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0 碳达峰碳中和高考地理热点考前特训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1534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81.57KB
热点10 碳达峰碳中和高考地理热点考前特训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热点10 碳达峰碳中和高考地理热点考前特训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10 碳达峰碳中和高考地理热点考前特训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
四、我国面临的困难
中国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在化石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同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逐步建成我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其资源基础是丰厚的。
达成“双碳”目标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多样的:
首先是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
其次是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惯性较大;
第三是中国处于历史节点,转型不利将导致落后和低效投资。
我们需要认清实现双碳目标是世纪大考和时代命题。
五、我国具体措施
第一,“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随着碳达峰和进一步降碳,空气质量的特征指标PM2.5将首先达到国家目标35ug/m3,并进一步达到全球目标15ug/m3(10ug/m3)。
第二,节能、提效是降碳的一大举措,“产业结构、管理、技术和文化”节能都很重要。
2019年,我国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是OECD国家的2.7倍。
在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降1%,就能减排1亿多吨CO2。
第三,电力行业减排,要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电力,并与储能、智能电网协同。
同时,还要推动煤电高效、洁净化利用和灵活性改造,让热电联产和生物质掺烧,煤电逐步、有序减少。
第四,交通行业切实提倡绿色出行。
以电代油,以氢代油,逐步建成“美丽中国”脱碳的交通能源体系。
第五,实现工业减排。
目前,工业耗能占全社会能耗的60%,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同时在轻工业上,让“热泵+电加热”取代锅炉。
第六,建筑行业实现电气化是关键。
供暖、制冷、照明、烹饪、家用电器等均可电气化。
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家用电器的普及,会加速建筑业的脱碳。
另外,建筑的改造不仅可节能,还能产能,利用BIPV(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电力自发自用,潜力巨大。
第七,要推动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把废弃物分类资源利用的程度,将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标志。
第八,发展碳汇,鼓励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
第九,要把“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总之,双碳目标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科学论证的目标,能够带来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和新的发展方式。
是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六、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
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
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绿色发展科技先行
从行业看,在“十四五”期间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要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和企业技术创新,引领社会投资向低碳绿色产业倾斜。
此外还要在农业、林业、土地利用、草原、湿地等方面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强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碳汇。
【热点特训】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 2.B
【分析】
1.加大煤炭的消费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利于碳达峰,故①错误;
限制钢铁产业的发展和煤炭使用量不利于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故②错误;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故③正确;
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更加规范各行业的碳排放量,推动能源高效的配置,故④正确;
因此③④正确,故选D。
2.降碳政策可以使得绿色住宅占比增加,故①正确;
可以限制汽车排放的标准,促进汽车环保标准的提高,故②正确;
降碳政策可以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量,但无法达到完全禁止,故③错误;
降碳政策可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出现,故④正确;
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1.从政府角度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参与等。
2.从企业角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风能、水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从科研角度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
4.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低碳”生活)。
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和滥砍滥伐。
5.从联合国角度加强国际合作。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产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对碳达峰影响最大的是()
A.采掘业B.制造业C.零售业D.金融业
4.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是()
①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降低能耗,减缓经济增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3.B4.C
3.制造业是指工业时代利用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生产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这导致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占比高。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明显,清洁能源开发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③正确,区域一体化建设不能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①错误,降低能耗能减轻碳排放,但减缓经济增长的说法明显错误,④错误。
故选C。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1.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
2.森林植被遭破坏,吸收CO2能力被削弱。
全球气候变暖的地理原理: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对海洋的影响:
1.两极冰川消融,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海水受热膨胀,海浪侵蚀加剧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加剧
海水CO2含量增加,酸性增强,(五颜六色的)珊瑚礁被漂白
(二)对农业的影响:
中低纬度,蒸发加剧,干旱加重,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
(三)对水循环的影响:
1.蒸发加剧,改变降水分布格局,旱涝灾害频繁
2.蒸发加剧,径流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四)其他影响:
1.危害人体健康;
2.疾病流行加剧;
3.利于北极航道开通;
4.极端天气增多
5.工业能源消耗增加;
6.节能、耐高温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1.从政府角度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参与等
2.从企业角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风能、水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从科研角度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
4.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
放(“低碳”生活)。
5.从联合国角度加强国际合作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
60”目标。
5.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②缩小工业规模③参与植树造林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答案】5.B 6.A
5.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参与植树造林可加强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①③正确;
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化石能源价格会加大企业成本,不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②④错。
6.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尚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排放较大,这是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A正确;
我国对森林保护的法律较严格,且即便森林面积缩小,也不是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B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增强,C选项也不是主要障碍,C错;
我国生产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所以才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
60”目标,D错。
故选A。
【点睛】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少碳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工业比重;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二是要加强碳吸收,如加强二氧化碳的吸收,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8.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答案】7.C8.D
7.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率,圆型大小反映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没有呈正相关。
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均排放量,中国和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均排放量较小。
图中人均排放量大的美国、俄罗斯、日本,都是发达国家,C正确。
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
8.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D正确。
植树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碳,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缓工业化进程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故选D。
