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4497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49KB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既事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事关经济硬实力的提升;
既事关产业的发展,又事关城市的发展;
既事关当前的发展,又事关今后的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切实将文化产业作为事关绍兴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谋划和推进,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具体分析见附件1、附表1)。
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调研后我们认为,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1、总体要求。
绍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按照“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合力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绍兴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兴旺的现代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吸附渗透和转化带动作用,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展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宜从长计议,由近及远,突出近、中期目标。
近期目标:
到2013年,重点要实现“五个一”的目标:
一是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主导行业,重点是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休闲娱乐业;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形成2个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区块;
三是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的文化骨干企业,扶持1-2家文化企业上市,特别是在创业板上市;
四是培养引进一批勇于创新、善于营销、精于管理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五是打响一批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知名度高的文化名牌产品,形成2个以上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中期目标:
到2015年,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切实优化,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发挥,努力构建起主导行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繁荣有序、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把绍兴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以上。
3、发展策略。
一是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重点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理念、资源、资本、生产方式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并进发展。
二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
强化文化产业“基础在文化、特色是灵魂”的理念,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要深入发掘利用唯一性的特质优势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竞争优势。
三是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和结构布局,强化功能分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产业集中、资源集约、服务集成的规模和集聚效应。
四是各方联动,合力发展。
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强势推进。
特别是当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和扩张发展阶段,更应突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
4、发展重点。
文化产业内容很多,绍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综合分析绍兴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绍兴要重点和优先发展“三大行业”:
即要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
同时,要统筹和支持发展文博会展、现代传媒、印刷包装、艺术培训、文体产品制造、民间工艺等行业。
二、明确发展举措
1、做实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坚持重抓项目谋划、生成、落地和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一要推进一批文化旅游类重点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绍停留更长时间。
重点要推进“全城创5A”,加快发展全城旅游。
要引进民资、外资,参与全城旅游开发建设。
谋划和启动建设古城专题博物馆群,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
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专区,积极推动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器具等创作、生产和销售。
抓住庆祝建城2500年和世合赛契机,整合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综合性、互动性、时尚性、特色性的要求,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策划机构,精心策划专场文艺演出。
二要推进一批文化创意类项目,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重点要针对轻纺、珠宝、黄酒等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和推进一批创意设计项目。
加快一批动漫产业项目发展,举办动漫节,加大对《少年师爷》和《Q宝笑笑乐》等绍兴原创动漫的扶持力度。
鼓励原创影视剧的生产,加快绍兴影视、综艺节目拍摄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工业美术、现代传媒、书画艺术等产业。
三要推进一批文化休闲娱乐业类项目,促进人民群众文化消费。
加快推进环迪荡湖和世贸商城文化娱乐演艺带、袍江“两湖区域”文化休闲综合商圈、镜湖新区“三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古城特色餐饮、酒吧、茶吧、咖啡吧一条街、体育赛事、俱乐部服务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做强产业主体,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项目的依托,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发展文化产业,要努力做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实力。
一是改革重组一批企业集团。
按照“主业强、品牌响、机制活”的要求,结合实施“四个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战略,加大文化大企业培育力度。
市里研究确定大企业扶持发展对象时,要降低门槛特地给文化企业预留一定数量的指标。
要通过改革重组、资源整合、深化改革等手段,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集团”建设,即绍兴旅游集团、绍兴黄酒集团、绍兴报业集团、绍兴广电集团和绍兴演艺集团。
二是要扶持壮大一批种子企业。
通过财政贴息、播出补助、文化专项资金定额支助、国资参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一些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企业的扶持力度,如要支持绍兴新锐传媒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绍兴特立宙电脑动画有限公司、信邦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指南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绍兴翰越堂文物拍卖公司等企业的发展。
三要招商引进一批外来企业。
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绍投资兴业。
3、做大产业园区(基地),发挥集聚效应。
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集成,集聚发展。
要借鉴绍兴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集聚。
一要围绕城市规划,明确空间布局。
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与优化绍兴大城市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谋划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
建议重点是:
