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漳州市漳州正兴学校语文科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4886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13KB
精选漳州市漳州正兴学校语文科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漳州市漳州正兴学校语文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漳州市漳州正兴学校语文科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構戏于琬曰:
“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琬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
“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
“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邪?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得免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还住涪。
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雅:
向来
B.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
赞美
C.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推:
追究
D.道险运艰,竟不能克克:
战胜、攻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琬二十岁时就与他的表弟颇有名气。
他在任广都县令时曾因不理政事险些被刘备杀掉。
B.蒋琬不但有治国之才,而且宽以待人,东曹掾杨戏曾经诽谤蒋琬说他“办事昏庸糊涂,实在不如以前的人。
”但蒋琬并不在意。
C.蒋琬才智出类拔萃,处群臣之首,诸葛亮去世时,朝野惶惧,蒋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既无悲戚的容颜,又没有喜悦的声色,神态举止,一如往日。
D.蒋琬的个人品格值得称道,他一心为公,胸怀宽大,能体察下情,不计个人恩怨,维护了蜀汉集团内部的团结。
4.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分)
(2)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诗歌题为“落日怅望”,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的前一个晚上去找觉慧。
觉慧赶着写稿,没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
B.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
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
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红楼梦》)
C.在大街的尽头,一处黑魆魆的凹进去的地方,就看见了葛朗台的家。
长年的失修,已经使门框上出现了好多洞眼,倒有几分像监狱的门口。
这是小说发生的背景:
索漠小城不像巴黎那么繁华,房子看上去活像阴森的修道院,凄凉、衰败、枯燥。
(《欧也妮·
葛朗台》)
D.吴荪甫异样地狂笑着,站起身来就走出了那书房,一直跑上楼去。
现在知道什么都完了,他倒又镇静起来了。
吴荪甫彻底破产了,绝望得甚至想自杀。
但他告诉丁医生自己没事,随后就叫妻子赶快收拾,晚上就上轮船,他将携着全家人到牯岭避暑。
(《子夜》)
E堂吉诃德在路上遇见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想与狮子较量-番,便用长枪挑开笼门,但这匹体格雄壮的狮子对他的冒犯满不在乎,不但没有冲出狮笼,反而掉转身子,慢吞吞、懒洋洋地又躺下了。
堂吉诃德在管狮人的假意夸奖之下自以为得胜,并要求管狮人见到国王时,一定要把这件英勇的事迹禀报给国王。
还说:
“假如陛下问这是谁的英雄事迹,你就告诉他是狮子骑士的……”(《堂吉诃德》)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曹操误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人后,又故杀吕伯奢。
其原因是担心吕伯奢一家出卖他,从而难逃董卓的追杀。
而董卓追杀他的原因则是他行刺董卓未成。
请简述曹操行刺董卓的过程。
(罗贯中《三国演义》)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
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
(列夫·
托尔斯泰《复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①,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
为政》)
(2)子夏问孝。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3)林放问礼之本。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②也,宁戚。
八佾》)
[注]①御:
驾驭马车②易:
周备。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指出实践孝道要从生活点滴做起,无论父母生养、死葬、追祭,都不可违背礼。
B.春秋时代,鲁国大夫,位高权重,有时使用鲁国诸侯之礼,严重违反礼制。
因此孔子借孟懿子问孝之机,扣紧“礼”的精神,阐论实践孝道之方。
C.选段中“无违”的含义就是做什么事都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做到让父母高兴,才能真正体现“孝”内涵。
D.孔子从“生”“死”“祭”三个方面告诫孟懿子不要违越礼制,借讲孝之名阐述做臣子的道理。
(2)结合②③选段,谈谈你对“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礼”的理解。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合称孔孟之道”是历史误会吗?
