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十二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5787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6.62KB
届上海市十二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届上海市十二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十二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
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
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
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
第一个定义是:
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
第二个定义是:
什么叫伟大的时代?
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
(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
1.(2分)第①节加点词“围猎/围啄”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争议陷阱”社会现象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新的建筑出来遭到民众否定B.生命的过程都必然经历生老病死
C.北京公布新的高考方案引发广泛争鸣D.陈光标高调慈善举动引起不少人反感
3.(4分)请解释“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这句话的内涵。
4.(2分)第⑥节□处要填写的关联词依次是:
__________
A.如果但因为B.所以但因为
C.尽管但也D.所以但而且
5.(5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人指责他的作品语言粗糙,品味不高;
有人质疑他的作品专以揭露龌龊、邪恶、丑陋、血腥等中国文化的负面因素来取悦诺贝尔奖评委。
请结合文意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9分)
前往边城的路有多远
杜文娟
④那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啊!
那个春天,第一次知道了翠翠。
翠翠在边城,边城有幽长幽长的青石板路,石板间长有蔚蓝的青苔,青苔间夹杂着嫩草。
沱江的水烟雨朦胧,氤氲潮湿,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流向一个渡口。
爷爷摆渡着过江人,希望翠翠在天宝和傩送家的吊脚楼上多待一些时辰。
翠翠却走在回家的路上,水鸭子和鲤鱼窃窃私语,为她送来夜莺的歌声。
毫无来由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翠翠,喜欢上了翠翠的边城,一气呵成,写了一首短诗,名为《在边城的日子》。
完全是假想,完全是自以为是的边城模样。
雨丝、青石板、青苔、吊脚楼、少女,是那首诗的关键词。
自此以后,边城成为我向往和靠近的地方。
⑤清晨,坐在红漆桌前,忙完该忙的一切,将心仪的书藏在铺展的报纸下面,曲了脖子去看,低声翻卷书页,听到脚步声,赶快将报纸覆盖在书本上,装作学习报纸的样子。
午后,坐在红漆桌前,在稿纸上写字,咳嗽声传来,快速用报纸遮盖稿纸,心跳得慌乱。
那些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文字,将我带进了天堂,神秘、广阔、自由、幸福,各种气息,蜂拥而至。
⑥某一日,一只喜鹊从后窗飞了进来,在我头顶惊慌盘旋。
赶快打开前门,想给她开辟一条生路。
门和窗全是透明的玻璃,她辨不清方向,把自己一步步引入歧途,送上绝路。
她在前门与后窗反复碰撞,我蜷缩在更矮的地方,生怕阻隔了她的路线,影响她的出逃。
悲剧还是发生了,她撞到了白色的墙上,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变成了喜鹊的尸体。
不敢靠近,觉得她就是我自己,或者自己还不如一具尸体。
将尸体捧了起来,托在掌心。
捧着的不是一只小小鸟,而是自己的灵魂和躯体。
沉默,死亡那样的沉默。
⑦窗外有一株雪松,一年年生发,已经超过了更高的楼层。
而我,依旧在红漆桌前坐着,小心翼翼。
⑧很长一段时间,草坪里的夜灯熄灭以前,不曾休息。
靠在床上夜读,是我最大的幸福。
风声雨声,与我无关;
风花雪月,相去甚远。
天明,继续行走在衣食住行的路上,走得歪歪斜斜,心神疲惫。
无数次幻想,脚踩大地,行进在前往边城的路上。
⑨出发了,真的!
