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0979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70KB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Word格式.docx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没找到正确的排解方法。
大学生活当然都有家里那么舒服,但大学也可以是第二个家,有问题可以找心理老师,辅导员,一直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毛病,憋出心病。
其实姐姐的这种问题在大学很常见,只是有些人程度轻,有些人程度重。
进入大学之前,应该要做好时刻准备处理问题的觉悟。
大学其实就是小社会,若还是带着初高中读书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
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
我现在也是一名刚踏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对于大学教会我的事还在慢慢摸索的阶段,前方依然很迷茫但不至于失去方向。
我也有过沮丧的时候,受挫折的时候,但这是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成长的道路,老师,家长只能作为拐杖,搀扶着我们前进,但决定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都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相信,精彩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篇二: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表明仅有生理卫生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卫生,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生活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其中部分在校大学生们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
一、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因环境适应、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完成学业等问题,而患有心理偏离、孤独忧郁、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比例接近30%。
为什么会有如此高比例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
笔者认为,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当这些矛盾冲突存在的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由于国内外学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异,有关心理健康的涵义迄今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正如KaplanL.所说:
“许多人都试图定义心理健康,但这是一个混合的领域,它不仅包含知识体系,也包含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
早在19XX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时公布的章程就已经指出:
“健康不只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应处于完整状态。
”19XX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从19XX年WHO健康定义到19XX年对健康概念的重申与解释,健康概念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含义,健康研究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拓展,涉及学科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推进,单一健康模式转向多元健康态度,大健康观取代小健康观,整体健康观取代局部健康观,现代健康观取代传统健康观。
考虑到其中“心理健康”对“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前提作用,我们仍可认为WHO的健康概念仍是以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核心的。
综合心理健康的各种定义,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
其二,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
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
概括而言,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焦虑、抑郁、攻击、退缩等大量具体的心理问题,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建立诊断其心理问题的标准与评估工具。
探讨个体自身与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并发展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技术。
目前,国际上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重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其所处家庭、学校、同伴、团体、社区等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从个体、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入手,采用综合干预来矫正学生心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业成绩、信心、情绪、智力、焦虑、抑郁等领域,主要揭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和影响机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家庭、同伴等对学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内向型心理及对攻击型、违规、适应不良等外向型心理问题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与性有关的适应不良等。
从发生心理问题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
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
据调查,学生中认为“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72%,“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60.3%。
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
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
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家丁瓒先生曾指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
除了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外,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与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
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
不少应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
5.其他。
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综上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般而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其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
(1)生理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
(2)心理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
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大学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
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
其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个人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不幸的生活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影响。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XX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可见,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清楚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篇三:
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但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
人民日报报道:
中国社会调查所20XX年在XX、XX、XX、天津等城市抽取样本20XX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12%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困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有心理疾患者高达20.23%,且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社会乃至关注教育的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与个体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侧重从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学校方面探讨应对策略,以期能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所裨益。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不良风气向就业领域内渗透,使得广大学生在校园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压力,当遇到某种诱导因素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尤其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等方面的问题已经由高年级大学生逼近低年级大学生。
2.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亲戚的眼中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很少受到过挫折和磨难,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生活,感到迷惑不解,不知所措;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易怒、抑郁焦虑和敌对的心理状态,而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之一。
王君在其硕士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教育要求和工作职责都与父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而李善英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大学新生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中指出“父母采用感情温暖、理解这一积极教养方式,大学新生处于低焦虑组;
父母采用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以及拒绝否认等消极教养方式,大学新生处于高焦虑组。
”家庭苦难的学生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事物敏感。
