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菜根谭》《幼学琼林》国学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2004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69.87KB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菜根谭》《幼学琼林》国学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菜根谭》《幼学琼林》国学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菜根谭》《幼学琼林》国学阅读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
“唉!
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宠利:
恩宠与利禄。
毋:
不要。
德业:
德行、事业。
分外:
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
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
分内。
处世:
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
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B.对比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三)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好色:
美景。
时和:
天气和顺。
啭:
鸟的叫声。
头角:
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
即兢兢业业;
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
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
收敛约束。
秋杀:
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是()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四)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
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欹器:
倾斜易覆之器。
扑满:
用来存钱用的陶罐,有入口无出口,满则需打破取出。
名根:
功利的思想。
千乘:
一车四马谓一乘。
一瓢:
瓢,用葫芦做的盛水器。
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客气:
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剩:
多余。
技:
伎俩之意。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存钱罐因为空无一钱才得以保全。
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全十美。
一个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从内心彻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世俗名利的诱惑;
一个人受外力的影响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虽然他恩泽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终究也只是多余的伎俩。
1.文中的“轻”是以动用法,和它用法相同的一字是:
2.翻译下列语句。
(1)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2)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3.文中的客气与我们平日里熟悉的“客气”有所不同,你能解释两个“客气”吗?
并且用平时常用的“客气”造句。
4.谈一谈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管宁割席
人与人能不能成为朋友,与他们的性格、志趣密切相关。
东汉人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俩人经常在一起读书,交往甚密。
后来,通过几件小事,管宁看出了华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绝交了。
原来,有一次他们俩人在菜园里松土锄草,锄着锄着,忽然从泥土里锄出一块黄金。
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作瓦片石块一般,照常挥锄不止;
华歆却动了心,拾起来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炕席上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鼓乐之声。
原来是一位权贵乘坐着漂亮的马车从门前经过。
管宁好象没有听见鼓乐声一样,仍旧专心读书;
华散却扔掉书本,羡慕地跑到外面观看去了。
通过这几件小事,管宁发现华歆是一个权力欲和金钱欲很大的人。
和自己的处世态度与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缺少作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于是,当华歆在权贵走远后返回书房时,管宁就用刀子把炕席割开,郑重地对华歆说:
"
子非吾友也。
毅然断绝了他们的友谊。
到后来,华歆果然热衷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鹰犬;
管宁则成了有名的学者,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魏文帝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回辞了。
(五)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阴:
暗中、暗地里。
善路:
向善的道路。
恶根:
恶,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恶根指过失的根源。
机缄:
指推动事物运动的造化力量。
抑:
压抑。
伸:
指舒展。
播弄:
玩弄、摆布,含有颠倒是非、胡作非为的意思。
做了坏事怕别人知道的人,虽然是作恶,但还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径;
做了好事却急于想宣扬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时就已种下了恶根。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
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1.第二段话中的“机缄”,其中“缄”的读音。
2.段2中可以看出,君子的作为是:
3.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善与恶的理解。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
“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六)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
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
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愆尤:
愆,过失。
尤,责怪。
愆尤是指责的意思。
骈:
并。
訾议:
訾,诋毁。
訾议是非议、责难的意思。
天地之气:
指天地间的气候。
杀:
衰退,残败。
性气:
性情、气质。
清冷:
清高冷漠。
受享:
所享的福分。
泽:
恩泽、恩惠。
十句话有九次都说得很正确,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如果有一句话没说对,那么就会受到众多的指责。
十个谋略有九次成功,人们不一定把功劳给你,但是如果有一次谋略失败,那么非议、责难之声纷纷。
这就是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也不显露机巧的缘故。
自然界气候温暖的时候就会催发万物,气候寒冷的时候就会使万物萧条沉寂。
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得的福分也比较淡薄。
只有那些性情温和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他所得到的回报才会深厚,福分才会绵长,留下的恩泽也会长久。
1.第一段话中表示指责的意思的两个词语是、。
2.“寒则杀”中“杀”的意思是,与黄巢《不等后赋菊》诗中:
“。
”一句中的“杀”字意思一样。
3.因为,,,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和气热心之人。
4.请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试着反驳“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这句话,要言之有理哦!