突出“一核”,聚集“四区”,提升“五片”,“多点”发展。
突出“一核”,就是绍兴越城组团。
这一区域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成为绍兴市域内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高地。
聚集“四区”,就是镜湖新区、袍江、柯桥和滨海新城要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
提升“五片”,就是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这5个县(市)的城区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多点”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分别在全市各地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产业基地等建设。
二要明确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基地。
按照“立足全市、重抓本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要明确绍兴大城市范围内各区块的功能定位、主要业态和重点项目:
(1)越城组团。
以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现代传媒、演艺健身等产业为主。
近期重点要结合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这一契机,利用闲置楼宇、仓库和厂房,改建和扩建一批文化创意楼群;
规划建设黄酒文化产业基地,在土地上可考虑改造提升西小路、上大路、下大路和黄酒集团区块;
依托新建的绍兴日报社大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依托绍兴经济开发区科创大厦,建立动漫产业基地;
依托历史街区,建设博物馆群;
依托环迪荡湖和世贸新城,建设特色餐饮街区。
(2)镜湖组团。
以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产业为主。
近期重点要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镜湖高教园区配套文化创意基地等。
(3)袍江组团。
以发展工业设计、印刷包装等产业为主。
近期建议规划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园;
通过项目重组等方式,对袍江泽恩集团投资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进行改造提升。
(4)柯桥组团。
以发展创意设计、博览会展等产业为主。
近期重点要加快柯桥轻纺创意基地建设。
(5)滨海新城(江滨组团)。
以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为主。
近期要注重为文化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的土地,做好东部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等的引进落地工作,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园区。
同时,要加快推进全市其它重点文化基地建设。
依托兰亭景区,建设书法特色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书法创作交流中心,书法人才培训中心、书法作品交易中心和书法用品的集散地。
鼓励和扶持推进诸暨袜业、珠宝创意基地,上虞伞业、照明电器创意基地,嵊州艺术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领带创意基地,新昌茶文化产业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的建设。
三要强化扶持管理,提升集聚效应。
在规模和类型上,各地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挂牌增设、改造提升、规划新建等多种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专业市场、文化街等多种类型。
要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优惠政策。
对经认定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区内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享受工业企业、项目相关的税费优惠,投资用地要享受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关土地政策,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要优先重点扶持。
注重提升集聚区品位,推进向“产业关联、结构匹配、功能互补、多向协作”方向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转化率和增值量,发挥“1+1〉2”的规模集聚效应。
4、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
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合。
要按照以文“融”产、以文“化”产、以文“兴”产的理念,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一是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人才,举办行业创意设计会展,开展最佳文化创意奖、最佳工业设计奖、最佳策划案例奖等奖项评比活动,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善于通过文化创意来提高制造产品的文化内涵,善于通过文化营销来打响制造业的品牌,善于通过文化嫁接来拓展制造业衍生品的生产。
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坚持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意深度融合,切实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
当前重点是要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整合绍兴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绍兴水城风情游、越都古城游、酒城习俗游、名人足迹游、月光休憩游(夜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
围绕绍兴产业特色和物产文化,推出黄酒文化、纺织文化、珍珠文化、茶叶文化、民间工业品文化之旅等线路和产品。
三是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使印刷业、文体产品制造业等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来经营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软件、游戏、现代传媒等产业。
四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增强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酒吧、休闲、演艺娱乐、书画市场等文化产业。
五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拓展农产品的生态、旅游和文化功能,优化农业生产的工艺,推进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趣体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文化产业发展。
5、做活产业市场,促进文化消费。
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让文化产品生产出来,又要让文化产品消费出去。
一是加强宣传引领促动。
加大媒体广告投入和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破除对文化娱乐场所的认识偏见,形成既重视物质消费,又重视文化消费的良好环境。
二是创设活动载体带动。
充分利用市县重大节会的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文化消费活动,开展“明星见面会”、“万名市民进剧院”等活动。
支持剧院、院团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演出,对商业演出市场运作的不足部分给予适当补贴。
通过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形式,让市民群众免费观看文艺演出,以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
既大力“引进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
又积极“走出去”,鼓励绍兴演出公司、剧团等赴外地开展演出活动。
加强与外地的院线联盟和剧院之间的合作,提升“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善借外力合作创排经典曲(剧)目,使“同唱一台戏”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四是文化产品“适销对路”拉动。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提高质量,做到“可游可乐”、“可购可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五是完善市场体系推动。
积极发展文化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开展文化经纪、代理、推广、咨询和组织业务。
改革传统流通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
坚持疏堵并重、整建结合,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监督管理,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
6、做响产业品牌,扩大产业影响。
品牌是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打响文化产业品牌,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知名文化品牌。
一要突出重点品牌。
