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名词解释之欧阳史创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1525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57KB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之欧阳史创编文档格式.docx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之欧阳史创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名词解释之欧阳史创编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视神经及眼动脉通入眶腔。
眶上裂:
有脑神经入眶。
颈动脉管内口;
有颈内动脉通过。
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脑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
第二章关节学
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有:
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襞等。
2、简述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
脊柱的组成:
由椎骨、骶骨、尾骨连结构成。
有四个生理弯曲:
颈区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
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3、膝关节的组成及其辅助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前方有髌韧带,后方有腘斜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外侧有腓侧副韧带。
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前后移位。
在膝关节的上、下关节面之间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使关节面适合,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还有滑膜形成的髌上囊和翼状襞,可减少肌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吸收震荡。
4、叙述相邻椎骨是如何连结的?
有何意义?
相邻椎骨连结的方式:
借软骨、韧带和关节相连接。
椎间盘:
连结在上、下两椎体之间,共23个。
第1、2颈椎之间缺如,而最末一个位于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
椎间盘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
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被限制在纤维环内。
韧带:
连接椎骨的韧带可分长、短两类,长的韧带纵贯脊柱全长,共3条:
①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至枕骨的大孔的前缘,下达第1或第2骶椎椎体,与椎体边缘及椎间盘结合紧密;
②后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后面,较前纵韧带窄,起自覆膜,终于骶管前壁;
③棘上韧带起自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各椎骨的棘突尖部止于骶正中嵴,第7颈椎以上则扩展成为片状的项韧带。
短的韧带主要有3条:
①黄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板之间的韧带;
②棘间韧带是连接棘突之间的韧带;
③横突间韧带是连接上下相邻椎骨的横突之间的韧带。
关节突关节:
是上下相邻两个关节突构成的滑膜关节,属微动关节。
另外还有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5、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组成: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特点:
为球窝关节,头大窝小;
关节囊薄而松弛,肱二头肌长头起于盂上结节,行于关节囊内经结节间沟出关节囊;
囊上壁有喙肱韧带加强,前后壁有肌腱加强,下壁最薄弱,故肩关节易向前下脱位。
肩关节属三轴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即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6、试述踝关节易扭伤的解剖学解释。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能做屈伸运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伸时较宽的前部嵌入关节窝内,关节较稳定;
而屈时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此时足能做轻微的侧方运动,关节不够稳定而发生扭伤。
7、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运动形式是什么?
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①关节囊前部薄而松弛,易向前脱位。
②关节囊外侧后部强厚。
③关节囊外侧有韧带加强。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分关节腔为上、下两部。
是联合关节,可做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
第三章肌学
1、参与呼吸运动的肌有哪些?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横肌、膈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2、构成腹前外侧壁的肌包括哪些?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3、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
(1)主动脉裂孔:
位于第12胸椎前面,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
位于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胃左动脉,胃左静脉,迷走神经的前、后干通过。
(3)腔静脉孔:
位于膈肌中心腱的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右膈神经的一些分支和淋巴管通过。
4、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围成和内容物。
(1)位置: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
(2)围成:
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3)内容:
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第四章消化系统
1、简述咽的分部及交通。
咽的分部: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咽的交通:
鼻咽部通鼻腔、鼓室;
口咽部通口腔口腔;
喉咽部通喉腔、食管。
2、简述食管三处生理性狭窄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
第一狭窄:
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厘米
第二狭窄:
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处,距中切牙约25厘米
第三狭窄:
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厘米
3、试述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胃的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
胃是一肌性囊,有两壁、两口、两缘,分为四部分。
两壁即前壁和后壁;
入口是贲门,出口是幽门;
上缘叫胃小弯,下缘叫胃大弯;
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其中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4、某患者经医生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医生需采用胆道造影检查法为患者确诊,此法需将导管从口腔送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处,向胆总管注造影剂。
请问:
①此导管需经哪些器官、哪些生理性狭窄(具体部位)才能到达十二指肠大乳头?
②若对此患者进行胆总管手术切开取石,选择经右侧腹直肌切口,请问:
此切口由浅入深,需依次经过哪些结构(用箭头表示)才能暴露胆总管?
切胆总管时需注意周围那些结构,它们与胆总管的位置关系如何?
①经口腔→咽峡→咽→食管(食管的三个狭窄:
起始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穿膈肌食管裂孔处)→胃(贲门、幽门)→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切开十二指肠韧带,暴露胆总管。
切开胆总管时需注意其左侧有肝固有动脉,其左后方有肝门静脉。
5、胆汁在何处产生?
正常情况下如何排入十二指肠腔的?
在肝内由肝细胞产生(或由肝产生)。
非进食时,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胆汁经肝内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内储存;
进食后,肝胰壶腹括约肌扩张,胆囊收缩,胆汁由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腔内。
6、空肠和回肠有何区别?