宋立林
孔孟之所以合称,有多种原因和必然性。
举其大端,第一,孔孟合称是儒家内部学术转向的产物。
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孟子地位的提升。
孟子思想中的思辨性、理论性,切合唐宋之后儒学应对佛道挑战的需要,自然日益受到重视。
经过宋明理学家的不断推崇和诠释,“孔孟之道”越来越被视为一个整体。
第二,孔子与孟子之间确乎存在思想的一致性。
孔子之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蕴含不同的发展路向。
孔门后学往往各得一端,但相较而言,孟子更能得孔学要领。
孔子的学说包涵仁、礼两大内容,尤以仁学为重。
而孟子恰恰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使孔子学说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思想的理论深度上发展了儒学,由仁学进而提出“仁政”,在人性论上高举“性善论”的大旗。
另外,在修养工夫论、人格境界论等方面,孟子都对孔学有所推进和延展。
当然,孔孟之间也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突出表现为二者性格气质的巨大反差。
孔子主张“讷于言”,孟子恰恰能言善辩;
孔子尊君,孟子则勇于批判君主;
孔子行事中庸守礼,孟子则率性而为。
可以说,孔子博大,孟子精深;
孔子温和,孟子激扬;
孔子中庸,孟子偏激。
正如二程所言:
“仲尼,无所不包……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然而已。
仲尼,天地也;
……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
孔孟之间的如此差异,其实很易理解。
首先,人的性格与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综合影响而成的。
其实在孔门之中,孔子的弟子同样各个性格鲜明。
而正是这种“无所不包”的多元格局,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次,二人的气质乃至思想差异更多的是由于时代不同造成的。
他们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课题。
虽然我们习惯于“春秋战国”的说法,但其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孔子时代,天子虽然式微,但一定程度上仍受到尊重,诸侯争霸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但到战国中期,天子已完全丧失权威,诸侯战争更加白热化,利益争夺更为公开、露骨。
战国中期的现实,早已不允许孟子循循守礼,企图通过“尊王”、“守礼”来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实现仁政。
可以试想,假如孔子生活在孟子的时代,他所表现的生命形态也许就不会与孟子有如此大的差异了。
尽管孟子与孔子在性格、气质乃至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别并非本质的,并不妨碍二人在思想上的密切关联。
历史地看,就对儒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而言,孔孟当推为魁首。
后世孔孟合称,以“孔孟之道”来指称儒学,也并不是完全无视二者的区别。
朱熹就曾直言:
“孟子教人多言理义大体,孔子则就切实做功夫处教人。
”可见连朱子也正视二者的理论风格之不同。
况且,思想家的价值正在于其独创性。
如果孟子完全同于孔子,那么孟子存在的价值就会失去,后世便不会有“孔孟之道”的说法了。
(原载2009年09月07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⒑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起其他孔门后学,孟子更能得孔学要领,他的学说与孔子一脉相承,并使孔子学说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
B.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与孔子气质乃至思想存在着差异,使孟子具有了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思想意义。
C.这篇文章着重论述了孟子对孔子学说发展的重要贡献,指出他在思想的理论深度上发展了儒学。
D.本文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与提示,而这一些文字又显示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⒒下列不属于孔孟之所以合称的原因和必然性的一项是()(3分)
A.孔孟合称是儒家内部学术转向的产物。
B.唐宋之后的重视和经过宋明理学家的不断推崇和诠释。
C.孔子与孟子之间确乎存在思想的一致性。
D.孔子之学包罗万象,完全涵盖着孟子的思想。
⒓下面各项中,属于作者分析“春秋战国”差别的目的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到了战国中期,天子已完全丧失权威,诸侯战争更加白热化。
B.说明孔孟二人的气质乃至思想差异更多的是由于时代不同造成的。
C.说明到了战国中期,孟子没法通过“尊王”、“守礼”来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
D.论证了孔子与孟子的性格与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综合影响而成的。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黄土流坡
吴克敬
①原来以为,黄土是凝固不动的,是亘古不变的,突然有了一次俯瞰的机会,才发现黄土是流动的,像浩瀚的大海一样波涛荡漾。
这是我乘坐在飞机上的发现,从西安国际机场起飞去北京的班机老飞不高,总是在一种低空状态下盘旋,这使我疑惑,又使我激动,觉得给我生命的黄土,在这个特殊的境遇里,是那么的风姿绰约,遍布着神奇的波影,透明、轻巧、恍惚。
②所以我疑惑。
生养了我们的黄土地,原来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水国”,她是那样丰富,从来都不曾寂寞。
在其波动的地表上,那许多的梁峁和沟壑,那许多的树木和庄稼,不断变化着,仿佛它们的生命蕴藏着太多的活力,只有经过这无穷的变幻,才能获得美丽的释放。
我仔细地看着那波涛汹涌的黄土地,把她的每一道梁峁,每一条沟壑,还有每一棵树木,每一片庄稼地,都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
它们紧紧地匍匐在黄土地上,以它们各自所有的色彩和动态,诠释着各自的命运。
③我想这该是风的功劳。
它使如水般波动的黄土地,产生了一种繁复的美,飘飘荡荡、洋洋洒洒、无边无际,使自然显示出广大无边的存在。
她承载着她可能承载的一切:
村庄、牛马、芦苇、炊烟、雨涝、干旱、诗词、书画、唢呐、秦腔、皮影、爱恨、朝代……无穷无尽的物事,在遗传的作用下,肆意地张扬着,谁也不愿低头,自信这就是各自存在的源泉,各自挺立的基础。
还有高陵、三原、蓝田、临潼……全都风姿绰约地活跃在波涛汹涌的黄土地上。
我必须承认。
它们是黄土地真正的主人。
它们一个一个,历史地种植在黄土地上,差不多都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高龄了。
它们懂得黄土地的性情,知道黄土地的感情,因此就都毫不客气地扎根在黄土地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贪婪地吮吸着黄土地的营养,不断地壮大着自己。
④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爱黄土地。
起小,我就和黄土地密不可分,溜着面面土(细如面粉的黄土),摔着泥炮长大成人,我发现着黄土地的秘密,寻找着黄土地的诗意。
⑤黄土地的生活,大同小异,但这并不影响诗人的吟唱。
彳艮早的时候,有一些无名诗人,用歌声吟唱着黄土地,他们的吟唱被专司采风的官吏收集起来,编入了不朽的《诗经》。
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也来赞颂黄土地了,他们都是唐宋两朝伟大的诗词家,他们笔下的黄土地,勋口丰饶壮丽,更加风情万种。
到了现在,柳青来吟唱黄土地了,陈忠实来吟唱黄土地了,贾平凹来吟唱黄土地了。
这些沾染了黄土地气息的文字,波动着诗意的灵性,在我们的眼前闪耀着,波动着,醇厚而绵长。
⑥波动的黄土地啊,应该就是我们的母亲了!