单亲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
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
学校方面的诸种原因成为某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基础。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其对大学环境的接纳与适应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闵卫国,钱素华在《论大学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能力》一文中从“学校环境变迁的影响与适应、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生活环境和习惯变迁的影响与适应、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等几个方面指出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大学生乃至新生对大学环境的失望、转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二活动课堂缺乏、校园不良文化的影响、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学习就业的压力都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
4.个体原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生理上的缺陷、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失眠,敏感多疑,人际关系紧张等。
学生表现出敏感、自毙、自卑和内向等心理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脆弱,人格缺陷,性冲突等心理因素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二、应对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社会、家庭、学校、个体方面,而应对策略必须依据以上几个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于社会方面更多的原因来源于就业问题,家庭主要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个体方面来源于个体的生理基础,学校方面原因很多。
事实上,以上可以改变的问题主要为增强学生应对各种挫折的策略,其就要求加强学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从学校方面来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主要从营建健康校园氛围、心理状况筛选与预警机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具有心理咨询与职业指导资格的辅导员队伍、建立有效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1.开展丰富的活动营造健康校园氛围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校园活动对他们影响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广泛开展高质量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得到愉悦和放松,还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教育和净化。
大学应该努力开展好以下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个体的身体素质,为大学生能够正常的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奠定了物质基础。
体育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都起着其他活动不能够替代的作用。
体育活动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创造条件,老师要提供环境,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比如运动会、球类比赛、越野赛、棋类比赛等。
文娱活动。
文娱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拓展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娱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精神境界,而且还在凝聚人心、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大学生的生活创造和谐有利的环境。
文娱活动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以贴近学生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指导,把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文娱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活动现在大多都是有心理协会承办的,心理协会是现在学校社团组织中重要的一份子,这与现在大学生对心理知识和解决心理问题迫切需要相一致。
因为心理协会活动是以“探索自我、爱人爱己、助人自助”为宗旨,通过心理电影放映、心理沙龙、心理剧场、心灵专刊、心理培训与辅导等方式,推广、普及和讲解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能力,由于参与的学生多,活动丰富全面,所以是构建和谐校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对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规律。
对于入校的大学生,首先要做生理、心理健康普查,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对于有慢性疾病和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心理缺陷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于在普查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交给学校咨询中心解决,对于在心理健康普查中正常的学生要在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给与帮助和引导。
对于老生,每学年至少要做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会、班级、团组织干部的作用,及时掌握和反馈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心理情绪的变化。
通过对大学生的个体普查和学生所处环境的掌控,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3.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普及心理知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把大学生求职者以特定阶段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帮助学生进行胜读的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能够使他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组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理性地认识自我,对“我是谁、我能够干什么工作、我要找什么工作”这类关系学生前途的重大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并能够在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条件和目标,合理的调整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生活中迷茫等问题,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校园内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三级的培训内容。
因为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社会上不少人经过半年的学习就能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压力。
教材内容实用性强,对于大学生自我辨别和解决自我或他人问题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使心理学的知识得到全面有效的普及。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实现“助人者自助”,学生可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帮助周围的人,不仅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为其个人的成长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4.学校要培养一支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辅导员队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应该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在职业选择上认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决策、提升学求知技巧,知晓就业政策,而这些内容仅凭经验是不可能完成的,要借助职业生涯设计等理论来完成的。
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自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知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心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专业。
但辅导员至少能够要有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能力,利用心理咨询技能比如尊重、共情、真诚、热情、积极关注等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一些较为简单的一般心理问题,要将复杂的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转介给学校的咨询室来解决。
这些就对辅导员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辅导员又整日忙碌于学生的具体事务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抽空进行自学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况且自学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所以,学校就要进行合理安排,要让辅导员轮流接受到培训,特别是要培训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核心技能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辅导员参加全国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考试,让辅导员拥有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5.建立有效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多是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压力,当这种压力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这种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好朋友的离别)、学习压力(期中、期末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感情问题(失恋、三角关系)、家庭变故(亲人去世,父母离异)、个体生理疾病(脑部受损、慢性疾病)、家庭经济困难等。
这就要求学校有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大学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的不使学生所处环境急剧变化,同时要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的信心和方法,及时消除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校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缓解他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心理 问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