空肠
回肠
腹腔左上部
腹腔右下部
长度
占全长近端2/5
占全长远端3/5
管腔
大
小
管壁
厚
薄
血管
丰富
较少
环状皱襞
密而高
疏而低
7、一幼儿误食一分硬币后,过两天在粪便中发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都经过了哪些器官排出体外的?
硬币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第六章、呼吸系统
1、①气管异物多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
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原因:
(1)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短而粗;
(2)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走向较直(3)气管隆嵴偏向左侧。
②简述左、右支气管的区别。
左支气管:
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
右支气管:
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相对直(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本主支气管)
2、简述肺的形态。
肺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肺尖:
超出锁骨内侧1/3上方2.5cm;
肺第:
与膈相接触,又称膈面;
两面:
肋面,与肋与肋间隙贴近,朝向前外;
内侧面,朝向纵膈,中部凹陷处胃肺门。
三缘:
前缘薄锐,左肺前缘有左肺心切迹,左肺小舌;
后缘圆钝位于脊柱两侧;
下缘较锐。
3、胸廓、胸腔和胸膜腔有何不同?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为骨性结构。
胸壁与膈围成的腔为胸腔,内容肺和心等。
脏、壁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为胸膜腔,是一潜在的间隙,内仅有少许浆液。
4、一位患者因胸部外伤引起气血胸,其气体和血液一般应分别集聚在何处?
请分别解释这两个部位的特点?
气体集聚在胸膜顶,而液体应集聚在肋膈隐窝。
胸膜顶:
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的延续,直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包被肺尖上方,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5cm。
肋膈隐窝:
左右各一,有肋胸膜与隔胸膜反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第七章、泌尿系统
1、简述肾的位置。
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
左肾位于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位于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上部。
肾门约平对第1腰椎体平面。
2、简述膀胱三角的构成,及其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构成:
在旁观地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由于缺少黏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
临床意义:
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3、试述女性肾盂结石排出的途径,并说明结石易在什么位置滞留?
排出途径: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容易滞留在三个狭窄处:
①输尿管起始处②跨越小骨盆入口处③斜穿膀胱壁处。
4、在男性,尿液从肾盂至排出体外的过程中,①要经过什么器官?
②需经过哪些具体的狭窄部位?
①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②需穿过1)输尿管起始处2)跨越小骨盆入口处3)斜穿膀胱壁处4)尿道内口5)尿道膜部6)尿道外口
5、简述输尿管的三处狭窄位置及临床意义。
位置:
上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
与髂血管交叉处;
下狭窄:
壁内部
临床意义:
是输尿管结石易嵌顿的地方
第八、九、十章、生殖系统和腹膜
1、简述子宫的固定装置及作用。
(1)子宫阔韧带:
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
维持子宫的前倾
(3)子宫主韧带:
维持子宫颈位置(4)子宫骶韧带:
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
此外,还有阴道、尿生殖膈和盆底肌等。
2、男性尿道分哪几部分?
有什么特征?
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海绵体部。
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三个狭窄是:
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三个扩大是:
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部。
两个弯曲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3、试述小网膜的形成。
小网膜是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称肝胃韧带。
右侧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称十二指肠韧带,其内走行着出入肝的重要管道,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和两者后方的肝门静脉。
4、试述大网膜的形成及意义。
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结构。
形似围裙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前方,其左缘与胃脾韧带相连续。
胃前后壁的脏腹膜自胃大弯和十二只差上部向下延续构成了大网膜的前叶,下垂至横结肠时,不完全地贴附于横结肠的表面,这一段大网膜前叶又称为胃结肠韧带,大网膜前叶继续下垂一段后,向后反折向上则形成了大网膜的后叶,向后上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为横结肠的系膜。
大网膜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临床上,大网膜的血管常用作心冠状动脉桥接术的供体血管,也可使用带血管蒂的大网膜片铺盖胸腹壁或颅骨创面作为植皮的基础。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1、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它们的生理意义
体循环:
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全身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
意义:
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将代谢产物运回心。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是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分布于甲状腺的动脉有哪些?
来自何处?
甲状腺动脉,起自颈外动脉;
甲状颈干,起自锁骨下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甲状颈干。
3、分布于胃的动脉有哪些?
胃左动脉,起自腹主动脉脏支分支腹壁干;
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静脉,肝总动脉的分支;
胃右静脉,起自肝固有动脉;
胃后动脉、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起自脾动脉。
4、分布于肾上腺的动脉有哪些?