宋就以德报怨
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
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楚两国都设有边亭,两国边亭的人员各自种了一块瓜田。
梁人十分勤劳,多次给瓜田浇水灌溉,他们种的瓜长势很好。
而楚人懒惰,给瓜田浇水灌溉的次数少,他们种的瓜长势不好。
楚人出于妒嫉,深夜里去践踏和扯断梁人的瓜藤。
梁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要报复,准备也去践踏楚人的瓜藤,宋就听后摇摇头说:
“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
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
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每晚派人暗中为楚人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
”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
就这样,在梁人的帮助下,楚亭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知道原来是梁人干的,于是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报告给楚国朝廷。
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惭愧,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亭人员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
楚王后来多次称赞梁王讲信义。
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妥善处理边亭瓜田事件开始的。
(七)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
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
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
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气象:
气度、气质。
疏狂:
狂放不羁的风貌。
缜密:
周全、细致。
琐屑:
烦杂、烦琐。
偏枯:
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激烈:
这里指偏激。
寒潭:
大雁都在秋天飞过,河水此时显得寒冷清澈,因此称寒潭。
现:
显现。
空:
平静。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远旷达,但是不能太狂放不羁;
心思要细致周密,但是不能太杂乱琐碎;
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单调枯燥;
节操要严正光明,但是不要偏激刚烈。
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吹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于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
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面依然晶宝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
所以君子临事之时才会显现出本来的心性,可是事情处理完后心中也恢复原来的平静。
1.选文第一段中的气象的意思是,想在我们经常用到的“气象”的意思是。
2.你觉得君子应该是怎样的呢?
根据选段回答。
(1)有事情的时候,君子表现是这样的:
(2)事情处理完之后,君子表现是这样的:
3.第一选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为。
何为君子?
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
《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
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
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
如何“复礼”?
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
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
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八佾》)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
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八)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
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针砭药石:
针砭,一种用石针治病的方法。
药石,泛称治病用的药物。
针砭药石比喻砥砺人品德气节的良方。
砥砺:
磨刀石,此指磨练。
膏:
脂肪。
霜可飞:
比喻人的真诚可以感动上天,使不可能的变为可能。
陨:
坏的意思。
镂:
一种雕刻手法。
真宰:
天为主宰万物者
一个人如果生活逆境中,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犹如医治自身不足的良药,在不知不觉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品德;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顺境中,就等在你的面前布满了看不见的刀枪戈矛,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人的意志,让人走向堕落。
人的心灵只要完全真诚,那么就可以使六月下霜,使城墙哭倒,使金石贯穿。
如果一个人虚伪奸邪,空有一付躯壳,真正的灵魂早已消亡,与人相处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恶,独自一个人时也会为自己的形体和灵魂感到惭愧。
1.第一段话中的“针砭药石”,可见针砭与有关,写出带有针砭的一个成语是。
他的意思是。
2.“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一句的意思是
,“霜可飞”引用了《》中的故事;
“城可陨”引用了《》的故事
3.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逆境与顺境呢?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
“别喊别喊,救救我吧!
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
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
就这么办!
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
“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
”民工说:
“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
她连忙再问:
“他在哪儿呢?
“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九)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
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阻:
阻止。
独见:
独到的见解。
快:
称心如意、高兴、痛快。
急:
急切。
谗、谮:
说坏话诬陷别人。
媒孽:
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贪恋小的私欲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好人不能急着和他亲近,也不应当事先就去赞扬他的美德,为的是防止遭受奸邪小人的诽谤和中伤;
要想摆脱坏人,不要事先揭发他的恶行,以免受到报复和陷害。
1.“毋私小惠而伤大体”一句蕴含的成语是:
2.“毋任己意而废人言”一句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意见应该。
3.第二段告诉我们对待善人和对待恶人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伯乐荐贤
战国时期,秦穆公对伯乐说:
“您的年岁大了!
相马的活就不在劳驾您了,你看在您的子孙和门生之中有谁可以派去寻求天下的好马?
”伯乐答道:
“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似乎若有若无,又似乎若隐若现。
像那种好马跑起路来不仅特别的快,而且不会有尘土飞扬,也不会马蹄的脚印。
我的儿子和门徒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只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
有一个曾和我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他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您可以召见他,让他去完成使命,一定不负所望。
秦穆听了伯乐胡举荐,就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返回,向秦穆公报告说:
“在沙丘地带,已经得到了一匹好马。
”穆公问:
“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菜根谭 幼学琼林 人教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国学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