绍兴文化资源丰富,可供选择的潜在文化品牌众多,如水城绍兴、古城绍兴、文化名城、兰亭书法、大禹祭祀、越剧演艺等。
我们要按照“舍得放弃、突出重点”的要求,邀请国内外一流的品牌定位和策划机构对我市文化品牌资源进行盘点梳理和专题研究,选择和确定1-2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
如在绍兴旅游打什么形象品牌的问题,我们建议重点打响“人文水城”品牌。
二要扶持做强品牌。
制定出台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扶持意见,引导和支持重点品牌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产业集聚等方式做大做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广轻纺行业成立跨区域版权保护联盟的经验,探索挂牌成立版权贸易交易所,营造重牌、创牌、护牌的良好氛围。
三要合力营销品牌。
通过节会营销、新闻媒体营销、专家名人营销、举办重大专题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品牌营销要注重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如营销黄酒文化品牌,要统筹整合各黄酒企业的营销渠道,成立绍兴黄酒联合体,组建整体营销中心,构建“整体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框架体系,集中打响“绍兴黄酒”这一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品牌。
三、强化发展保障
1、强化资金支撑。
一要实行财政资金扶持和国资引导。
在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的同时,适度强化对文化产业企业、项目有关政策、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
制定出台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学习借鉴上海徐汇区整合国有文化资产成立国企——光启文化投资公司的做法,探索组建国资文化企业,或鼓励和引导现有大型国企投资文化产业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
积极探索区域共建、文企联姻、个体联合、社会赞助等融资方式,加大投资招商力度,以引资促项目、促发展。
三要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有效融合。
学习借鉴青岛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做法,建立“政企银”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评审推荐机制、诚信共建机制和全面合作机制,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
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
四要拓展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推动文化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
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和无形资产抵押和交易市场,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
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以资本运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强化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培养。
积极引导绍兴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如印刷、动漫、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等急需人才的培养。
通过院企合作、选送进修、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切实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
二是大力引进。
从绍兴实际出发,注重采取“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型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和团队,推广市演出公司通过“长三角越剧大展演”品牌引入国内越剧名演员的做法,努力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
三是有效激励。
尊重文化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推动力的理念。
搭建有利于文化人才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健全文化产业人才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文化技能入股等新型分配方式,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支撑。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权限范围内“轻税薄赋”发展文化产业。
一方面,要加快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政策,逐步取消投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持性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围绕扶持创意设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重点,在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
比如,可针对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地,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居民通过房产入股、出租等方式,组建专门公司发展有关文化产业。
4、强化体制机制支撑。
一要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
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建议在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文广、财政、国土、规划、发改、建设、工商等有关党委、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文产办重点负责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
建立文化产业协调和推进制度,定期(深圳、南京每季度一次,深圳还成立10个跨部门的推进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办公会。
按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协会、一批项目”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要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生产和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当前主要由财政供给的文化事业单位生产和提供的现状。
在文化产业财政资金投入上,改直接划拔财政支持资金为项目采购、政府招标、以奖代补等投资方式,改单纯的产前投入为产前投入与产后奖励相结合,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
三要完善产业发展导向管理机制。
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信息引导,构建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深化调查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考核引导,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机关相关部门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制订具体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议近期要抓紧推进的主要工作
1、建议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决策部署。
2、建议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抓紧制定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年度行动计划。
3、建议出台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配套扶持意见,关于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的扶持意见,关于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及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
4、建议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5、建议研究决策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带动面上文化产业的发展。
(市政协课题组)
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
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
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
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
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绍兴 文化产业 发展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