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5916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67.05KB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Word下载.docx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八大家:
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
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
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
元代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
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
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
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
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
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
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浙西词派:
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阳羡词派:
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常州词派:
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桐城派:
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苏州作家群:
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南洪北孔:
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南社:
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
(1)
《论语》的艺术特色有:
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墨子》的艺术特色有:
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
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
(2)
《苟子》的艺术特色是:
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
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恣肆。
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③刻画人物,鲜明生动。
《离骚》的艺术特色是:
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
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哀思。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3)
《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很有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史记》的艺术特色有:
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
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
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
②风格苍凉悲壮。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
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
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4)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
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
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
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
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②语言清新自然。
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
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
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王维诗歌的特色有:
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浓郁顿挫。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
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
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5)
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
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
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柳永词作的特点有:
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
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
③大量制作慢词。
④以铺叙见长。
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
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
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三
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
“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2)
《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3)
《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
《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
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四
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2)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
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
(1)
孔子文论:
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
屈原倡“发愤抒情”说。
司马迁提“发愤著书”说。
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
钟嵘文论以“直寻”为核心。
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
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2)
王昌龄倡“诗境”论。
司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韩愈文论:
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欧阳修文论:
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悟”、“以盛唐为法”。
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3)
李蛰主张“童心说”。
公安派:
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
王土帧主张“神韵说”。
沈德潜主张“格调说”翁方纲主张“肌理说”。
袁枚主张“性灵说”。
六
古代文学各章精华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
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施行美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使国家富强;
在军事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
然而被上层集团疏远、流放,最终自杀。
古人或曾感慨曰:
“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
屈原的诗歌基本上是他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悲剧以及楚国的政治悲剧创作的,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它们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又一座难以企及的巅峰,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
屈原在中国诗歌史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祖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愤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美人香草意象:
美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
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骚体:
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秦始皇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带来生机,相反,由于施行的极端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时不文”,秦政权对知识的当代性、实用性和官方一统性的倡导,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谏逐客书》。
但是它在大一统国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但在文化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以“经明行修”为标准选举士人为官的制度,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
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
其中,赋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体,吸引了当时大量的才华之士进行创作;
以贾谊等汉初文人为主的诸子散文,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体现的历史散文,被看作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所以有“文必秦汉”的说法;
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乃是《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在。
对于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的清晰认识,文体的成熟,文章观念的发展,文学价值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
总之,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阶段,却对于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
汉赋的起源:
一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
它的产生具有多源性,与先秦时期的一些作品和文体,如荀赋、战国纵横家散文、楚辞等的关系。
二
赋的定义及其体制特点: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
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散体大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汉代散文:
《吕氏春秋》、《淮南子》,以主要人物为中心组织众人集体编写的成书特点。
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著述的结构,表达的方式。
杂取各家思想,诸子思想由分到合的趋势。
汉初散文纵横家风格的复兴汉初的社会结构,诸侯--游士的社会格局,对战国的呼应。
贾谊、晁错等人及其作品。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以其《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代大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这是一部空前的大著作,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这样几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作为一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著作,《史记》一向被称为“实录”。
司马迁对社会,尤其是对当代社会所持的大胆的批判精神,正是中国古代良史“秉笔直书”的传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充分体现。
《史记》的内容和写作艺术:
司马迁具有空前自觉、强烈的历史写作意识,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一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使其区别于单纯的历史记录和整理。
在《史记》中,他试图使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成为真正有组织的历史。
不仅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风俗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历史,他首创的纪传体意味着:
历史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汉书》:
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写作;
《汉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继司马迁之后,《汉书》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
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史书最为经典的形式。
文章的演变:
曹丕《典论·
论文》“概文章也,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汉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
叙事成分
以杂言为主,具有向五言发展的趋势。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编集。
《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后期的一组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诗。
代表着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诗歌在汉代长期以来的不发达,以及东汉中后期社会文化土壤的转变。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主要有两大类:
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
《古诗十九首》高度的艺术成就:
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
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
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
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
(一)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文学风貌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二)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
可概括为儒学式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约四百年,其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
这是一个充满新变的时代,一个充满开拓与创造力的时代,一个许多新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文学题材与体裁、文学风格与表现方式产生的时代。
第一,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
第二,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丰富了。
第三,文学的题材、体裁更丰富了。
山水题材、田园题材、游仙题材乃至宫廷题材、边塞题材都出现了,而且奠定了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五言诗逐渐兴盛,成为中国诗歌史影响最大、创作量最多的一种诗体,七言诗在形成中。
骈文、骈赋也大大发展,达到了高峰。
小说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基础与规模,出现了志人、志怪两大类。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一、文学的自觉与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风骨的形成。
“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
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可说是对建安风骨成因及其内涵的精确概括。
二、曹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
(一)曹操
生平与文坛地位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操的文学创作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歌今存有20余首,数量不算多,但成就却很突出。
从内容上来看,大致分为四类,即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
第三,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五言而言,他是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者,就四言而言,他则《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
(二)曹丕
字子桓,曹操次子。
(三)曹植
植字子建,曹丕之弟。
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后世称陈思王。
在建安作家中,他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位作家。
钟嵘称他为“建安之杰”,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
三、“建安七子”与蔡琰。
建安时期在诗创作上影响最大的除“三曹”外,就是“建安七子”与女作家蔡琰。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的名号,最早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他说: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宜,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从此,建安七子的名号便确立下来任司空事祭酒等。
其诗今存不多,以《饮马长城窟行》最有名,所长在书檄,《移豫州檄》为代表。
四、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正始是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则包括正始以后至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二)阮籍与嵇康在正始文人中,“竹林七贤”最具代表性;
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则是成就最突出者。
阮籍与嵇康是正始中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
阮籍与嵇康的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为魏晋散文的代表。
阮的散文代表作为《大人先生传》,嵇的散文代表作为《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等。
西晋文学
:
西晋主要作家:
1、潘岳与陆机。
潘岳与陆机是西晋太康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左思与刘琨在西晋诗坛上是两位比较突出的作家,左思继承并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传统,作品内容充实,富于力度,有“左思风力”(钟嵘语)之称;
刘琨当晋末乱亡之际,抒英雄失路之悲,清刚悲壮。
二人确为当时文坛之骄骄者。
2.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对后代文影响极大
现在我们接着来谈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陶渊明的作品:
今存诗一百二十五首,文七篇,辞赋二篇。
他的辞赋与散文均写得很出色,《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园记》均是其中的代表作。
陶诗的艺术特点,大致可有以下几方面: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3、豪迈雄健:
诗风的另一侧面。
南北朝文学:
(一)
(1)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创作活跃
(2)文学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很突出。
新题材、新风格不断出现,诗歌上,刘宋时期山水诗涌现,“俪采百句之偶,争价一字之奇”。
齐时出现永明体,开始了对声律的追求,语言上开始追求简省,剔除宋诗的板滞晦涩,如沈约提出作诗“三易”:
“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梁陈题材又转向宫体,写后宫妇女生活等。
散文创作上:
进一步骈化,骈体文创作成为这时的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3)文学观念上,由“言志”转向重“缘情”。
(二)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精工富艳的风格。
(2)细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中国古代 文学史 笔记 袁行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