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科生暑假各科复习计划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3077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62KB
高一文科生暑假各科复习计划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文科生暑假各科复习计划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文科生暑假各科复习计划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做些课内练习,多听听英文歌曲
3.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英语。
历史:
1.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
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2.、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
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3.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
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4.在暑假翻读高一的历史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5.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历史。
地理:
1.多看看世界地图,并在暑假完后记住大概的国家及其首都
2.看自己在期中期末做错的题,在暑假翻读高一的地理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3.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地理。
政治:
1.在暑假翻读高一的政治书,并抄出重点与高二的知识相结合。
2.多读一些政治类的报刊,晚上听新闻。
3.借高二的教材或参考书预习高二政治。
学习指导:
如何避免学习中的“粗心大意”
每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会而不对”的情况高中数学,考试以后很多学生的“借口”就多了起来,要不是...就怎么...等等的话,导致很多家长也相信具有“绝对实力”只是这次没有考好而已,要是把粗心的分数找回来,那么分数肯定可观。
很多人指望在下次考试不再出错,事实上一直到高考,绝大部分的学生“笔误”也没有避免。
看来,“粗心大意”这几个字虽然简单,造成的后果可是很严重。
多数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原因是他们没有弄明白造成“粗心大意”的根源是什么。
据统计,高考中学生“会而不对”造成的失分人均达30分以上,甚至一些学生涂错答题卡。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把这些“意外失分”人为的加上,觉得不该错,分数就不能被扣掉。
离高考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学生们注意。
这几年我分析了上千份学生考卷,如果一个学生不真正从根源上来解读这个问题,那么“下次避免粗心而导致的扣分”就成为幻想。
以下文章对这个根源进行剖析:
1多数学生“粗心大意”源于阅读能力差。
学生审题不细,不能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思路混乱,结果答非所问。
现实中常常遇见一些学生所谓理科成绩很好,语文和英语成绩一般,但是在考试中由于“粗心”而被扣分的几率加大。
很多家长也觉得这个孩子有理科的天赋,知识性格上粗心大意导致扣分,其实学生如果阅读能力差,很难概括性的把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与自己所掌握得知识进行对比联想。
答题的时候仅仅是跟着感觉走,不能从整体上去整合思路构思答案。
每期班第一课我一般都讲语文,都讲阅读,如何静心下去阅读文章,然后精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方面的文章,讲得很慢,但是我相信效果还是很好的,相信在自主招生还有高考中会体现出优势。
因为不仅仅从语文阅读、英语阅读这两个方面来看问题,而是从整体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审题这一关就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不会出现“答非所问”这样的现象。
我建议对平时那些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性格因素。
在上面问题上的基础上,一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因素导致失分。
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大考中一些学生做题总是抱着“差不多”的态度,结果往往会这点扣几分,那点被扣几分,分数就不理想了。
第一感觉这个题目会,就觉得自己拿下了,答题角度、方向、步骤等等都有欠缺,不知不觉间分数就被扣了很多。
所以说建议出现这样现象的学生,内心一定要明白,考试的时候觉得题目不难,你能答对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就尽力把分数最大限度的拿到。
千万不能考试还没有结束就忘乎所以。
记得xx年高考,理综卷考试之后很多考生走出考场恨不得蹦起来,觉得自己答题完美了,而事实上,出分之后,这一年查分的学生格外的多,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3心理因素。
很多学生由于紧张,造成的瞬间“短路”,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该错的题目出现错误,甚至一些错误都是低级的错误。
一直说高考看发挥,是的,很多学生平时的时候成绩都不错,彼此间不分伯仲,可是高考成绩差距甚大,没有发挥好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因此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一份自信。
4时间分配。
考试中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一些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过多,甚至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考试之后把试卷再次放到面前,觉得题目都会,就是时间不够了,甚至一些学生因为时间分配得因素导致答题卡都没有来得及涂完。
这些“会而不对”的问题,全部归纳成粗心大意导致的,也有点牵强,但是确实在考试中能避免这样的现象。
以上几个方面,看上去很容易解决,其实不是这样的,需要对考试和复习进行合理的认识,并且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既然一些题目你会做,由于上面的几种因素导致失分,必须要引起你的重视了。
这个重视千万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时候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了,要想把这个问题避免,还是需要从根源上入手。
高一学法指导?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下面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
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
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
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
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
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
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
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
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
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
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高中生物,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
文章最后说: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
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
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二、问题探究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
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2、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3、如何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可以分两层:
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
“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
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
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
再往下又说:
”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有时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其中加点词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
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前已分析,兹不引述,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
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另外,本文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之辈份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
5、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
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
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
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
像他这样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不多,尤其是在当代文坛更加少了。
但是散文创作,尤其是当代散文创作,不能把简洁美当做惟一的或最高的文体美的追求。
任何追求有好的一面,同时也难免产生意想不到的缺漏、缺陷。
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之好,上面已经详述,至于于追求简洁美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处,也可稍稍指点一二。
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
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
”简则简矣,只是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关于练习
一、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
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
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示例:
“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设题意图: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说说本文表现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是着眼于整体把握,要通过全面感知课文内容才能回答;
找课文精彩描写语句作评点,其实也就是旁批,是微观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揣摩语言。
分析性格、气质,参见“问题探究”,学生未必回答得全面、完整,只要抓住主要之点,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给课文作旁批,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训练,经过训练获得的能力,学生现在和将来都用得上的;
同时这也是一项个性化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评点,并与同学交流,这种评点也是一种赏析,只不过它是间断的、不成篇的赏析。
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可以灵活处理,评点得简单一些,但不能不做。
二、作者说:
“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文学讲话》)你觉得课文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
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
此题意在对文章写法进行揣摩分析。
首先学生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至于文章的深、远、高等也强调了,但不是强调的重点。
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深就是深刻,远就是远大,高就是高雅。
这些话是对文章写法的高度概括,所以学生体会它们并用它们来观照课文时,要具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这就是进行整体把握训练。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的这种主张。
作者不是泛泛地写人物的外貌和所谓性格特点,而是写出了梁启超独特的神采、气质、修养,一位著名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之外的另一方面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深刻远大。
另外,作者笔下的梁启超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
作者写文章非常强调“文调”,“文调”也就是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自然加进文言词句,富有雅趣,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高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科 暑假 各科 复习计划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