⑩首先看到了一滴水珠,悠悠的,坠在金色的橘子上,欲落不落的样子。
仰望久了,没有落下的迹象。
左顾右盼,有船在江的左岸和右岸行驶,一侧叫湘江,另一侧也叫湘江。
雨就那么下着,打湿了整条湘江和橘子洲头。
我把手伸出去,接到了一手雨滴,两只手都接到了冬日的雨滴。
然后,将雨滴漏下去,双手合十,举至前额,信徒一样,三鞠躬。
⑾继续出发,在一条名唤金鞭溪的水边行走。
那朵带着露珠,掉落在我棉衣纽扣上的山茶花不见了,山茶花是白色的,洁白无瑕的那种容貌,那种唤作暗香的气息不曾减弱,反而更加诱人。
⑿春去秋来,落叶纷纷,一秋一秋地落,一春一春地过。
直到把那首短诗变成了旧作,边城似乎也是久远以前的事了。
如今,行走在翠翠走过的青石板路上,渡过爷爷摆过渡的沱江,听过天宝和傩送唱过的山歌,但依然,没有抵达边城,依然行进在前往边城的路上。
⒀我在喧嚣的柳这边,精疲力竭,无所适从。
红衣女子在柳的那一边,悠闲惬意,一如既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帘柳丝,隔着两方天地。
我在边城的外头,她在边城的里头。
无法靠近,不能进入。
⒁前往边城的路到底有多远?
也许永远也抵达不了,也许明天就能到达。
(选自《文艺报》2017.12.9,有删改)
6.(3分)“彳亍”一词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作家名)的(作品名)中也曾出现,它准确的读音是(拼音)。
7.(2分)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8.(3分)文章由“上了木楼,灯红酒绿,鼓乐瑟瑟”的第③段,直接转到第④段“那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啊!
那个春天,第一次知道了翠翠”,这样写从叙述的顺序而言是否有些突兀,请简述理由。
9.(4分)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笔下的《边城》的喜爱,对“翠翠”所在的“边城”的向往,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且深邃的思考。
B.第⑥自然段中的“喜鹊”是作者的自我象征,因此喜鹊的悲剧命运也是作者精神之旅的真实写照,透露了作者消极厌世的情绪,为全文定下了低沉阴郁的基调。
C.第⑨自然段独句成段,字句简短、节奏明快,视觉上突出醒目,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行走在边城路上”的激动之情。
D.文章两次提到“红衣女子”这一细节,结构上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内容上表现了作者与“女子”之间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
E.本文作者将情感的投放,置于精神追求的层面,笔法细腻、情感真挚,于细微处感受人生,但又不流于琐屑和零碎。
文章内容质涵厚实,富有艺术张力。
10.(3分)“情景交融”是散文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之一。
本文与《荷塘月色》都体现了这一特色,请试作比较分析。
11.(4分)“前往边城的路到底有多远?
”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自身谈谈你的体会。
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
远浦帆归》)
(4),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6),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诗经》)
(8)不薄今人爱古人,。
(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
庆清朝慢·
踏青①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②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③。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④,有许多般。
须教撩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注】①北宋词,出自《冠柳集》。
“庆清朝慢”由王观创调。
②东君:
司春之神。
③小双鸾:
鞋面所绣的双鸾图案。
④则个:
语助词,表示动作进行,近似于“着”。
饾饤(dò
udì
ng):
喻指杂凑堆砌。
13.王观将词集取名为“冠柳”,表示其创作欲高出词人(人名)之意。
(1分)
14.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雨为酥”和“催冰做水”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与变化,表现春神的运行造化。
B.“何人……点破残寒”的疑问,既让表达跌宕生姿,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好奇。
C.作者化用了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写出了烟郊外迷蒙的春色。
D.过片“晴则个”等三句运用口语,描绘出天气的阴晴不定,活泼而富有意趣。
15.这首词的下片巧妙地表现了姑娘们在踏青中的情绪变化,请就此加以赏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
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
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
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
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
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
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
“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命往见豫,汝为曰:
“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豫悚而立曰:
“使人!
使人!
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
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即拘留汝为。
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
“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
”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
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
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
“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
”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
“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
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②完颜宗弼:
金兀术。
③僇辱:
僇lù
,羞辱。
④僭号:
冒用帝王称号。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汝为行次寿春_____________
(2)固辞______________
(3)桧将械送金人_____________(4)假僧舍居之_____________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2分)
A.①然以汝为儒士②同知曹州以诱之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②豫悚而立曰
C.①报国家及父兄之仇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D.①志在为国复仇②颇为诸公所知
18.请用“/”为下列文句断句。
(3分)
19.翻译。
(5分)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2分)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
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
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
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21.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
(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
①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
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
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
诚哉!