肾上腺上动脉,膈下动脉壁支;
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膈下动脉脏支;
肾上腺下动脉,起自膈下动脉脏支肾动脉
5、试述右心房、右心室的结构。
右心房可分前、后二部。
前部称固有心房,其前上部的锥体形盲囊突出部称右心耳;
后部称腔静脉窦。
在腔面以与界沟相应的纵行肌隆起即界嵴为界。
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分别为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一个出口为右房室口。
房间隔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发生。
右心室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为右房室口和肺动脉口。
室腔被一弓形的肌性隆起(即室上嵴)分为窦部(右心室流入道)和漏斗部(流出道)。
窦部可见由室壁突入室腔的锥体状肌束,称乳头肌。
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下部,称节制索(隔缘肉柱),内有心传导系纤维通过。
右房室口周缘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三尖瓣环围绕。
瓣膜分为三个近似三角形的瓣叶,据其位置分别称前尖、后尖和隔侧尖。
每个乳头肌尖端发出的腱索与两个尖瓣相连,腱索牵拉乳头肌。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关连,常将四者合称三尖瓣复合体。
漏斗部又称动脉圆锥,腔面光滑无肉柱,其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
6、通过手背静脉滴抗生素治疗右手炎症,药物经何途径到达病灶。
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腋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
贵要静脉→肱静脉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右肱动脉→右尺、桡动脉→病灶
7、试述口服药物治疗肾炎,经哪些途径到达肾?
(注:
药物经空回肠吸收)
药物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
8、试述自上肢的头静脉垫底药物治疗阑尾炎,药物的流经通道?
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上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9、口服一种自回肠吸收的药物治疗左手大拇指腱鞘炎,药物到达左手大拇指依次经过的途径?
(用箭头表示)
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左腋动脉→左肱动脉→左桡动脉→左拇主要动脉→左手大拇指
第十四章、视器
1、试述房水的循环途径。
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然后经虹膜角膜入巩膜静脉窦,再经睫前静脉入眼静脉。
或:
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1、通常声音是以空气传播的形式传导并被感知的。
试述声波经耳廓收纳后,是如何传导最终引起听觉感受器兴奋的?
(可用箭头逐步表示)
(1)空气传导: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蜗孔→鼓阶的外淋巴→蜗窗膜(第二鼓膜)→蜗管内淋巴→螺旋器兴奋产生听觉
(2)骨传导:
颅骨振动→内淋巴振动→螺旋器兴奋→产生听觉
2、简述鼓膜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位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向前、下、外倾斜。
结构特点:
鼓膜特点:
鼓膜中心向内凹陷,有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称鼓膜脐。
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分别向前向后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在两个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为松弛部,鼓膜下3/4为紧张部,此部前下方三角形区的反光区为光锥。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章、神经系统
1、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及广泛损伤时的症状。
在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分:
①内囊前肢:
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②内囊膝部:
有皮质核束通过
③内囊后部:
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通过。
损失时表现:
“三偏”症状。
2、简述脑干中主要的上行纤维束及其主要功能。
(1)内侧丘系:
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
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3)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也传递双侧同区域的触压觉
(4)外侧丘系: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5)脊髓小脑前、后束:
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反射活动
(6)内侧纵束:
协调眼外肌之间的运动,调节眼球的慢速运动和头部的姿势。
3、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产生:
各脑室脉络丛产生
途径;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上矢状窦→静脉
4、叙述躯干四肢意识性深、浅感觉传道路。
a.躯干、四肢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深感觉感受器→脊神经节→脊髓后索→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在延髓内交叉→组成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前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b.躯干四肢意识性浅感觉感受器→脊神经节→入脊髓上升一个到两个节段→脊髓后角(Ⅰ和Ⅳ~Ⅶ板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于脑干形成脊髓丘脑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5、叙述头面部意识性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皮肤黏膜经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在脑桥和延髓交叉→组成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
6、叙述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a.视觉传导路: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网膜鼻侧半交叉,颞侧半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距状沟上下枕叶皮质
b.瞳孔对光反射经路:
强光作用在视网膜上→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对光反射中枢)→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双侧动眼神经→双侧睫状神经节→双侧瞳孔括约肌收缩
7、化验员针刺一小孩的食指末节指腹采血化验,当针刺皮肤时,该小孩因疼痛,其食指突然从化验员手里退脱。
这一反射的具体途径如何?
食指末节指腹痛觉感受器→正中神经→臂丛→脊神经节→后跟→后跟外侧部细纤维→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节→脊髓后角(Ⅰ和Ⅳ~Ⅶ板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部→中央前回中部→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椎体深面→椎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臂丛→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屈肌群。
8、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走副舌下全
运动性脑神经:
三四五十一十二;
感觉性脑神经:
一二八;
混合性神经:
五七九十
9、脑神经核及其功能:
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解剖 名词解释 欧阳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