2021年4月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举行了国内首次油轮“碳中和”认证仪式,某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固定源排放所产生的8583吨CO2温室气体,通过购买等量华能风电场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
读青岛-巴士拉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顺流(北印度洋)②盛行风③载货量④逆流(北印度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D.促使人们节约能源
【答案】9.D 10.A
9.据材料可知,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主要是冬半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为逆时针不变,青岛一巴士拉是顺流,返程是逆流,航速不同,从而影响碳排放,①不符合,④符合,AC错误;
沿途盛行风发生变化,去返程受盛行风的影响差异较小,②不符合,B错误;
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还可能与载货量大小有关,影响影响碳排放,③符合;
综上D正确,故选D。
10.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消除量=排放量,反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是今后的趋势,不能直接影响,B错误;
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不是碳中和的主要目标,C错误;
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
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例如: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
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⑤海洋运输:
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
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
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曲线(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对该省进行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 )
A.GDP增长率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C.产业结构的调整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
12.关于该省2010~2050年的碳排放及预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碳排放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
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会减小
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
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答案】11.D12.C
【解析】
11.GDP增长率能响当地碳排放,A不能忽略;
当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均能影响煤炭的消耗量进而影响碳排放,BC不能忽略。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较温暖,与北方冬季大量取暖用煤不同,故可不用考虑当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对能耗的影响,D可以忽略;
12.图中碳排放量曲线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A正确;
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对化石燃料是使用减少,碳排放数量减少,可导致碳排放高峰峰值减小,B正确;
图中是碳排放量曲线,不是单位产值的能耗,C错误;
技术的进步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使碳排放高峰的峰值提前出现,D正确。
2016年11月28日,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
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未来我国的趋势。
读我国低碳经济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A.福建高于云南B.河南高于湖南C.江西高于广西D.广东低于宁夏
14.山西成为我国高碳区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缓慢B.人口密集,交通运输业发达
C.煤炭丰富,重工业比重大D.森林覆盖率低,多水土流失
【答案】13.A 14.C
13.根据图例,结合我国省区分布位置,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福建高于云南,A对。
河南低于湖南,B错。
江西与广西相同,C错。
广东高于宁夏,D错。
14.山西是我国煤炭工业基地,成为我国高碳区的原因是煤炭丰富,重工业比重大,C对。
内陆省份很多,地处内陆不是高碳的原因,A错。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人口密度小,交通落后,B错。
森林覆盖率比西北地区高,不是高碳的原因,D错。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生活已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消费国。
读“我国新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影响新疆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植被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16.新疆地区太阳能丰富,如果在此建设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 ②科技发达,人才丰富 ③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④太阳能丰富,集能容易,发电量大 ⑤利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答案】15.D16.C
该题考查我国区域特征和太阳能分布。
15.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故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选D。
16.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经济水平较低,即科技较落后,人才稀缺,故②不正确。
新疆太阳能丰富,但分布散,密度小,不容易集能,故④错。
新疆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发展又相对落后,故土地租金低,可利用土地多;
新疆太阳能丰富,市场广阔。
加大对新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可减少对煤炭、石油等的利用,即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又减少了温室其他的排放。
故C正确。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大气中的CO2浓度已达到近80万年以来最高,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
为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材料二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绕极地的大范围低压冷空气,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小,极涡就越不稳定。
当北半球冬季极涡不稳定时,极涡南下会给日本带来暴雪和极寒天气,下图为日本简图和豪雪带分布图。
(1)归纳日本特别豪雪带的分布特点,绘图说明特别豪雪带暴雪的形成过程。
(2)有人认为全球变暖要为近几年席卷北半球的极寒天气负责,据材料说明判断依据。
(3)简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企业的应对措施。
【答案】
(1)集中分布在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的日本海沿岸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快速增温;
赤道与北极的温差缩小;
导致北极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南下,给北半球带来极寒天气。
(3)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倡清洁生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
【分析】本题以日本简图和豪雪带分布图为背景,并结合有关资料,考查降水的形成过程及气候变暖对区域极端天气和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详解】
(1)由图可知,日本特别豪雪带集中分布在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的日本海沿岸;
绘图说明:
来自亚欧大陆的冬季风在经过日本海时携带了大量水汽;
受中部山地阻挡,被迫抬升降温,形成大量降雪。
(2)依据材料二中信息,极涡,是绕极地的大范围低压冷空气,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小,极涡就越不稳定。
全球气候变暖,使赤道与北极的温差缩小,导致北极极涡稳定性降低,极涡冷空气南下频次增加,给北半球带来极寒、暴雪等极端天气。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企业的应对措施可从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
推动现代科技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峰值之后阶段,如图。
(1)描述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S2-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3)为实现低碳环保,天津地区能有效利用的当地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哪些?
(1)特点:
先升高后降低。
成因:
前期,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总量增大;
后期,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碳排放总量下降。
(2)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现象,气候不稳定性增加。
(3)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碳排放量的有关知识。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节水、节电、节油、节气,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1)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前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治理污染的技术水平低,煤炭等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总量增大;
后期,随着污染的加剧,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治污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碳排放总量不断下降。
(2)读图可知:
S2阶段随着碳排放总量、人均排量以及碳的排放强度的增加,煤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区域的环境污染会加剧;
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釆,造成区域生态的严重破坏,使得一些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
S3的阶段碳排放总量是比较高的,在这种状态下温室效应会有所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
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较高,气候的不稳定性也会有所增加。
(3)天津地区能有效利用的当地可再生新能源: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纬度不高,太阳能丰富;
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能资源丰富;
靠近海边,可以开发潮汐能等。
19.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
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碳排放交易历经了4年多的试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点10 碳达峰碳中和高考地理热点考前特训解析版 热点 10 碳达峰碳 中和 高考 地理 考前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