因为只有母亲才有这样的风姿。
说是女孩儿还不行,尽管她们彩衣飘飘,彳艮有黄土地的原始本性,但她们略嫌稚嫩,还需要岁月的磨砺。
像我们的母亲一样,身穿的衣服不会特别平整,举止使她们的衣服更多了一些褶皱。
但那是流动着的褶皱,像是海水一般。
母亲是轻盈幸福的,那衣襟上的褶皱也就轻盈幸福地变化着,变化出无限的形态来。
那样的变化,应该说,是人们所乐意领受的。
由于纺织物的自然垂感,或者由于一次次的浆洗,母亲的衣裳还会出现一些别的变化,譬如色彩,又譬如褶皱,就如那黄土地上种植的庄稼和陷落的沟壑……纺织物的美丽质感,有效地遮盖了肌肤的润泽,使其愈加透出难言的神秘。
(选自2009年《散文》01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黄土地是“水国”,原因是他发现黄土是流动的,像浩瀚的大海一样波涛荡漾,,而且像水一样蕴藏着很多的活力,滋养着黄土地上的一切。
B.村庄、炊烟、诗词、秦腔、皮影……这些无穷无尽的物事,使如水般波动的黄土地产生了一种繁复的美,飘飘荡荡,洋洋洒洒,无边无际,也使自然显示出广大无边的存在。
C.作者追源溯本,列举了《诗经》、唐、宋以及现当代吟唱过黄土地的作家,充分表现了黄土地的丰饶壮丽、风情万种,黄土文化的灵动、醇厚和绵长。
D.作者满怀深情地将黄土地喻作母亲,她无私哺育着一切,承载着黄土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磨砺,但变得轻盈、幸福,愈加神秘。
表现了对黄土地的感激和赞颂。
E.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纤丽柔美,富有意蕴,从生我养我的黄土地到诗意的黄土地,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14.试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5.作者在第④段中说到“我发现着黄土地的秘密,寻找着黄土地的诗意。
”试结合文本,探究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纪念任继愈先生
阎韬
①任继愈先生与我有五十年的师生之谊,相处越久,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
哲人其萎,我心伤悲。
高山景行,永照前程。
②最初听说任先生的名字,是在北大哲学系读大一大二的时候。
那时还没有听先生的课,但知道他在学界已经很有名了。
报章杂志上经常有学术讨论,先生每每参与其中。
他是文章高手、快手,一个晚上就能写一篇万把字的好文章。
同学们都非常想一睹他讲课的丰采。
③后来,听了他开的选修课:
佛教资料选读。
先生风度翩翩,谈思想,论人物,深刻而又生动,所展示的禅宗大师们斗机锋的场面,特别令我神往。
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讲义纸极为粗劣,刻写的质量也不高,先生不时地指出其中看不清的字和错字。
正因为这样,这份印制质量不高的讲义对我显得彳艮珍贵,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掉。
④再后来是研究生毕业时的事。
系里六位教授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任先生也在其中。
当时答辩形式不太规范,答题没有准备时间,考官问了要立马回答;
涉及的问题太广。
我的题目是关于明代哲学家罗钦顺的,但导师冯先生要大家“随便问”,这样绝大部分问题都出在论题之外。
我当时知识少得可怜,除完整看过《论语》《孟子》《老子》之外,就只背过几本《中哲史资料选辑》,虽然考官已经手下留情了,可我还觉得招架不住。
任先生问过好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
中国历史上哪位哲学家著作最多,哪位最少?
