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数学史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4145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2KB
中外数学史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外数学史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数学史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主要的工作有:
⑴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⑵天元术与四元术,即高次方程的立法与解法,是
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
⑶中国剩余定理;
⑷招
差术和垛积术,即高次插法和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
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
4.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
出现里一批大数学家,如:
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景润,获沃尔夫奖的省身,以及华罗庚、丘成桐、吴文俊、步青等。
好,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数学家的几个小故事。
二、数学家的几个小故事
1.天才高斯与1+---+100的妙解
在世界上享有“数学王子”之称的你们知道是谁吗?
那就是高斯啦,1777年他出生于德国的一
个贫苦家庭。
然而“人穷智不穷”高斯三岁就会计算,八岁就能发现一条定理。
话说,在高斯三岁那年夏天。
有一次当他父亲正要给工人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
爸爸,你弄错了。
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
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
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你们说,小高斯厉害不?
(学生回答)
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头呢!
高斯读小学的时候,从省城来了个自负的老师,他看不起乡村孩子,认为他们只会玩泥沙、干农活,所以他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教学上。
这不,在高斯班上的数学课他又不想教了,但他得上课啊?
所以他就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给学生,心想着足够学生算很久所以他就安心地看小说去了。
题目是这样的:
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
谁知,不用几分钟高斯就答出来了。
着实令他的老师吃了一惊。
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现在我也给同学们五分钟计算一下这道题(在黑板上板书此题,并让同学们计算)五分钟后,同学们计算出来了吗?
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答案?
(同学回答,若有正确答案就表扬同学并询问如何得来,若无,则说:
这是一道对你们来说的很难的题目。
算不出没关系。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高斯如何找到答案:
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
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当然,如果学过数列的人也很容易就计算出来答案,但是当年高斯还是个八岁的小学生哦。
小时候的高斯就这么聪明,长大后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就不容质疑。
他是名副其实的“数学王子”。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
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
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
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享年78岁(1777.4.30-1855.2.23)。
2.世界数学史上另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是欧拉巧算羊圈面积
欧拉是瑞士科学家,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论先驱者,理论流体力学创史人。
他在数学许多领域都有建树,在力学、物理学、天文学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对数学入迷,对科学兴趣广泛,因对上帝的存在与否提出疑问,被学校开除。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
但是他却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同一在幕上的呢?
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
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因为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
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
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
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欧拉被开除后,就留在家里帮父亲放羊了。
一天,小欧拉正在牧场帮助父亲干活,父亲突然喊他。
他跑去一问,得知父亲要扩建羊圈,让他去帮助计算一下需备的篱笆材料。
他先是帮助父亲用绳子测量土地,然后计算这块土地的总面积与篱笆用料。
老欧勒已将4根转角桩打入地下,然后将以这四点连成线,围成羊圈。
经过反复计算小欧勒向父亲报告说:
“羊圈长40米,宽15米,面积600平方米,共需用110米篱笆材料。
”听了儿子的汇报,父亲立刻愁眉不展:
“现在我们只有100米材料。
如果把宽去掉5米,只能获得400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这样还是不够用啊!
”欧勒并没有马上安慰父亲,只是说了一声:
“让我再算算吧”。
同学们也动脑筋算算好吗?
第二天,老欧拉欢天喜地带着工人开始围羊圈。
原来前天夜里,小欧拉到底找出了一个最佳方案:
“只需把羊圈变长方形为正方形,即把每个边都变为25米,那么用100米篱笆材料就能围成625平方米面积的羊圈了。
”
这样,既不用增加篱笆材料,又扩大了羊圈面积,怎能不令老欧拉高兴呢?
他逢人便夸儿子的才能,使这一巧算羊圈之事不径而走。
当欧洲著名数学家伯努利听到一名小学生能具有这样数学天才,便亲自接见了欧拉,并鼎力相荐,使小欧勒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那年他只有13岁。
从小欧拉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讲了两个外国数学家的故事,有怎么能缺了中国数学家的故事呢?
上面讲的都是天生的数学家,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
所以,下面讲中国数学家勤奋学习,对数学入迷的故事。
3.华罗庚算题与卖棉花之事,凸显读书入迷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
“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
5个5个地数,还余3;
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
”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
“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
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85437919.那个妇女尖叫起来:
“怎么这么贵?
”,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
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华罗庚。
便让他坐车(当然是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
“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
“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
“要不这样吧!
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
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他的数学生涯。
他在生前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一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末能攻破的难题,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还亲自到20多个省市普及数学方法。
197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
“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
”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
“不!
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的高尚的爱国情操
4.景润
无独有偶,证明了世界千年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景润也是个数学呆子。
他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现代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般表述为:
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俗称(1+1)。
当年景润只证明了(1+2),具体容是:
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为x1+x2,其中之一为奇素数,另一为不超过两个奇素数的…。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
文革"
浩劫中奋身站起的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
其所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
氏定理"
。
据说,有一天,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
轮到我还早着哩。
于是,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
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
“三十八号!
谁是三十八号?
快来理发!
”你想想,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那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早已过时了。
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可不,又有一天,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
今天的天气真怪!
一会儿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
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
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
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
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
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
他朝门外大声喊叫:
“请开门!
请开门!
”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
可是,今天不行啊!
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机旁边,给办公室打。
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
他又拨了几次,还是没有人来接。
怎么办呢?
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
景润?
”党委书记接到,感到很奇怪。
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
“景润!
景润!
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
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景润向管理员说:
“对不起!
对不起!
,!
”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数学史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