其为武后也。
②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
予曰:
“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
”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
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③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
“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同人诘予曰:
“有所本乎?
”予曰:
“有本。
吾家太白诗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
”同人笑而是之。
斯言得无定论?
(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22.第①段开头写作者对“牡丹得王于群花”存疑,其作用是。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只要不在这时候,虽然有十个尧帝,也不能长出一枝冬穗。
B.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时令,苟且于一时,即使有十个尧帝,冬天也不能长出一枝麦穗。
C.植物生长要等待时机,随便违背它,即使十个尧那样的圣贤,冬天也没有一枝麦穗。
D.植物生长有一定时令,如违背它,即使十个尧那样的圣贤,冬天也长不出一枝麦穗。
24.第③段“予曰:
‘有本’”中的“本”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简述作者在文中对武后的态度。
26.概括本文的主旨。
第二部分写作(70分)
七、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
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
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
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
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
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要求:
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5分)
二、(19分)
答案:
6.(3分)戴望舒;
《雨巷》(注意标点符号);
chì
chù
7.(2分)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河灯和沱江水的善解人意。
8.(3分)不突兀。
这是一段作者追忆往事的插叙,是对作者“行走在边城路上”的情节和人物情感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情感更充沛,主题更鲜明。
也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9.(4分)CE
10.(3分)两篇文章都通过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
《荷塘月色》作者通过月色笼罩下的荷塘朦胧优美的景致表达了心中暂时逃离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喜悦但又终究逃脱不了的淡淡的哀愁。
而本文通过湘西之景的描写,回忆之境的叙述来表达自己对边城的向往以及无法融入但又想要融入的无奈和渴望。
11.(4分)切忌泛泛而谈。
要求有理有据、有感有悟。
(仅作参考:
这个结尾暗合《边城》的结尾:
也许傩送永远也不会回来,也许傩送明天就能回来。
而作者前往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也是如此的困难,有着希望但可能永远不能实现。
这就像我们的理想,我们朝着它迈进,也许永远也不能实现,但我们还是在不懈的努力。
)
三、(6分)
12.
(1)青霭入看无
(2)官盛则近谀
(3)两三航未曾着岸(4)梧桐更兼细雨
(5)却话巴山夜雨时(6)其岸势犬牙差互
(7)鲜克有终(8)清丽词句必为邻
四、(8分)
13.柳永(1分)
14.B(3分)
15.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
“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
“香泥斜沁几行斑”的细节,则从侧面表现了她们只顾看花觅柳、忘情地欢笑,却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的懊恼。
她们笑容顿敛,双眉紧锁。
词人以“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的比拟,略带风趣地写出了姑娘们一瞬间尴尬的神情。
五、(19分)
16.(4分)
(1)停留
(2)坚决(3)拘役;
拘捕(4)使……居住
17.(2分)文言虚词C.助词,的
A.表示承接/表修饰;
B.因为;
表目的/来;
D.替/表被动。
18.(3分)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每处0.5分)
19.(5分)①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
(评分标准:
“开陈”1分;
“勉以忠义”介宾后置句式,1分;
使(之),省略句,1分;
②(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
(评分标准:
“业”已经。
例如,《黄生借书说》:
“若~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1分;
“何言”宾语前置句式,1分)
20.(2分)信息筛选A“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
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见他。
21.(3分)文中第二段侧重写汝为尚气节,主要句子有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
”②汝为曰:
”力拒不行;
③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④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
(任选2点即可,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
(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做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
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
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
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
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
“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
”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
“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
”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四次。
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
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
“你这个使者!
你这个使者!
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
”就拘留了汝为。
但因为汝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来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
“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
”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
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
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
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
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
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
”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来,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来。
秦桧病死后,汝为说:
“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
”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
“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户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
”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上海市十二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上海市 十二 校高三 上学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