邀请函
尊敬的李主任:
您好!
我班将于2017年11月20日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举行“让友谊为青春增色”的班会课,特邀您参会指导,到时敬请抛砖引玉。
2017年11月16日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完成第7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7.
(1)这首诗写景手法多样,下列选项和本诗写景手法不吻合的一项是(2分)()
A.点面结合B.动静结合
C.视觉嗅觉D.对比
(2)请赏析三、四两句中“飞”“睡”两字的精妙。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二)阅读文言文《原谷谏父》,完成8-11题。
(14分)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①之。
谷年十有五,谏②父曰: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④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捐:
抛弃。
②谏:
好言相劝。
③舆:
手推的小车。
④凶:
不吉利。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负义也()②父不从()
③谷年十有五()④乃载祖归养()
(2)下列选项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欲捐之
A.下车引之B.少选之间
C.学而时习之D.其不善者而改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汝何以收此凶具
10.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11.本文的主人公原谷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在践行“孝道”方面都有过人的智慧。
请结合两篇文章分别谈谈他们的智慧之处。
(三)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选文,完成12—14题。
(10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13.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4.第④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丰子恺的《梧桐树》(有删减),完成15-17题。
(10分)
①在夏天我又看见绿树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②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
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
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回复了初春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将芭蕉叶、丁香和梧桐叶比较,突出了梧桐叶叶大繁茂的特点。
B.“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
”运用比喻的修辞,视线由下往上,写出了梧桐叶数目繁多的特征。
C.“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
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这句话充满了对古人眼光的鄙视之情。
D.“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体现了作者内心因梧桐叶落的伤感之情。
16.第②段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梧桐叶的衰败变化的?
17.第②段画线句“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有何作用?
(五)阅读包利民的《肩上扁担,桶中流年》,完成18-21题。
(20分)
①女儿只是在绕口令中知道的扁担,念着“扁担宽板凳长”一路成长,只是问起她扁担到底用来做什么,却也只是说得模模糊糊。
在我儿时的岁月中,在乡下的生活里,扁担却是家家必备之物。
②每天的清晨,村中的老井旁便排满了担水的乡亲。
古老的辘轳摇起东方一轮红日,倾倒进铁水桶里。
那时父亲便担着水回家,两个铁桶里的太阳被颤动的水花搅得支离破碎,一如童年五彩的日子。
扁担就在父亲的肩上起伏着,发出一路咯吱的响声,于是所有的日子都灵动起来。
③最初的时候,家里用的是一根竹扁担,似乎是从一根极粗的竹子上剖解出来,韧性极好,用了多年也不弯曲。
后来,外公给我们做了一根榆木扁担,外公是木匠,手工精细,加上上好的榆木,扁担极美观,两端窄中间宽,打磨得光滑无比。
就连两端垂下的铁勾,也是银亮亮的。
这根新扁担取代了竹扁担,成了父亲每早担水之物。
竹扁担并没有被抛弃,它接手了挑水以外的其它活计。
④最喜欢在秋天的田野上,看人们忙碌的身影。
有些庄稼被打成了粗粗高高的捆,人们就担着它们行走在田垄之上。
远远望去,一根扁担的两端,就像载着两座不停跳动的小山。
⑤父亲性情梗直,一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
他并不高大,扁担竖起也要比他高上一截,有时会想他是怎样将那么重的两桶水一路担了这许多年。
也曾坐在父亲的肩上,看着那个小小人间的奇妙。
觉得他的肩膀很有力,仿佛可以将整个房子托起。
⑥第一次挑水时,很不得要领,只觉得那扁担压得肩膀生疼,举步维艰。
也想使肩上的扁担颤起来,却更是控制不好,使得两个铁桶不安分地乱动,水也洒出许多。
两只铁桶是用铁皮打轧而成,家家都用这样的水桶,摇晃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
它们每天奔走在水井和家里的水缸之间,摇荡着四季的风霜雨雪。
⑦父亲告诉我,不管多重,腰要挺直,抬脚时让扁担上扬,可以减轻水桶重量,落步时让扁担自然坠弯,并由此积蓄了再度上扬的力量。
当我终于掌握了这种节奏,发现两桶水也并不是那么重,忽闪忽闪之间,便体会到了一种欢畅的感觉。
几趟水担下来,肩头就火辣辣地疼。
父亲说,担久了就好了。
现在想来,当年的那些日子,虽然艰苦沉重,却从未把人们的腰压弯,并努力让生活动起来,一种充满希望的节奏。
⑧那根榆木扁担,中间的部分,由于长年和肩头磨擦,被汗水浸染,颜色变得极深。
一如被希望涂亮的日子,总有与众不同的片段。
一年一年,时间就在那两只铁桶间流走,许多年过去,想来农村家家都有了自来水,扁担被用得也少了吧!
