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60375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19KB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学生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指导他们如何汇报,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
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
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班内总有十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
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
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
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
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
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
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
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
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
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
比如: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
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
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
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
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
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
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
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
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
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圆锥的体积如何求?
”“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
”“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
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
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
“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
”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3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
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
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
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
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
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
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
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思维更活跃;
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评价和奖励方式多样化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
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
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4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xx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
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
科学分组,取长补短。
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
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
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
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
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
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
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
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
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
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
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
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
检查:
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
口答:
一共有17只兔子”。
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
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
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
“60÷
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
谁有想法,说一说。
”组员甲说:
“因为6÷
3=2,所以60÷
3=20,听明白了吗?
”不明白的组员会问:
“为什么6÷
3=2,60÷
3=20?
”组员甲解释:
“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
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
”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
小组长问:
“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组员乙说:
“因为20×
3=60,所以60÷
3=20,你们听明白了吗?
”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
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
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
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
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
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
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
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
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
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
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
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
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
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
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
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心得 体会