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3677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01KB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经济上:
中
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
业,但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
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表现
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⑶主要
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⑷中华民族的主
要任务: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彻底改
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
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
裕。
4、2
的手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
制、经济侵略、文化奴役。
⑵危害: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领土大量丧失,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
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腐朽文化入侵,传教士犯罪活动猖狂。
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②三元里人民的抗争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各地人民为反抗英、法和沙俄的入侵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④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斗争。
⑤19世纪60至90年代各地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
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3、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①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领土大量丧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半封国家;
经济上,列强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在华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②从客观上说,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发展也起了一定客观
作用。
中国的大门从此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列强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科技传入中国。
但这决不是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愿望
5、4
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教训。
①农民阶级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颁布了《田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
后期,洪仁玕制定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失败了。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和历史局限性(革命思想、革命纲领、革命计划。
客观原因:
敌人力量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教训:
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②地主阶级的自救------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部分地主阶级提出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新式海军,新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只凭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是肯定要失败的。
教训:
地主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阶级。
③资产阶级上层的改良运动------维新运动。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主张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办新
式学堂,发展新思想。
失败
原因:
维新派所代表的民族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教训:
自上而下的改革道
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5
从其失败中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客观原因,中
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
原因,领导这场革命的民族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
性所致。
他们缺乏坚决的反
帝反封建的勇气,提不出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
领和正确的革命策略,并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抱有
幻想;
他们没有形成坚强的
领导核心,组织涣散,派系
纷杂;
他们没有依靠和发动
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
只依靠少数人孤军奋战;
他
们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武
装,而只是争取新军和联络
会党。
这样,虽然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
固,最终宣告失败。
中国仍
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结论:
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已判定不能经过
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
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完
成。
6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①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
路的必然结果。
②工人阶级
队伍的壮大和斗争发展的
需要(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由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转
变的需要③论战中,实验
碰壁后——选择了马克思
主义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⑤苏
俄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态度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
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
7、论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使辛亥革命失败以来连续几年的低潮结束了。
新的革命高潮以雷霆万钧之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给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②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运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与壮大。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8
及其历史必然性。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便焕然一新了。
必然性: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成长,工人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干部基础: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高了工人的觉悟性。
组织基础:
各地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9
过程及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探索历程:
三大起义的失败表明苏式的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开始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至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确立。
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①必须建立一个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
③必须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
④必须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⑤根据地的波浪式推进和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
⑥(可能性首先,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次,红色根据地的发生和存在是由于中国经过了大革命,有些地区受过民主革命的影响。
10
何提出的?
①1938年10月毛泽东历史性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和机械搬用的现象严重存在,对中国革命的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严重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由于王明的“左”倾
路线错误,几乎葬送了中国
革命。
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在抗战开始后,如何在中国
革命的实际中进一步广泛
应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应用
和斗争中建立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继续发展和把中国
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内在
要求。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的提出及其在现实中
的展开,不仅反映了中国社
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标志
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水平
的质的飞跃。
1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
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
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
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
议”。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
当时占有决定地位的军事
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
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
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
位,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
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
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
的党的重要标志。
此后,中
国革命就在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
胜利发展的道路。
12、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
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
防御阶段:
①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成为抗战主力,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
第二,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
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虽不是主战场,但它进行的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钳制了大量敌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战争相持阶段:
①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主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1年以后,侵华日军转移其主要兵力扫荡根据地巩固占领区,至此,抗日战争的重担完全落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解放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台柱子和生力军,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②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全面溃败。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反共方针,对外消极抗日,对内积极反共,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3
谈谈自己的感受。
侵华暴行:
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②实施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治安肃政”运动,进行“大检举”,厉行十家连坐法,进行惨绝人寰的人体细菌试验,丧心病狂的逼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③在占领区实施“统制经济”,垄断中国经济,肆意强占农民土地。
④在东北大肆推行奴化教育,摧残中华民族文化,妄图消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14
原因、经验。
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因: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经验:
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
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坚持
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正确
的政策和策略,不断巩固和
扩大统一战线,保证抗战的
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必须
坚持人民战争和持久战的
战略方针,在敌强我弱的形
势下,放手发动群众,依靠
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
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
地,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战
胜强大的敌人;
必须加强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在民族矛
盾为主,同时还存在着错综
复杂的阶级矛盾的斗争中,
共产党必须把马列主义基
本原理同抗日战争实践相
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是夺取抗战胜利
的决定性因素;
必须把基本
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的原则上,依靠自己的
力量打败敌人,同时也争取
国际援助,建立广泛的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5、为
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共和国是历史和人民的选
择?
(为什么选择了共产
党?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
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
择。
辛亥革命后,在20世
纪前半期的很长一段时期,
中国存在着建立一个什么
样国家政权的选择,各种势
力由此进行激烈的斗争。
一
是由北洋军阀及后面的国
民党集团所代表的大地主、
大资本家的专政,这种政权
使中国继续走向更加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一是
某些中间派别和中间人士
代表幻想在中国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
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种政权只能代表少数人、部分人的利益;
一是共产党代表的建立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几番较量,几番选择,经过反复检验,第一种道路被彻底抛弃,推翻了蒋家政权。
第二种也得不到人民的赞同。
只有第三种最终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代表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逐步为人民所信任,并经受长时间的考验,最终成为人民所选中的政治领导。
所以说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16
失败?
①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路线的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
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既定的历史事实,也是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②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于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
这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必然法则,也是第三条路线和
第三大党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③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根基,也是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失败的社会原因。
④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中间社会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
这是中国时局朝着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向发展的重大表现,也是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
⑤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社会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
这是当时国际势力角逐中国的必然态势,也是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17、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18、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
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
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
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
东西两面作战;
同时也推迟
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
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
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
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
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
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
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
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
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
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
者的主要国家啊。
中国作为
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
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
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
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
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
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
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
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在
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
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
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19.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
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
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
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
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
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
性行动。
1936年5月,中共
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20、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2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具体过程: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
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22、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3、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
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内容: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
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内容: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24、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
“建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
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25、重大事件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中国 社会 性质 主要矛盾 历史 任务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