旧时的光阴如废弃了的老井,荒草丛生,而记忆如尘封的扁担,依然直直,就像父亲当年的身躯。
⑨那么多的生活之重,并没有让父亲屈服,而岁月,却轻易压弯了他的腰。
有一次,女儿又念起“扁担宽板凳长”,父亲听了,眼神飘忽了一下。
那些生动的时光已走远,扁担也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一路歌唱。
一个夜里,便梦见了遥远的情景,扁担在父亲年轻的肩头颤动,两桶水也欢快地跳跃,揉碎了两轮红红的太阳。
18.仿照示例,完成本文主要情节的梳理。
—父亲担扁担——我挑扁担—
19.阅读全文,分析本文标题“肩上扁担,桶中流年”的作用。
(5分)
20.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1)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的“浸染”一词换成“沾湿”好不好?
(2)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21.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6分)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选自《秋天的怀念》
选文结尾写到梦中的“太阳”,链接材料中写到了“菊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三、作文(60分)
同学们,走进中学就正式告别了童年。
可是烂漫的童年里,早就留下了那些无法忘记的美好:
有花花绿绿甜蜜无比的棒棒糖,有奶奶精心熬制的营养汤,有小伙伴嬉戏时四溢的欢乐味儿,有听妈妈讲童话时泛起的幸福泡泡......
童年犹如一杯柠檬茶,清香酸甜,沁人心扉,留给我们清香的回味。
请以“童年的清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分)酝酿贮声
2.(2分)C(逗号应放到引号的外面)
3.(2分)C(A选项“切忌”后面不能再用“不”,B“拓展”和“情感”搭配不当,D选项“通过”和“使”不能同时使用)
4.(8分)①不积跬步②登高必自卑③思而不学则殆④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⑥不知何处吹芦管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6分)
(1)(2分)美女蛇的故事(1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哭竹求笋、老莱娱亲(任填一个得1分)。
(2)(2分,每空1分)范爱农,寿镜吾先生。
(3)D(A中是10篇;
B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中主要是在仙台留学)
6.(8分)活动一:
(2分)第一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活动二:
(3分)示例1:
大部分中学生结交网友轻才华外貌而更看重人品。
示例2:
凭感觉、重才华、重相貌交友的中学生比例差不多,看重人品交友的中学生占比最多。
活动三:
(3分)第一处错误:
没有交代具体地点。
第二处错误:
抛砖引玉用词错误。
第三处错误:
没有邀请人:
xxx班级委会”或XXX同学。
7.(6分)
(1)(2分)D(诗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
(2)(2分)燕子翩飞是动态刻画,鸳鸯慵睡是静态描绘,一动一静(1分),相映成趣,既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又写出闲适温柔的春意(1分)。
(3)(2分)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和闲适的心境。
(“愉悦”1分,“闲适”1分)
8.(6分)
(1)(4分)是:
这从:
听从有:
同“又”乃:
于是
(2)(2分)B(之是结构助词的,其余都是代词)
9.(2分)汝/何以/收此凶具
10.(4分)
(1)(2分)你怎么能因为他老了就抛弃他呢?
(2)(2分)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1.(2分)原谷以其人之道,使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1分)。
而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1分)。
12.(2分)从上到下(1分)从下到上(1分)
13.(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生动描绘了雪后小山的秀美动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小山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14.(4分)首尾呼应(1分),总结全文(1分),点题(1分),抒发了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1分)。
15.(3分)C(不是对古人的鄙视,而是强调观赏绿色角度的变化)
16.(4分)颜色:
绿色--墨绿--焦黄(2分)
形态:
落脱一两张---成群落下一大批---枝头虚空(2分)
17.(3分)引用(1分),借助诗句增添了梧桐叶凋落时的凄凉凄惨气氛(1分),引出下文作者的议论感慨(1分)。
18.(3分,一空一分)女儿念扁担—父亲担扁担—外公做扁担—我挑扁担—我梦扁担。
19.(5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扁担”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用比喻手法,“扁担”喻指生活的艰辛,“流年”来暗示时光的流逝(1分),突出了父亲的勤劳艰辛和在岁月重压之下依然不变的坚韧(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和对父亲老去的伤感之情。
(1分)(注:
答对任意三点即给全分)
20.(6分)
(1)(3分)“沾湿”仅指表面变湿,而“浸染”是指逐渐感染、慢慢润湿的过程(1分)。
“浸染”一词写出了父亲长年肩挑扁担,汗水逐渐渗透进扁担,颜色变深的情状(1分),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
(1分)
(2)(3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扁担两端所挑着的庄稼比作小山,写出了担子太重、人们挑担走路晃动的样子(1分),体现了农人收获的欢喜和我的赞美之情(1分)。
21.(6分)同:
都有象征意义。
不同:
文末通过写梦中的太阳,象征欢快美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1分),和对年轻时勤劳、强壮父亲的赞美(1分)。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坚韧品质(1分),象征了她对我的美好祝愿与期待(1分),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遗愿,积极乐观地生活着(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