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60771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25KB
校本培训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Word文件下载.docx
《校本培训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活动同样具有对象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两类:
一是以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为内容,一是以心理映象或符号存在的心理表象、观念、情感、知识体系、学科结构等为内容。
4、参与性原则:
学生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包括全员参与和全面参与两层意思。
5、实施以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
一改长期以来以考核知识记忆为主的评价原则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四、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
1、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教育。
为此,要把握两点:
其一,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它具有全民性、主体性、差异性、前瞻性的特征。
(二)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
1、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1)、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2)、教学创新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内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创新使教育由维持型转到发展型,由继承型转到创新型。
2、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
教学创新理论既是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下的教学理论,又是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下的教学实践,是扬弃传统教学后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深入到了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过程,它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落实在培养学生能力。
以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为教学思路。
3、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
3)、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
五、介绍几种教学创新的方法
指导——自学教学
(一)、方法简介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进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的一种教学过程。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流程上体现为学生的双向交互作用。
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对象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二)、特点
1、教师是问题的创造者,而不是最后的解决者。
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教师的指导功能集中表现在组织学生自学上,包括内容及时间的把握等。
提问——讨论教学
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先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是讨论的主角,教学中存在的是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边关系。
(二)、特点
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
2、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趋于科学化。
3、教师的提问是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
4、讨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是课堂中的真正主角。
引导——探究教学
(一)、方法简介
引导——探究教学,是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理论依据是探究学习理论和现代心理学。
前者强调学生自主地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并获取知识,主张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儿童从事研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后者中的反审认知理论则认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有机体,其主体意识能监控现在、计划未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是该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双边关系活动的基本形式。
该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1、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假设,并引导对假设的结论进行讨论。
2、该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反审认知的思维能力。
质疑——发现教学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做学习的主人。
这种教学理论的理论依据可追溯到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和赞可夫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其特点在于: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
1、质疑——发现教学能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2、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换。
3、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自学能力。
4、有助于更加长久地保持和记忆教学知识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导入技能的类型
(一)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
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文。
(二)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
(三)实验导入
主要是演示实验。
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的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度,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
象苏教版小语二下《晚上的“太阳”》一课。
课始,老师可以先以激情的语言导入实验,然后拿出相关教具,动手操作实验,让孩子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再走入文本中去学习。
(四)旧知识导入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五)直观导入
注意引导观察,并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
(六)设疑导入
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七)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八)悬念导入
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念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
太悬念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
(九)故事导入
应用原则与要点
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使用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
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
趣味性和艺术魔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二、提问技能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
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包括一般理解和对比理解。
如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一文,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看哪个同学最能用心读书,最会读书。
把课文一、三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看这两小节的意思是不是完整。
如果意思完整,课文的第二小节可不可以删去,如不能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
”
3.运用提问
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和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
4.分析提问
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因果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做适当的指导、提示。
5.综合提问
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四下《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艄公说吗?
6.评价提问
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具有批判性。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是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
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0.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小语四下《云雀的心愿》一文时,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3.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得到什么启示”的问题。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法指导需要知识、方法和理论这三方面有序进行。
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提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
其次是要加强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
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以指导学感情读文《母亲的恩情》为例。
)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四、评价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
那么“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就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
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突出以下几方面标准:
1、面向全体学生。
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
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三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2、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都获得发展。
知识——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概念、思维方法。
能力——要提高学生抽象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应用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情感——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为此,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
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法去学习。
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结课技能
一节好课,有“凤头”,也需要“豹尾”,善始善终,才是一节完整的课。
结课技能就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可应用于一节课、一章、一个概念或某个原理。
二、结课技能的类型
1.系统归纳,象学习小学数学“买洗衣机”一节,学完后就可引导学生边回忆授课内容,边小结、归纳,使本节课的知识更系统有序,学生易于掌握。
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
4.领悟主题
另外还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制造悬念等等。
但不管哪种结课方式都要注意尽量由学生完成并掌握节奏。
艺术化的结课可收到曲终意长、言尽旨远、课停思涌的效果。
依循教学结课的艺术原则,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理科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培训 学生 插上 自主 学习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