著作名称是什么?
我答得不全,心中不快,我想为什么不问哲学观点而问这些纯粹资料性的问题?
两年以后,我感到资料选辑上的东西不够用,因而领悟了先生问题的深意:
他是在告诉我,资料选辑既帮了你也限制了你,要了解一个哲学家,至少需要读他的全部著作。
⑤此后近距离接触比较多,除了进一步感受到他学识渊博,还对他的民主作风有了深刻体会。
写作人员经常开讨论会,先生作为主编虽然早有成熟意见,但从来不摆权威架子,总是认真听取各个成员的发言,然后将好的看法集中起来,形成统一意见。
大家心悦诚服,干起来也就比较顺当了。
有的分歧当时解决不了,先生一般不会强制裁决,而是暂时搁置,会下慢慢解决。
先生平易近人,学生辈的人用平辈尊称“任公”来称他,他也愉快接受。
严肃的时候多,但有时也会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听者无不解颐。
⑥先生做学问,永不知足。
他重视老子哲学,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曾反复加以研究。
四十岁以后从事《老子》的注释与今译,先后出版《老子今译》《老子新译》《老子全译》,直到九十高龄还出版了《老子绎读》。
他在该书前言中说:
“生也有涯,学无止境’这是我的座右铭。
《老子》译文不断修改,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无止境,永不知足。
”每版新书带来的不仅是更加准确的译文,还有认识的深化。
读了《绎读》,我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并期待百岁版的《绎读》。
他高兴地说,我努力!
康有为曾说,他的学问三十岁就不再进,也无可进了。
康的学问固然很好,但如果三十以后继续前进,岂不更好?
⑦先生常说,文化的发展需要酝酿和积累。
从历史上看,每个朝代的文化繁荣,大体都在建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出现。
新中国也不会例外。
这个大繁荣我们不一定赶得上,但我们可以为它做准备。
⑧先生高足李申说:
“先生属于中国学术发展之河的深流,不属于表面飞溅的浪花和光怪陆离的泡沫。
”说得好。
泡沫以旦暮生死,深流与天地同寿。
(选自2009年月8月9日《文汇报》,有删改)
A.“讲义纸极为粗劣,刻写的质量也不高”,虽然这份印制质量不高,但我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掉,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先生讲学时的严谨态度让我感动。
B.我研究生毕业进行论文答辩时,由于答辩形式不太规范,导师冯先生让六位教授“随便问”,所以任先生就随便问了些纯粹资料性的问题。
当时我答得不全,心中不快。
C.“学生辈的人用平辈的尊称‘任公’来称他”,乍一看仿佛是学生的失礼,其实这一称呼不仅可见任先生的平易近人,而且仍然能体现学生对先生由衷的敬意。
D.文章第⑥段引用了康有为事例——“康有为曾说,他的学问三十岁就不再进,也无可进了”目的是与任先生形成对比,以表明康有为的自恃甚高。
E.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任先生往事的回忆来纪念先生。
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却充分流露出作者对任先生的高度赞美和无比敬仰之情。
14.文章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任先生的高山景行?
请简要概括。
15.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先生属于中国学术发展之河的深流,不属于表面飞溅的浪花和光怪陆离的泡沫”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要求改写句子。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结论。
(1)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2)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材料二:
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金牌获得者王伟认为:
奥数教育改变了他的一生。
对奥数的钻研,极大地帮他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这又有利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他在攻克一道道难题中,不断地积累和享受着愉快的成就感。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请就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
(150字左右)(8分)
六、作文(70分)
18.就象数学运算一样,生活中也时常需要加加减减。
请以“加减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默写
1.(6分)
(1)池鱼思故渊驽马十驾
(2)以手抚膺坐长叹俯察品类之盛
(3)一尊还酹江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文言
2.(3分)B(B选项中的“赞”应为“辅助、辅佐”之意。
)
3.(3分)B(B项张冠李戴,诽谤蒋琬“办事昏庸糊涂,实在不如以前的人”的不是杨戏,而是督农杨敏。
4.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5.
(1)(2分)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或:
他的才能不在于治理一个百里范围的小县。
(2)(4)如果我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
还有什么可问呢?
(赋分点在“苟”、“事不当理”、“愦愦”三处。
译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
二十岁时与他的表弟泉陵县人刘敏都很有名气。
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刘备曾因游览视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什么事都不处理,当时又喝得酩酊大醉,刘备大怒,打算将他治罪杀掉,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
“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或:
他的才能不在于治理一个百里范围的小县),他处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把表面形式放在首位,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
”先主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就不加罪于他,匆忙之中只免了他的官而已。
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蒋琬被召入府担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主持国政),开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漳州市 漳州 兴学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