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262411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09KB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x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00八年~二0一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实施“造峰填谷”的学科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显著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特制订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2008年~2010年三年行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科概况
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放在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经、管学科为重点,“经、管、法、文、理”诸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MPA、MPAcc、JM等专业硕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以及36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和金融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国家级基地点。
在国家学位办最新公布的一级学科排名中,我校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三大一级学科分别居于第五位、第八位和第八位。
(二)主要难点
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科学的战略规划、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有力的改革举措,为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在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上仍存在不少障碍和难点,制约了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1.学科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
面临“重心下移”的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体制的相应改革和调整有所滞后,构建与两级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学科建设举校体制的要求日益迫切。
学校现行学科建设体制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1)在两级管理体制下,校部与二级院(系、所)各自所担负的学科建设责权不够明晰,责任主体不明确。
(2)校部现行的学科建设“分工管理”的体制统筹协调明显不足,对学科建设全面的信息资料汇总和跟踪研究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去实施。
(3)院(系、所)如何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主动性,形成相应的组织推进有力的学科建设体制,尤其是如何兼顾落实院(系、所)“一把手”责任制和“教授治学”?
2.学科机制亟需深化改革和创新
面临学科布局延展和学科内涵建设的要求,学科建设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有待进一步积极探索,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建设积极性和引导学科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校现行学科建设机制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1)学科规划的落实机制不到位,建设目标和落实措施往往脱节,对参照的国际目标也缺乏长期系统的研究和跟踪。
(2)系统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和学科水平评估机制有待建立和健全。
(3)学科建设激励和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强化。
(4)学科建设信息整合和协调工作机制有待建立。
(5)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机制有待建立。
(6)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学科队伍建设亟需大力加强
面临竞争日益严峻的局面,着力加强以学科领军人物为带头人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科梯队建设,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始终是重大挑战。
学校学科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1)学科带头人不足,尤其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学科领军人物的奇缺,始终是影响学科水平提升的重要制约;学科带头人领军带头作用的发挥还面临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尚难以有效落实。
(2)学科后备骨干的培养、学科梯队的建设总体上还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落实,部分学科长期持续建设乏力的状况已经出现,学科后备人才的培育制度还没有有效建立。
(3)师资总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4.学科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面临学科体系优化和学科资源整合的要求,学科布局结构的逐步理顺和调整优化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1)如何兼顾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与学科发展规律的关系,逐步理顺院系学科布局,长期规划、分布实施、逐步调整。
(2)如何采取有力的创新举措,打破院系壁垒,促进学科交融,逐步构建开放式的学科建设新模式。
5.学科条件保障需要切实加强
面临学科竞争日益激烈和严峻的形势,切实加强学科建设的投入,为学科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始终是一项关键任务。
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1)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切实提高学科建设绩效?
(2)如何争取更多渠道的学科建设经费来源和加大学科建设投入?
(3)如何本着勤俭的原则为学科建设创造更优越的软硬件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行动计划将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建设目标。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是:
坚持“造峰填谷”的学科建设战略,分类指导,分类建设,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派共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基础学科平台,强化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提升学科竞争力;坚持学科群的建设思路,大力促进学科交叉。
建设目标是:
进一步奠定以经、管学科为重点,经、管、法、文、理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平台;做强经济学、工商管理优势学科,做全管理学科,做精法、文、理中与经、管形成紧密联系的新兴特色学科,做实法、文、理基础支撑学科;在夯实学科基础和筑高学科平台的同时,进一步凸显财经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的基础,在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全校上下必须树立和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一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意识,要切实从战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统领学校的事业发展;二是,学科建设的全局意识,要从全校学科建设一盘棋的总体战略上规划各学科的定位、目标和建设路径,把握特色,凸显优势,促进交叉,错位发展;三是,学科建设的开放意识,要放眼世界、立足本土地自觉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既要瞄准和参照国际同类一流学科的建设水平、标准和范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也要主动参与国内同领域的学科交流与竞争,积极适应本土的学科建设规律和学术“生态环境”;四是,学科建设的质量意识,要树立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观念,注重长效,以人为本,练好内功,通过学科建设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保障和推动学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行动目标
本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学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任务,通过“十一五”后三年的全力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队伍、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切实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从而为实现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要旨的学科内涵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行动措施
为实现学科内涵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本行动计划的抓手是重点实施以下五大工程:
(一)实施“学科体制重塑工程”,夯实学科内涵发展的制度之基
要切实有力地推进学科建设这项中心工作,就必须构建强有力的举校体制作为根本保障,即必须形成一个从上至下,分工合理、权责明晰、长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架构,这是实现学科内涵发展,保障学科建设长期可持续推进的制度之基。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实施了“重心下移”的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但与此相适应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健全工作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显著障碍。
要健全与学校两级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晰校部与院(系、所)两级的学科建设责权
在两级管理体制下,院(系、所)应该逐步转变为“准办学实体”,其中的关键就是院(系、所)在学科建设上组织和管理的自主权极大的提高,从过去相对单纯的教学组织单位转变为相对全面的学科建设组织单位。
因此,在两级管理体制下,校部与院(系、所)两级的学科建设责权的明晰极其必要的,是学科建设组织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校部的学科建设责权。
校部学科建设的主要责权是:
——与学校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学科总体战略和布局的长期跟踪研究,尤其是国际比较研究;
——学校整体学科建设的规划制订与组织实施;
——学校总体学科信息资料的整理汇总;
——学校学科布局结构的宏观调整与优化;
——学校学科建设资源的宏观统筹与配置;
——211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的项目管理;
——全校性的学科建设相关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与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
——校内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和学科评估的组织实施;
——对上的相关学科申报、日常建设和验收、评估等的总体组织协调。
(2)院(系、所)的学科建设责权。
院(系、所)学科建设的主要责权是:
——比照国际一流学科参照系的长期跟踪研究;
——服从学校整体学科规划前提下的自身学科规划的制订与组织实施;
——自身学科方向的凝练和学科布局的优化调整;
——学校分配与学院自筹的学科建设资源的统筹配置;
——211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的组织项目建设;
——服从学校相关制度前提下的学院自身相关学科建设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根据学校的总体协调积极组织做好各项学科申报、日常建设和验收、评估。
理论上看,在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科建设的责权应该是非常明晰的,校部主要发挥学科建设组织与管理的宏观统筹与调控功能,而具体的建设职责是落实在二级的院(系、所)的。
但目前的工作中,责权明晰所应带来的积极效果却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来,症结就在于与这种责权明晰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没有有效做实,无论是在校部层面,还是在院(系、所)层面。
2.做实校部学科建设组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学校校部实行的是“分工管理”的学科建设组织管理体制,学校没有明确的学科建设权威领导和决策机构,与学科建设相关的管理职责也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这种体制是与学校学科门类相对单一,且实行集中管理的时期是相适应的,但随着学校学科门类的延展、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这种体制就明显显现出责任主体不明、宏观决策低效、统筹协调困难、执行力度不足的弊端。
要改变这一状况,建议在不改变目前分工管理的格局前提下,构建“权威领导、统一协调、分工管理”的校部学科建设组织管理体制。
(1)权威领导:
健全学校学科建设的权威领导和决策机构。
校部对学科建设的宏观调控与统筹协调功能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领导和决策机构予以落实,唯其如此,方能解决学科建设组织管理工作中整合协调不够、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3年学校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
2003年,学校就正式组建了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其组织方式、领导职责和工作机制,但随后并没有有效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
因此,应正式落实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机能,切实开展工作,发挥对学校学科建设的领导决策职责。
根据2003年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讨论意见,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组成方式、主要职能和工作机制是:
第一,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组成方式。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校长担任组长。
第二,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定位为总体组织协调学校学科建设的权威决策机构,主要执行宏观规划、协调、统筹等审议决策的功能,主要职能包括:
——学科建设规划的审议决策和组织实施中监督、协调的职能。
——校级学科建设资源统筹配置、管理的职能。
——学科建设体制与机制方面重大改革问题的研究、审议和决策的职能。
——学科布局调整的审议、决策职能。
——重点学科、学位点等申报工作中的总体战略、战术决策的职能。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等审议决策的职能。
——其他与学科建设相关的重要事项的审议决策的职能。
第三,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会议与临时会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既定期研究和审议决策学校学科建设的重大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财经大学 学科建设 三年 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